斯密學說、薩伊法則和凱因斯主義 - 經濟

Caroline avatar
By Caroline
at 2009-08-24T14:40

Table of Contents

Mancur:喔!感謝樓上指教!不過總經是根於凱派學說122.121.28.116 08/24 12:06

搬了凱因斯的名字,就會讓你講的變對?不用找本總經來檢視自己是不是真的講錯?
先別說這些都是基本的

要用這種態度,就別怪別人講太直接:

※ 引述《Mancur (Olson)》之銘言:
:   最近在想:亞當斯密理論、薩伊定理、凱因斯主義、法西斯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在經濟
: 政策上的異同之處為何?
:   以前在大學上經濟史的時候其實我們老師對於其中的細節沒有講的很清楚,有時候會
: 令我們把它們(斯密學說和薩伊定理,相對的是凱因斯與法西斯經濟統制政策)全都混為
: 一談了...其實,當前的「經濟學」會說一些基本定理:資源有限,欲望無窮!如果我們只
: 光看「中文字面上的意思」會有許多誤導和混淆!因為消費、就業和需求這些「需求面」
: 的問題在這種思維下往往會受到曲解,搞不好也就是因為這樣,才令主張刺激消費、增加
: 就業需求的「凱因斯主義系列經濟學說」的思想體系歷久不衰?

嗯…第一次看到凱因斯可以跟法西斯放在同一類
孩子的教育不能等

:   我的理解是醬子的:其實,在斯密之後的法國經濟學家薩伊所提出的「薩伊定理」這
: 一「供需原理」只是把亞當斯密的理論又做了更加完備的深化和和延展,「薩伊定理」在
: 日後所遭遇到的挑戰主要是約一個世紀以後的「凱因斯主義」所主張的政府介入市場經濟
: 去刺激「需求」和消費的理論。也就是說,亞當斯密以來的「古典經濟學派」主張的是在
: 一種「均衡」的情況一樣,即在完全不受政治力干預、訊息流通的「自由放任市場經濟」
: 的機制下會達到一個「一般均衡」的狀態。亞當斯密認為,在這背後的原因是因為市場上
: 總是「供給」等於「需求」。這不只是物質的商品,也包括「就業率」。當然,過去因為
: 我們對於他們的理解受限於他們的學說是外來的語言翻譯到國內後的的問題,也許我們的
: 理解會和他們當初的有出入或是錯誤吧!

這是倒果為因

:   但是在他之後幾十年的另一位法國自由主義經濟學家:讓˙巴蒂斯特˙薩伊
: (Jean-Baptiste Say)則認為這個令「市場經濟」在正常的情況下能夠不停地達到
: 「供需平衡的狀態」其實是因為「供給面大於需求面」。因為他發現:「供給面」會創造
: 、增加自己的「需求面」,當我們「生產」一種商品的背後即是要去「消費」另一種商品
: ,在這之間「貨幣」僅為一「交易的媒介」,透過「供給面」不停地大於「需求面」的
: 這個「市場自發性」生產方式的過程中,市場會藉著「價格」和「利息率」來調節,而
: 不會發生現在所謂「供需失衡」的「供過於求」和就業困難等等的「市場失靈」相關問題。

Say's Law 的精義就在價格機制使供給等於需求,"創造"的意義也在此
請勿望文生義,把黃色段落這種他沒說過的話塞進去
也沒有哪本總經或經濟思想史會這樣闡述,有的話請指出來,好拜讀一下

:   我們可以從經濟與歷史的發展中發現類似的現象,例如《史記˙平準書》裡面提到西
: 漢初年「文景之治」時代到漢武帝登基初期的盛況:「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
: 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即是「市場經濟」在剛才提到的
: 「薩伊法則」的運作模式下產生的一個盛況,就算當時有「過多的生產」也不致於真的
: 造成「浪費」,因為沒有「物價管制」造成需求和價格的「剛性」,如果政府介入的話,
: 反而才會造成更多的浪費。這是因為「市場結構」與訊息傳遞的被扭曲。

西漢初年就有"市場經濟"?
"市場經濟"這個詞有他的涵義在,雖然 bbs 不像學術那麼嚴謹,但也不能亂用
如果可以這樣去歷史、去脈絡化地套用,說得誇張點
那部落間的物物交換就可以說是全球化的濫觴
而地域、資源的爭奪跟殺伐也可以叫殖民或帝國主義擴張了
建議從《反市場的資本主義》編選的 Karl Polanyi 文章入門

:   至於,從凱因斯所主張「經濟計畫」的角度來看,市場經濟的蕭條、失業的升高是
: 因為人民的「不消費」造成的,所以市場現有的「生產(供給面)」才會無法滿足「就業
: 人口」和市場需求,且越有錢的人會把越多比例的前「儲蓄」起來。例如.富人持有現金
: 的消費比例會比窮人更少。造成凱因斯所主張的社會有「流動性偏好」,「貨幣的流動性ꄊ: 偏好就是有錢人會把貨幣當作是「財富收入」的一種心理因素,當這一因素越強,儲蓄就
: 越多、利息率也越高,將會阻礙投資,投資「需求」不足則造成大量失業,形成部分物資
: 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

首先,你只講了一半
凱因斯的有效需求不足,指的是社會總消費與總投資的和
雖然有些總經教科書沒定義,但凱因斯在自己的《一般理論》確實有講過
他在這本書的前面說,古典學派下,由於供給創造需求
使均衡產出也代表充分就業的架構,只是特例
其條件在現實社會中很少被滿足,因此無法解決現實問題
均衡產出未必是充分就業的情況才是常態
並主張由政府介入來提高產出,使之達到充分就業的水準
這兩種均衡產出的需求差距叫緊縮缺口

而上面那種流動性偏好─高儲蓄─高利率─低投資的關係
只能說是繼薩伊之後,也把凱因斯沒說過的話塞進去

流動性偏好是從貨幣需求三大動機切入,衍生出貨幣需求跟利率的反向關係
跟是不是有錢人無關
無論是凱因斯本人或坊間的總經
也沒有人是用"有錢人會把貨幣當作是「財富收入」的一種心理因素"來解釋流動性偏好
有的話也請你再指出來,好拜讀一下

在凱因斯理論中,個人消費取決於絕對所得跟邊際消費傾向(進而決定儲蓄)
而不是你說的那種"流動性偏好"

利率取決於貨幣供需,而不是儲蓄

只有最後高利率會降低投資誘因的環節是講對的

:   他又認為,當利率降到極低又貨幣的數量增加利率也不會再下降,大家都只持有現金
: ,不把錢存入銀行,出現「流動性陷阱」的時候則會造成經濟上的衝擊,所以政府應該要
: 透過「貨幣政策」、赤字財政和擴大內需的大型公共建設事業對市場的「需求面」刺激,
: 透過對「需求面」的價格擴大,才會令企業家和資本家去僱用工人,增加就業與擴大生產
: 的「需求」。

都已經出現流動性陷阱了,還要透過貨幣政策?

:   所以,其實薩伊所強調的不是真的說「供給」要大於「需求」這樣的概念,而是指在
: 自由市場的經濟架構、價格機制之下去發揮「供給創造人人自己的需求達到供需平衡」而
: 非像凱因斯主張的「透過貨幣政策、國家與財政治理」來讓需求面增加、降低失業以刺激
: 供給並平衡市場的供需原則。其實他們兩派背後的目的都是像亞當斯密的學說一樣要回到
: 「供需平衡」的理想,只是方法不同、觀念不同而結果也不同,薩伊最終還是最接近亞當
: 斯密的那種方法和理想(政府不干預、全面自由放任、回歸市場)的。所以,這也是為何
: 上個世紀前半期的「奧地利學派」還會如此死忠於薩伊法則的原因。

只能說薩伊真的很無辜…

在 Marxism 版,別人會搖頭:你真的了解馬克思?
在 Economics 版,別人也會搖頭:你真的了解凱因斯?
與其憑似是而非的印象跟出處不詳的網路文章寫心得
還不如好好念書或扎實地修一年課,認真練基本功

或者繼續帶來歡樂…

--
Tags: 經濟

All Comments

Caroline avatar
By Caroline
at 2009-08-24T19:42
喔!感謝樓上指教!不過總經是根於凱派學說
Isabella avatar
By Isabella
at 2009-08-26T03:45
感謝分享!只是討論!不需要口水!不過還是謝
Lydia avatar
By Lydia
at 2009-08-27T22:46
我推這篇, 很犀利
Isla avatar
By Isla
at 2009-08-30T12:59
另, 我不認為是口水, 而是學術的爭論
Valerie avatar
By Valerie
at 2009-09-02T10:20
講的很漂亮,學術爭論本該如此。
Tracy avatar
By Tracy
at 2009-09-07T06:53
Edith avatar
By Edith
at 2009-09-09T22:23
什麼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的"涵意"必然
Rosalind avatar
By Rosalind
at 2009-09-14T08:58
包含這個辭彙被創造時的"脈絡"?
Rae avatar
By Rae
at 2009-09-14T15:09
大推這篇 一針見血

總括債券

Adele avatar
By Adele
at 2009-08-24T03:26
各位板友好 因為剛剛看資料時看到Blanket Bond 所以想請問一下 何謂總括債券(Blanket Bond) 因為我本身不是商科的學生,咕狗也查不太到所以來此一問 感謝^^ - ...

律師法官檢察官等工作與經濟(GDP)的關係

Enid avatar
By Enid
at 2009-08-23T23:49
※ 引述《liton (歐吉桑留學生)》之銘言: : ※ 引述《hybrid (...)》之銘言: : : 小弟對經濟學涉獵不深 : : 但曾有聽朋友說法律相關工作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 : : 算是很沒有正面貢獻的工作。 : : 小弟在這裡想要請教板上強者的意見, : : 希望能有很純粹理性的討論。 ...

鹽鐵論

Ida avatar
By Ida
at 2009-08-23T18:06
兩個千禧年以前的鹽鐵會議(簡介) 在兩千年前西漢昭帝時,君權政體下的中國即出現了一次類似 現代民主政治中的聽證會。由桓寬所著的《鹽鐵論》,我們大致 可以知道這次辯論的主題乃環繞於政府的角色。     為了順利推展內政、交通、軍事等目的,漢武帝起用桑弘羊改革財政。 在這種背景下,鹽鐵成為壟斷的國營 ...

律師法官檢察官等工作與經濟(GDP)的關係

Odelette avatar
By Odelette
at 2009-08-23T16:15
※ 引述《hybrid (...)》之銘言: : 小弟對經濟學涉獵不深 : 但曾有聽朋友說法律相關工作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 : 算是很沒有正面貢獻的工作。 : 小弟在這裡想要請教板上強者的意見, : 希望能有很純粹理性的討論。 : 以下是小弟曾經想到的點: : 從傳統重工而輕商的角度來講(當然現在的人 ...

95北大經濟

Belly avatar
By Belly
at 2009-08-23T10:20
來源: 95年北大經濟所經濟學考題 科目: 經濟 問題: 因為題目有點長 所以附上網址連結 http://0rz.tw/zBihu 第23題 我的想法: 課稅和補貼 我是利用P=MC+t和P+S=MC來求 用利潤最大模型來解 滿足柏拉圖最適條件 不過定額稅卻求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