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金律---一本理財投資必看的書 - 股票
By Emma
at 2020-08-19T02:14
at 2020-08-19T02:14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book 看板 #1VF1cy4p ]
作者: a3556959 (appleman) 看板: book
標題: [心得] 投資金律---一本理財投資必看的書
時間: Wed Aug 19 02:11:02 2020
沒什麼圖的網誌版:https://reurl.cc/KjkLpg
前言:
投資金律這本書已經聽了許多人推薦很多次了,不管是PTT股版還是BOOK版都有
提到幾次,不過因為自己本身是讀經濟系,而且也有投資股票的經歷,前面也有看過漫步
華爾街、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技術化交易新解、亞當理論、21世紀資本論等等的書,因此
看到他人推薦投資金律的時候就想說應該沒有必要讀,直到最近聽股癌的podcast之後有
特別推薦這本書,忽然有想要購買的慾望,因此在閱讀完海龜交易法則之後,就想說可以
買來讀看看(我買的是舊版本的二手書,因此內容可能跟全新再版的有些許不同),完全沒
有後悔,因為的確在本書當中,學到了一些以前在其他書沒有的知識點,因此覺得本書的
程度其實對於理財投資的新手或是老手皆適宜,推薦大家不管甚麼程度都可以把本書拿出
來看。
本書其實有完整的架構來闡述自己的觀點,並且引用其他書籍或是歷史資料的
次數非常多,因此投資金律當中的論點可說是有其根據的,首先作者認為投資理財而言有
四個關鍵點,1.理論2.歷史3.心理學4.產業,而當投資人精通這四個領域的時候才能夠建
構自己的整體投資策略,作者舉例很多投資人或是公司可能往往有其中2-3個面向,但對
另外兩個方面可能很不熟悉或是一無所知,因此就會釀成大錯,比如曾經的LTCM避險基金
,由投資界的大頭與諾貝爾獎得主這樣的專家組成,卻因為在心理學與投資產業方面認知
的缺失,最後黯然走下神壇。
從理論上來說,想要了解投資與報酬還有風險的關係,最好的方法就是研究幾個
世紀一來的股票與債券的表現,比如當股市很景氣的時候,投資人其實心態上會越來越自
負,自己以寧夠成為長期投資人,而不會因為短期波動賣出手上的股票,但其實不然,投
資人其實很脆弱的,當市場下跌的時候就會垂頭喪氣的賣出,看到這一段時我就想到2020
年的武漢肺炎疫情就是很明顯的案例,當三月股市猛然下殺時,臉書各種存股社團就會看
到許多人開始自我懷疑,並且發文狂問是否要先賣出,之後等好的進場點這樣的言論,其
實會說出這樣的話的人就不是真正的長期投資人,況且三月下殺的時間相當短,從作者書
上可以看到,蕭條或是很多的不景氣,其實往往延續了三五年甚至十年以上,在這樣長時
間的下殺當中,許多人甚至懷疑股票不再是好的投資工具,比如1979年的時候商業週刊就
刊登出標題為股票之死這樣很聳動的標題,這樣的氣氛下甚至更鼓勵投資人賣出更多股票
,而且投資人如何不相信專家在期刊上說的話呢?
在歷史當中所有文明的利率都呈現U字形的曲線,國家成立之初,百業待興,因
此對資金的需求非常緊張,所以利率高漲,而隨著越來越穩定後,利率緩緩下跌,等到文
明發展到顛峰,非常穩定的時候利率就是最低點,而之後危機或是戰爭的發生又推升借貸
利率的上漲,所以利率又被稱為國家的體溫計,如果體溫太高有可能代表國家陷入危機,
而風險跟獲利的關係十分緊密,想要獲得高寶籌往往要承受高風險。這是一個前提,而投
資債券這樣的工具,利率與價格呈反向關係,當利率越高代表價格越低,若在此時承受風
險買進,在未來可能可以享有豐厚的報酬,一般而言因為投資人的時間偏好關係,所以長
期利率高於短期利率,但在20世紀卻是個有趣的例外,20世紀短期利率幾乎總是比長期利
率高。
而20世紀同樣特殊的點是放棄了金本位,在以前因為黃金產量有限的關係,所以
貨幣的長期通貨膨脹率非常低,法幣的價值長期幾乎沒有變動,物價相當穩定,但當布林
頓森林體系建立後,這樣的現象被打破,通貨膨脹變得相當嚴重,債券獲利被大幅度地吃
掉,反之,投資股票的投資人因為物價上漲同樣推升企業獲利與股價,而有良好的抗通膨
能力,而投資人們花了近乎一個世代的時間才了解其中的奧秘,而前一批債券堅實的投資
人卻不支倒地。作者認為有鑑於債券20世紀戲劇化的慘況,基於均線回歸理論,21世紀以
後的債券可能會有不錯的收益,而大量的通貨膨脹率的年代可能一去不復返了,未來債券
的長期報酬率可能達3-4個百分比。
而股市同樣面對了自己的風險,長期而言股市報酬同樣有均線回歸傾向,幾年的
高報酬後,可能就是長達幾十年的負報酬或是0報酬,比如1966-1982年這中間十七年的慘
況,而股利折現模型與高登公式就是在這種年代堅實的護城河,也是避免自己掉入投機陷
阱的指標。可以用貼現率等等來計算股票報酬,但高登公式同樣有它的侷限性,他估算的
報酬是長期的,短期內高漲的資產同樣有可能噴得更高,因此價格與股利的比率或是本益
比,就被衡量股票的投機報酬,記住:高貼現率=高風險、高報酬、低股價 而低貼現率=低
風險、低報酬、高股價,而只有夠創造未來收入或是有現金流的資產才有意義,並經過轉
換得到現值。作者舉出共同基金基本上有四大因素讓他不值得被投資1.費用率2.傭金3.買
賣點差4.市場衝擊成本這些東西會讓主動投資基金的經理人愈主動成本愈高,進而影響報
酬率。
人類的科技在多年來一直有進展,但這並不意味投資新科技一定會有豐厚的報
酬,比如公司間彼此的競爭,比如大量資金湧入的過熱行情,在在地都會摧毀投資人的報
酬,遠的有鐵路剛發明時的競爭,讓英國鐵路網過度鋪設,近一點的.COM泡沫的產生,大
量科技公司倒閉,包括說在作者成書時微軟或是奇異IBM都是非常大規模的公司,亞馬遜
蘋果GOOGLE有的未成立,或是名不見經傳,但是在2020的後見之明,新公司明顯打敗了舊
時代的巨頭,而在趨勢明顯成立以前2000年的人們很少有人可以猜到這樣的結局,當然並
非說新科技無用,至少科技的使用者大量的人們獲益了,但是很有可能不是投資人或是股
東受益,本書還有說明其他案例如南海泡沫,鬱金香等耳熟能詳的例子。
作者是個堅定的指數型投資擁躉,他認為長期而言沒有人可以靠實力擊敗大盤指
數,並且舉了幾個基金經理人的例子,我不完全同意他的論點,畢竟大盤指數就是所有人
的平均報酬,當有人輸給指數的同時,也有人相對應的贏過指數,長期贏過指數的有向巴
菲特這樣的人,當然有些時候很難知道說長期贏過指數的人是一種生存者偏差,還是真實
的依靠自己的實力,但是客觀來說,基金經理人面對很多的限制是比普通投資人多的,我
認為這是不得不正視的,基金經理人要面對金融監管,可能因為資金部位很大所以有很大
的衝擊成本與交易成本,相對來說只能買權值股而非小型股,債券只能買某個評級以上的
,其他沒辦法買這都是經理人可能面對而普通投資人不必處理的問題,因此我是主張,若
是投資人有心的話可以小額嘗試能否打敗指數,若否就投入指數型基金,若是就可以嘗試
自己長期操盤,畢竟:跟大盤綁死也代表長期報酬率十分固定,所以其實對於一班人來說
很沒夢想也有點絕望,因此即使一般人財務知識不夠,但是我依然建議可以嘗試的原因。
最後作者談到長期財務規劃的部份,因為篇幅不長的原因,因此也講得比較大概
,但是簡言之是:若投資目標有考慮提早退休的話,首先盡可能的少花或是節省,可以讓
人大幅接近目標,畢竟指數的長期報酬率是固定的,另外短期要用的錢盡量不要放進風險
資產,越早投資越好這樣的老生常談,但總體而言依然非常值得一看,若是投資新手建議
看完本書可以去看漫步華爾街,兩本書搭配比較容易融會貫通,以本書的內容來說,新手
或是沒有財務知識的人看可能沒辦法看太快,就一天看個幾頁吸收,以上心得跟大家分享
--
→ stradadelsol: 咩 08/24 08:57
--
作者: a3556959 (appleman) 看板: book
標題: [心得] 投資金律---一本理財投資必看的書
時間: Wed Aug 19 02:11:02 2020
沒什麼圖的網誌版:https://reurl.cc/KjkLpg
前言:
投資金律這本書已經聽了許多人推薦很多次了,不管是PTT股版還是BOOK版都有
提到幾次,不過因為自己本身是讀經濟系,而且也有投資股票的經歷,前面也有看過漫步
華爾街、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技術化交易新解、亞當理論、21世紀資本論等等的書,因此
看到他人推薦投資金律的時候就想說應該沒有必要讀,直到最近聽股癌的podcast之後有
特別推薦這本書,忽然有想要購買的慾望,因此在閱讀完海龜交易法則之後,就想說可以
買來讀看看(我買的是舊版本的二手書,因此內容可能跟全新再版的有些許不同),完全沒
有後悔,因為的確在本書當中,學到了一些以前在其他書沒有的知識點,因此覺得本書的
程度其實對於理財投資的新手或是老手皆適宜,推薦大家不管甚麼程度都可以把本書拿出
來看。
本書其實有完整的架構來闡述自己的觀點,並且引用其他書籍或是歷史資料的
次數非常多,因此投資金律當中的論點可說是有其根據的,首先作者認為投資理財而言有
四個關鍵點,1.理論2.歷史3.心理學4.產業,而當投資人精通這四個領域的時候才能夠建
構自己的整體投資策略,作者舉例很多投資人或是公司可能往往有其中2-3個面向,但對
另外兩個方面可能很不熟悉或是一無所知,因此就會釀成大錯,比如曾經的LTCM避險基金
,由投資界的大頭與諾貝爾獎得主這樣的專家組成,卻因為在心理學與投資產業方面認知
的缺失,最後黯然走下神壇。
從理論上來說,想要了解投資與報酬還有風險的關係,最好的方法就是研究幾個
世紀一來的股票與債券的表現,比如當股市很景氣的時候,投資人其實心態上會越來越自
負,自己以寧夠成為長期投資人,而不會因為短期波動賣出手上的股票,但其實不然,投
資人其實很脆弱的,當市場下跌的時候就會垂頭喪氣的賣出,看到這一段時我就想到2020
年的武漢肺炎疫情就是很明顯的案例,當三月股市猛然下殺時,臉書各種存股社團就會看
到許多人開始自我懷疑,並且發文狂問是否要先賣出,之後等好的進場點這樣的言論,其
實會說出這樣的話的人就不是真正的長期投資人,況且三月下殺的時間相當短,從作者書
上可以看到,蕭條或是很多的不景氣,其實往往延續了三五年甚至十年以上,在這樣長時
間的下殺當中,許多人甚至懷疑股票不再是好的投資工具,比如1979年的時候商業週刊就
刊登出標題為股票之死這樣很聳動的標題,這樣的氣氛下甚至更鼓勵投資人賣出更多股票
,而且投資人如何不相信專家在期刊上說的話呢?
在歷史當中所有文明的利率都呈現U字形的曲線,國家成立之初,百業待興,因
此對資金的需求非常緊張,所以利率高漲,而隨著越來越穩定後,利率緩緩下跌,等到文
明發展到顛峰,非常穩定的時候利率就是最低點,而之後危機或是戰爭的發生又推升借貸
利率的上漲,所以利率又被稱為國家的體溫計,如果體溫太高有可能代表國家陷入危機,
而風險跟獲利的關係十分緊密,想要獲得高寶籌往往要承受高風險。這是一個前提,而投
資債券這樣的工具,利率與價格呈反向關係,當利率越高代表價格越低,若在此時承受風
險買進,在未來可能可以享有豐厚的報酬,一般而言因為投資人的時間偏好關係,所以長
期利率高於短期利率,但在20世紀卻是個有趣的例外,20世紀短期利率幾乎總是比長期利
率高。
而20世紀同樣特殊的點是放棄了金本位,在以前因為黃金產量有限的關係,所以
貨幣的長期通貨膨脹率非常低,法幣的價值長期幾乎沒有變動,物價相當穩定,但當布林
頓森林體系建立後,這樣的現象被打破,通貨膨脹變得相當嚴重,債券獲利被大幅度地吃
掉,反之,投資股票的投資人因為物價上漲同樣推升企業獲利與股價,而有良好的抗通膨
能力,而投資人們花了近乎一個世代的時間才了解其中的奧秘,而前一批債券堅實的投資
人卻不支倒地。作者認為有鑑於債券20世紀戲劇化的慘況,基於均線回歸理論,21世紀以
後的債券可能會有不錯的收益,而大量的通貨膨脹率的年代可能一去不復返了,未來債券
的長期報酬率可能達3-4個百分比。
而股市同樣面對了自己的風險,長期而言股市報酬同樣有均線回歸傾向,幾年的
高報酬後,可能就是長達幾十年的負報酬或是0報酬,比如1966-1982年這中間十七年的慘
況,而股利折現模型與高登公式就是在這種年代堅實的護城河,也是避免自己掉入投機陷
阱的指標。可以用貼現率等等來計算股票報酬,但高登公式同樣有它的侷限性,他估算的
報酬是長期的,短期內高漲的資產同樣有可能噴得更高,因此價格與股利的比率或是本益
比,就被衡量股票的投機報酬,記住:高貼現率=高風險、高報酬、低股價 而低貼現率=低
風險、低報酬、高股價,而只有夠創造未來收入或是有現金流的資產才有意義,並經過轉
換得到現值。作者舉出共同基金基本上有四大因素讓他不值得被投資1.費用率2.傭金3.買
賣點差4.市場衝擊成本這些東西會讓主動投資基金的經理人愈主動成本愈高,進而影響報
酬率。
人類的科技在多年來一直有進展,但這並不意味投資新科技一定會有豐厚的報
酬,比如公司間彼此的競爭,比如大量資金湧入的過熱行情,在在地都會摧毀投資人的報
酬,遠的有鐵路剛發明時的競爭,讓英國鐵路網過度鋪設,近一點的.COM泡沫的產生,大
量科技公司倒閉,包括說在作者成書時微軟或是奇異IBM都是非常大規模的公司,亞馬遜
蘋果GOOGLE有的未成立,或是名不見經傳,但是在2020的後見之明,新公司明顯打敗了舊
時代的巨頭,而在趨勢明顯成立以前2000年的人們很少有人可以猜到這樣的結局,當然並
非說新科技無用,至少科技的使用者大量的人們獲益了,但是很有可能不是投資人或是股
東受益,本書還有說明其他案例如南海泡沫,鬱金香等耳熟能詳的例子。
作者是個堅定的指數型投資擁躉,他認為長期而言沒有人可以靠實力擊敗大盤指
數,並且舉了幾個基金經理人的例子,我不完全同意他的論點,畢竟大盤指數就是所有人
的平均報酬,當有人輸給指數的同時,也有人相對應的贏過指數,長期贏過指數的有向巴
菲特這樣的人,當然有些時候很難知道說長期贏過指數的人是一種生存者偏差,還是真實
的依靠自己的實力,但是客觀來說,基金經理人面對很多的限制是比普通投資人多的,我
認為這是不得不正視的,基金經理人要面對金融監管,可能因為資金部位很大所以有很大
的衝擊成本與交易成本,相對來說只能買權值股而非小型股,債券只能買某個評級以上的
,其他沒辦法買這都是經理人可能面對而普通投資人不必處理的問題,因此我是主張,若
是投資人有心的話可以小額嘗試能否打敗指數,若否就投入指數型基金,若是就可以嘗試
自己長期操盤,畢竟:跟大盤綁死也代表長期報酬率十分固定,所以其實對於一班人來說
很沒夢想也有點絕望,因此即使一般人財務知識不夠,但是我依然建議可以嘗試的原因。
最後作者談到長期財務規劃的部份,因為篇幅不長的原因,因此也講得比較大概
,但是簡言之是:若投資目標有考慮提早退休的話,首先盡可能的少花或是節省,可以讓
人大幅接近目標,畢竟指數的長期報酬率是固定的,另外短期要用的錢盡量不要放進風險
資產,越早投資越好這樣的老生常談,但總體而言依然非常值得一看,若是投資新手建議
看完本書可以去看漫步華爾街,兩本書搭配比較容易融會貫通,以本書的內容來說,新手
或是沒有財務知識的人看可能沒辦法看太快,就一天看個幾頁吸收,以上心得跟大家分享
--
→ stradadelsol: 咩 08/24 08:57
推 ki59920: 修08/24 08:57
→ KENT5566: 幹08/24 08:58
→ wowowo7753: 謀08/24 08:58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Hamiltion
at 2020-08-22T04:32
at 2020-08-22T04:32
By Sierra Rose
at 2020-08-23T05:51
at 2020-08-23T05:51
By Skylar Davis
at 2020-08-25T03:03
at 2020-08-25T03:03
By Damian
at 2020-08-27T16:53
at 2020-08-27T16:53
By Todd Johnson
at 2020-08-30T17:07
at 2020-08-30T17:07
By Victoria
at 2020-08-31T09:07
at 2020-08-31T09:07
By Mason
at 2020-09-04T07:55
at 2020-09-04T07:55
By Tristan Cohan
at 2020-09-08T22:52
at 2020-09-08T22:52
By Ingrid
at 2020-09-10T11:36
at 2020-09-10T11:36
By Frederic
at 2020-09-13T23:33
at 2020-09-13T23:33
By Wallis
at 2020-09-18T14:29
at 2020-09-18T14:29
By Charlie
at 2020-09-18T21:32
at 2020-09-18T21:32
By Una
at 2020-09-22T09:38
at 2020-09-22T09:38
By Andy
at 2020-09-23T03:08
at 2020-09-23T03:08
By Quintina
at 2020-09-25T05:17
at 2020-09-25T05:17
By Valerie
at 2020-09-26T06:06
at 2020-09-26T06:06
By Edward Lewis
at 2020-09-28T22:11
at 2020-09-28T22:11
By Audriana
at 2020-09-29T13:57
at 2020-09-29T13:57
By Selena
at 2020-09-30T10:58
at 2020-09-30T10:58
By Isla
at 2020-10-05T06:24
at 2020-10-05T06:24
By Mia
at 2020-10-08T06:58
at 2020-10-08T06:58
By Damian
at 2020-10-10T15:56
at 2020-10-10T15:56
By Aaliyah
at 2020-10-15T11:03
at 2020-10-15T11:03
By Aaliyah
at 2020-10-17T11:21
at 2020-10-17T11:21
By Jessica
at 2020-10-22T06:50
at 2020-10-22T06:50
By Steve
at 2020-10-26T21:55
at 2020-10-26T21:55
By Sandy
at 2020-10-31T01:28
at 2020-10-31T01:28
By Eden
at 2020-11-04T23:33
at 2020-11-04T23:33
By Tristan Cohan
at 2020-11-07T12:23
at 2020-11-07T12:23
By Madame
at 2020-11-12T06:46
at 2020-11-12T06:46
By Dinah
at 2020-11-15T13:02
at 2020-11-15T13:02
By Mary
at 2020-11-17T19:25
at 2020-11-17T19:25
By Jack
at 2020-11-19T01:50
at 2020-11-19T01:50
By Agatha
at 2020-11-22T10:13
at 2020-11-22T10:13
By William
at 2020-11-24T22:26
at 2020-11-24T22:26
By Victoria
at 2020-11-28T09:39
at 2020-11-28T09:39
By Ingrid
at 2020-11-30T15:33
at 2020-11-30T15:33
By Andrew
at 2020-12-01T05:33
at 2020-12-01T05:33
By Faithe
at 2020-12-02T15:29
at 2020-12-02T15:29
By Victoria
at 2020-12-02T23:56
at 2020-12-02T23:56
By Madame
at 2020-12-03T12:27
at 2020-12-03T12:27
By Joe
at 2020-12-05T11:50
at 2020-12-05T11:50
By Rebecca
at 2020-12-07T18:45
at 2020-12-07T18:45
By Kelly
at 2020-12-10T02:53
at 2020-12-10T02:53
By Michael
at 2020-12-14T16:33
at 2020-12-14T16:33
By Annie
at 2020-12-16T13:50
at 2020-12-16T13:50
By Irma
at 2020-12-17T08:03
at 2020-12-17T08:03
Related Posts
房價又漲了 一張表看各都會區買房該準備
By Lucy
at 2020-08-19T00:33
at 2020-08-19T00:33
奈米戶定期定額需要考慮進場時機嗎?
By Jake
at 2020-08-19T00:10
at 2020-08-19T00:10
生技醫療指數納入合一 高端 永昕
By Zanna
at 2020-08-19T00:04
at 2020-08-19T00:04
美國經濟不佳但標普500卻創歷史新高
By Robert
at 2020-08-18T23:48
at 2020-08-18T23:48
玉晶光 3406 就是多更多
By David
at 2020-08-18T23:32
at 2020-08-18T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