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投資型保單客戶們^^ - 保單
By Frederic
at 2010-01-26T04:50
at 2010-01-26T04:50
Table of Contents
抱歉,睡不著,來分析這類後收費用型的產品
※ 引述《s1421466 (充實個鵰)》之銘言:
: 保單年度1~3年0.4%
: 4~6年0.3%
: 7~9年0.2%
: 10年以上的話只收0.1%
: 0.4%的意思是基金帳戶價值每千元收四元的費用
: 有一萬就收40元
: 10萬就收400元
: 但是從保單年度第八年起
: 還有保費5%的加值回饋金
: 你繳多久公司就送你多久
: 還沒投資基金就先讓你有5%的獲利
: 還有2~6級殘豁免保費到65歲的保障
: 你原本繳多少錢
: 公司就幫你繳到65歲
: 壽險保障還在
: 基金帳戶價值也還是你的!
假設年繳12萬,放10年,這是被總收的手續費
先不論投資績效,每年被扣的保管費都假設在巿場賺回來的情況下
120000 5760
240000 11520
360000 17280
480000 17280
600000 21600
720000 25920
840000 20160
960000 23040
1080000 25920
1200000 14400
182880
總共被收到 18萬2880元
之後每年要被收總資產的 1.2% ,放越久,資產越高,被收的越多
如果是用前收型的投資型保單規劃
12萬最高前置費用法定上限 150% = 18萬元
但是之後的維持成本可以說是比後收型少的多太多
由此可見,放越長,投資賺越多,對客戶越不利
-------------------------------------------------------------
至於回饋金的部份
假設第十年仍然繳保費,12萬的保費回饋 5% = 6000元
但是要繳給公司的費用是 120萬 的 1.2% = 1.44萬
1.44萬 - 6000 = 公司還有賺
假設第廿年仍繳保費 12萬 回饋 5% = 6000 元
但是要繳給公司的費用是 240萬 的 1.2% = 2.88萬
2.88萬 - 6000 = 公司還有賺,而且越賺越多
回饋金基本上只是方便業務行銷的設計
只是台灣人很多人數學不好,算術也不好,很容易就被業務帶過去
叫回饋金很好聽,但是如果直接說費用少收一點,行銷的力道當場不見
一樣的結果,卻有不同的行銷方法
基本上我很佩服想出回饋金這種說法的天才,但是確很不屑
包裝的那麼複雜只為了業務多一點行銷話術,何必呢?
真正的業績是要靠服務做起來的,而不是靠銷售衝出來的
希望台灣金融業者能早點有這種觀念,才不會一直讓別人覺得是詐騙集團
根據簡單的數學概念,如果長期投資,最好一開始費用扣光光
到最後面費用越扣越少越好
這樣卅年累積下來的錢才會最多
: 基本上我都推薦這張商品
不知你是否考慮過如果超過十年以上的理財需求時
前置費用型的投資連結型壽險對客戶更有利?
有考慮過就好,如果沒有想過,可以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前置費用也許不好賣,但是如果對客戶更有利就應該賣
: 把時間推算回去
: 大家會知道其實我當初進來的時間
: 股票基金都在相對高點
: 後來沒多久就遇見金融海嘯
: 我的第一位客戶
: 在2007年10月的時候跟我買了這張保單
: 月繳五千元
: 他跟我ㄧ起投資保誠印度基金
: 當時基金淨值在18塊左右
: 後來一路漲上26塊
: 沒多久就一路下滑到不到10塊
: 我記得這段期間
: 我的客戶的本金約九萬
: 但是基金帳戶價值最低只剩四五萬
: 看到這時候
: 我想一定有很多人會感到害怕
: 的確
: 在這時候有許多人都將他們的投資型保單解約
: 而看看板上的保單規劃
: 你也會看到一堆人直接說
: "我不考慮投資型保單"
: "不要跟我說投資型保單"
: 之類的話
: 但是我認為基金跌到低點
: 本來就該逢低買進
希望不要只有這麼簡單的概念而已,多多找其他的投資書籍來看
逢低攤平有可能越攤越平,這不一定是好的投機策略
需要搭配其他策略交互運用,才能真的有效降低風險,投升報酬
Eg.
http://picasaweb.google.com/MyFanLife/Fan#5430779758689082930
如上圖
廿年前買進日本,逢低攤平,越攤越平,平均成本,一直虧本
人生幾個廿年?客戶幾個廿年?
Eg.
http://picasaweb.google.com/MyFanLife/Fan#5430779761931528226
如上圖
十年前看好網路,大舉進攻那斯達克,逢低攤平,越攤越平,平均成本,一直虧本
人生幾個十年?客戶幾個十年?
我在這事後諸葛自然容易
但是歷史就是發生過這些事
不是一句逢低買進可以笑傲江湖的
如果逢低攤平這個策略不靈光時,是不是先想好其他應對方法?
李嘉誠進場前先考慮退場策略,我想是很值得參考的思考法向
補充一下
當年的日本,跟網路股,就好像今日的金磚四國,油元一樣
一年50%,100%,沒坐上車深怕失了時機
我相信一樣的投資信仰在當時,會讓你越攤越平
同樣,今日的印度,中國,會不會是下一個日本或網路股?
今天你叫別人一直買,一直攤平就好像當年站在斷頭山叫別人一直攤平一樣
結果我十年後才能來PO文再看圖說故事
我說故事自然是沒差,如果故事發生在你或客戶身上,差別可是天差地遠
現在瘋狂賺油元,人民幣的業務同仁
在做生意時別忘了提醒客戶所謂的風險
補充完畢
幫客戶存錢是好意,但他資產越大,業務的責任就越重
希望版上業務都能努力精進,以求更好的服務客戶
: 也不該在這個時候認賠殺出
: 所以儘管客戶有些人會打電話來詢問
: 我都還是堅持他們在這個時候不能停扣解約
: 還好這些客戶也都是我的好朋友
: 都很信任我
: 後來沒過多久
: 股市扶搖直上
: 基金也是一片榮景
: 我的那位同學投資基金兩年又三個月
: 26歲購買的她
: 本身認為她不需要壽險(她本身也沒有壽險)
: 後來只保了最低保額216萬
: 本金投入13萬五的她
: 現在基金帳戶價值已經有14萬八千多
: 這兩年多來她除了享有壽險保障
: 還倒賺一萬多塊錢
: 每次看到我
: 她都很感謝我當初幫他規劃的這張保單^^
: 後來她在去年的時候
: 跟我說他覺得她想要再增加投資
: 而我也才知道
: 她在畢業三年多的時間裡
: 月入四萬的她除了給家人一萬五跟繳這張保單的錢之外
: 每個月將近兩萬塊的剩餘薪水她幾乎都花掉
: 當我問到他當時銀行活存有多少錢的時候
: 她低著頭
: 很不好意思的說
: 她的存款就只有在我那張保單....
: 所以他後來就下定決心
: 再購買另一張月繳一萬元的投資型保單!
為什麼不用增額的方式做處理呢?
: 買完之後她跟我說
: "ㄟ! 我都只有跟你買耶!"
: "因為我知道你會幫我顧基金"
: 聽到她這樣講讓我真的很開心!
: 而後來去年八月的時候我就進入中國人壽正式擔任正職的工作
: 這段期間我底下的客戶都幫我介紹許多朋友購買投資型保單
: 他們也對這張商品的結構感到很滿意
: 而我也因此得到應有的收入
: 並即將在今年四月接受公司招待去日本名古屋五天四夜
: 客戶們知道我要出國
: 都叫我記得幫他們帶紀念品回來
: 而家境清寒
: 從沒出國過的我
: 也對這次難得的機會感到很興奮^^
: 投資型保單其實真的有他的好處在
: 收費是一定要的
: 因為任何一間公司都該賺取該賺取的收益
: 重點是他們到底有沒有在這同時提供應有的服務?
: 從免付費客服 帳單寄送 到網路保單查詢 海外急難救助
: 樣樣都是成本
: 所以我認為沒有什麼商品好不好
: 只是看你買的商品是不是你所喜歡的
: 如此而已
: ^^
如果沒有壽險需求,請推變額年金,雖然FYC(首年度佣金)很低
但是這才是對的事,對的事就要堅持
--
※ 引述《s1421466 (充實個鵰)》之銘言:
: 保單年度1~3年0.4%
: 4~6年0.3%
: 7~9年0.2%
: 10年以上的話只收0.1%
: 0.4%的意思是基金帳戶價值每千元收四元的費用
: 有一萬就收40元
: 10萬就收400元
: 但是從保單年度第八年起
: 還有保費5%的加值回饋金
: 你繳多久公司就送你多久
: 還沒投資基金就先讓你有5%的獲利
: 還有2~6級殘豁免保費到65歲的保障
: 你原本繳多少錢
: 公司就幫你繳到65歲
: 壽險保障還在
: 基金帳戶價值也還是你的!
假設年繳12萬,放10年,這是被總收的手續費
先不論投資績效,每年被扣的保管費都假設在巿場賺回來的情況下
120000 5760
240000 11520
360000 17280
480000 17280
600000 21600
720000 25920
840000 20160
960000 23040
1080000 25920
1200000 14400
182880
總共被收到 18萬2880元
之後每年要被收總資產的 1.2% ,放越久,資產越高,被收的越多
如果是用前收型的投資型保單規劃
12萬最高前置費用法定上限 150% = 18萬元
但是之後的維持成本可以說是比後收型少的多太多
由此可見,放越長,投資賺越多,對客戶越不利
-------------------------------------------------------------
至於回饋金的部份
假設第十年仍然繳保費,12萬的保費回饋 5% = 6000元
但是要繳給公司的費用是 120萬 的 1.2% = 1.44萬
1.44萬 - 6000 = 公司還有賺
假設第廿年仍繳保費 12萬 回饋 5% = 6000 元
但是要繳給公司的費用是 240萬 的 1.2% = 2.88萬
2.88萬 - 6000 = 公司還有賺,而且越賺越多
回饋金基本上只是方便業務行銷的設計
只是台灣人很多人數學不好,算術也不好,很容易就被業務帶過去
叫回饋金很好聽,但是如果直接說費用少收一點,行銷的力道當場不見
一樣的結果,卻有不同的行銷方法
基本上我很佩服想出回饋金這種說法的天才,但是確很不屑
包裝的那麼複雜只為了業務多一點行銷話術,何必呢?
真正的業績是要靠服務做起來的,而不是靠銷售衝出來的
希望台灣金融業者能早點有這種觀念,才不會一直讓別人覺得是詐騙集團
根據簡單的數學概念,如果長期投資,最好一開始費用扣光光
到最後面費用越扣越少越好
這樣卅年累積下來的錢才會最多
: 基本上我都推薦這張商品
不知你是否考慮過如果超過十年以上的理財需求時
前置費用型的投資連結型壽險對客戶更有利?
有考慮過就好,如果沒有想過,可以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前置費用也許不好賣,但是如果對客戶更有利就應該賣
: 把時間推算回去
: 大家會知道其實我當初進來的時間
: 股票基金都在相對高點
: 後來沒多久就遇見金融海嘯
: 我的第一位客戶
: 在2007年10月的時候跟我買了這張保單
: 月繳五千元
: 他跟我ㄧ起投資保誠印度基金
: 當時基金淨值在18塊左右
: 後來一路漲上26塊
: 沒多久就一路下滑到不到10塊
: 我記得這段期間
: 我的客戶的本金約九萬
: 但是基金帳戶價值最低只剩四五萬
: 看到這時候
: 我想一定有很多人會感到害怕
: 的確
: 在這時候有許多人都將他們的投資型保單解約
: 而看看板上的保單規劃
: 你也會看到一堆人直接說
: "我不考慮投資型保單"
: "不要跟我說投資型保單"
: 之類的話
: 但是我認為基金跌到低點
: 本來就該逢低買進
希望不要只有這麼簡單的概念而已,多多找其他的投資書籍來看
逢低攤平有可能越攤越平,這不一定是好的投機策略
需要搭配其他策略交互運用,才能真的有效降低風險,投升報酬
Eg.
http://picasaweb.google.com/MyFanLife/Fan#5430779758689082930
如上圖
廿年前買進日本,逢低攤平,越攤越平,平均成本,一直虧本
人生幾個廿年?客戶幾個廿年?
Eg.
http://picasaweb.google.com/MyFanLife/Fan#5430779761931528226
如上圖
十年前看好網路,大舉進攻那斯達克,逢低攤平,越攤越平,平均成本,一直虧本
人生幾個十年?客戶幾個十年?
我在這事後諸葛自然容易
但是歷史就是發生過這些事
不是一句逢低買進可以笑傲江湖的
如果逢低攤平這個策略不靈光時,是不是先想好其他應對方法?
李嘉誠進場前先考慮退場策略,我想是很值得參考的思考法向
補充一下
當年的日本,跟網路股,就好像今日的金磚四國,油元一樣
一年50%,100%,沒坐上車深怕失了時機
我相信一樣的投資信仰在當時,會讓你越攤越平
同樣,今日的印度,中國,會不會是下一個日本或網路股?
今天你叫別人一直買,一直攤平就好像當年站在斷頭山叫別人一直攤平一樣
結果我十年後才能來PO文再看圖說故事
我說故事自然是沒差,如果故事發生在你或客戶身上,差別可是天差地遠
現在瘋狂賺油元,人民幣的業務同仁
在做生意時別忘了提醒客戶所謂的風險
補充完畢
幫客戶存錢是好意,但他資產越大,業務的責任就越重
希望版上業務都能努力精進,以求更好的服務客戶
: 也不該在這個時候認賠殺出
: 所以儘管客戶有些人會打電話來詢問
: 我都還是堅持他們在這個時候不能停扣解約
: 還好這些客戶也都是我的好朋友
: 都很信任我
: 後來沒過多久
: 股市扶搖直上
: 基金也是一片榮景
: 我的那位同學投資基金兩年又三個月
: 26歲購買的她
: 本身認為她不需要壽險(她本身也沒有壽險)
: 後來只保了最低保額216萬
: 本金投入13萬五的她
: 現在基金帳戶價值已經有14萬八千多
: 這兩年多來她除了享有壽險保障
: 還倒賺一萬多塊錢
: 每次看到我
: 她都很感謝我當初幫他規劃的這張保單^^
: 後來她在去年的時候
: 跟我說他覺得她想要再增加投資
: 而我也才知道
: 她在畢業三年多的時間裡
: 月入四萬的她除了給家人一萬五跟繳這張保單的錢之外
: 每個月將近兩萬塊的剩餘薪水她幾乎都花掉
: 當我問到他當時銀行活存有多少錢的時候
: 她低著頭
: 很不好意思的說
: 她的存款就只有在我那張保單....
: 所以他後來就下定決心
: 再購買另一張月繳一萬元的投資型保單!
為什麼不用增額的方式做處理呢?
: 買完之後她跟我說
: "ㄟ! 我都只有跟你買耶!"
: "因為我知道你會幫我顧基金"
: 聽到她這樣講讓我真的很開心!
: 而後來去年八月的時候我就進入中國人壽正式擔任正職的工作
: 這段期間我底下的客戶都幫我介紹許多朋友購買投資型保單
: 他們也對這張商品的結構感到很滿意
: 而我也因此得到應有的收入
: 並即將在今年四月接受公司招待去日本名古屋五天四夜
: 客戶們知道我要出國
: 都叫我記得幫他們帶紀念品回來
: 而家境清寒
: 從沒出國過的我
: 也對這次難得的機會感到很興奮^^
: 投資型保單其實真的有他的好處在
: 收費是一定要的
: 因為任何一間公司都該賺取該賺取的收益
: 重點是他們到底有沒有在這同時提供應有的服務?
: 從免付費客服 帳單寄送 到網路保單查詢 海外急難救助
: 樣樣都是成本
: 所以我認為沒有什麼商品好不好
: 只是看你買的商品是不是你所喜歡的
: 如此而已
: ^^
如果沒有壽險需求,請推變額年金,雖然FYC(首年度佣金)很低
但是這才是對的事,對的事就要堅持
--
All Comments
By Hazel
at 2010-01-28T17:42
at 2010-01-28T17:42
By Ida
at 2010-01-31T04:53
at 2010-01-31T04:53
By Andrew
at 2010-02-03T21:46
at 2010-02-03T21:46
By Christine
at 2010-02-08T11:05
at 2010-02-08T11:05
By Ingrid
at 2010-02-11T21:57
at 2010-02-11T21:57
By Elizabeth
at 2010-02-16T10:02
at 2010-02-16T10:02
By Madame
at 2010-02-21T07:30
at 2010-02-21T07:30
By Doris
at 2010-02-23T04:33
at 2010-02-23T04:33
By Kama
at 2010-02-23T12:34
at 2010-02-23T12:34
By Kelly
at 2010-02-27T12:01
at 2010-02-27T12:01
By Selena
at 2010-02-28T11:03
at 2010-02-28T11:03
By Zenobia
at 2010-03-03T10:43
at 2010-03-03T10:43
By Jacky
at 2010-03-04T17:54
at 2010-03-04T17:54
By Madame
at 2010-03-05T02:55
at 2010-03-05T02:55
By Hardy
at 2010-03-09T17:15
at 2010-03-09T17:15
By Michael
at 2010-03-10T16:38
at 2010-03-10T16:38
By Kama
at 2010-03-13T04:33
at 2010-03-13T04:33
By Dora
at 2010-03-15T22:20
at 2010-03-15T22:20
By Rebecca
at 2010-03-18T07:49
at 2010-03-18T07:49
By Catherine
at 2010-03-22T17:00
at 2010-03-22T17:00
By Joe
at 2010-03-23T10:16
at 2010-03-23T10:16
By Heather
at 2010-03-26T20:51
at 2010-03-26T20:51
By Kama
at 2010-03-29T12:57
at 2010-03-29T12:57
By Lydia
at 2010-04-01T17:28
at 2010-04-01T17:28
By Anonymous
at 2010-04-04T14:20
at 2010-04-04T14:20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0-04-08T09:51
at 2010-04-08T09:51
By Necoo
at 2010-04-11T08:01
at 2010-04-11T08:01
By Brianna
at 2010-04-14T05:02
at 2010-04-14T05:02
By Anthony
at 2010-04-18T02:46
at 2010-04-18T02:46
By Iris
at 2010-04-19T16:46
at 2010-04-19T16:46
By Adele
at 2010-04-22T09:50
at 2010-04-22T09:50
By Hedy
at 2010-04-23T05:48
at 2010-04-23T05:48
By Adele
at 2010-04-24T16:33
at 2010-04-24T16:33
By Brianna
at 2010-04-25T02:06
at 2010-04-25T02:06
By Donna
at 2010-04-27T08:42
at 2010-04-27T08:42
By Madame
at 2010-04-28T00:46
at 2010-04-28T00:46
By Genevieve
at 2010-04-30T03:40
at 2010-04-30T03:40
By Zora
at 2010-05-04T03:40
at 2010-05-04T03:40
By Rae
at 2010-05-06T21:31
at 2010-05-06T21:31
By Linda
at 2010-05-09T22:09
at 2010-05-09T22:09
By Genevieve
at 2010-05-10T12:00
at 2010-05-10T12:00
By Eden
at 2010-05-13T01:48
at 2010-05-13T01:48
By Suhail Hany
at 2010-05-15T06:06
at 2010-05-15T06:06
By Jessica
at 2010-05-17T17:17
at 2010-05-17T17:17
By Delia
at 2010-05-17T19:08
at 2010-05-17T19:08
Related Posts
想問分紅險
By Rae
at 2010-01-14T14:53
at 2010-01-14T14:53
請問Conseco這家公司
By Queena
at 2010-01-12T17:44
at 2010-01-12T17:44
買保險的一個重要步驟~找出不合格的業務員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0-01-07T13:30
at 2010-01-07T13:30
醫療險的選擇
By Emma
at 2010-01-05T18:40
at 2010-01-05T18:40
少林功夫加唱歌沒搞頭,那保障加投資有 …
By Kama
at 2010-01-05T17:08
at 2010-01-05T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