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需求出發 2方法自己算保額 - 保險

By Enid
at 2013-02-07T12:27
at 2013-02-07T12:27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ericshei (ericshei)》之銘言:
: 抱歉,我不會上色,建議直接透過連結上去看.
: ================================================================
: 現代人都知道保險很重要,但若是問起需要多少的保障才足夠呢?很多人卻是無法正確
: 的回答,大部分的人都只能採用保險業務員的說詞,就是保費支出為收入的10~20%。這也
: 代表所需要的保障跟收入有關,否則怎會是收入的百分比呢。然而真的是這樣嗎?有沒有
: 一個比較有學理根據,又可讓一般大眾接受的方法呢?
:
: 一般說來,保險的需求可以有兩個方法來估算,一個就是淨收入彌補法,另一個是遺屬
: 需求法,雖然兩者的考量點方向不一樣,但是都合乎邏輯,端賴要保險人的想法而定。
: 淨收入彌補法
: 淨收入彌補法就是被保險人認為若不幸身故,其遺屬往後的生活水準仍然可以跟他(她)
: 還活著的時候一樣。例如James是科技新貴目前35歲,每年的收入高達300萬元。萬一James
: 有何不幸,希望家人所擁有的生活可以不變,也就是每年都可以有300萬元的收入。只是
: James每年的個人支出也要50萬元,家人的淨收入必須扣除個人支出,共計250萬元。
個人認為淨收入彌補法是不太恰當的
如果一個人年收入300萬
他的家人就需要年花費300萬的生活嗎?即使他過世了?
當經濟支柱過世了
家人有檢樸的生活基本費,不至於沒得吃沒得住
也就夠了吧
: 遺屬需求法
: 遺屬需求法並不看被保險人有多少收入,只計算當被保險人身故時,照顧遺屬所需要的
: 費用。至於遺屬需要被照顧到何種程度,那就每一個人都不一樣。例如小孩年幼的夫妻,
: 有些人認為只要將小孩照顧到20歲成年即可,某些人認為得照顧到研究所畢業。當然照顧
: 的愈周全,所需要的保險費用就愈高,被保險人得在保費與保障中去取捨。
遺屬需求法也是一樣
當爸爸每年賺250萬,這時計算小孩的每年支出48萬沒問題
但是當爸爸都去世了,還必須每個小孩每年要有48萬開支?
會不會太過份了?
: 善用定期險規劃保障
: 即便是投資報酬率規劃為5%,保險金額也需要約1,000萬元,這數字很多人是很驚訝的,
: 沒有精算過從來不知道自己需要這麼多的保障。也有人認為這麼高的保額,自己沒有能力投
: 保。沒有錯,若是規劃終身壽險的話,每年要繳的保費是非常驚人的,但因為需要保障的期
: 間有限,風險隨著小孩長大後就會自然消失,所以只要規劃便宜的定期險就可以。
: 定期險的費率相對低廉,被保險人35歲,20年期的定期壽險,每100萬元男性4,910,女性
: 2,610。30年期,男性7,610,女性4,290。也就是說,1,000萬保障,20年期男性每年只需
: 繳交4.9萬元,女性只要2.6萬元。這數字應該是很多人繳交得起才是。
: 出處連結:http://www.masterhsiao.com.tw/EDN/Edn2012-012/Edn2012-012.php
轉嫁無法承受的經濟損失
定期險當然比終身險有效太多倍
但是也不要因為便宜,就高估需求(或被保險業務誘導高估需求)
畢竟每一分保額都不是免費的
而且一定是不划算的
所以只買「必需」的保險,把錢好好存下來才是真的
很多很愛家人的人
都會希望自己萬一不幸
能留夠多或是越多越好的錢給家人
(或是一些業務會說「你對家人的心意」....@@)
但那是「想要」,而不是真正的「需求」
爸爸都過世了,孩子靠高額保險金繼續過著優渥的生活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是這樣長大的....:p
維持生活必須的基本費用
還要扣掉既有的資產和其他經濟來源
才是真正有「需要」的壽險需求
而不是「想要」的
--
--
: 抱歉,我不會上色,建議直接透過連結上去看.
: ================================================================
: 現代人都知道保險很重要,但若是問起需要多少的保障才足夠呢?很多人卻是無法正確
: 的回答,大部分的人都只能採用保險業務員的說詞,就是保費支出為收入的10~20%。這也
: 代表所需要的保障跟收入有關,否則怎會是收入的百分比呢。然而真的是這樣嗎?有沒有
: 一個比較有學理根據,又可讓一般大眾接受的方法呢?
:
: 一般說來,保險的需求可以有兩個方法來估算,一個就是淨收入彌補法,另一個是遺屬
: 需求法,雖然兩者的考量點方向不一樣,但是都合乎邏輯,端賴要保險人的想法而定。
: 淨收入彌補法
: 淨收入彌補法就是被保險人認為若不幸身故,其遺屬往後的生活水準仍然可以跟他(她)
: 還活著的時候一樣。例如James是科技新貴目前35歲,每年的收入高達300萬元。萬一James
: 有何不幸,希望家人所擁有的生活可以不變,也就是每年都可以有300萬元的收入。只是
: James每年的個人支出也要50萬元,家人的淨收入必須扣除個人支出,共計250萬元。
個人認為淨收入彌補法是不太恰當的
如果一個人年收入300萬
他的家人就需要年花費300萬的生活嗎?即使他過世了?
當經濟支柱過世了
家人有檢樸的生活基本費,不至於沒得吃沒得住
也就夠了吧
: 遺屬需求法
: 遺屬需求法並不看被保險人有多少收入,只計算當被保險人身故時,照顧遺屬所需要的
: 費用。至於遺屬需要被照顧到何種程度,那就每一個人都不一樣。例如小孩年幼的夫妻,
: 有些人認為只要將小孩照顧到20歲成年即可,某些人認為得照顧到研究所畢業。當然照顧
: 的愈周全,所需要的保險費用就愈高,被保險人得在保費與保障中去取捨。
遺屬需求法也是一樣
當爸爸每年賺250萬,這時計算小孩的每年支出48萬沒問題
但是當爸爸都去世了,還必須每個小孩每年要有48萬開支?
會不會太過份了?
: 善用定期險規劃保障
: 即便是投資報酬率規劃為5%,保險金額也需要約1,000萬元,這數字很多人是很驚訝的,
: 沒有精算過從來不知道自己需要這麼多的保障。也有人認為這麼高的保額,自己沒有能力投
: 保。沒有錯,若是規劃終身壽險的話,每年要繳的保費是非常驚人的,但因為需要保障的期
: 間有限,風險隨著小孩長大後就會自然消失,所以只要規劃便宜的定期險就可以。
: 定期險的費率相對低廉,被保險人35歲,20年期的定期壽險,每100萬元男性4,910,女性
: 2,610。30年期,男性7,610,女性4,290。也就是說,1,000萬保障,20年期男性每年只需
: 繳交4.9萬元,女性只要2.6萬元。這數字應該是很多人繳交得起才是。
: 出處連結:http://www.masterhsiao.com.tw/EDN/Edn2012-012/Edn2012-012.php
轉嫁無法承受的經濟損失
定期險當然比終身險有效太多倍
但是也不要因為便宜,就高估需求(或被保險業務誘導高估需求)
畢竟每一分保額都不是免費的
而且一定是不划算的
所以只買「必需」的保險,把錢好好存下來才是真的
很多很愛家人的人
都會希望自己萬一不幸
能留夠多或是越多越好的錢給家人
(或是一些業務會說「你對家人的心意」....@@)
但那是「想要」,而不是真正的「需求」
爸爸都過世了,孩子靠高額保險金繼續過著優渥的生活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是這樣長大的....:p
維持生活必須的基本費用
還要扣掉既有的資產和其他經濟來源
才是真正有「需要」的壽險需求
而不是「想要」的
--
--
Tags:
保險
All Comments

By Poppy
at 2013-02-11T18:26
at 2013-02-11T18:26

By Callum
at 2013-02-14T23:44
at 2013-02-14T23:44

By Freda
at 2013-02-16T07:55
at 2013-02-16T07:55

By Isla
at 2013-02-21T00:56
at 2013-02-21T00:56

By Daph Bay
at 2013-02-21T04:38
at 2013-02-21T04:38

By Erin
at 2013-02-24T06:18
at 2013-02-24T06:18

By Freda
at 2013-02-28T23:16
at 2013-02-28T23:16

By Ida
at 2013-03-05T20:14
at 2013-03-05T20:14
Related Posts
保單追稅 財部盯8大態樣

By Susan
at 2013-02-06T22:47
at 2013-02-06T22:47
保險安定基金 擬設預警制度

By Callum
at 2013-02-06T22:43
at 2013-02-06T22:43
國寶醫療實支"享健康" TB,感覺很威,怎麼沒人推?

By Margaret
at 2013-02-06T22:42
at 2013-02-06T22:42
富邦 新家倍守護專案

By Blanche
at 2013-02-06T21:33
at 2013-02-06T21:33
23歲過年後即將去對岸工作

By Jacob
at 2013-02-06T17:33
at 2013-02-06T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