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為什麼不怕股災? - 股票

By Freda
at 2017-07-27T16:56
at 2017-07-27T16:56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opm (天國的語言)》之銘言:
: ※ 引述《rath (反過來想!永遠反過來想)》之銘言:
:
無聊沒事,當作科普。請閱讀下列文章
https://wallstreetcn.com/premium/articles/3006627
以及綜合我有印象的幾篇相關文章
直接幫讀者幾個結論
1.老巴的"必須"是在美國起家。長期投資(幾十年那種)就是賭國運
除了美國以外也不能說沒機會,只是到不了這種程度。
2.老巴的資金成本低,且穩定(保險資金)。
因此也需要尋找風險低,收益穩定的資產相匹配
散戶借得到大筆超低成本的穩定資金嗎?
3.老巴基本上都是all in狀態
因此能吃得到絕大多數的漲幅
簡單講講天時地利人和:
你知道老巴絕大多數的資產是近幾年暴增起來的嗎?
複利的力量在最終將老巴推上神壇,這個成就配合近代金融理論史
就體現在擴張式的貨幣政策上
打下去大概要幾千上萬字了
為什麼要叫一般人買指數基金?
就因為多數人沒有這種恆心毅力,能把投資當成線上遊戲重度沈迷這樣玩一輩子
沒有撼動公司高層的資本實力,沒有議價能力
也沒有那個從小開始的信念熱情,遑論人格特質
請去看看他老人家那本厚厚的自傳,小時候我在幹嘛?
回顧人生快三十年,竟然說不出一個始終無悔的信念
老巴不怕股災嗎? 說不怕我才不信
但人家撐得住,災後放晴的時候還能無傷般all in起飛
其實華爾街還有很多傳奇。英文名字我實在不太會記
只記得有很多"可惜就差那麼一點"就封神的故事
都非常精彩,反正錢多到某個程度以上就只是數字概念,再來就是理念之爭了
歷史拉開這樣看下來,似乎只有老巴到達這個位置
而歷史有多少必然與偶然,有多少人細究呢?
以上
by.年屆而立才發大悲願至少先做到能發全台灣每人1元台幣的魯宅
#馬的,台灣人怎麼那麼多啊..............
--
: ※ 引述《rath (反過來想!永遠反過來想)》之銘言:
:
無聊沒事,當作科普。請閱讀下列文章
https://wallstreetcn.com/premium/articles/3006627
以及綜合我有印象的幾篇相關文章
直接幫讀者幾個結論
1.老巴的"必須"是在美國起家。長期投資(幾十年那種)就是賭國運
除了美國以外也不能說沒機會,只是到不了這種程度。
2.老巴的資金成本低,且穩定(保險資金)。
因此也需要尋找風險低,收益穩定的資產相匹配
散戶借得到大筆超低成本的穩定資金嗎?
3.老巴基本上都是all in狀態
因此能吃得到絕大多數的漲幅
簡單講講天時地利人和:
你知道老巴絕大多數的資產是近幾年暴增起來的嗎?
複利的力量在最終將老巴推上神壇,這個成就配合近代金融理論史
就體現在擴張式的貨幣政策上
打下去大概要幾千上萬字了
為什麼要叫一般人買指數基金?
就因為多數人沒有這種恆心毅力,能把投資當成線上遊戲重度沈迷這樣玩一輩子
沒有撼動公司高層的資本實力,沒有議價能力
也沒有那個從小開始的信念熱情,遑論人格特質
請去看看他老人家那本厚厚的自傳,小時候我在幹嘛?
回顧人生快三十年,竟然說不出一個始終無悔的信念
老巴不怕股災嗎? 說不怕我才不信
但人家撐得住,災後放晴的時候還能無傷般all in起飛
其實華爾街還有很多傳奇。英文名字我實在不太會記
只記得有很多"可惜就差那麼一點"就封神的故事
都非常精彩,反正錢多到某個程度以上就只是數字概念,再來就是理念之爭了
歷史拉開這樣看下來,似乎只有老巴到達這個位置
而歷史有多少必然與偶然,有多少人細究呢?
以上
by.年屆而立才發大悲願至少先做到能發全台灣每人1元台幣的魯宅
#馬的,台灣人怎麼那麼多啊..............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Carol
at 2017-07-28T13:55
at 2017-07-28T13:55

By Kumar
at 2017-07-29T11:52
at 2017-07-29T11:52

By Noah
at 2017-08-02T21:37
at 2017-08-02T21:37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7-08-04T04:24
at 2017-08-04T04:24

By Mia
at 2017-08-04T18:08
at 2017-08-04T18:08

By Joe
at 2017-08-07T03:18
at 2017-08-07T03:18

By Heather
at 2017-08-09T17:22
at 2017-08-09T17:22

By Kyle
at 2017-08-12T14:29
at 2017-08-12T14:29

By Robert
at 2017-08-16T11:00
at 2017-08-16T11:00

By Lucy
at 2017-08-17T03:38
at 2017-08-17T03:38

By Megan
at 2017-08-17T18:57
at 2017-08-17T18:57

By Delia
at 2017-08-22T08:43
at 2017-08-22T08:43

By Susan
at 2017-08-23T21:09
at 2017-08-23T21:09

By Brianna
at 2017-08-28T04:16
at 2017-08-28T04:16

By Dorothy
at 2017-08-30T17:59
at 2017-08-30T17:59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7-09-04T03:35
at 2017-09-04T03:35

By Ida
at 2017-09-04T12:00
at 2017-09-04T12:00

By Oscar
at 2017-09-06T01:36
at 2017-09-06T01:36

By Rae
at 2017-09-10T18:55
at 2017-09-10T18:55

By Anonymous
at 2017-09-12T07:37
at 2017-09-12T07:37

By Elma
at 2017-09-15T17:15
at 2017-09-15T17:15
Related Posts
106年07月27日三大法人買賣金額統計表

By Anonymous
at 2017-07-27T14:49
at 2017-07-27T14:49
2017/07/27 盤後閒聊

By Sarah
at 2017-07-27T14:00
at 2017-07-27T14:00
波音股價大漲達7.5%

By Thomas
at 2017-07-27T12:33
at 2017-07-27T12:33
大戶看不慣台灣人理財最不智行為.買儲蓄

By Kumar
at 2017-07-27T12:22
at 2017-07-27T12:22
站上月季線買進 VS XX元不買現在才買?

By Noah
at 2017-07-27T10:18
at 2017-07-27T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