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哪種商品好? - 財經

Audriana avatar
By Audriana
at 2012-09-12T19:21

Table of Contents

理論上多策略多商品交易遠比單策略單商品交易更能得到平滑的權益值成長曲線.

大家應該都相當熟悉台指期貨,除了台指期貨以外,若要加入其他交易標的,應該要優先考
慮那些?
剛剛看到一個網頁,列出了不少期貨商品,看起來好像都可以在台灣下單.
http://www.capitalfutures.com.tw/product/specs-us.asp?xy=1&xt=2

到底要從那些商品下手? 我思考了一下,列出了幾個要考慮的因素請大家指教:
1. 商品價格型態 (例如專長做follow trend的交易者總要找容易有trend的商品吧)
2. 流動性 (直接影響到划價問題)
3. 交易成本 (若台灣期貨商可以下可以省掉在國外開戶的麻煩,但在台灣下海外期貨交
易手續費偏高)
4. 契約大小與保證金大小 (資金量小又遇到高保證金商品,容易卡卡的吧)
5. 下單便利程度 (支援自動電子下單?)
6. 歷史資料 (才能做back-testing)

還有沒有其他因素我漏掉的?

另外查到2011年FIA製作的全球期權交易成交量報告,給大家參考:
http://www.futuresindustry.org/files/css/magazineArticles/article-1383.pdf

--
Tags: 財經

All Comments

John avatar
By John
at 2012-09-15T23:08
多商品交易達到"美化"獲利曲線,重點是要找低度相關的不同商品
Carolina Franco avatar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2-09-18T07:47
因此我認為農產品期貨是不錯的選擇.指期(DOW,NQ,SP)就不太佳
Isla avatar
By Isla
at 2012-09-21T14:32
跑跑看就知道了
Dinah avatar
By Dinah
at 2012-09-24T16:37
http://www.coco-in.net/thread-9984-1-1.html
Iris avatar
By Iris
at 2012-09-26T17:24
http://www.coco-in.net/thread-10081-1-1.html
James avatar
By James
at 2012-09-26T22:56
http://www.coco-in.net/thread-19272-1-1.html
Lydia avatar
By Lydia
at 2012-09-30T04:24
都沒錯,相關度低的比較好,最終還是要測試看看

證所稅有包含國內期貨選擇權的獲利嗎?

Ingrid avatar
By Ingrid
at 2012-09-11T02:23
不知道這裏會不會不適合問這個問題.但是這也跟交易有關嘛,讓我問一下: 最後通過的證所稅版本,有規定期貨/選擇權的獲利也要課稅嗎? 我Google到 的615版本,裏面有說到期貨選擇權獲利也要課稅,但是後來立法院通過的版本 ,新聞的文字中並沒提到期貨選擇權,只講股票方面. 如果連期貨選擇權獲利也要課稅,就真 ...

[假設]單口數與多口數

Kumar avatar
By Kumar
at 2012-09-09T17:08
我想做一個假設性的討論 關於單口數與多口數迷思 最常用到的參數會包含著and#34;突破and#34;+and#34;波動率and#34; 這兩種參數 ; 而時間,量能參數,型態學,這些不在我假設的裡面 我的思考來源主要是某些經典名著,海龜拉;幽靈拉.... 還有最 ...

Caitlin avatar
By Caitlin
at 2012-09-09T04:04
※ 引述《idleidle》之銘言: : 勸世文,不喜勿入 : 別想太多,就算你算的很精準 : 市場並不會跟你想的一樣 : 明明股票很便宜,「訊號」:EPS過低非常值得買進 : 為了有還是有人一直在丟股票 : 原因 ...

Re: 趁這機會來研究研究獲利曲線 如何評估獲利曲線優劣?

Mary avatar
By Mary
at 2012-09-09T01:52
何謂獲利曲線? x軸要交易用次數或時間? y軸用報酬率或點數? 一口到底? 或是口數有調整? 若上述問題都用一樣方法處理. 兩個交易系統所產生的兩條獲利曲線哪一個比較好? 我想了一下: 1. 用眼睛看 2. 總獲利/總損失 profit factor? 3. sharp ratio ((資產平均年化報酬率 ...

Andrew avatar
By Andrew
at 2012-09-09T01:02
會回這樣的文應該是完全不了解凌波大發文的原由。 他就是已經賺夠多,大資金下要降低風險跟獲利回吐的波動才來研究部位控制。 先不管報酬,在部位控制下,因為持有大倉位的時間少很多,碰到黑天鵝時的預 期損失(或獲利)自然也比永遠全壓時少,這不就已經是個很大的優點了嗎?他就 是想研究犧牲獲利較小的情況下降低風險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