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砸錢蓋晶圓廠 分析師:恐生產過剩 - 股票
By Hazel
at 2021-03-29T08:39
at 2021-03-29T08:39
Table of Contents
也有可能變成傳產
雖然是個長週期的產業
但如果看製程來分
成熟製程可能會被阿共搞
其他廠大概也知道不要碰那塊
剩先進製程又會遇到歐日同時進軍
本來對付intel 三星已經夠麻煩了
不過喊摩爾定律那麼大聲
這幾年應該還ok吧?
※ 引述《golover ()》之銘言:
: 標題
: 各國砸錢蓋晶圓廠 分析師:恐生產過剩 毀滅產業
: 網址
: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481777
: 2021/03/28 15:46
: 媒體:自由時報
: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全球晶片短缺,波及汽車和電子產業,世界多國政府透過補
貼
: 企業的方式來興建晶片製造廠房,以降低對台灣生產的依賴,但專家警告,此舉可能重
蹈
: 1970年至1980年代晶片過度生產的情況,導致價格崩跌,大量半導體公司倒閉。
: 包括美國、歐盟和日本政府都考慮斥資數百億美元興建晶圓廠,因擔憂全球3分之2先
進
: 晶片的生產都集中在台灣。美國1高級將領日前對國會議員指出,中國攻占台灣已成為
太
: 平洋最大的軍事隱憂。
: 中國也向晶片產業提供可觀的補貼,以降低對西方技術的依賴,包括在2019年設立規
模
: 達290億美元的投資基金,促使各界議論西方國家也必須跟進。
: 需在亞洲之外興建晶片製造廠的聲音,促使台積電和三星電子計畫赴美設廠,爭取高
達
: 300億美元的補貼。英特爾日前也宣布,將重返晶圓代工市場,在亞歷桑納州和歐洲分
別
: 設立2座和1座晶圓廠。
: 佳能、東京電子和Screen Semiconductor Solution等3家日本企業,將與日本產業技
術
: 總合研究所(簡稱產總研)合作,攜手研發2奈米晶片,而日本經濟產業省將提供約420
億
: 日圓(3.85億美元)的資金援助,且將和台積電等海外廠商建構合作體制,以重振日本
處
: 於落後的先進半導體研發。
: 這種由各國政府帶頭,重組半導體產業的風潮,可能扭轉述十年來美國和歐洲半導體
公
: 司將晶片製造外包給台灣和南韓的趨勢。半導體產業研究機構VLSI Reserch執行長赫奇
森
: (Dan Hutcheson)表示:「我們現在處在每個國家都想建立自家晶圓廠的局面中,我
們
: 將由全球互相連結,變成處處都看得到垂直的孤島。」
: 如果各國政府興建晶圓廠的計畫過關,全球半導體產業可能像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
光
: 景,當時每個國家都認為,晶片對其通訊和國防至關緊要。但赫奇森說,其中的風險在
於
: ,全球將興建過多的晶片製造產能,導致價格崩跌,摧毀大量半導體公司,這與1980年
代
: 的價格崩跌導致晶片工廠從澳洲倒閉到南非類似。
: 赫奇森指出:「從納稅人的角度來看,這確實是一個問題,我們是否真的要發起另1
場
: 冷戰,半導體晶圓廠等同於核武器,而我們卻在浪費這些資源?」
: 心得:
: 當各國開始注意到晶圓代工不能只依賴中國跟台灣,三星,大家開始瘋狂補助量產,技
術
: 追上來時,台灣又有什麼優勢?
: 台積電不可能一直無限縮小製程,是不是會像家電一樣,變成傳統產業,這是一個很現
實
: 的問題。
--
雖然是個長週期的產業
但如果看製程來分
成熟製程可能會被阿共搞
其他廠大概也知道不要碰那塊
剩先進製程又會遇到歐日同時進軍
本來對付intel 三星已經夠麻煩了
不過喊摩爾定律那麼大聲
這幾年應該還ok吧?
※ 引述《golover ()》之銘言:
: 標題
: 各國砸錢蓋晶圓廠 分析師:恐生產過剩 毀滅產業
: 網址
: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481777
: 2021/03/28 15:46
: 媒體:自由時報
: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全球晶片短缺,波及汽車和電子產業,世界多國政府透過補
貼
: 企業的方式來興建晶片製造廠房,以降低對台灣生產的依賴,但專家警告,此舉可能重
蹈
: 1970年至1980年代晶片過度生產的情況,導致價格崩跌,大量半導體公司倒閉。
: 包括美國、歐盟和日本政府都考慮斥資數百億美元興建晶圓廠,因擔憂全球3分之2先
進
: 晶片的生產都集中在台灣。美國1高級將領日前對國會議員指出,中國攻占台灣已成為
太
: 平洋最大的軍事隱憂。
: 中國也向晶片產業提供可觀的補貼,以降低對西方技術的依賴,包括在2019年設立規
模
: 達290億美元的投資基金,促使各界議論西方國家也必須跟進。
: 需在亞洲之外興建晶片製造廠的聲音,促使台積電和三星電子計畫赴美設廠,爭取高
達
: 300億美元的補貼。英特爾日前也宣布,將重返晶圓代工市場,在亞歷桑納州和歐洲分
別
: 設立2座和1座晶圓廠。
: 佳能、東京電子和Screen Semiconductor Solution等3家日本企業,將與日本產業技
術
: 總合研究所(簡稱產總研)合作,攜手研發2奈米晶片,而日本經濟產業省將提供約420
億
: 日圓(3.85億美元)的資金援助,且將和台積電等海外廠商建構合作體制,以重振日本
處
: 於落後的先進半導體研發。
: 這種由各國政府帶頭,重組半導體產業的風潮,可能扭轉述十年來美國和歐洲半導體
公
: 司將晶片製造外包給台灣和南韓的趨勢。半導體產業研究機構VLSI Reserch執行長赫奇
森
: (Dan Hutcheson)表示:「我們現在處在每個國家都想建立自家晶圓廠的局面中,我
們
: 將由全球互相連結,變成處處都看得到垂直的孤島。」
: 如果各國政府興建晶圓廠的計畫過關,全球半導體產業可能像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
光
: 景,當時每個國家都認為,晶片對其通訊和國防至關緊要。但赫奇森說,其中的風險在
於
: ,全球將興建過多的晶片製造產能,導致價格崩跌,摧毀大量半導體公司,這與1980年
代
: 的價格崩跌導致晶片工廠從澳洲倒閉到南非類似。
: 赫奇森指出:「從納稅人的角度來看,這確實是一個問題,我們是否真的要發起另1
場
: 冷戰,半導體晶圓廠等同於核武器,而我們卻在浪費這些資源?」
: 心得:
: 當各國開始注意到晶圓代工不能只依賴中國跟台灣,三星,大家開始瘋狂補助量產,技
術
: 追上來時,台灣又有什麼優勢?
: 台積電不可能一直無限縮小製程,是不是會像家電一樣,變成傳統產業,這是一個很現
實
: 的問題。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Dora
at 2021-03-31T04:35
at 2021-03-31T04:35
By Zanna
at 2021-04-03T22:14
at 2021-04-03T22:14
By Jack
at 2021-04-06T19:04
at 2021-04-06T19:04
By Ivy
at 2021-04-07T20:14
at 2021-04-07T20:14
By Liam
at 2021-04-10T03:20
at 2021-04-10T03:20
By Kama
at 2021-04-12T07:20
at 2021-04-12T07:20
By Mary
at 2021-04-17T00:35
at 2021-04-17T00:35
By Caitlin
at 2021-04-21T18:51
at 2021-04-21T18:51
By Daniel
at 2021-04-25T20:36
at 2021-04-25T20:36
By Dorothy
at 2021-04-30T09:37
at 2021-04-30T09:37
By Gilbert
at 2021-05-04T14:20
at 2021-05-04T14:20
By Blanche
at 2021-05-08T06:23
at 2021-05-08T06:23
By Emma
at 2021-05-11T15:53
at 2021-05-11T15:53
By Sarah
at 2021-05-12T23:46
at 2021-05-12T23:46
By Heather
at 2021-05-15T10:40
at 2021-05-15T10:40
By Daph Bay
at 2021-05-16T21:11
at 2021-05-16T21:11
By Mia
at 2021-05-20T17:02
at 2021-05-20T17:02
By Anthony
at 2021-05-22T23:29
at 2021-05-22T23:29
By Iris
at 2021-05-23T17:50
at 2021-05-23T17:50
By Ursula
at 2021-05-25T03:13
at 2021-05-25T03:13
Related Posts
2021/03/29 盤中閒聊
By Ina
at 2021-03-29T08:31
at 2021-03-29T08:31
台積電3年後殺進1奈米 洩美巨頭遲來肥單助攻1000元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21-03-29T07:39
at 2021-03-29T07:39
健鼎 保守穩定多
By Noah
at 2021-03-29T03:18
at 2021-03-29T03:18
8046 南電 北送多
By Charlotte
at 2021-03-29T00:39
at 2021-03-29T00:39
各國砸錢蓋晶圓廠 分析師:恐生產過剩
By Oscar
at 2021-03-29T00:36
at 2021-03-29T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