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新高!美前周初領失業金人數爆增3百 - 股票

By Puput
at 2020-03-27T01:01
at 2020-03-27T01:01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x111222333 (試驗者)》之銘言:
: 借這個標題,我在想一個問題:
: 這次的疫情,會不會改變整個世界的經濟型態?
: 觀察一下現實
: 這次的疫情造成很多人在家工作、不用工作,或是直接被裁員
: 但整個社會有崩潰嗎?
: 當然台灣新聞是報的很誇張
: 但除了很多人因為直接因為肺炎而死之外,
: 真的有因為很多人沒工作,而有造成大飢荒?造成一堆人挨餓嗎?
: 我看到的是,一堆人被關緊閉,還能拍片做樂
: 而美國一堆人失業後,竟然股票開始狂漲?
: 我的問題是,會不會透過這次疫情發現:
: 很多人在家工作,其實跟在辦公室工作是沒差的
: 甚至很多工作,一兩個月不做,好像也沒差太多...
: 更誇張的講,一堆工作根本有跟沒有一樣....
在回答你的問題之前,我先打個比方
有個家裡住著五個人,就叫他們ABCDE好了
A他每天就在家裡作家庭代工,原料6元,賣出去20元
B呢他是負責幫大家作飯的,每天花4元買菜煮飯給大家吃,然後跟每個人收3元
C他負責講笑話給大家聽,耍猴戲給大家看,然後也跟每個人收2元
D他負責幫大家洗衣服,也跟每個人收2元
E他負責幫大家記帳,記帳是一種了不起的技能嘛,所以他跟每個人收3元
這個家每天的GDP是14+8+8+8+12 = 50塊錢
突然有一天呢政府下令大家不准再講笑話給別人聽,也不可以幫別人打掃房子了
於是C和D就沒工作了!!
因為C和D沒錢了,E就只能每天和A/B各收3元了
這個家的GDP一下就變成了14+2+0+0+6 = 22 元
比腰斬還慘,超級大蕭條啊~~~~
而且CD也要吃飯啊怎麼辦呢!
此時政府跳出來了:別擔心,我給你們30元讓你們接下來十天不缺錢吃飯!
錢從哪裡來呢? 錢先跟A和E借,畢竟他們平常都有在存錢嘛!
可喜可賀,可喜可賀,雖然這個家以後就沒人講笑話也沒人洗衣服了
大家都臉臭臭的,身上也臭臭的,但是大家都還是能多活十天呢!
: 大家工作上應該都會發現某種很好玩的現象是:
: 有時管理階層越少,效率反而越高
: 擴張到現代經濟活動上,很多名字很好聽的職業,其實好像少了他們也沒差
: 例如顧問、分析師、規劃師、管理師、還有投資長XD
你把上文的A代入製造業,BCDE代入各種服務業
就會發現:二戰之後的服務業高速發展
以及電視這種一對多的資訊傳播媒介的出現
已開發國家中大部份人作的都是「互相服務、互相娛樂」的工作
就像前面的例子,C講笑話給大家聽,D幫大家洗衣服
這些服務和娛樂需求,是與生存沒有絕對相關、非物質面的需求
而剛好瘟疫就是在毀滅這類型的需求
所以政府跟A/E借錢,發給C/D,以讓所有人都能活下去、讓錢的流動不要卡死
: (註)
: 仔細想想
: 以現代科技,如果要維持全部人類的基本的生活,
: 好像不需要太多人工作就可以達成...
: 食:食物原料就很便宜了,大家花大錢反而是為了吃精緻食物,傷身
: 衣:一般衣服,便宜,大家花錢都是為了追求更美、更不一樣
: 住:如果不要求好地段,其實是可以便宜的
: 行:公共運輸本來就便宜,真正貴的是為了便利而要買車,尤其又要好車
: 育:基本教育之外,很多都可以透過線上學習、書本自修,
: 講難聽點,台灣一堆人讀學店、讀碩士博士,結果工作根本用不到,浪費錢
: 樂:免錢的娛樂本來就一大堆
: 最後回到這篇的主題
: 美國這次大灑幣,基本上快等於全國實施楊安澤的「無條件基本收入」了
: 會不會因為這次的疫情發現:
: 其實現代社會,已經可以慢慢走向很多人不用工作(或很少工作)
: 還可以維持不差的普通生活
: 而未來工作只保留給真正重要的職位,跟有想賺更多錢的那些人
: 註:<40%的工作沒意義,為什麼還搶著做?論狗屁工作的出現與勞動價值的再思>
: 這本書就點出這個問題了
消費券和UBI其實還是不同的概念
消費券是一次性的救急
當然如果常態化,那就是UBI了
對於一次性或者常態性的收入,人的經濟行為與動機是不同的
因為經濟行為受到預期的影響很深
--
: 借這個標題,我在想一個問題:
: 這次的疫情,會不會改變整個世界的經濟型態?
: 觀察一下現實
: 這次的疫情造成很多人在家工作、不用工作,或是直接被裁員
: 但整個社會有崩潰嗎?
: 當然台灣新聞是報的很誇張
: 但除了很多人因為直接因為肺炎而死之外,
: 真的有因為很多人沒工作,而有造成大飢荒?造成一堆人挨餓嗎?
: 我看到的是,一堆人被關緊閉,還能拍片做樂
: 而美國一堆人失業後,竟然股票開始狂漲?
: 我的問題是,會不會透過這次疫情發現:
: 很多人在家工作,其實跟在辦公室工作是沒差的
: 甚至很多工作,一兩個月不做,好像也沒差太多...
: 更誇張的講,一堆工作根本有跟沒有一樣....
在回答你的問題之前,我先打個比方
有個家裡住著五個人,就叫他們ABCDE好了
A他每天就在家裡作家庭代工,原料6元,賣出去20元
B呢他是負責幫大家作飯的,每天花4元買菜煮飯給大家吃,然後跟每個人收3元
C他負責講笑話給大家聽,耍猴戲給大家看,然後也跟每個人收2元
D他負責幫大家洗衣服,也跟每個人收2元
E他負責幫大家記帳,記帳是一種了不起的技能嘛,所以他跟每個人收3元
這個家每天的GDP是14+8+8+8+12 = 50塊錢
突然有一天呢政府下令大家不准再講笑話給別人聽,也不可以幫別人打掃房子了
於是C和D就沒工作了!!
因為C和D沒錢了,E就只能每天和A/B各收3元了
這個家的GDP一下就變成了14+2+0+0+6 = 22 元
比腰斬還慘,超級大蕭條啊~~~~
而且CD也要吃飯啊怎麼辦呢!
此時政府跳出來了:別擔心,我給你們30元讓你們接下來十天不缺錢吃飯!
錢從哪裡來呢? 錢先跟A和E借,畢竟他們平常都有在存錢嘛!
可喜可賀,可喜可賀,雖然這個家以後就沒人講笑話也沒人洗衣服了
大家都臉臭臭的,身上也臭臭的,但是大家都還是能多活十天呢!
: 大家工作上應該都會發現某種很好玩的現象是:
: 有時管理階層越少,效率反而越高
: 擴張到現代經濟活動上,很多名字很好聽的職業,其實好像少了他們也沒差
: 例如顧問、分析師、規劃師、管理師、還有投資長XD
你把上文的A代入製造業,BCDE代入各種服務業
就會發現:二戰之後的服務業高速發展
以及電視這種一對多的資訊傳播媒介的出現
已開發國家中大部份人作的都是「互相服務、互相娛樂」的工作
就像前面的例子,C講笑話給大家聽,D幫大家洗衣服
這些服務和娛樂需求,是與生存沒有絕對相關、非物質面的需求
而剛好瘟疫就是在毀滅這類型的需求
所以政府跟A/E借錢,發給C/D,以讓所有人都能活下去、讓錢的流動不要卡死
: (註)
: 仔細想想
: 以現代科技,如果要維持全部人類的基本的生活,
: 好像不需要太多人工作就可以達成...
: 食:食物原料就很便宜了,大家花大錢反而是為了吃精緻食物,傷身
: 衣:一般衣服,便宜,大家花錢都是為了追求更美、更不一樣
: 住:如果不要求好地段,其實是可以便宜的
: 行:公共運輸本來就便宜,真正貴的是為了便利而要買車,尤其又要好車
: 育:基本教育之外,很多都可以透過線上學習、書本自修,
: 講難聽點,台灣一堆人讀學店、讀碩士博士,結果工作根本用不到,浪費錢
: 樂:免錢的娛樂本來就一大堆
: 最後回到這篇的主題
: 美國這次大灑幣,基本上快等於全國實施楊安澤的「無條件基本收入」了
: 會不會因為這次的疫情發現:
: 其實現代社會,已經可以慢慢走向很多人不用工作(或很少工作)
: 還可以維持不差的普通生活
: 而未來工作只保留給真正重要的職位,跟有想賺更多錢的那些人
: 註:<40%的工作沒意義,為什麼還搶著做?論狗屁工作的出現與勞動價值的再思>
: 這本書就點出這個問題了
消費券和UBI其實還是不同的概念
消費券是一次性的救急
當然如果常態化,那就是UBI了
對於一次性或者常態性的收入,人的經濟行為與動機是不同的
因為經濟行為受到預期的影響很深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Todd Johnson
at 2020-03-28T20:39
at 2020-03-28T20:39

By Jack
at 2020-04-01T11:58
at 2020-04-01T11:58

By Charlotte
at 2020-04-02T01:20
at 2020-04-02T01:20

By Agatha
at 2020-04-02T15:28
at 2020-04-02T15:28

By Noah
at 2020-04-06T11:15
at 2020-04-06T11:15

By Genevieve
at 2020-04-10T21:11
at 2020-04-10T21:11

By Jacky
at 2020-04-14T08:44
at 2020-04-14T08:44

By Susan
at 2020-04-14T14:29
at 2020-04-14T14:29

By Frederic
at 2020-04-16T19:47
at 2020-04-16T19:47

By Isabella
at 2020-04-17T20:50
at 2020-04-17T20:50

By Selena
at 2020-04-18T08:57
at 2020-04-18T08:57

By Audriana
at 2020-04-18T10:00
at 2020-04-18T10:00

By Olivia
at 2020-04-20T07:47
at 2020-04-20T07:47

By Gilbert
at 2020-04-25T05:34
at 2020-04-25T05:34

By Mia
at 2020-04-29T12:51
at 2020-04-29T12:51

By Liam
at 2020-05-03T04:58
at 2020-05-03T04:58

By Thomas
at 2020-05-04T22:05
at 2020-05-04T22:05

By Steve
at 2020-05-05T02:29
at 2020-05-05T02:29

By Gary
at 2020-05-07T20:34
at 2020-05-07T20:34

By Andrew
at 2020-05-10T09:15
at 2020-05-10T09:15

By Sandy
at 2020-05-11T20:26
at 2020-05-11T20:26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20-05-15T10:06
at 2020-05-15T10:06

By Sarah
at 2020-05-17T20:44
at 2020-05-17T20:44

By Isla
at 2020-05-19T14:11
at 2020-05-19T14:11

By Mia
at 2020-05-20T01:52
at 2020-05-20T01:52

By Candice
at 2020-05-21T11:23
at 2020-05-21T11:23

By Yedda
at 2020-05-25T03:54
at 2020-05-25T03:54

By Ivy
at 2020-05-27T01:56
at 2020-05-27T01:56

By Hedy
at 2020-05-27T05:30
at 2020-05-27T05:30

By Olivia
at 2020-05-28T14:33
at 2020-05-28T14:33

By Ivy
at 2020-05-28T22:47
at 2020-05-28T22:47

By Leila
at 2020-06-01T08:38
at 2020-06-01T08:38

By Elizabeth
at 2020-06-02T20:18
at 2020-06-02T20:18

By Kama
at 2020-06-03T08:11
at 2020-06-03T08:11

By Gary
at 2020-06-07T05:47
at 2020-06-07T05:47

By Kama
at 2020-06-11T16:11
at 2020-06-11T16:11

By Daniel
at 2020-06-11T21:50
at 2020-06-11T21:50

By Ivy
at 2020-06-15T09:38
at 2020-06-15T09:38

By Sierra Rose
at 2020-06-15T22:01
at 2020-06-15T22:01

By Elma
at 2020-06-16T17:55
at 2020-06-16T17:55

By George
at 2020-06-18T17:04
at 2020-06-18T17:04

By Lydia
at 2020-06-21T00:19
at 2020-06-21T00:19

By Ina
at 2020-06-22T10:32
at 2020-06-22T10:32

By Anthony
at 2020-06-25T01:13
at 2020-06-25T01:13

By Thomas
at 2020-06-26T15:07
at 2020-06-26T15:07

By Emma
at 2020-06-28T23:56
at 2020-06-28T23:56

By Skylar Davis
at 2020-06-29T13:26
at 2020-06-29T13:26

By Susan
at 2020-07-01T20:10
at 2020-07-01T20:10

By Una
at 2020-07-06T11:47
at 2020-07-06T11:47

By Jessica
at 2020-07-09T00:27
at 2020-07-09T00:27

By Ida
at 2020-07-11T04:37
at 2020-07-11T04:37

By Joseph
at 2020-07-11T23:26
at 2020-07-11T23:26

By Annie
at 2020-07-16T07:27
at 2020-07-16T07:27

By Joe
at 2020-07-20T05:10
at 2020-07-20T05:10

By Selena
at 2020-07-24T18:00
at 2020-07-24T18:00

By Barb Cronin
at 2020-07-29T07:35
at 2020-07-29T07:35

By Enid
at 2020-08-02T11:42
at 2020-08-02T11:42

By Thomas
at 2020-08-05T04:45
at 2020-08-05T04:45

By David
at 2020-08-08T15:32
at 2020-08-08T15:32

By Hardy
at 2020-08-13T09:06
at 2020-08-13T09:06

By Connor
at 2020-08-17T00:18
at 2020-08-17T00:18

By Megan
at 2020-08-21T05:19
at 2020-08-21T05:19

By Yedda
at 2020-08-22T23:05
at 2020-08-22T23:05

By Elizabeth
at 2020-08-26T05:44
at 2020-08-26T05:44

By Lily
at 2020-08-29T13:44
at 2020-08-29T13:44

By Audriana
at 2020-09-03T10:30
at 2020-09-03T10:30

By Kama
at 2020-09-05T04:38
at 2020-09-05T04:38

By George
at 2020-09-09T13:41
at 2020-09-09T13:41
Related Posts
QE的極限在哪裡?

By Kyle
at 2020-03-27T00:38
at 2020-03-27T00:38
UWT 3X多

By Ida
at 2020-03-27T00:37
at 2020-03-27T00:37
理財達人秀算是入門的好節目嗎?

By Doris
at 2020-03-27T00:26
at 2020-03-27T00:26
(多)006206上證50

By Zora
at 2020-03-27T00:24
at 2020-03-27T00:24
封城會影響金融股的表現嗎?

By Joe
at 2020-03-27T00:19
at 2020-03-27T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