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銀行的國際金融考題 - 經濟

By Barb Cronin
at 2011-08-10T06:23
at 2011-08-10T06:23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dirkyo (小京)》之銘言:
: 來源: 台灣銀行97年度新進人員
: 科目: 國際金融
: 問題: 假設本國採浮動匯率且BP為水平線,請以IS-LM-BP模型,分析下列事件
: 對所得、利率及匯率的影響
: 1. 外國(大國)提高利率水準
: 2. 外國增加貨幣供給額
: 3. 預期本國貨幣貶值
: 我的想法:
: 1.
: 外國利率提高,BP線往上移動,使原來的均衡點處在BP線下方,BOP<0
: 浮動匯率下,匯率上升貶值
: 由於BP為水平線代表只看資本帳,故匯率上升不影響BP線的移動
: 故只有IS線右移,和LM、往上移動的BP線交於新均衡點
: 結論:外國利率上升使所得上升、利率上升、匯率上升
^^^^^^^^^^^^^^^^^^^^^^^^^^^^^^^^^^^^^^^^^^^^^^^^^
推論不對,LM也會右移,因為貶值,相對購買力變弱
BP 是水平線,表示 我國利率 = 外國利率,資本在兩國內完全自由移動
當外國提高利率水準,意味著本國資金會大量流出,(資本帳的移動)
1. 外幣需求增加導致外幣升值,而外幣供給相對減少,所以外國LM先左移,
2. 因上述的關係,BP也會跟著上移(國際平衡的利率,小國是利率接受者)
3. 又因升值,同時會減少出口,IS會再左移回到新平衡點,
4. 外國實質總所得最後還會再下降到新的平衡。
此時我國貨幣因資金的流出造成貶值,BP<0,且BP跟著上移
1. 所以一開始,因本國貨幣貶值,本國貨幣需求減少,LM右移
2. 另外因為貶值增加出口,促使 IS也跟著右移,得到新的平衡點
3. 我國利率則有可能先降,慢慢重新上升,LM此時也會開始左移
但無論如何均衡點最後必等於大國利率。
4. 所以我國實質所得會先增加。
5. 匯率也會先貶值,隨著利率慢慢恢復和大國一樣時,找到新的均衡。
所以 : 我國利率先會降再上升同大國一樣、
匯率會先貶值之後升值找到新平衡、
實質所得則會增加。
: 2.
: 假設外國的BP線也是水平的情況下,外國增加貨幣供給額使國外所得上升、國外利率不變
: 國外所得上升帶動本國出口增加,外匯供給線右移,匯率下降,本國貨幣升值
: 此時IS往左移,和LM的交點在BP線下方,BOP<0,浮動匯率下匯率上升貶值
: IS再度右移回原位
: 結論:外國增加貨幣供給額使所得、利率跟匯率不變
^^^^^^^^^^^^^^^^^^^^^^^^^^^^^^^^^^^^^^^^^^^^^^
這題跟上題剛好相反,BP往下,簡單來說 :
外國貨幣供給增加,LM右移,利率下降,外幣貶值,出口增加,IS右移
我國貨幣需求增加,LM左移,利率先升後降,本國貨幣升值,出口減少,IS左移
所以 : 我國利率會先升,最後下降,
匯率也會先升值,之後稍貶找到新平衡
實質所得則會減少。
: 3.
: 預期貶值使出口延後,進口提前,導致匯率上升造成貶值,IS右移
: 此時IS和LM交於BP上方,BOP>0,浮動匯率下匯率下降升值
: IS再度左移回原位
: 結論:預期本國貨幣貶值使所得、利率跟匯率不變
^^^^^^^^^^^^^^^^^^^^^^^^^^^^^^
若預期本國貨幣貶值,資金會先快速流出至他國,加速貨幣貶值,
此時將導致他國利率的上升,
之後的故事就跟第一題差不多,
但是,
因為此題的外國利率不是該政府去提高,所以會隨資金回流本國而改變
我國後來貶值到某程度之後,造成本國利率下降到某一水準,
同時出口增加,使得 IS 右移,找到一個新平衡,
此時本國利率會開始爬升,外國資金開始回流,外國利率下跌
本國LM稍稍左移,而BP線先上移之後又下移
所以 : 本國匯率會先貶值,之後回升到某一程度找到新平衡
本國利率先下跌後,隨著逆差擴大和貶值出口增加
外國資金會回流再堆動利率上升
實質所得最後還是會比一開始來得高。
: 雖然看起來是滿基本的題型,但二跟三自己導的結論總覺得有些奇怪
: 還請大家不吝指教,謝謝
--
趴趴熊 ∫ Daisuke
∫◤ B ◥ Matsuzaka
●◥◤ ●
◣\ // 〣▁ ▁ ▇
●︵︵◣▏ 〃 . 〃
● ▇ ◣ ︻ ◢ ●
--
: 來源: 台灣銀行97年度新進人員
: 科目: 國際金融
: 問題: 假設本國採浮動匯率且BP為水平線,請以IS-LM-BP模型,分析下列事件
: 對所得、利率及匯率的影響
: 1. 外國(大國)提高利率水準
: 2. 外國增加貨幣供給額
: 3. 預期本國貨幣貶值
: 我的想法:
: 1.
: 外國利率提高,BP線往上移動,使原來的均衡點處在BP線下方,BOP<0
: 浮動匯率下,匯率上升貶值
: 由於BP為水平線代表只看資本帳,故匯率上升不影響BP線的移動
: 故只有IS線右移,和LM、往上移動的BP線交於新均衡點
: 結論:外國利率上升使所得上升、利率上升、匯率上升
^^^^^^^^^^^^^^^^^^^^^^^^^^^^^^^^^^^^^^^^^^^^^^^^^
推論不對,LM也會右移,因為貶值,相對購買力變弱
BP 是水平線,表示 我國利率 = 外國利率,資本在兩國內完全自由移動
當外國提高利率水準,意味著本國資金會大量流出,(資本帳的移動)
1. 外幣需求增加導致外幣升值,而外幣供給相對減少,所以外國LM先左移,
2. 因上述的關係,BP也會跟著上移(國際平衡的利率,小國是利率接受者)
3. 又因升值,同時會減少出口,IS會再左移回到新平衡點,
4. 外國實質總所得最後還會再下降到新的平衡。
此時我國貨幣因資金的流出造成貶值,BP<0,且BP跟著上移
1. 所以一開始,因本國貨幣貶值,本國貨幣需求減少,LM右移
2. 另外因為貶值增加出口,促使 IS也跟著右移,得到新的平衡點
3. 我國利率則有可能先降,慢慢重新上升,LM此時也會開始左移
但無論如何均衡點最後必等於大國利率。
4. 所以我國實質所得會先增加。
5. 匯率也會先貶值,隨著利率慢慢恢復和大國一樣時,找到新的均衡。
所以 : 我國利率先會降再上升同大國一樣、
匯率會先貶值之後升值找到新平衡、
實質所得則會增加。
: 2.
: 假設外國的BP線也是水平的情況下,外國增加貨幣供給額使國外所得上升、國外利率不變
: 國外所得上升帶動本國出口增加,外匯供給線右移,匯率下降,本國貨幣升值
: 此時IS往左移,和LM的交點在BP線下方,BOP<0,浮動匯率下匯率上升貶值
: IS再度右移回原位
: 結論:外國增加貨幣供給額使所得、利率跟匯率不變
^^^^^^^^^^^^^^^^^^^^^^^^^^^^^^^^^^^^^^^^^^^^^^
這題跟上題剛好相反,BP往下,簡單來說 :
外國貨幣供給增加,LM右移,利率下降,外幣貶值,出口增加,IS右移
我國貨幣需求增加,LM左移,利率先升後降,本國貨幣升值,出口減少,IS左移
所以 : 我國利率會先升,最後下降,
匯率也會先升值,之後稍貶找到新平衡
實質所得則會減少。
: 3.
: 預期貶值使出口延後,進口提前,導致匯率上升造成貶值,IS右移
: 此時IS和LM交於BP上方,BOP>0,浮動匯率下匯率下降升值
: IS再度左移回原位
: 結論:預期本國貨幣貶值使所得、利率跟匯率不變
^^^^^^^^^^^^^^^^^^^^^^^^^^^^^^
若預期本國貨幣貶值,資金會先快速流出至他國,加速貨幣貶值,
此時將導致他國利率的上升,
之後的故事就跟第一題差不多,
但是,
因為此題的外國利率不是該政府去提高,所以會隨資金回流本國而改變
我國後來貶值到某程度之後,造成本國利率下降到某一水準,
同時出口增加,使得 IS 右移,找到一個新平衡,
此時本國利率會開始爬升,外國資金開始回流,外國利率下跌
本國LM稍稍左移,而BP線先上移之後又下移
所以 : 本國匯率會先貶值,之後回升到某一程度找到新平衡
本國利率先下跌後,隨著逆差擴大和貶值出口增加
外國資金會回流再堆動利率上升
實質所得最後還是會比一開始來得高。
: 雖然看起來是滿基本的題型,但二跟三自己導的結論總覺得有些奇怪
: 還請大家不吝指教,謝謝
--
趴趴熊 ∫ Daisuke
∫◤ B ◥ Matsuzaka
●◥◤ ●
◣\ // 〣▁ ▁ ▇
●︵︵◣▏ 〃 . 〃
● ▇ ◣ ︻ ◢ ●
--
Tags:
經濟
All Comments

By Rae
at 2011-08-11T11:00
at 2011-08-11T11:00

By Megan
at 2011-08-11T21:23
at 2011-08-11T21:23

By Lily
at 2011-08-13T10:41
at 2011-08-13T10:41

By Zanna
at 2011-08-15T01:10
at 2011-08-15T01:10
Related Posts
失業和超時工作的社會成本計算

By Edward Lewis
at 2011-08-09T23:01
at 2011-08-09T23:01
比較利益 期中考考古題

By Belly
at 2011-08-09T02:06
at 2011-08-09T02:06
中經院敬邀參加8/11外部不平衡問題與中 …

By Caitlin
at 2011-08-08T17:20
at 2011-08-08T17:20
比較利益 期中考考古題

By Candice
at 2011-08-08T11:48
at 2011-08-08T11:48
殖利率與貨幣的關係?

By Suhail Hany
at 2011-08-07T23:19
at 2011-08-07T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