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pay將注定成為失敗政策 - 行動支付
By Brianna
at 2018-04-27T17:25
at 2018-04-27T17:25
Table of Contents
我對台灣 pay 倒是有不一樣的看法,覺得它註定不會失敗 (但不見得成功,看造化)
1.它是公家色彩濃厚的,只要中華民國政府不倒,台灣 pay 就不會倒
2.台灣 pay 是各種支付方式的集大成體,講難聽點是雜亂無章
但反過來說台灣 pay 具有統一各種支付格式的作用在
3.台灣 pay 的目標不見得跟其他家一樣是要力拼支付佔比或金流,而是提供示範性
意思就是說這東西像 Google 推出 Nexus 示範怎麼發揮 Android 一樣
4.承上,台灣 pay 除了 APP 本身外也有 API 嵌入各家行動銀行 APP 中
這不但不亂,還可以創造跨界金流示範應用,便於整合至各種 APP 內
例如我在拍賣 APP 購物,我訂完可以一個連結直接打開台灣 pay 或其他銀行 APP
當下轉帳至賣家帳戶,不用再去跑 ATM 匯款或打開網路銀行仔細輸入轉帳資訊
如果我在外消費,老闆給個台灣 pay QR CODE 掃完後就可以選要用什麼 APP 打開支付
我想用彰銀、華南、土銀隨便選,或是直接開台灣 pay APP 再進行付款都行
當初發展台灣 pay 就有提到要統一 QR CODE 格式這件事
5.開放台灣 pay API 後,提供的認證機制與檢核特性有可能更進一步嵌入其他 APP
現在民間的 WEB/APP 要做到儲值點數必需要自己搞金流那段,即使是委託紅陽藍新
但我跟台灣 pay API 互動,我有可能完全不需要做這段事情
我只要傳一段我的帳號、轉帳金額資訊給台灣 pay API,然後會自動跳出台灣 pay APP
上面直接顯示了轉帳編號、轉帳金額等資訊,只要身份驗證過按確認就轉帳完
轉帳完台灣 pay APP 回傳值給民間 APP,會收到一個台灣 pay 的金流線上確認碼
APP 馬上向台灣 pay 的雲端 server 用驗證碼驗證轉帳是否成功,只要成功就搞定了
完全不用碰金流的事,要做的只是傳帳號和金額給台灣 pay API 再拿驗證碼驗證
操作網站也是一樣,網站印出 QR CODE 用手機一掃就好,接下來流程一樣
只是回傳驗證碼的部分改成消費手動在網站上輸入驗證碼就可以了
不用再去超商買什麼點數卡來儲值遊戲,也不用擔心直接在網站上輸入信用卡被盜
印個 QR CODE,台灣 pay 一掃,輸入驗證碼,交易完成,安全、方便、快速
5.普及後,將來可操作金額越來越大
像是買房要付頭期款、訂金,不用再簽支票,不用再去銀行匯款給收據
現場代銷或仲介用平板輸入轉帳資訊產生一組台灣 pay QR CODE
你用台灣 pay 一掃,確認後支付,當場就搞定,大家開香檳
台灣 pay 的存在絕對不是要跟其他家 pay 力拼撕殺消費額
它是要改變台灣人繁瑣的消費步驟,簡化消費流程,尤其是針對轉帳匯款一類情事
所以它先從繳費開始練功,公營事業帳單現在開始力推台灣 pay QR CODE 繳費就是一步
成為一個公版介面後,大家都可以來串它的 API,你轉給我、我繳給你
當然,它的驗證方式一定要做到非常簡單
以下舉例未來的雞排攤生活
小明賣雞排,自己做了一個 APP (未來做 APP 跟做網站一樣簡單) 有菜單可點菜
小華用 APP 勾選自己要兩個雞排一份薯條共 150 元,產生一組 QR CODE
小明用手機掃小華的 QR CODE,接單同時運用台灣 pay API 產生一組金流 QR CODE
帳號:115005173467 & 金額150 & 交易代碼 5487 <== QR CODE 的內容
小明的接單 APP 只要把收款帳號跟金額丟給台灣 pay 雲端 server 就自動回傳一張圖片
該圖片就是在雲端有紀錄的交易內容,直接秀在 APP 上當 QR CODE
小華用手機掃小明的 QR CODE,選擇用哪家銀行或台灣 pay APP 打開,從預設帳戶
轉出或者自己選擇一個帳戶轉出,收款人跟金額欄位資訊已經預先帶好,只要確認即可
這部分還可以做到看收款帳號預設跳出同家銀行(假如有的話)的帳戶這類功能
當交易完成後,台灣 pay 回傳個驗證碼 1985
小明只要再輸入 1985 去給台灣 pay 雲端驗證交易代碼 5487 是否已交易完成即可
只要回傳值是完成,就代表金流轉帳已經成功
要做更直接的話,小明的接單 APP 還可開 socket 等台灣 pay 主動通知 5487 交易完成
小明不用一直盯著網路銀行看轉帳有沒有進來,小華不用自己打一堆帳號跟金額去轉帳
所有的事情都由台灣 pay API 和 APP 幫你確認,你只要等結果就好
而成為統一標準的台灣 pay 將無所不在的自由穿插在任何有金流的地方都可以使用
範例2. 收班費
假設一班 30 個人,傳統上老師要在聯絡簿告知家長繳班費,請孩子明天帶 500 到學校
未來,老師只要上傳一個標準通訊錄檔案格式,批次產生 30 個 500 元的收款 QR CODE
然後每個家長的 QR CODE 會自動寄到通訊錄中家長的 email
家長用 APP 開信的話點連結,用電腦開信的話就掃 QR CODE
一樣自動帶出帳戶跟轉帳金額500元,家長只要確認後付款即可
老師也能從轉帳紀錄中知道哪些家長已經繳完班費
範例3. 停車費
傳統停車場用代幣,出場前要去繳費機排隊繳費,繳完再離場
未來,進場用車牌辨識,停車場的雲端會紀你的車牌號碼跟進場時間
然後,要出場前你不用裝停車場的 APP 只要掃牆上 QR CODE 或搜尋停車場的網站
連上網頁後輸入車牌編號,就會跳出你要繳的金額跟一組台灣 pay 連結或 QR CODE
點連結或掃 QR CODE,選擇台灣 pay APP,當然你還可以選擇用銀行 APP 開啟
用銀行 APP 開啟連結,它會自動幫你掃你的信用卡優惠,然後扣掉優惠額
本來要轉 180 元的可能只要轉 60 元,由銀行的雲端通知台灣 pay 雲端更新付款資訊
這時你輸入 60 元轉帳,等交易完成後就可以開車離場了
停車場雲端收到台灣 pay 付款資訊,更新停車場的機器可以放你的車牌編號離場
你只要輕鬆的駛離停車場就好,不用再去排隊付停車費還要掏信用卡出來刷驗證優惠
總而言之,台灣 pay 要做的事情和格局跟一般行動支付是不一樣的
--
1.它是公家色彩濃厚的,只要中華民國政府不倒,台灣 pay 就不會倒
2.台灣 pay 是各種支付方式的集大成體,講難聽點是雜亂無章
但反過來說台灣 pay 具有統一各種支付格式的作用在
3.台灣 pay 的目標不見得跟其他家一樣是要力拼支付佔比或金流,而是提供示範性
意思就是說這東西像 Google 推出 Nexus 示範怎麼發揮 Android 一樣
4.承上,台灣 pay 除了 APP 本身外也有 API 嵌入各家行動銀行 APP 中
這不但不亂,還可以創造跨界金流示範應用,便於整合至各種 APP 內
例如我在拍賣 APP 購物,我訂完可以一個連結直接打開台灣 pay 或其他銀行 APP
當下轉帳至賣家帳戶,不用再去跑 ATM 匯款或打開網路銀行仔細輸入轉帳資訊
如果我在外消費,老闆給個台灣 pay QR CODE 掃完後就可以選要用什麼 APP 打開支付
我想用彰銀、華南、土銀隨便選,或是直接開台灣 pay APP 再進行付款都行
當初發展台灣 pay 就有提到要統一 QR CODE 格式這件事
5.開放台灣 pay API 後,提供的認證機制與檢核特性有可能更進一步嵌入其他 APP
現在民間的 WEB/APP 要做到儲值點數必需要自己搞金流那段,即使是委託紅陽藍新
但我跟台灣 pay API 互動,我有可能完全不需要做這段事情
我只要傳一段我的帳號、轉帳金額資訊給台灣 pay API,然後會自動跳出台灣 pay APP
上面直接顯示了轉帳編號、轉帳金額等資訊,只要身份驗證過按確認就轉帳完
轉帳完台灣 pay APP 回傳值給民間 APP,會收到一個台灣 pay 的金流線上確認碼
APP 馬上向台灣 pay 的雲端 server 用驗證碼驗證轉帳是否成功,只要成功就搞定了
完全不用碰金流的事,要做的只是傳帳號和金額給台灣 pay API 再拿驗證碼驗證
操作網站也是一樣,網站印出 QR CODE 用手機一掃就好,接下來流程一樣
只是回傳驗證碼的部分改成消費手動在網站上輸入驗證碼就可以了
不用再去超商買什麼點數卡來儲值遊戲,也不用擔心直接在網站上輸入信用卡被盜
印個 QR CODE,台灣 pay 一掃,輸入驗證碼,交易完成,安全、方便、快速
5.普及後,將來可操作金額越來越大
像是買房要付頭期款、訂金,不用再簽支票,不用再去銀行匯款給收據
現場代銷或仲介用平板輸入轉帳資訊產生一組台灣 pay QR CODE
你用台灣 pay 一掃,確認後支付,當場就搞定,大家開香檳
台灣 pay 的存在絕對不是要跟其他家 pay 力拼撕殺消費額
它是要改變台灣人繁瑣的消費步驟,簡化消費流程,尤其是針對轉帳匯款一類情事
所以它先從繳費開始練功,公營事業帳單現在開始力推台灣 pay QR CODE 繳費就是一步
成為一個公版介面後,大家都可以來串它的 API,你轉給我、我繳給你
當然,它的驗證方式一定要做到非常簡單
以下舉例未來的雞排攤生活
小明賣雞排,自己做了一個 APP (未來做 APP 跟做網站一樣簡單) 有菜單可點菜
小華用 APP 勾選自己要兩個雞排一份薯條共 150 元,產生一組 QR CODE
小明用手機掃小華的 QR CODE,接單同時運用台灣 pay API 產生一組金流 QR CODE
帳號:115005173467 & 金額150 & 交易代碼 5487 <== QR CODE 的內容
小明的接單 APP 只要把收款帳號跟金額丟給台灣 pay 雲端 server 就自動回傳一張圖片
該圖片就是在雲端有紀錄的交易內容,直接秀在 APP 上當 QR CODE
小華用手機掃小明的 QR CODE,選擇用哪家銀行或台灣 pay APP 打開,從預設帳戶
轉出或者自己選擇一個帳戶轉出,收款人跟金額欄位資訊已經預先帶好,只要確認即可
這部分還可以做到看收款帳號預設跳出同家銀行(假如有的話)的帳戶這類功能
當交易完成後,台灣 pay 回傳個驗證碼 1985
小明只要再輸入 1985 去給台灣 pay 雲端驗證交易代碼 5487 是否已交易完成即可
只要回傳值是完成,就代表金流轉帳已經成功
要做更直接的話,小明的接單 APP 還可開 socket 等台灣 pay 主動通知 5487 交易完成
小明不用一直盯著網路銀行看轉帳有沒有進來,小華不用自己打一堆帳號跟金額去轉帳
所有的事情都由台灣 pay API 和 APP 幫你確認,你只要等結果就好
而成為統一標準的台灣 pay 將無所不在的自由穿插在任何有金流的地方都可以使用
範例2. 收班費
假設一班 30 個人,傳統上老師要在聯絡簿告知家長繳班費,請孩子明天帶 500 到學校
未來,老師只要上傳一個標準通訊錄檔案格式,批次產生 30 個 500 元的收款 QR CODE
然後每個家長的 QR CODE 會自動寄到通訊錄中家長的 email
家長用 APP 開信的話點連結,用電腦開信的話就掃 QR CODE
一樣自動帶出帳戶跟轉帳金額500元,家長只要確認後付款即可
老師也能從轉帳紀錄中知道哪些家長已經繳完班費
範例3. 停車費
傳統停車場用代幣,出場前要去繳費機排隊繳費,繳完再離場
未來,進場用車牌辨識,停車場的雲端會紀你的車牌號碼跟進場時間
然後,要出場前你不用裝停車場的 APP 只要掃牆上 QR CODE 或搜尋停車場的網站
連上網頁後輸入車牌編號,就會跳出你要繳的金額跟一組台灣 pay 連結或 QR CODE
點連結或掃 QR CODE,選擇台灣 pay APP,當然你還可以選擇用銀行 APP 開啟
用銀行 APP 開啟連結,它會自動幫你掃你的信用卡優惠,然後扣掉優惠額
本來要轉 180 元的可能只要轉 60 元,由銀行的雲端通知台灣 pay 雲端更新付款資訊
這時你輸入 60 元轉帳,等交易完成後就可以開車離場了
停車場雲端收到台灣 pay 付款資訊,更新停車場的機器可以放你的車牌編號離場
你只要輕鬆的駛離停車場就好,不用再去排隊付停車費還要掏信用卡出來刷驗證優惠
總而言之,台灣 pay 要做的事情和格局跟一般行動支付是不一樣的
--
Tags:
行動支付
All Comments
By Andy
at 2018-05-02T01:57
at 2018-05-02T01:57
By Valerie
at 2018-05-03T18:12
at 2018-05-03T18:12
By Margaret
at 2018-05-04T13:04
at 2018-05-04T13:04
By Lydia
at 2018-05-07T01:21
at 2018-05-07T01:21
By Connor
at 2018-05-11T16:06
at 2018-05-11T16:06
By Heather
at 2018-05-14T00:09
at 2018-05-14T00:09
By Suhail Hany
at 2018-05-18T08:21
at 2018-05-18T08:21
By Mary
at 2018-05-23T08:12
at 2018-05-23T08:12
By Poppy
at 2018-05-26T14:34
at 2018-05-26T14:34
By Enid
at 2018-05-26T21:22
at 2018-05-26T21:22
By Freda
at 2018-05-29T01:58
at 2018-05-29T01:58
By Catherine
at 2018-06-01T23:45
at 2018-06-01T23:45
By Hedda
at 2018-06-05T03:53
at 2018-06-05T03:53
By Dora
at 2018-06-09T21:45
at 2018-06-09T21:45
By Dora
at 2018-06-13T22:55
at 2018-06-13T22:55
By Doris
at 2018-06-16T01:54
at 2018-06-16T01:54
By Yuri
at 2018-06-16T22:00
at 2018-06-16T22:00
By Lauren
at 2018-06-19T12:38
at 2018-06-19T12:38
By Noah
at 2018-06-20T17:05
at 2018-06-20T17:05
By Ina
at 2018-06-21T21:06
at 2018-06-21T21:06
By Catherine
at 2018-06-26T16:49
at 2018-06-26T16:49
By Kelly
at 2018-06-30T06:57
at 2018-06-30T06:57
By Christine
at 2018-07-02T08:48
at 2018-07-02T08:48
By Mason
at 2018-07-02T18:15
at 2018-07-02T18:15
By Anonymous
at 2018-07-02T21:14
at 2018-07-02T21:14
By Freda
at 2018-07-03T11:14
at 2018-07-03T11:14
By Jacob
at 2018-07-05T14:45
at 2018-07-05T14:45
By Aaliyah
at 2018-07-09T00:24
at 2018-07-09T00:24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8-07-11T13:06
at 2018-07-11T13:06
By David
at 2018-07-13T22:07
at 2018-07-13T22:07
By Tracy
at 2018-07-18T21:44
at 2018-07-18T21:44
By Daph Bay
at 2018-07-23T12:15
at 2018-07-23T12:15
By Kyle
at 2018-07-24T11:07
at 2018-07-24T11:07
By David
at 2018-07-25T18:44
at 2018-07-25T18:44
By Eden
at 2018-07-30T02:47
at 2018-07-30T02:47
By Iris
at 2018-08-01T08:47
at 2018-08-01T08:47
By Jack
at 2018-08-03T20:49
at 2018-08-03T20:49
By Sarah
at 2018-08-06T18:19
at 2018-08-06T18:19
By Charlotte
at 2018-08-08T06:12
at 2018-08-08T06:12
By Charlotte
at 2018-08-11T21:24
at 2018-08-11T21:24
By Delia
at 2018-08-14T05:53
at 2018-08-14T05:53
By Susan
at 2018-08-17T06:13
at 2018-08-17T06:13
By Harry
at 2018-08-22T01:35
at 2018-08-22T01:35
By Edward Lewis
at 2018-08-24T08:26
at 2018-08-24T08:26
By Irma
at 2018-08-27T21:49
at 2018-08-27T21:49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8-08-30T17:07
at 2018-08-30T17:07
By Emily
at 2018-08-30T18:36
at 2018-08-30T18:36
By Ethan
at 2018-09-04T14:00
at 2018-09-04T14:00
By Robert
at 2018-09-09T02:10
at 2018-09-09T02:10
By Frederic
at 2018-09-12T04:38
at 2018-09-12T04:38
By Edwina
at 2018-09-15T10:17
at 2018-09-15T10:17
By Olivia
at 2018-09-18T18:32
at 2018-09-18T18:32
By Olivia
at 2018-09-19T07:00
at 2018-09-19T07:00
By Sandy
at 2018-09-23T19:13
at 2018-09-23T19:13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8-09-27T21:36
at 2018-09-27T21:36
By Quintina
at 2018-09-28T15:31
at 2018-09-28T15:31
By John
at 2018-10-02T21:56
at 2018-10-02T21:56
By Candice
at 2018-10-06T22:39
at 2018-10-06T22:39
By Edith
at 2018-10-11T05:00
at 2018-10-11T05:00
By Anonymous
at 2018-10-14T00:03
at 2018-10-14T00:03
By Olga
at 2018-10-18T12:36
at 2018-10-18T12:36
By Lily
at 2018-10-19T21:41
at 2018-10-19T21:41
By Belly
at 2018-10-23T17:51
at 2018-10-23T17:51
By Lily
at 2018-10-24T08:28
at 2018-10-24T08:28
By Hazel
at 2018-10-27T19:05
at 2018-10-27T19:05
By Lucy
at 2018-10-31T21:46
at 2018-10-31T21:46
By Rae
at 2018-11-03T09:51
at 2018-11-03T09:51
By Candice
at 2018-11-04T15:34
at 2018-11-04T15:34
By Kristin
at 2018-11-07T02:41
at 2018-11-07T02:41
By Damian
at 2018-11-08T23:04
at 2018-11-08T23:04
By Kyle
at 2018-11-10T01:18
at 2018-11-10T01:18
By Andrew
at 2018-11-10T10:25
at 2018-11-10T10:25
Related Posts
悠遊聯名卡 預計7月可在沖繩搭電車
By Elma
at 2018-04-27T16:49
at 2018-04-27T16:49
行動支付因何都以刷卡支付為主?
By Tracy
at 2018-04-27T15:15
at 2018-04-27T15:15
台灣pay將注定成為失敗政策
By Daph Bay
at 2018-04-27T11:40
at 2018-04-27T11:40
[問卷]行動支付採用意圖 (抽威秀電影票)
By Rae
at 2018-04-26T22:46
at 2018-04-26T22:46
@gogo使用三大pay回饋回報分享
By Erin
at 2018-04-26T21:33
at 2018-04-26T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