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篇和交易有關的好文 - 財經

By Hedwig
at 2013-06-28T14:11
at 2013-06-28T14:11
Table of Contents
最近看到這篇文章感覺還蠻有意思的
而且和交易也蠻有關係
分享給大家: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71726
為什麼詐騙短信看上去那麼弱智?
「XX集團舉行三十週年大慶典,您的手機號碼獲得了20萬大獎。」
「爸,我在外嫖娼被抓手機被沒收,快匯5萬保釋費到XX。」
相信用過手機的人都收到過類似的短信,你有沒有這樣的疑問:這些已經被媒體曝
光成千上萬次騙術為什麼還是一再出現?騙子們看上去實在太不好學了,怎麼也不
開拓創新一下理念,這麼out的東西還有人信嗎?最近,微軟的研究人員回答了這
個問題,騙子才沒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從「尼日利亞王子」說起
在英文 Email 裡,最流行的垃圾郵件就是「尼日利亞王子」,大體故事情節是尼
日利亞幾位高官要把巨額資金以「國家秘密」的形式轉移到國外,需要使用你的名
義和銀行賬戶,轉移成功之後你將獲得上千萬美元中的 10% 作為酬勞。如果答應
和這些「高官」合作,過一段時間騙子就會以事情進展不順利為由,讓你先墊付一
點「微不足道」的手續費和打點官員的小費,付過幾次錢之後,對方就變得無影無
蹤。「尼日利亞王子」就是這樣一種沒有任何高明之處的詐騙方式。
這種騙術在之前的紙制信件裡就開始流傳,後來是通過傳真,再到後來的電子郵件
,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可謂「經久不衰」。由於不斷被冒用名義,尼日利亞政
府在 1991 年不得不公開發表聲明不存在這回事,不過這封郵件直到今天依然很流
行。微軟的研究人員想弄清楚的是,這封文筆都不通順、谷歌就找到的郵件為什麼
還一直在被騙子使用。他們為何不寫些生動形象、新穎逼真的版本?
依據損失設定的靈敏度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把目光移向與詐騙郵件風馬牛不相及的防火警報器。
在宿舍裡,火災報器常常半夜裡叫起來,最後卻發現是虛驚一場,它為什麼這麼不
靠譜?這大概是因為警報器的本身「水平有限」,傳感器總是不能區分真正的火災
和吸煙產生的煙霧、空氣濕度變化、氣溫過高這些正常情況,因而就會產生兩種錯
誤:不應該響的時候亂響(false positive)和該響的時候不響(false negative
)。可是 false positive 和 false negative 兩種情況總是一個變小另一個就變
大。如果把警報器調的靈敏一些,它就會經常沒火的時候亂響,但是有火的時候失
靈的幾率就小了很多;如果讓警報器遲鈍一些,就不會半夜裡總是把人吵醒,可是
真著了火它也容易不響。警報器的靈敏度是一把雙刃劍,什麼樣的靈敏度才是適當
的,要視 false positive 和 false negative 兩種後果造成的損失(即成本)大
小而定。對於警報器來說,如果沒火的時候亂響,損失不大,可是真有了火災它沒
有發揮作用,就會造成巨額財產損失甚至生命危險,權衡利弊,我們寧願把防火警
報器調的靈敏一些,讓它亂響幾次以防萬一。
警報器不該響的時候響、該響的時候不響的困擾也存在於其他很多場景,不過靈敏
度卻未必總是要越高越好。例如在法庭上,如果對一個嫌疑人的指控證據不充足,
處於「半有罪半無罪」的狀態,法庭也會像火災報警器一樣犯兩個錯誤:把好人冤
枉成壞人(false positive)和把壞人當好人放了(false negative)。這種情況
下如果把靈敏度調得高一點,就意味著「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如果把
靈敏度調得低一點,就意味著「永遠不冤枉一個好人」。比較一下兩種情況的造成
的損失,如果把一個好人誤判為有罪,這樣的冤案哪怕只有幾起,也會讓法庭的公
信力大大下降,比暫時放掉一個壞人的損失要大得多。所以大多數國家在這裡會把
敏感度調得比較低,這就是所謂的「疑罪從無」。
騙子沒有看上去那麼笨
回到最初的問題上來,靈敏度和詐騙短信有什麼關係?微軟研究人員認為,騙子發
電子郵件和上述情形有共通之處。
對於騙子來說,目標就是在茫茫人群中找到一個受騙者,把錢騙到手。不過,大家
要搞清楚的是,僅僅對騙子的電子郵件有興趣,回覆了郵件,只能稱得上「上鉤」
,最後把錢匯到騙子手裡才稱得上被騙。人群裡最後上當的人的比例跟電子郵件內
容沒很大關係,因為上鉤者不會只因為最初的郵件內容就匯錢給騙子,更關鍵的是
接下來與騙子的聯繫情況,一旦「上鉤者」發現不對頭的地方,就會中斷與騙子的
聯繫。電子郵件的質量相當於「靈敏度」,會先把人群裡一部分可能上當的人篩選
出來。
騙子們的false positive和false negative就是:
false positive:把人群裡本來不容易上當受騙的人釣上來了,進行行騙。
false negative:錯過了人群裡很傻很天真的人,沒有騙到他們。
容易看出,騙子整體的騙術相當低劣,而如今人們警惕性又越來越高,能上當的人
的比例少之又少,可能只有萬分之一。如果「尼日利亞王子」的郵件寫得像福爾摩
斯偵探小說一樣滴水不漏,相當於把靈敏度調高,false positive會變大,false
negative會變小,這就意味著騙子起初需要聯繫的人變多了,但最後真正上當交錢
的人未必會增加多少,結果不見得划算。
那騙子在兩種情況下的成本各是什麼呢?
false positive:騙子進行這種詐騙也不是沒有投資,群發郵件沒有多少成本,可
是如果跟鉤上來的魚一對一聯繫起來,成本就變大了。如果聯繫的人比較多,需要
僱用更多的「客服」,需要開更多的銀行賬戶,需要製作更多的假材料,甚至還有
把「放蛇」的警察引進來這種風險成本。最後這些不傻也不天真的人會在深入的交
流之後發覺真相,拒絕交錢給騙子,那騙子就是白忙了。
false negative:很簡單,最後交錢的人少了,騙到的錢也減少了。
綜合下來就是,徹底把一個人的錢騙到手概率不大,false positive成本不小,
false negative成本沒想像的大,三個因素合到一起會迫使騙子降低釣魚的靈敏度
。他們故意發一些很假的郵件,這樣上當的都是些「真傻」的受害者,可以減少跟
「釣上來的魚」辛苦聯繫一番,最後卻一分錢沒騙到。這一方面說明,現在這年代
騙子們行騙的成本越來越高,這個行業越發不景氣。另一方面也說明,騙子們其實
還是很有商業頭腦的。
----
我沒有要影射最近的任何新聞事件的意思喔
請大家不要過度聯想 喝喝
我想說的是
交易的時候停損點的設定其實也有true/false positive/negative的問題
值得仔細思考
--
而且和交易也蠻有關係
分享給大家: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71726
為什麼詐騙短信看上去那麼弱智?
「XX集團舉行三十週年大慶典,您的手機號碼獲得了20萬大獎。」
「爸,我在外嫖娼被抓手機被沒收,快匯5萬保釋費到XX。」
相信用過手機的人都收到過類似的短信,你有沒有這樣的疑問:這些已經被媒體曝
光成千上萬次騙術為什麼還是一再出現?騙子們看上去實在太不好學了,怎麼也不
開拓創新一下理念,這麼out的東西還有人信嗎?最近,微軟的研究人員回答了這
個問題,騙子才沒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從「尼日利亞王子」說起
在英文 Email 裡,最流行的垃圾郵件就是「尼日利亞王子」,大體故事情節是尼
日利亞幾位高官要把巨額資金以「國家秘密」的形式轉移到國外,需要使用你的名
義和銀行賬戶,轉移成功之後你將獲得上千萬美元中的 10% 作為酬勞。如果答應
和這些「高官」合作,過一段時間騙子就會以事情進展不順利為由,讓你先墊付一
點「微不足道」的手續費和打點官員的小費,付過幾次錢之後,對方就變得無影無
蹤。「尼日利亞王子」就是這樣一種沒有任何高明之處的詐騙方式。
這種騙術在之前的紙制信件裡就開始流傳,後來是通過傳真,再到後來的電子郵件
,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可謂「經久不衰」。由於不斷被冒用名義,尼日利亞政
府在 1991 年不得不公開發表聲明不存在這回事,不過這封郵件直到今天依然很流
行。微軟的研究人員想弄清楚的是,這封文筆都不通順、谷歌就找到的郵件為什麼
還一直在被騙子使用。他們為何不寫些生動形象、新穎逼真的版本?
依據損失設定的靈敏度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把目光移向與詐騙郵件風馬牛不相及的防火警報器。
在宿舍裡,火災報器常常半夜裡叫起來,最後卻發現是虛驚一場,它為什麼這麼不
靠譜?這大概是因為警報器的本身「水平有限」,傳感器總是不能區分真正的火災
和吸煙產生的煙霧、空氣濕度變化、氣溫過高這些正常情況,因而就會產生兩種錯
誤:不應該響的時候亂響(false positive)和該響的時候不響(false negative
)。可是 false positive 和 false negative 兩種情況總是一個變小另一個就變
大。如果把警報器調的靈敏一些,它就會經常沒火的時候亂響,但是有火的時候失
靈的幾率就小了很多;如果讓警報器遲鈍一些,就不會半夜裡總是把人吵醒,可是
真著了火它也容易不響。警報器的靈敏度是一把雙刃劍,什麼樣的靈敏度才是適當
的,要視 false positive 和 false negative 兩種後果造成的損失(即成本)大
小而定。對於警報器來說,如果沒火的時候亂響,損失不大,可是真有了火災它沒
有發揮作用,就會造成巨額財產損失甚至生命危險,權衡利弊,我們寧願把防火警
報器調的靈敏一些,讓它亂響幾次以防萬一。
警報器不該響的時候響、該響的時候不響的困擾也存在於其他很多場景,不過靈敏
度卻未必總是要越高越好。例如在法庭上,如果對一個嫌疑人的指控證據不充足,
處於「半有罪半無罪」的狀態,法庭也會像火災報警器一樣犯兩個錯誤:把好人冤
枉成壞人(false positive)和把壞人當好人放了(false negative)。這種情況
下如果把靈敏度調得高一點,就意味著「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如果把
靈敏度調得低一點,就意味著「永遠不冤枉一個好人」。比較一下兩種情況的造成
的損失,如果把一個好人誤判為有罪,這樣的冤案哪怕只有幾起,也會讓法庭的公
信力大大下降,比暫時放掉一個壞人的損失要大得多。所以大多數國家在這裡會把
敏感度調得比較低,這就是所謂的「疑罪從無」。
騙子沒有看上去那麼笨
回到最初的問題上來,靈敏度和詐騙短信有什麼關係?微軟研究人員認為,騙子發
電子郵件和上述情形有共通之處。
對於騙子來說,目標就是在茫茫人群中找到一個受騙者,把錢騙到手。不過,大家
要搞清楚的是,僅僅對騙子的電子郵件有興趣,回覆了郵件,只能稱得上「上鉤」
,最後把錢匯到騙子手裡才稱得上被騙。人群裡最後上當的人的比例跟電子郵件內
容沒很大關係,因為上鉤者不會只因為最初的郵件內容就匯錢給騙子,更關鍵的是
接下來與騙子的聯繫情況,一旦「上鉤者」發現不對頭的地方,就會中斷與騙子的
聯繫。電子郵件的質量相當於「靈敏度」,會先把人群裡一部分可能上當的人篩選
出來。
騙子們的false positive和false negative就是:
false positive:把人群裡本來不容易上當受騙的人釣上來了,進行行騙。
false negative:錯過了人群裡很傻很天真的人,沒有騙到他們。
容易看出,騙子整體的騙術相當低劣,而如今人們警惕性又越來越高,能上當的人
的比例少之又少,可能只有萬分之一。如果「尼日利亞王子」的郵件寫得像福爾摩
斯偵探小說一樣滴水不漏,相當於把靈敏度調高,false positive會變大,false
negative會變小,這就意味著騙子起初需要聯繫的人變多了,但最後真正上當交錢
的人未必會增加多少,結果不見得划算。
那騙子在兩種情況下的成本各是什麼呢?
false positive:騙子進行這種詐騙也不是沒有投資,群發郵件沒有多少成本,可
是如果跟鉤上來的魚一對一聯繫起來,成本就變大了。如果聯繫的人比較多,需要
僱用更多的「客服」,需要開更多的銀行賬戶,需要製作更多的假材料,甚至還有
把「放蛇」的警察引進來這種風險成本。最後這些不傻也不天真的人會在深入的交
流之後發覺真相,拒絕交錢給騙子,那騙子就是白忙了。
false negative:很簡單,最後交錢的人少了,騙到的錢也減少了。
綜合下來就是,徹底把一個人的錢騙到手概率不大,false positive成本不小,
false negative成本沒想像的大,三個因素合到一起會迫使騙子降低釣魚的靈敏度
。他們故意發一些很假的郵件,這樣上當的都是些「真傻」的受害者,可以減少跟
「釣上來的魚」辛苦聯繫一番,最後卻一分錢沒騙到。這一方面說明,現在這年代
騙子們行騙的成本越來越高,這個行業越發不景氣。另一方面也說明,騙子們其實
還是很有商業頭腦的。
----
我沒有要影射最近的任何新聞事件的意思喔
請大家不要過度聯想 喝喝
我想說的是
交易的時候停損點的設定其實也有true/false positive/negative的問題
值得仔細思考
--
Tags:
財經
All Comments

By Sarah
at 2013-06-30T18:01
at 2013-06-30T18:01

By Joseph
at 2013-07-05T04:46
at 2013-07-05T04:46

By Tracy
at 2013-07-10T02:16
at 2013-07-10T02:16

By Kyle
at 2013-07-10T19:36
at 2013-07-10T19:36

By Lauren
at 2013-07-11T07:37
at 2013-07-11T07:37

By Sierra Rose
at 2013-07-13T16:10
at 2013-07-13T16:10

By Hardy
at 2013-07-15T19:52
at 2013-07-15T19:52

By Margaret
at 2013-07-16T21:52
at 2013-07-16T21:52

By Edwina
at 2013-07-20T14:39
at 2013-07-20T14:39

By Poppy
at 2013-07-22T09:10
at 2013-07-22T09:10

By Ivy
at 2013-07-24T15:05
at 2013-07-24T15:05

By Mason
at 2013-07-26T10:52
at 2013-07-26T10:52

By Tristan Cohan
at 2013-07-30T02:17
at 2013-07-30T02:17

By Joseph
at 2013-07-31T12:17
at 2013-07-31T12:17

By Belly
at 2013-08-03T08:28
at 2013-08-03T08:28

By Ethan
at 2013-08-05T23:15
at 2013-08-05T23:15

By Emily
at 2013-08-08T15:44
at 2013-08-08T15:44

By Leila
at 2013-08-12T07:04
at 2013-08-12T07:04

By Edward Lewis
at 2013-08-13T22:19
at 2013-08-13T22:19

By Agnes
at 2013-08-15T10:25
at 2013-08-15T10:25

By Carol
at 2013-08-19T04:12
at 2013-08-19T04:12

By Mary
at 2013-08-23T14:32
at 2013-08-23T14:32

By Christine
at 2013-08-27T02:02
at 2013-08-27T02:02

By Liam
at 2013-08-31T00:27
at 2013-08-31T00:27

By Elma
at 2013-09-02T20:36
at 2013-09-02T20:36

By Jack
at 2013-09-07T07:35
at 2013-09-07T07:35

By Edith
at 2013-09-09T21:27
at 2013-09-09T21:27

By Vanessa
at 2013-09-14T21:13
at 2013-09-14T21:13

By Barb Cronin
at 2013-09-17T13:46
at 2013-09-17T13:46

By Isabella
at 2013-09-20T02:17
at 2013-09-20T02:17

By Tom
at 2013-09-22T05:32
at 2013-09-22T05:32

By David
at 2013-09-26T14:27
at 2013-09-26T14:27
Related Posts
法意對藍玉事件聲明三:大陸真實對帳單

By Brianna
at 2013-06-27T01:44
at 2013-06-27T01:44
法意對藍玉事件聲明三:大陸真實對帳單

By Tracy
at 2013-06-26T22:13
at 2013-06-26T22:13
robust的非價格的濾網

By Noah
at 2013-06-26T19:44
at 2013-06-26T19:44
藍法大戰懶人包

By Gilbert
at 2013-06-26T18:14
at 2013-06-26T18:14
robust的非價格的濾網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3-06-26T16:41
at 2013-06-26T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