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初次接觸保險注意事項與心得 - 保險
By Brianna
at 2013-07-08T20:24
at 2013-07-08T20:24
Table of Contents
從去年底開始準備要購買保險,期間購買書籍、上網查資料、到PTT爬文,對保險才稍稍
有些基本概念,在此分享心得和其中的相關概念給保險新手。(拍謝沒有華麗的上色@@)
如果有錯誤或需修正的地方,也請板上各位大大指教 :)
WHY
為什麼需要保險?
A:
保險主要的用意,在為未來做風險管理,當突發狀況發生時,仍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可以支
持。
所以,無論何種意外事件或疾病發生,造成身故、停止收入、需要長期醫療等情況時,手
上有充沛的資金完全可以支應,這些情況時,原則上是不太需要另外做保險規劃的。這時
的保險規劃是鞏固財富、理財、避稅的用意,比較不是危及人身安全的風險管理。
如果是以人身安全的風險管理做規劃,不要有擔心浪費想要還本的心態,那是支應緊急情
況的風險規劃管理金。還本型通常是給有錢人節稅用的,保障相對低,假如真的有事發生
,通常還本型的保費高但理賠額度與保障度,卻是不夠支應緊急情況的。
買保險主要是「對未來做風險管理」,本意不該是投資或儲蓄。
※主要目的:應付緊急情況經濟面向上的風險管理
次要目的:鞏固財富、理財、避稅
還本型保險,保費高保障與理賠又不夠,一般為避稅管道
WHO
需要投保的對象?
A:
設想家裡主要的經濟支柱發生意外或生病,造成身故或無法工作,對整個家庭的影響會有
多大?
除了截斷原有收入,另外還要支出突發的喪葬費或龐大的醫藥費,在房貸、子女教養、長
輩扶養、日常基本開銷都必須要有固定最低支出的狀況下,如果家裡不是非常富裕,有足
夠的資金可以應急,對全家人一定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這時風險管裡的弱點,在【主要經濟支柱倒下】與【家庭成員因故需要照顧的潛在者】。
如開頭所述,可以想見主要經濟支柱倒下,對全家會有多大的影響;
另外,如果家庭成員其中一人因故或因病,需要人長期照顧,以雙薪家庭來說,除了突然
增加的醫療支出外,勢必要有人辭掉工作(少一份收入),或聘請看護(增加一份支出)以便
照顧家庭成員。
這時的風險管理,建議針對【經濟支柱】與【潛在需受照顧者】加強這兩點的補強,購買
合適的保險。如果家中經濟支柱倒下,或突然有成員須長期受照顧,因保險的彌補,可以
讓意外與疾病對家庭的衝擊度降低一些。
如以衝擊度,投保順序建議【經濟支柱】=【潛在-年長者】>【潛在-小孩】
※被保人:【經濟支柱】【潛在需受照顧者】
說明:
被保人-保險主要保障的對象
要保人-支付保險金,與可查詢保單資料者
WHEN
投保時機?
A:
只要全家或個人開始規劃未來,要降低衝擊風險時(意外、疾病),就應該要投保了。
建議越早規劃越好。
原則上而言,被保人在每個轉折的階段(轉換人生階段/工作類型/家庭其他成員轉換階
段),都需要重新審視保單,調整需求以符合當時所需。
※越早越好。
每階段轉變,須重新審視保單以符合需求。
WHAT
險種(保險的種類/類別)?
A:
一、依使用條件分類,主要為三大類:壽險、意外險、醫療險
1、壽險的使用條件是身故
2、意外險為發生意外狀況,依據意外造成的傷害程度理賠
3、醫療險根據疾病種類與治療方式,有不同的理賠
二、依保險有效時間分類,又分為終身型與定期型
1、終身即為在世保單都有效
2、定期依各種不同保單劃分,從一年到三十年都有
原則上建議壽險、意外與醫療險都購買,這樣人生在世可能遇到突發狀況的風險,基本上
都有考量到了。
如果經濟能力有限,至少也買個意外險,通常意外險價位相對便宜。
至於保險買終身好還是定期好,版上已有許多討論串
*〈關於終身醫療為何板上都不推薦?〉 文章代碼:#1FHJNvHT
*〈本週主題--定期險與終身險?〉 文章代碼:#0_dGxNVU 文章代碼:#0_dHvzoC
*精華區:定期 終生 II
終身型保單是台灣特殊文化下的產物。整體評比其實定期型相較終身型,理賠額度高,保
費低,對於階段性的保障是比較足夠的。
但終身型也有好處。
終身型主契約通常本身價值不高,有價值的在其他附加的附約保障。
以終身型主約搭配附約,通常附約有效性可以續保到75歲止,有效性比定期型再多個幾年
,這幾年通常已是高齡,對年長者來說是有需求與價值性的。
參考版上大大們的建議,加上自己和家人做功課後的規劃,剛出社會工作的年輕族群,個
人投保可能的規劃為:
最低單位終身型壽險主約(非優體)+
中高單位實支實付醫療險附約+
中單位癌症/手術/重大疾病附約(依保單配套選擇)+
高單位定期壽險(強化)+
高單位意外險附約
有些時候上班的公司會提供優惠的團保,可比較後再從個人規劃與團保中,選擇合適的方
案。
※壽險、意外險、醫療險,以終身和定期,根據階段需求做搭配,以滿足保障
HOW
如何選擇(公司/業務員)?
A:
根據版上大大們的分享,每張保單其實都經過精算,除了針對特殊性需求的規劃,大部分
大同小異。
這時候買保險,主要是買保障,公司財務狀況穩定,信譽好,理賠速度快;其次是買服務
,業務員會站在客戶端,並有足夠的專業協助客戶申請理賠。
所以找一個好公司,加上一位有良心又專業的保險員,是買保險最重要的考量。
公司的挑選,版上已經分享很多,避開大雷公司,其他應該都還可考慮。
另外,也可參考
【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
http://www.tii.org.tw/index.asp
這裡有全台灣的保險資訊,可以查到各個保險公司的營運狀況。大至瀏覽後的觀察,感覺
是因應政府資訊公開所成立的半官方團體,就算她的解讀不具客觀性,但在資訊透明的原
則下,還是有許多訊息。
至於業務員,真的要看運氣……
良心與專業,我只能說前者優先,因為後者要遇上的機率有點低,沒有專業的規劃,至少
可以自己陽春規劃;但沒有良心,這是很難救回來的……
※好公司+有良心又專業的保險員
HOW MUCH
預算?
A:
保險是做風險管理,不該成為拖累自己財務的負擔。
看了相關資料,大部分都建議個人投保,年保費的範圍差不多為【自己一個月的薪水】至
【年收入的十分之一】。
※【自己一個月的薪水】至【年收入的十分之一】
*其他
1、工作或求學途中,如果遇上外派或是留學,有一長段時間都在海外,只要有繳保費,
保險仍然有效。如想加強保障,只要知道返回時間點,可另加購海外旅遊險。
2、保費以轉帳方式付款,有1%的保費折扣。
3、在甲地保險,後來因工作、求學、婚嫁搬至乙地居住,需要諮詢或相關服務時,可請
保險公司在乙地安排合適的業務專員。
※海外;保費折扣;遷居
最後心得:
為自己購買保險,是體貼身邊的人;
為身邊的人購買保險,可以讓突發狀況有機會獲得更好的治療與照顧。
保險要買對,買對才有保險,很重要阿。
以上,小小分享~
--
All Comments
By Enid
at 2013-07-10T11:43
at 2013-07-10T11:43
By Kristin
at 2013-07-10T22:12
at 2013-07-10T22:12
By Megan
at 2013-07-15T13:09
at 2013-07-15T13:09
By Vanessa
at 2013-07-19T04:05
at 2013-07-19T04:05
By Ingrid
at 2013-07-21T15:56
at 2013-07-21T15:56
By Yedda
at 2013-07-25T12:29
at 2013-07-25T12:29
By Faithe
at 2013-07-29T06:10
at 2013-07-29T06:10
By Linda
at 2013-08-02T05:14
at 2013-08-02T05:14
By Madame
at 2013-08-04T12:15
at 2013-08-04T12:15
By Hamiltion
at 2013-08-05T22:14
at 2013-08-05T22:14
By Odelette
at 2013-08-06T09:30
at 2013-08-06T09:30
By Hedwig
at 2013-08-07T13:50
at 2013-08-07T13:50
Related Posts
等待期中罹癌的重大疾病險大家還會保嗎?
By Rachel
at 2013-07-08T17:23
at 2013-07-08T17:23
35歲3個小孩的媽媽 富邦保單請益
By Steve
at 2013-07-08T16:18
at 2013-07-08T16:18
我的保險員幫我修改的保單
By Robert
at 2013-07-08T12:28
at 2013-07-08T12:28
富邦,B肝正常體承保理賠實務問題
By Frederic
at 2013-07-08T11:06
at 2013-07-08T11:06
幫配偶加保防癌險, 但配偶有服抗憂鬱藥物
By Suhail Hany
at 2013-07-08T11:05
at 2013-07-08T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