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技術阻卻 vs. 可專利要件 - 專利

Mary avatar
By Mary
at 2012-06-04T10:34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VanDeLord (HelloWorld)》之銘言:
: 參考文章:
: 1. TIPA http://www.tipa.org.tw/p3_1-1print.asp?nno=35
: 2. TIPO: 侵害鑑定要點 P.43-P.44
: 前題:
: PATNET A CLAIM1 : A+B+C
: 待鑑定物: A+B+D'
: 先前技術: A+B+D
: 1. C經鑑定與D'均等
: 2. D與D'為簡單置換技術元件
: 問:
: PATENT A CLAIM 1 是否具有可專利要件
: 如果有?如果無?
: 擬解:
: CLAIM 1技術特徵為A+B+C 應整體觀之,
: 雖元件C與D'均等,且D與D'為習知技術領域者可簡單置換之技術,
: 若欲判斷CLAIM 1是否具備可專利要件,
: 應由整體技術特徵所對應之先前技術綜合判斷而定與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而定,
: 簡單來說還是要看Problem-Solution-Approcah之差異是否明顯。

實務上通常是這樣,
某甲取得專利權(A)之後,告某乙的產品侵害,該產品即為待鑑定物(B),
某乙引了前案(C)提出了舉發,想把甲的專利權撤銷。
所以呢,
A跟B之間的關係,是均等的關係,為討論侵害的問題;
A跟C之間的關係,是進步性的關係,為討論專利要件的問題;
A判斷是否具專利要件,在此跟C較為有關,跟B較為無關,可專利性和侵權不能混為一談。

故主要差異會在請求項的D替換為C是否為顯而易知,接著才以您所指Problem-Solution-
Approcah作為整體判斷D替換為C是否顯而易知,若依此原則下D替換為C為顯而易知者,不
具進步性。

若您要表達的是C=D',D'=D,所以C=D的話,大可不必如此大費周章,因為D'跟D之間並沒
有證據上的串連性,很難有說服力,直接以C跟D比對來判斷可專利性較為適當。




--
Tags: 專利

All Comments

Anonymous avatar
By Anonymous
at 2012-06-09T10:00
簡單而直接方式 ^^
Sandy avatar
By Sandy
at 2012-06-11T00:18
PSA是以A+B+D為先前技術與A+B+C來比較
Heather avatar
By Heather
at 2012-06-11T08:27
就實際面或實務面來看“可專利性和侵權不能混為一談”。
Odelette avatar
By Odelette
at 2012-06-15T08:11
但是就“法理”來看,兩者是相同的,或一體兩面。

請教一些形成發明的基本判斷

Jacky avatar
By Jacky
at 2012-06-04T09:51
※ 引述《tedlin (過了上BBS的年紀)》之銘言: : 各位板上前輩好, : 請教一下一些基本的觀念 : 小弟如果現有一個[方法]的發明 : 經過A+B+C1步驟--andgt;形成D結果 : 其中A+b1=習知, C為習知 D結果為習知 : A+c1--andgt;D 是創新的, 不過效果很爛, 有做 ...

上下位概念

Eden avatar
By Eden
at 2012-06-04T09:20
※ 引述《last611 (dark)》之銘言: : 想請問各位先進 : 最近在看專利審查基準的時候發現 : 專利範圍的更正只限於減縮 : 那麼為什麼例子上把上位概念換成下位概念是擴大專利範圍呢? : 這樣好像不是很直覺 : 上位概念的範圍不是應該比較大嗎? 您好,在更正程序中,就專利範圍的減縮一項, 舊的 ...

上下位概念

Emma avatar
By Emma
at 2012-06-03T20:40
想請問各位先進 最近在看專利審查基準的時候發現 專利範圍的更正只限於減縮 那麼為什麼例子上把上位概念換成下位概念是擴大專利範圍呢? 這樣好像不是很直覺 上位概念的範圍不是應該比較大嗎? - ...

美國答辯實務的小問題

Joe avatar
By Joe
at 2012-06-02T21:43
請教一下熟美國OA的大大們 Non-final Rejection 跟 Final Rejection 差別在哪? - ...

台北專利行政薪資???

Lily avatar
By Lily
at 2012-06-01T19:56
大學畢業~ 男 28歲 在專利公司待四年了~擔任專利行政送件處理人員 最近薪水調到3.8萬 / 年薪15個月 請問這樣算多算少還是尚可呢?? 假設升上組內主管的行情又該是多少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