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難 Life Lab - 近況更新 2022 - 理財
By Edwina
at 2022-07-24T08:49
at 2022-07-24T08:49
Table of Contents
大家好,我是老人。
佔據版面一隅,又來叨擾各位。
以下文長慎入,在注意力稀缺的年代,望各位海涵。
在下有幸在資訊年代創立了一些聲音的文本,敝人的拙作人生不難Podcast,在2021年的
四月劃下句點。
並不是不能再繼續說唱逗弄,但技窮的黔驢豈不自知?江郎也得面對才盡。
近日路過書局的時候,陸續看到幾本潛顯易懂的理財著作,作者們不乏有出身於PTT,或
者網路論壇的名人。
想來是理財投資的先驅,引領著後輩,試著為普羅大眾開闢一條通往正確管理財富的康莊
大道,心中暗自竊喜。
今日提筆再想為心中的理想寫些什麼,純屬巧合。
偶然在書局中翻閱了一本金庸的書評,「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八個大字又映入了我
的眼簾。
敝人自知無能,對於「俠之大者」這四個字是戒慎恐懼。
但販夫走卒之輩,就不能「為國為民」嗎?
心理狀態交代完畢,為著這四個為國為民的理念,以下用我個人「實際」的資產成長曲線
,作為數據分析的依據,解剖一下我的心路歷程,順道和大家分享我的Lessons Learned
。
可圖文閱讀的檔案在這: https://tinyurl.com/2eucvnhx
圖上的下半部是我們先來關注的部分,首先應該要注意到的是紅圈。
我在我的資產成長曲線中隨意標示了一些sharp leap的日期,這些日期發生了什麼事?其
實也沒什麼,就只是我存了一些錢進帳戶。
(編按:隨意標示的意思是,存錢的日期實際上比標示的數量多很多,我只是把比較明顯
的地方註記起來而已。)
為什麼要注意這些sharp leap?因為在投資的初期,這些存進去的錢才是決定你資產成長
的速度,而不是投資報酬率。
假設你第一年的初始資金是十萬塊,如果你第二年能夠再存十萬塊,哪怕你第一年的投資
標的虧損了50%,你的資產仍然可以靠著你驚人的儲蓄,逆勢成長50%。
這個初期會持續多久,一般會超過10年,甚至到15年。15年聽起來很久,但如果按照計畫
不要偏差太遠,15年後你會感覺你存進去的錢就像硬幣丟進了許願池,只是整個許願池的
錢都是你的。
再來我認為需要注意的是我畫下的數個藍圈。這裡的每個藍圈,都代表著那個期間曾經發
生了一些事件讓股市波動或是修正。
具體到底發生了什麼,我根本就不記得,我也是隨意在圖上畫幾個圈圈。可能是英國脫歐
,可能是川普當選。唯一比較記得的是2020年的COVID融斷事件,因為比較近。
如果你仔細看著這些藍圈,時間越早的圈、越靠左邊的圈,看起來越不重要。
以前的重要事件,當時造成你-10%、-20%的減損,當你資產隨著時間成長成兩倍、三倍的
時候,好像也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人的記憶力很有限,只要你買進的是優質資產,雖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寶貝資產會幫我
們洗刷那些不愉快的感覺。
再來我們可以談談橘線。橘線代表的是資產配置的分水嶺。
這個分水嶺的意思是,你可以觀察到分水嶺左邊的波動明顯較穩定,而分水嶺右邊開始波
動的很劇烈。
如果有聽我的Podcast的人大概知道,我在2020年COVID融斷事件之後,把資產配置在股市
低點時調整成了100%。橘線左邊是股債比7:3配置大概的曲線,而右邊是100%股票之後會發生的
狀況。
我個人目前的策略是,我在美國的資產不會一直維持100%股票,也不會維持100%重壓美國
。我打算,跑一個10-15年的Glidepath,降落傘曲線,讓資產配置回到6:2:2,美國、非
美、美長債。
資產成長曲線的上面,我也順便公布了我的持股明細。這只是想告訴大家,我也不是什麼
股神,三隻標的有兩隻高度虧損,命中率只有1/3。
最後想談談的是綠線,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條線。
綠線是經歷過此次修正之後的資產數據,max drawdown大約20%。
想和大家談的是,經歷過此次修正之後,我再度感覺我的投資心理比起兩年前碰到COVID
融斷事件時更加強韌。
雖然都希望在投資的時候,能夠盡量革除自己的情緒,但坦白說開始投資的前幾年,還是
經常跟著市場心情上下起伏。
這個心理是這樣,資產價格上漲,你會嫌自己買得不夠多。價格下跌,你又會想,當初怎
麼不賣一點。等跌到了谷底,逆勢反彈的時候,你又會問自己怎麼沒看準,應該要開槓桿
all in。
但這次的修正,讓我感覺自己進入了無我的狀態。這20%的修正並沒有帶給我任何的情緒
影響,投資這件事情嚴格來說已經進入了一種「無聊」的狀態。
又或者應該正確地說,指數化投資的確讓選擇標的這件事情變得很無聊,無聊但有效。
我自己覺得「無聊」這個想法滿有趣的,人去投資到底是因為尋找刺激,還是想賺錢?如
果投資就像呼吸一樣,站著、坐著、躺著都在呼吸,就像生存的本能那樣的無聊,大家還
會這麼熱衷的去討論它嗎?如果呼吸就能賺錢,這會是個熱門話題嗎?
針對此次修正,我想分享我經常在伯格頭論壇看到的一句話:經歷了此次修正,你的資產
總值不過就回到了一年前。如果一年前的你很高興,那現在你很不高興的原因是什麼?
對啊,回想起來,一年前乘著量化寬鬆的浪潮,遍地少年股神,每天打開手機就是數鈔票
,高興地不得了。這兩三年來,資產成長50%的族群大有人在,回吐個20%就變成悲觀的理
由是什麼?
(編按:我還不知道怎麼稱呼此次的修正事件,按照媒體的慣常的手法,這樣的狀況應該
是要叫做聯準會鷹派的攻擊,還是全面失控的通膨,又或者是應該怪罪烏俄戰爭,文言一
點的說法是逆全球化的半導體部落割據。總之,十年後也許會蓋棺論定應該要怎麼稱呼今
年的股市狀況,然而如何稱呼這個事件對正在茫茫大海中載浮載沉的我們又有什麼意義?
)
數據跟圖片能帶給大家的一些想法,我們就先談到這。
以下針對我曾經碰到聽友們問過的問題,做一個FAQ的小專欄,回答的角度都是從我個人
出發,請用批判性思考去決定你應該怎麼做,不要輕易聽從我的話去作決定。
FAQ
1. 指數化投資成功的秘訣在哪?
開源節流。無法做到開源就想辦法節流。
不過我個人經驗告訴我,這件事情很像是雞生蛋、蛋生雞,能做到節流的人,通常也能夠
累積資源做到開源。
2. 碰到股市大型修正,甚至走入熊市怎麼辦?
跳樓大拍賣,彎腰撿鑽石。
我們若是在還有工作能力的時候碰到熊市,要感謝上帝對我們的眷顧。
3. 我應該等待股市低點再投入嗎?
最好的投資時機是十年前,次好的投資時機是現在。
如果你能猜到低點在哪,指數化投資對你來說滿挺沒效率的。
忘了指數化投資吧!你只需要逢高放空,逢低買進,兩三年後就財富自由了。
4. 我應該重壓美國嗎?
不偏離指數化投資的大方向,可以。
但所謂的重壓不應該是100%美國,可以是80%美國…大概吧。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堅持比挑選標的重要,畢竟標的總是可以在指數化投資的框架中做調
整。
但完整的資產配置不應忘記,我們還有實體房地產、存款、保險、社會福利等等,指數化
投資也許僅能照顧到證券化類型資產的部分。
5. 我應該開槓桿投資嗎?
現金流許可並且找得到優質債務就可以。
如果只是信貸個五年、七年,想想還是算了,挑債務跟挑老婆一樣,要用心。寧可錯過、
也不將就。
6. 我應該要如何應對通貨膨脹?
通膨絕對不是停止投資的理由。相反的,通膨是促使你一定要投資,因為只有優質資產才
有機會追上通膨帶來的購買力折損。
以上,想談的內容大概就是這些。
我的個性喜歡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
剛好近期全球經濟局勢的動盪不安,股市的大型修正讓人畏懼,我的初衷旨在為大家帶來
一些幫助,為恐慌的情緒帶來一些鎮定的效果。
指數化投資需要看到成果的時間比較長,希望大家多點耐心。
只要有機會,會再向大家報告此伯格頭個案的投資狀況。
祝大家投資順利。
老人
--
佔據版面一隅,又來叨擾各位。
以下文長慎入,在注意力稀缺的年代,望各位海涵。
在下有幸在資訊年代創立了一些聲音的文本,敝人的拙作人生不難Podcast,在2021年的
四月劃下句點。
並不是不能再繼續說唱逗弄,但技窮的黔驢豈不自知?江郎也得面對才盡。
近日路過書局的時候,陸續看到幾本潛顯易懂的理財著作,作者們不乏有出身於PTT,或
者網路論壇的名人。
想來是理財投資的先驅,引領著後輩,試著為普羅大眾開闢一條通往正確管理財富的康莊
大道,心中暗自竊喜。
今日提筆再想為心中的理想寫些什麼,純屬巧合。
偶然在書局中翻閱了一本金庸的書評,「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八個大字又映入了我
的眼簾。
敝人自知無能,對於「俠之大者」這四個字是戒慎恐懼。
但販夫走卒之輩,就不能「為國為民」嗎?
心理狀態交代完畢,為著這四個為國為民的理念,以下用我個人「實際」的資產成長曲線
,作為數據分析的依據,解剖一下我的心路歷程,順道和大家分享我的Lessons Learned
。
可圖文閱讀的檔案在這: https://tinyurl.com/2eucvnhx
圖上的下半部是我們先來關注的部分,首先應該要注意到的是紅圈。
我在我的資產成長曲線中隨意標示了一些sharp leap的日期,這些日期發生了什麼事?其
實也沒什麼,就只是我存了一些錢進帳戶。
(編按:隨意標示的意思是,存錢的日期實際上比標示的數量多很多,我只是把比較明顯
的地方註記起來而已。)
為什麼要注意這些sharp leap?因為在投資的初期,這些存進去的錢才是決定你資產成長
的速度,而不是投資報酬率。
假設你第一年的初始資金是十萬塊,如果你第二年能夠再存十萬塊,哪怕你第一年的投資
標的虧損了50%,你的資產仍然可以靠著你驚人的儲蓄,逆勢成長50%。
這個初期會持續多久,一般會超過10年,甚至到15年。15年聽起來很久,但如果按照計畫
不要偏差太遠,15年後你會感覺你存進去的錢就像硬幣丟進了許願池,只是整個許願池的
錢都是你的。
再來我認為需要注意的是我畫下的數個藍圈。這裡的每個藍圈,都代表著那個期間曾經發
生了一些事件讓股市波動或是修正。
具體到底發生了什麼,我根本就不記得,我也是隨意在圖上畫幾個圈圈。可能是英國脫歐
,可能是川普當選。唯一比較記得的是2020年的COVID融斷事件,因為比較近。
如果你仔細看著這些藍圈,時間越早的圈、越靠左邊的圈,看起來越不重要。
以前的重要事件,當時造成你-10%、-20%的減損,當你資產隨著時間成長成兩倍、三倍的
時候,好像也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人的記憶力很有限,只要你買進的是優質資產,雖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寶貝資產會幫我
們洗刷那些不愉快的感覺。
再來我們可以談談橘線。橘線代表的是資產配置的分水嶺。
這個分水嶺的意思是,你可以觀察到分水嶺左邊的波動明顯較穩定,而分水嶺右邊開始波
動的很劇烈。
如果有聽我的Podcast的人大概知道,我在2020年COVID融斷事件之後,把資產配置在股市
低點時調整成了100%。橘線左邊是股債比7:3配置大概的曲線,而右邊是100%股票之後會發生的
狀況。
我個人目前的策略是,我在美國的資產不會一直維持100%股票,也不會維持100%重壓美國
。我打算,跑一個10-15年的Glidepath,降落傘曲線,讓資產配置回到6:2:2,美國、非
美、美長債。
資產成長曲線的上面,我也順便公布了我的持股明細。這只是想告訴大家,我也不是什麼
股神,三隻標的有兩隻高度虧損,命中率只有1/3。
最後想談談的是綠線,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條線。
綠線是經歷過此次修正之後的資產數據,max drawdown大約20%。
想和大家談的是,經歷過此次修正之後,我再度感覺我的投資心理比起兩年前碰到COVID
融斷事件時更加強韌。
雖然都希望在投資的時候,能夠盡量革除自己的情緒,但坦白說開始投資的前幾年,還是
經常跟著市場心情上下起伏。
這個心理是這樣,資產價格上漲,你會嫌自己買得不夠多。價格下跌,你又會想,當初怎
麼不賣一點。等跌到了谷底,逆勢反彈的時候,你又會問自己怎麼沒看準,應該要開槓桿
all in。
但這次的修正,讓我感覺自己進入了無我的狀態。這20%的修正並沒有帶給我任何的情緒
影響,投資這件事情嚴格來說已經進入了一種「無聊」的狀態。
又或者應該正確地說,指數化投資的確讓選擇標的這件事情變得很無聊,無聊但有效。
我自己覺得「無聊」這個想法滿有趣的,人去投資到底是因為尋找刺激,還是想賺錢?如
果投資就像呼吸一樣,站著、坐著、躺著都在呼吸,就像生存的本能那樣的無聊,大家還
會這麼熱衷的去討論它嗎?如果呼吸就能賺錢,這會是個熱門話題嗎?
針對此次修正,我想分享我經常在伯格頭論壇看到的一句話:經歷了此次修正,你的資產
總值不過就回到了一年前。如果一年前的你很高興,那現在你很不高興的原因是什麼?
對啊,回想起來,一年前乘著量化寬鬆的浪潮,遍地少年股神,每天打開手機就是數鈔票
,高興地不得了。這兩三年來,資產成長50%的族群大有人在,回吐個20%就變成悲觀的理
由是什麼?
(編按:我還不知道怎麼稱呼此次的修正事件,按照媒體的慣常的手法,這樣的狀況應該
是要叫做聯準會鷹派的攻擊,還是全面失控的通膨,又或者是應該怪罪烏俄戰爭,文言一
點的說法是逆全球化的半導體部落割據。總之,十年後也許會蓋棺論定應該要怎麼稱呼今
年的股市狀況,然而如何稱呼這個事件對正在茫茫大海中載浮載沉的我們又有什麼意義?
)
數據跟圖片能帶給大家的一些想法,我們就先談到這。
以下針對我曾經碰到聽友們問過的問題,做一個FAQ的小專欄,回答的角度都是從我個人
出發,請用批判性思考去決定你應該怎麼做,不要輕易聽從我的話去作決定。
FAQ
1. 指數化投資成功的秘訣在哪?
開源節流。無法做到開源就想辦法節流。
不過我個人經驗告訴我,這件事情很像是雞生蛋、蛋生雞,能做到節流的人,通常也能夠
累積資源做到開源。
2. 碰到股市大型修正,甚至走入熊市怎麼辦?
跳樓大拍賣,彎腰撿鑽石。
我們若是在還有工作能力的時候碰到熊市,要感謝上帝對我們的眷顧。
3. 我應該等待股市低點再投入嗎?
最好的投資時機是十年前,次好的投資時機是現在。
如果你能猜到低點在哪,指數化投資對你來說滿挺沒效率的。
忘了指數化投資吧!你只需要逢高放空,逢低買進,兩三年後就財富自由了。
4. 我應該重壓美國嗎?
不偏離指數化投資的大方向,可以。
但所謂的重壓不應該是100%美國,可以是80%美國…大概吧。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堅持比挑選標的重要,畢竟標的總是可以在指數化投資的框架中做調
整。
但完整的資產配置不應忘記,我們還有實體房地產、存款、保險、社會福利等等,指數化
投資也許僅能照顧到證券化類型資產的部分。
5. 我應該開槓桿投資嗎?
現金流許可並且找得到優質債務就可以。
如果只是信貸個五年、七年,想想還是算了,挑債務跟挑老婆一樣,要用心。寧可錯過、
也不將就。
6. 我應該要如何應對通貨膨脹?
通膨絕對不是停止投資的理由。相反的,通膨是促使你一定要投資,因為只有優質資產才
有機會追上通膨帶來的購買力折損。
以上,想談的內容大概就是這些。
我的個性喜歡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
剛好近期全球經濟局勢的動盪不安,股市的大型修正讓人畏懼,我的初衷旨在為大家帶來
一些幫助,為恐慌的情緒帶來一些鎮定的效果。
指數化投資需要看到成果的時間比較長,希望大家多點耐心。
只要有機會,會再向大家報告此伯格頭個案的投資狀況。
祝大家投資順利。
老人
--
All Comments
By Dorothy
at 2022-07-25T13:58
at 2022-07-25T13:58
By Jacky
at 2022-07-26T19:07
at 2022-07-26T19:07
By Sarah
at 2022-07-28T00:15
at 2022-07-28T00:15
By Ophelia
at 2022-07-29T05:24
at 2022-07-29T05:24
By Rosalind
at 2022-07-30T10:33
at 2022-07-30T10:33
By Lydia
at 2022-07-31T15:42
at 2022-07-31T15:42
By Barb Cronin
at 2022-08-01T20:50
at 2022-08-01T20:50
By Harry
at 2022-08-03T01:59
at 2022-08-03T01:59
By Lucy
at 2022-08-04T07:08
at 2022-08-04T07:08
By Cara
at 2022-08-05T12:16
at 2022-08-05T12:16
By Doris
at 2022-08-06T17:25
at 2022-08-06T17:25
By Annie
at 2022-08-07T22:34
at 2022-08-07T22:34
By Oscar
at 2022-08-09T03:43
at 2022-08-09T03:43
By David
at 2022-08-10T08:51
at 2022-08-10T08:51
By Anthony
at 2022-08-11T14:00
at 2022-08-11T14:00
By Caitlin
at 2022-08-12T19:09
at 2022-08-12T19:09
By Callum
at 2022-08-14T00:17
at 2022-08-14T00:17
By Jack
at 2022-08-15T05:26
at 2022-08-15T05:26
By Xanthe
at 2022-08-16T10:35
at 2022-08-16T10:35
By Leila
at 2022-08-17T15:44
at 2022-08-17T15:44
By Agatha
at 2022-08-18T20:52
at 2022-08-18T20:52
By Heather
at 2022-08-20T02:01
at 2022-08-20T02:01
By Regina
at 2022-08-21T07:10
at 2022-08-21T07:10
By Rae
at 2022-08-22T12:18
at 2022-08-22T12:18
By Kristin
at 2022-08-23T17:27
at 2022-08-23T17:27
By Sarah
at 2022-08-24T22:36
at 2022-08-24T22:36
By Ursula
at 2022-08-26T03:45
at 2022-08-26T03:45
By Michael
at 2022-08-27T08:53
at 2022-08-27T08:53
By Oscar
at 2022-08-28T14:02
at 2022-08-28T14:02
By Joseph
at 2022-08-29T19:11
at 2022-08-29T19:11
By Lauren
at 2022-08-31T00:19
at 2022-08-31T00:19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22-09-01T05:28
at 2022-09-01T05:28
By Lily
at 2022-09-02T10:37
at 2022-09-02T10:37
By Ursula
at 2022-09-03T15:46
at 2022-09-03T15:46
By Iris
at 2022-09-04T20:54
at 2022-09-04T20:54
By Emily
at 2022-09-06T02:03
at 2022-09-06T02:03
By George
at 2022-09-07T07:12
at 2022-09-07T07:12
By Edwina
at 2022-09-08T12:20
at 2022-09-08T12:20
By Wallis
at 2022-09-09T17:29
at 2022-09-09T17:29
By Candice
at 2022-09-10T22:38
at 2022-09-10T22:38
By Oscar
at 2022-09-12T03:47
at 2022-09-12T03:47
By Caroline
at 2022-09-13T08:55
at 2022-09-13T08:55
By Belly
at 2022-09-14T14:04
at 2022-09-14T14:04
By Iris
at 2022-09-15T19:13
at 2022-09-15T19:13
By Jake
at 2022-09-17T00:21
at 2022-09-17T00:21
By Candice
at 2022-09-18T05:30
at 2022-09-18T05:30
By Regina
at 2022-09-19T10:39
at 2022-09-19T10:39
By Michael
at 2022-09-20T15:48
at 2022-09-20T15:48
By Todd Johnson
at 2022-09-21T20:56
at 2022-09-21T20:56
By Ingrid
at 2022-09-23T02:05
at 2022-09-23T02:05
By Lily
at 2022-09-24T07:14
at 2022-09-24T07:14
By Eartha
at 2022-09-25T12:22
at 2022-09-25T12:22
By Una
at 2022-09-26T17:31
at 2022-09-26T17:31
By Wallis
at 2022-09-27T22:40
at 2022-09-27T22:40
By Selena
at 2022-09-29T03:49
at 2022-09-29T03:49
By Gary
at 2022-09-30T08:57
at 2022-09-30T08:57
By Queena
at 2022-10-01T14:06
at 2022-10-01T14:06
By Ophelia
at 2022-09-30T23:06
at 2022-09-30T23:06
By Belly
at 2022-10-02T04:15
at 2022-10-02T04:15
By Ivy
at 2022-09-30T23:06
at 2022-09-30T23:06
By Elma
at 2022-10-02T04:15
at 2022-10-02T04:15
By David
at 2022-09-30T23:06
at 2022-09-30T23:06
By Steve
at 2022-10-02T04:15
at 2022-10-02T04:15
By Michael
at 2022-09-30T23:06
at 2022-09-30T23:06
By Anonymous
at 2022-10-02T04:15
at 2022-10-02T04:15
By Donna
at 2022-09-30T23:06
at 2022-09-30T23:06
By Callum
at 2022-10-02T04:15
at 2022-10-02T04:15
By Zenobia
at 2022-09-30T23:06
at 2022-09-30T23:06
By Kama
at 2022-10-02T04:15
at 2022-10-02T04:15
By Eartha
at 2022-09-30T23:06
at 2022-09-30T23:06
By Wallis
at 2022-10-02T04:15
at 2022-10-02T04:15
By Isabella
at 2022-09-30T23:06
at 2022-09-30T23:06
By Ethan
at 2022-10-02T04:15
at 2022-10-02T04:15
By Emma
at 2022-09-30T23:06
at 2022-09-30T23:06
By Quanna
at 2022-10-02T04:15
at 2022-10-02T04:15
By Wallis
at 2022-09-30T23:06
at 2022-09-30T23:06
By Thomas
at 2022-10-02T04:15
at 2022-10-02T04:15
By Sierra Rose
at 2022-09-30T23:06
at 2022-09-30T23:06
By Harry
at 2022-10-02T04:15
at 2022-10-02T04:15
By Charlotte
at 2022-09-30T23:06
at 2022-09-30T23:06
By Annie
at 2022-10-02T04:15
at 2022-10-02T04:15
By Regina
at 2022-09-30T23:06
at 2022-09-30T23:06
By Leila
at 2022-10-02T04:15
at 2022-10-02T04:15
By Elvira
at 2022-09-30T23:06
at 2022-09-30T23:06
By Anonymous
at 2022-10-02T04:15
at 2022-10-02T04:15
By Kumar
at 2022-09-30T23:06
at 2022-09-30T23:06
By David
at 2022-10-02T04:15
at 2022-10-02T04:15
By Joseph
at 2022-09-30T23:06
at 2022-09-30T23:06
By Gilbert
at 2022-10-02T04:15
at 2022-10-02T04:15
By Susan
at 2022-09-30T23:06
at 2022-09-30T23:06
By Jake
at 2022-10-02T04:15
at 2022-10-02T04:15
By Bennie
at 2022-09-30T23:06
at 2022-09-30T23:06
By Frederica
at 2022-10-02T04:15
at 2022-10-02T04:15
By Una
at 2022-09-30T23:06
at 2022-09-30T23:06
By Tristan Cohan
at 2022-10-02T04:15
at 2022-10-02T04:15
By Gary
at 2022-09-30T23:06
at 2022-09-30T23:06
By Anthony
at 2022-10-02T04:15
at 2022-10-02T04:15
By Candice
at 2022-09-30T23:06
at 2022-09-30T23:06
By Lily
at 2022-10-02T04:15
at 2022-10-02T04:15
By Oliver
at 2022-09-30T23:06
at 2022-09-30T23:06
By Xanthe
at 2022-10-02T04:15
at 2022-10-02T04:15
By Charlotte
at 2022-09-30T23:06
at 2022-09-30T23:06
By Joe
at 2022-10-02T04:15
at 2022-10-02T04:15
By Oscar
at 2022-09-30T23:06
at 2022-09-30T23:06
By Genevieve
at 2022-10-02T04:15
at 2022-10-02T04:15
By Elma
at 2022-09-30T23:06
at 2022-09-30T23:06
By Ina
at 2022-10-02T04:15
at 2022-10-02T04:15
By Callum
at 2022-09-30T23:06
at 2022-09-30T23:06
By Joseph
at 2022-10-02T04:15
at 2022-10-02T04:15
By Elizabeth
at 2022-09-30T23:06
at 2022-09-30T23:06
By Delia
at 2022-10-02T04:15
at 2022-10-02T04:15
By Queena
at 2022-09-30T23:06
at 2022-09-30T23:06
By Rosalind
at 2022-10-02T04:15
at 2022-10-02T04:15
By Hardy
at 2022-09-30T23:06
at 2022-09-30T23:06
By Emily
at 2022-10-02T04:15
at 2022-10-02T04:15
Related Posts
0歲女 新生兒保單規劃
By Michael
at 2022-07-24T00:29
at 2022-07-24T00:29
重壓美國 vs 分散世界
By Ina
at 2022-07-23T19:14
at 2022-07-23T19:14
25歲男 新保單規劃
By Odelette
at 2022-07-23T17:59
at 2022-07-23T17:59
俄羅斯ADR
By Doris
at 2022-07-23T15:46
at 2022-07-23T15:46
有關車內動產被竊損失
By Blanche
at 2022-07-23T14:24
at 2022-07-23T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