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是什麼? - 投資

By Connor
at 2007-12-23T15:51
at 2007-12-23T15:51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ryanchao (養貓咪的牛)》之銘言:
: 我倒是最近看了一些財務行為學的資料後
: 很多人在做交易(或者投資)都不自覺犯了這些毛病
: 挺覺得有趣說....有機會再分享....
: ryanchao
昨天去上公司內訓的課
其中有堂課的老師背景是兆豐交易室的外匯交易員
他講到「交易」的觀念讓我心有戚戚焉
剛好與許強的書有些觀點不謀而合
他有些觀點我跟大家分享一下
1.金融市場永遠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更小的魚
那是一種食物鏈關係,
要在金融市場生存你必須要擺脫過往習慣性的思考
2.交易風險的本質本身就是一種機率,大魚(大咖)也不見每次一定贏
但是大咖永遠會動腦筋去獵殺小咖與散戶
3.操作上要用「買高買更高,賣低賣更低」,而非買低賣高
散戶最大的毛病是永遠想「摸頭猜底」,想要賣在高點與買在低點
4.交易在傳聞時,賣出在傳聞證實時
5.交易時要冷血,拋開任何情感,因為這就是戰場,贏家才能生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知道各位在做交易(或者投資)時,是否在入場前或者入場後
有訂定什麼策略計畫嗎?
例如美股目前走勢如果到什麼狀況就考慮Long或Short?
然後又到了什麼樣的情況時又有什麼樣的策略?
進場時你所處的位置將會決定你的交易或者投資的獲利/虧損程度
也就是當交易(投資)風險發生時
你的「投保方式」將決定交易風險帶給你的傷害程度
另外很多人都有一種想法:「向下攤平」
事實上優秀的交易者(投資者)應該是做的是當市場表態突破時勇於追價
要每次買在比前一次更高的點,賣比前一次更低的點
簡單的說就是當市場表態時勇於去「追高殺低」
舉一般生活例子來說
當你認為某件你認為很有價值的東西在市場上價格開始飆漲
而且飆漲速度已經加快,您是勇於追價還是想說等價格拉回再買?
這時候你就必須要負擔的「交易風險」就是可能會買的更貴、更高的價錢
還有可能...買不到....而不是價格拉回可以讓你買的機會....
反之當市場上大家都不看好的一件東西開始跌價,跌的速度越來越快
你會因為它已經價格跌深、變的「好便宜」會去買嗎?
這時候你要負擔的交易風險會是可能價格還會破底在破底
因為「不值錢」的東西不會因為它價格變便宜反而「變值錢」
除非它的價格崩跌趨勢開始改變...
所以如果它價格一直不停上漲就要追價到它漲到月球上為止
如果它一直跌就賣到它跌到零為止
看到這可能有人以為我在虎爛,而且會發出噓聲...(我耳朵有點癢)
事實上除非你運氣夠好或者是「大魚」...
否則猜頭摸底根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不然為什麼有人會當「砲彈飛人」(軋空)和住「五星級套房」(套牢)
因為他們不看趨勢也不會順勢操作...
注意我在這邊不是指技術分析,事實上右邊的未知永遠是沒辦法去得知的
而我能知道的只有靠左邊去推敲右邊的「發生可能性」(機率)
技術分析的型態、指標永遠無法準確告訴我們未來一定會發生什麼
但是我們該注意的是市場「正在」發生什麼
根據事先擬定好的策略做相關動作....
再舉例:某分析師(或券商)分析DRAM現貨價格破3美元了,底部不遠了...
實際上,這是鬼話!!價格底部不是分析師認定就是底部
而是市場自己會證明它是不是底部...
如果當初在3美元附近進場的「底部投資人」
現在應該已經在想「地下停車場會不會太深了點」
所以為什麼散戶會套牢?一般進階高手會死在反彈山腰上?
一句話:沒有順著價格趨勢操作,以為自己可以打敗市場...
============================================================
另外我分享一下我blog中節錄的一些交易偏差的相關效應
● 損失趨避
<解釋>人們對於避免損失的慾望比賺錢還要強烈的傾向
● 沈沒成本效應
<解釋>把已經投入獲花費的金錢,看的比未來可能賺取
的金錢還重要。
● 處分效應
<解釋>太早獲利了結,,太晚停損出場。
● 結果偏差
<解釋>不考量決策當時的情況,而以結果論成敗的傾向
● 近期偏差效應
<解釋>太偏重最近的數據或經驗、而輕早期數據或經驗
的傾向。
● 定錨效應
<解釋>太過依賴或鎖定既得資訊
● 跟風效應
<解釋>因為許多人相信,而跟著相信的傾向。
● 相信少數法則
<解釋>從少量資訊歸結出不當結論的傾向。
因為工作關係常會看到手上客戶有些投資狀況
對於前三個效應感受特別強烈
特別是「沈沒成本」,虧損7成也不思考出脫的可能性
或者先是虧損後賺回來就急著獲利了結卻不思考後續上漲可能性
其它的效應也常常在客戶身上看到....= =a
特別是手持「投資明牌」洽詢這檔好不好之類的問題...
==========================================================
文章若有興趣可以轉載,轉載可以修正文章不順的地方
但請務必來信告知(或推文告之)並留下要轉載的網址
感謝配合m(_._)m
若有先進有所指教請回文或推文,感激不盡...
ryanchao
--
: 我倒是最近看了一些財務行為學的資料後
: 很多人在做交易(或者投資)都不自覺犯了這些毛病
: 挺覺得有趣說....有機會再分享....
: ryanchao
昨天去上公司內訓的課
其中有堂課的老師背景是兆豐交易室的外匯交易員
他講到「交易」的觀念讓我心有戚戚焉
剛好與許強的書有些觀點不謀而合
他有些觀點我跟大家分享一下
1.金融市場永遠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更小的魚
那是一種食物鏈關係,
要在金融市場生存你必須要擺脫過往習慣性的思考
2.交易風險的本質本身就是一種機率,大魚(大咖)也不見每次一定贏
但是大咖永遠會動腦筋去獵殺小咖與散戶
3.操作上要用「買高買更高,賣低賣更低」,而非買低賣高
散戶最大的毛病是永遠想「摸頭猜底」,想要賣在高點與買在低點
4.交易在傳聞時,賣出在傳聞證實時
5.交易時要冷血,拋開任何情感,因為這就是戰場,贏家才能生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知道各位在做交易(或者投資)時,是否在入場前或者入場後
有訂定什麼策略計畫嗎?
例如美股目前走勢如果到什麼狀況就考慮Long或Short?
然後又到了什麼樣的情況時又有什麼樣的策略?
進場時你所處的位置將會決定你的交易或者投資的獲利/虧損程度
也就是當交易(投資)風險發生時
你的「投保方式」將決定交易風險帶給你的傷害程度
另外很多人都有一種想法:「向下攤平」
事實上優秀的交易者(投資者)應該是做的是當市場表態突破時勇於追價
要每次買在比前一次更高的點,賣比前一次更低的點
簡單的說就是當市場表態時勇於去「追高殺低」
舉一般生活例子來說
當你認為某件你認為很有價值的東西在市場上價格開始飆漲
而且飆漲速度已經加快,您是勇於追價還是想說等價格拉回再買?
這時候你就必須要負擔的「交易風險」就是可能會買的更貴、更高的價錢
還有可能...買不到....而不是價格拉回可以讓你買的機會....
反之當市場上大家都不看好的一件東西開始跌價,跌的速度越來越快
你會因為它已經價格跌深、變的「好便宜」會去買嗎?
這時候你要負擔的交易風險會是可能價格還會破底在破底
因為「不值錢」的東西不會因為它價格變便宜反而「變值錢」
除非它的價格崩跌趨勢開始改變...
所以如果它價格一直不停上漲就要追價到它漲到月球上為止
如果它一直跌就賣到它跌到零為止
看到這可能有人以為我在虎爛,而且會發出噓聲...(我耳朵有點癢)
事實上除非你運氣夠好或者是「大魚」...
否則猜頭摸底根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不然為什麼有人會當「砲彈飛人」(軋空)和住「五星級套房」(套牢)
因為他們不看趨勢也不會順勢操作...
注意我在這邊不是指技術分析,事實上右邊的未知永遠是沒辦法去得知的
而我能知道的只有靠左邊去推敲右邊的「發生可能性」(機率)
技術分析的型態、指標永遠無法準確告訴我們未來一定會發生什麼
但是我們該注意的是市場「正在」發生什麼
根據事先擬定好的策略做相關動作....
再舉例:某分析師(或券商)分析DRAM現貨價格破3美元了,底部不遠了...
實際上,這是鬼話!!價格底部不是分析師認定就是底部
而是市場自己會證明它是不是底部...
如果當初在3美元附近進場的「底部投資人」
現在應該已經在想「地下停車場會不會太深了點」
所以為什麼散戶會套牢?一般進階高手會死在反彈山腰上?
一句話:沒有順著價格趨勢操作,以為自己可以打敗市場...
============================================================
另外我分享一下我blog中節錄的一些交易偏差的相關效應
● 損失趨避
<解釋>人們對於避免損失的慾望比賺錢還要強烈的傾向
● 沈沒成本效應
<解釋>把已經投入獲花費的金錢,看的比未來可能賺取
的金錢還重要。
● 處分效應
<解釋>太早獲利了結,,太晚停損出場。
● 結果偏差
<解釋>不考量決策當時的情況,而以結果論成敗的傾向
● 近期偏差效應
<解釋>太偏重最近的數據或經驗、而輕早期數據或經驗
的傾向。
● 定錨效應
<解釋>太過依賴或鎖定既得資訊
● 跟風效應
<解釋>因為許多人相信,而跟著相信的傾向。
● 相信少數法則
<解釋>從少量資訊歸結出不當結論的傾向。
因為工作關係常會看到手上客戶有些投資狀況
對於前三個效應感受特別強烈
特別是「沈沒成本」,虧損7成也不思考出脫的可能性
或者先是虧損後賺回來就急著獲利了結卻不思考後續上漲可能性
其它的效應也常常在客戶身上看到....= =a
特別是手持「投資明牌」洽詢這檔好不好之類的問題...
==========================================================
文章若有興趣可以轉載,轉載可以修正文章不順的地方
但請務必來信告知(或推文告之)並留下要轉載的網址
感謝配合m(_._)m
若有先進有所指教請回文或推文,感激不盡...
ryanchao
--
Tags:
投資
All Comments

By Zenobia
at 2007-12-26T21:59
at 2007-12-26T21:59

By Zora
at 2007-12-29T09:20
at 2007-12-29T09:20

By Mary
at 2007-12-31T11:32
at 2007-12-31T11:32

By Poppy
at 2008-01-01T17:49
at 2008-01-01T17:49

By Leila
at 2008-01-05T02:45
at 2008-01-05T02:45

By Edward Lewis
at 2008-01-07T15:05
at 2008-01-07T15:05

By Agnes
at 2008-01-09T09:19
at 2008-01-09T09:19

By Thomas
at 2008-01-09T11:18
at 2008-01-09T11:18

By Sandy
at 2008-01-12T21:43
at 2008-01-12T21:43

By Kelly
at 2008-01-15T03:37
at 2008-01-15T03:37

By Wallis
at 2008-01-16T12:39
at 2008-01-16T12:39

By Skylar Davis
at 2008-01-18T19:59
at 2008-01-18T19:59

By Michael
at 2008-01-23T11:43
at 2008-01-23T11:43

By Lauren
at 2008-01-25T15:58
at 2008-01-25T15:58

By Harry
at 2008-01-29T14:17
at 2008-01-29T14:17

By Sandy
at 2008-02-03T07:48
at 2008-02-03T07:48

By Robert
at 2008-02-04T17:16
at 2008-02-04T17:16

By Wallis
at 2008-02-07T18:17
at 2008-02-07T18:17

By Xanthe
at 2008-02-09T02:44
at 2008-02-09T02:44

By Harry
at 2008-02-09T13:43
at 2008-02-09T13:43

By Margaret
at 2008-02-11T07:49
at 2008-02-11T07:49

By Caroline
at 2008-02-16T06:58
at 2008-02-16T06:58

By Charlie
at 2008-02-18T11:32
at 2008-02-18T11:32

By Isabella
at 2008-02-22T03:16
at 2008-02-22T03:16

By Ida
at 2008-02-26T22:51
at 2008-02-26T22:51

By Delia
at 2008-03-02T13:26
at 2008-03-02T13:26
Related Posts
安泰的基金投資計畫'高枕無憂'值得嗎?

By Dora
at 2007-12-23T14:13
at 2007-12-23T14:13
最近漲很兇的國內台股基金

By Leila
at 2007-12-23T13:07
at 2007-12-23T13:07
整理:台灣銀行、國泰世華 網銀規定

By Gilbert
at 2007-12-23T12:54
at 2007-12-23T12:54
想要的金融商品

By Zanna
at 2007-12-23T06:54
at 2007-12-23T06:54
關於連動債的合約

By John
at 2007-12-23T06:45
at 2007-12-23T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