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誰要為誰上課 --美國北卡大學經濟學副教授 … - 經濟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7-10-01T15:19
at 2007-10-01T15:19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HatePolitics 看板]
作者: antu (Wulala) 看板: HatePolitics
標題: 不知誰要為誰上課 --美國北卡大學經濟學副教授 被記者電..
時間: Mon Oct 1 14:33:18 2007
連記者都能電的北卡大學的副教授... 副教授真的連記者都不如了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4032391.shtml
不知誰要為誰上課
【經濟日報╱本報訊】 2007.09.29 03:33 am
9月26日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刊登林環牆先生「為經濟日報上一堂經濟學」後,我們有下列幾
點要回應:
一、林君針對本報9月20日「台灣經濟真比韓國好?」社論引用近七年來台灣每年經濟成長
率3.8%,而韓國是5.2%優於台灣,認為不妥。林君強調根據實質GDP變動代表經濟成長率,
一定會錯得離譜。
不知是林君過於狂妄,或自己太過離譜。用實質GDP變動率代表經濟成長率,是世界上多數
國家所採用。而且林君前文中,也指出「一般各國都用實質GDP計算經濟成長率,台灣亦然
。」怎麼會錯得離譜呢?
二、林君指出,假使一國對外貿易條件出現持續單向惡化變動,實質GDP就會顯著高估這個
國家的「總合所得」;這種貿易條件變動損失應該扣除,才能代表一國的真正總合所得。
林君繼而發現亞銀資料中的「實質GNI」,是調整貿易條件變動損益後的指標,可糾正「實
質GDP」的缺失。進而運用亞銀2000-06年「實質GNI」計算平均每年增加率,韓國每年經濟
成長率由上述的5.2%,大幅調低為3.4%,而台灣則由3.8%略調升為4.0%,結果台灣贏了。
其實本報早就指出,過去七年台灣每年經濟成長率雖有3.8%,但一般人民沒有感受到;其
主要原因就是台灣對外貿易進口價格漲幅大於出口,這種貿易條件變動惡化產生巨額損失,
人民並未得到,應該扣除。扣除後的台灣「實質GNI」每年成長率降為2.7%,所以人民沒有感
受經濟成長有那麼高。
但我們看到林君大文,算出台灣2000-06年的「實質GNI」每年成長率為4.0%,不僅高於韓
國的3.4%,更高於我們根據官方統計算出的2.7%很多,這其中必有問題。我們先以為林君是
與陳水扁總統一樣,用不實數字來欺騙國人;但林君指出資料來源是亞銀,在下決斷前,應
先進入亞銀網站來證實一下。竟然發現亞銀資料「實質GNI」,是根據「實質GDP」加國外要
素所得淨額的結果,並未扣除貿易條件變動損失,應是「實質GNP」而非「實質GNI」。林君
不察,居然借用錯誤的數據大作文章,指責別人錯得離譜。
根據聯合國國民經濟會計制度93SNA第16.157條規定,「實質GDP」加或減對外貿易條件變
動損益後,是「實質GDI」。再加國外要素所得淨額後,才是「實質GNI」。但亞銀資料直接
自「實質GDP」加國外要素所得淨額後,就變成「實質GNI」。以林君是美國北卡大學經濟學
副教授的功力,稍為仔細看一下,就應知其問題所在。林君竟然「迷失於數據」,隨便抓幾
個數據就自鳴得意,大作文章指責別人錯得離譜。真不知誰錯得離譜?誰要為誰上一堂經濟
學課?
三、即使以林君認為「實質GNI」可以糾正「實質GDP」的缺失,用「實質GNI」每年增加率
來比較,近七年來,韓國是3.4%(亞銀與韓國官方發表的GNI數據一致,都是扣除對外貿易
條件變動損失後的數據),台灣是2.7%,仍然輸於韓國,顯然本報社論立論正確。
四、在我們指出林君所用數據不當後,林君應該汗顏,向本報公開道歉,才是學者的本色
。
【2007/09/29 經濟日報】
--
作者: antu (Wulala) 看板: HatePolitics
標題: 不知誰要為誰上課 --美國北卡大學經濟學副教授 被記者電..
時間: Mon Oct 1 14:33:18 2007
連記者都能電的北卡大學的副教授... 副教授真的連記者都不如了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4032391.shtml
不知誰要為誰上課
【經濟日報╱本報訊】 2007.09.29 03:33 am
9月26日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刊登林環牆先生「為經濟日報上一堂經濟學」後,我們有下列幾
點要回應:
一、林君針對本報9月20日「台灣經濟真比韓國好?」社論引用近七年來台灣每年經濟成長
率3.8%,而韓國是5.2%優於台灣,認為不妥。林君強調根據實質GDP變動代表經濟成長率,
一定會錯得離譜。
不知是林君過於狂妄,或自己太過離譜。用實質GDP變動率代表經濟成長率,是世界上多數
國家所採用。而且林君前文中,也指出「一般各國都用實質GDP計算經濟成長率,台灣亦然
。」怎麼會錯得離譜呢?
二、林君指出,假使一國對外貿易條件出現持續單向惡化變動,實質GDP就會顯著高估這個
國家的「總合所得」;這種貿易條件變動損失應該扣除,才能代表一國的真正總合所得。
林君繼而發現亞銀資料中的「實質GNI」,是調整貿易條件變動損益後的指標,可糾正「實
質GDP」的缺失。進而運用亞銀2000-06年「實質GNI」計算平均每年增加率,韓國每年經濟
成長率由上述的5.2%,大幅調低為3.4%,而台灣則由3.8%略調升為4.0%,結果台灣贏了。
其實本報早就指出,過去七年台灣每年經濟成長率雖有3.8%,但一般人民沒有感受到;其
主要原因就是台灣對外貿易進口價格漲幅大於出口,這種貿易條件變動惡化產生巨額損失,
人民並未得到,應該扣除。扣除後的台灣「實質GNI」每年成長率降為2.7%,所以人民沒有感
受經濟成長有那麼高。
但我們看到林君大文,算出台灣2000-06年的「實質GNI」每年成長率為4.0%,不僅高於韓
國的3.4%,更高於我們根據官方統計算出的2.7%很多,這其中必有問題。我們先以為林君是
與陳水扁總統一樣,用不實數字來欺騙國人;但林君指出資料來源是亞銀,在下決斷前,應
先進入亞銀網站來證實一下。竟然發現亞銀資料「實質GNI」,是根據「實質GDP」加國外要
素所得淨額的結果,並未扣除貿易條件變動損失,應是「實質GNP」而非「實質GNI」。林君
不察,居然借用錯誤的數據大作文章,指責別人錯得離譜。
根據聯合國國民經濟會計制度93SNA第16.157條規定,「實質GDP」加或減對外貿易條件變
動損益後,是「實質GDI」。再加國外要素所得淨額後,才是「實質GNI」。但亞銀資料直接
自「實質GDP」加國外要素所得淨額後,就變成「實質GNI」。以林君是美國北卡大學經濟學
副教授的功力,稍為仔細看一下,就應知其問題所在。林君竟然「迷失於數據」,隨便抓幾
個數據就自鳴得意,大作文章指責別人錯得離譜。真不知誰錯得離譜?誰要為誰上一堂經濟
學課?
三、即使以林君認為「實質GNI」可以糾正「實質GDP」的缺失,用「實質GNI」每年增加率
來比較,近七年來,韓國是3.4%(亞銀與韓國官方發表的GNI數據一致,都是扣除對外貿易
條件變動損失後的數據),台灣是2.7%,仍然輸於韓國,顯然本報社論立論正確。
四、在我們指出林君所用數據不當後,林君應該汗顏,向本報公開道歉,才是學者的本色
。
【2007/09/29 經濟日報】
--
Tags:
經濟
All Comments
By Sandy
at 2007-10-06T08:17
at 2007-10-06T08:17
By Agatha
at 2007-10-10T05:23
at 2007-10-10T05:23
By Cara
at 2007-10-12T17:09
at 2007-10-12T17:09
By Cara
at 2007-10-17T02:04
at 2007-10-17T02:04
By Zora
at 2007-10-17T22:50
at 2007-10-17T22:50
By Hardy
at 2007-10-20T07:24
at 2007-10-20T07:24
By Steve
at 2007-10-25T01:13
at 2007-10-25T01:13
By Anthony
at 2007-10-26T10:21
at 2007-10-26T10:21
By Joe
at 2007-10-27T18:37
at 2007-10-27T18:37
By Hamiltion
at 2007-10-31T07:13
at 2007-10-31T07:13
By Quanna
at 2007-11-03T23:35
at 2007-11-03T23:35
By Necoo
at 2007-11-06T08:16
at 2007-11-06T08:16
By Heather
at 2007-11-10T08:45
at 2007-11-10T08:45
By Dinah
at 2007-11-11T18:23
at 2007-11-11T18:23
By Daniel
at 2007-11-16T06:41
at 2007-11-16T06:41
By Heather
at 2007-11-19T04:48
at 2007-11-19T04:48
By Rae
at 2007-11-20T04:21
at 2007-11-20T04:21
By Megan
at 2007-11-24T05:10
at 2007-11-24T05:10
By Damian
at 2007-11-27T04:25
at 2007-11-27T04:25
By Erin
at 2007-11-30T00:33
at 2007-11-30T00:33
By Jake
at 2007-12-02T04:41
at 2007-12-02T04:41
By Suhail Hany
at 2007-12-05T09:42
at 2007-12-05T09:42
By William
at 2007-12-09T17:34
at 2007-12-09T17:34
By Xanthe
at 2007-12-13T06:20
at 2007-12-13T06:20
By Queena
at 2007-12-15T12:48
at 2007-12-15T12:48
By Liam
at 2007-12-19T00:11
at 2007-12-19T00:11
By Sierra Rose
at 2007-12-22T10:11
at 2007-12-22T10:11
By Hedda
at 2007-12-27T08:10
at 2007-12-27T08:10
By Elma
at 2007-12-27T09:42
at 2007-12-27T09:42
Related Posts
想請問一個風險相關的問題
By Olga
at 2007-10-01T13:25
at 2007-10-01T13:25
這裡可以問有關香港股市的問題嗎?
By Joe
at 2007-10-01T11:42
at 2007-10-01T11:42
感謝
By Edith
at 2007-09-29T18:10
at 2007-09-29T18:10
投資 與 利率 與 儲蓄 之間的關係??
By Carol
at 2007-09-29T18:02
at 2007-09-29T18:02
投資 與 利率 與 儲蓄 之間的關係??
By Olga
at 2007-09-29T03:03
at 2007-09-29T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