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 超前部屬 - 股票

By Catherine
at 2020-06-23T22:07
at 2020-06-23T22:07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awen0711 (平淡就好)》之銘言:
: 因為八卦版水桶中,沒辦法發文
: 只好在這裡一個字總結:穩。
: ---
: 從設計面跟施工面來看
: 中國再怎麼豆腐渣,這種能影響地球自轉等級的結構物不可能太渣。
: 安全係數一定抓最高值 不大可能給你抓經濟值
: 更何況影響的經濟層面之大 下游城市跟百姓安全...
: 甚至大膽假設就算溢堤 都有可能沒事
: 讓我想起台灣最接近一次潰壩的 就是石門水庫x葛樂禮x1963年
: 這個可歌可泣的故事在於
: 1963年石門水庫遇上了葛樂禮颱風 但當時的石門水庫還沒完工阿阿阿
: 依照維基 葛樂禮颱風1963
: 淡水河、頭前溪及後龍溪上游,四天的總雨量在1,700到1,800公釐之間
: 詳細的雨量分布暫不考究 總之石門水庫就是淡水河的上游
: 雨量所造成的入流量也真的很大很大
: 還沒完工的石門水庫 很多前置分析作業不知道完備沒 就硬著頭皮扛
: http://epaper.wra.gov.tw/Article_Detail.aspx?s=4B0E5F9AF4FD66A8
: 水位ㄧ路飆升至標高249.09公尺,早已超過滿水位標高245公尺
: 距離壩頂252.1公尺 只剩下3公尺
: 當時的總工程司就站在壩頂要跟石門水庫共存亡
: 總之 台灣還沒完工的石門水庫 差3公尺就溢堤 也是穩!
: ---
: 好啦 先希望長江大壩真的太渣 會倒好了
: 會有一個前置條件 大規模的下游疏散
: 水庫的入流
: 降雨->集水區(雨量站)->逕流->各河川支流(流量站1)->各河川主流(流量站2)->水庫
: 水庫上游集水區或多或少都會有雨量站
: https://imgur.com/oixLJlF
: 網路抓的圖
: 數字就是雨量站 根據各站間的距離以去抓出他的參考面積如圖
: 然後雨量站降雨量*當站的面積 可以推估逕流量 這是Step1
: 過段時間這些逕流進了河川支流
: 藉由支流斷面積(水位高度)*流速 推估流量 這是step2
: 然後一些支流匯集到主流 在同上的算法可以推估水庫入流量 這是step3
: 在台灣 水庫管理中心的分享是說 Step1->Step2有個經驗公式 很準
: 所以大多可以八九不離十的推估出水庫入流量 然後用流量站當作驗證來修正
: 為什麼在Step1就要先判斷?
: 因為降雨到進入支流這段時間 可能要幾十分鐘 支流到主流又要幾十分鐘
: 主流到水庫又幾十分鐘 在台灣降雨到入庫大概2、3個小時可以反應而已
: 加上水庫開關閘門的一個move也是有時間跟條件限制 (詳各水庫運用要點)
: 所以不超前部屬 水庫根本排水蓄水不及...
: 好 以上是台灣的範例 簡單的結論 台灣降雨到入庫只有幾小時可以反應
: 因為台灣小阿XDDDDDD
: 但是在美國 中國這種大陸型的國家
: 降雨後 水流個三五天才進水庫都不過分
: 上游下大雨 用鴿子通知水庫等等會淹水 都還來得及的概念
: 再回過頭看剛剛我說的step1 step2 step3 套到中國上
: 或許集水區面積極大 計算困難
: 但是長江大壩啟用十幾年了 也是有不少的經驗公式可以讓大壩可以使用
: 所以指揮中心從上游的雨量 流量推估要是覺得不穩
: 至少還是有足夠的時間讓下游的民眾疏散
: 如果一直沒有下游大規模疏散的消息傳出 那就是一個字 穩!
: 另外在結構上 應變計的使用非常的便宜且普遍
: 相信長江大壩對於鋼筋或混凝土在變形的監測一定有
: 如果大壩要結構破壞前 應該也是會有預警
: 不太可能有一言不合說破就破的情況
: 總而言之 完工十幾年的長江大壩潰堤 對比 石門水庫半成品扛壩頂剩3米不潰壩
: 如果沒看到黨把幾個人綁在長江大壩上 那三峽大壩還是穩了點
: ---
: 讓我想起某年在一個國際學術年會上
: 我隔壁是跟我一樣做水庫防洪操作研究的瑞士人
: 我很好奇的問他 瑞士的水庫為什麼也要做防洪操作
: 他跟我說 雖然瑞士沒有甚麼強降雨
: 但水庫的洪水來源 是阿爾卑斯山春天的融雪阿阿阿XDDDDD
: 不虧是瑞士人 連洪災感覺都很奢侈...
因為一堆人都不去查資料,以為超過防汛限制水位就會炸裂。
以下是三峽大壩的資料:
175公尺(574英尺)(正常蓄水位)
145公尺(476英尺)(防汛限制水位)
155公尺(509英尺)(枯水期最低消落水位)
現在在吵的防汛限制水位,說穿了就是一般水庫在推估可能入庫量會造成滿庫的情形下 ,
先把水庫水量放掉,把水庫水容量空出來,因應後面的洪水來時,可以收納,免得到時水庫要放水跟下游下雨混在一起,造成中下游大淹水。
就算超過滿水位175公尺,距離壩高181公尺,還有距離。
更何況當初也有設計緊急洩洪道,必要時可以炸開,讓排洪量大增。
只是這樣下遊肯定淹水,但總比超過水庫負載炸裂好。
所謂三峽大壩炸裂在現階段都是假議題,等他滿水位再來吵才是真的。
-----
Sent from JPTT on my Samsung SM-N950F.
--
: 因為八卦版水桶中,沒辦法發文
: 只好在這裡一個字總結:穩。
: ---
: 從設計面跟施工面來看
: 中國再怎麼豆腐渣,這種能影響地球自轉等級的結構物不可能太渣。
: 安全係數一定抓最高值 不大可能給你抓經濟值
: 更何況影響的經濟層面之大 下游城市跟百姓安全...
: 甚至大膽假設就算溢堤 都有可能沒事
: 讓我想起台灣最接近一次潰壩的 就是石門水庫x葛樂禮x1963年
: 這個可歌可泣的故事在於
: 1963年石門水庫遇上了葛樂禮颱風 但當時的石門水庫還沒完工阿阿阿
: 依照維基 葛樂禮颱風1963
: 淡水河、頭前溪及後龍溪上游,四天的總雨量在1,700到1,800公釐之間
: 詳細的雨量分布暫不考究 總之石門水庫就是淡水河的上游
: 雨量所造成的入流量也真的很大很大
: 還沒完工的石門水庫 很多前置分析作業不知道完備沒 就硬著頭皮扛
: http://epaper.wra.gov.tw/Article_Detail.aspx?s=4B0E5F9AF4FD66A8
: 水位ㄧ路飆升至標高249.09公尺,早已超過滿水位標高245公尺
: 距離壩頂252.1公尺 只剩下3公尺
: 當時的總工程司就站在壩頂要跟石門水庫共存亡
: 總之 台灣還沒完工的石門水庫 差3公尺就溢堤 也是穩!
: ---
: 好啦 先希望長江大壩真的太渣 會倒好了
: 會有一個前置條件 大規模的下游疏散
: 水庫的入流
: 降雨->集水區(雨量站)->逕流->各河川支流(流量站1)->各河川主流(流量站2)->水庫
: 水庫上游集水區或多或少都會有雨量站
: https://imgur.com/oixLJlF
: 網路抓的圖
: 數字就是雨量站 根據各站間的距離以去抓出他的參考面積如圖
: 然後雨量站降雨量*當站的面積 可以推估逕流量 這是Step1
: 過段時間這些逕流進了河川支流
: 藉由支流斷面積(水位高度)*流速 推估流量 這是step2
: 然後一些支流匯集到主流 在同上的算法可以推估水庫入流量 這是step3
: 在台灣 水庫管理中心的分享是說 Step1->Step2有個經驗公式 很準
: 所以大多可以八九不離十的推估出水庫入流量 然後用流量站當作驗證來修正
: 為什麼在Step1就要先判斷?
: 因為降雨到進入支流這段時間 可能要幾十分鐘 支流到主流又要幾十分鐘
: 主流到水庫又幾十分鐘 在台灣降雨到入庫大概2、3個小時可以反應而已
: 加上水庫開關閘門的一個move也是有時間跟條件限制 (詳各水庫運用要點)
: 所以不超前部屬 水庫根本排水蓄水不及...
: 好 以上是台灣的範例 簡單的結論 台灣降雨到入庫只有幾小時可以反應
: 因為台灣小阿XDDDDDD
: 但是在美國 中國這種大陸型的國家
: 降雨後 水流個三五天才進水庫都不過分
: 上游下大雨 用鴿子通知水庫等等會淹水 都還來得及的概念
: 再回過頭看剛剛我說的step1 step2 step3 套到中國上
: 或許集水區面積極大 計算困難
: 但是長江大壩啟用十幾年了 也是有不少的經驗公式可以讓大壩可以使用
: 所以指揮中心從上游的雨量 流量推估要是覺得不穩
: 至少還是有足夠的時間讓下游的民眾疏散
: 如果一直沒有下游大規模疏散的消息傳出 那就是一個字 穩!
: 另外在結構上 應變計的使用非常的便宜且普遍
: 相信長江大壩對於鋼筋或混凝土在變形的監測一定有
: 如果大壩要結構破壞前 應該也是會有預警
: 不太可能有一言不合說破就破的情況
: 總而言之 完工十幾年的長江大壩潰堤 對比 石門水庫半成品扛壩頂剩3米不潰壩
: 如果沒看到黨把幾個人綁在長江大壩上 那三峽大壩還是穩了點
: ---
: 讓我想起某年在一個國際學術年會上
: 我隔壁是跟我一樣做水庫防洪操作研究的瑞士人
: 我很好奇的問他 瑞士的水庫為什麼也要做防洪操作
: 他跟我說 雖然瑞士沒有甚麼強降雨
: 但水庫的洪水來源 是阿爾卑斯山春天的融雪阿阿阿XDDDDD
: 不虧是瑞士人 連洪災感覺都很奢侈...
因為一堆人都不去查資料,以為超過防汛限制水位就會炸裂。
以下是三峽大壩的資料:
175公尺(574英尺)(正常蓄水位)
145公尺(476英尺)(防汛限制水位)
155公尺(509英尺)(枯水期最低消落水位)
現在在吵的防汛限制水位,說穿了就是一般水庫在推估可能入庫量會造成滿庫的情形下 ,
先把水庫水量放掉,把水庫水容量空出來,因應後面的洪水來時,可以收納,免得到時水庫要放水跟下游下雨混在一起,造成中下游大淹水。
就算超過滿水位175公尺,距離壩高181公尺,還有距離。
更何況當初也有設計緊急洩洪道,必要時可以炸開,讓排洪量大增。
只是這樣下遊肯定淹水,但總比超過水庫負載炸裂好。
所謂三峽大壩炸裂在現階段都是假議題,等他滿水位再來吵才是真的。
-----
Sent from JPTT on my Samsung SM-N950F.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Rosalind
at 2020-06-26T21:57
at 2020-06-26T21:57

By Susan
at 2020-06-29T20:01
at 2020-06-29T20:01

By Todd Johnson
at 2020-07-04T13:02
at 2020-07-04T13:02

By Poppy
at 2020-07-05T01:15
at 2020-07-05T01:15

By Rachel
at 2020-07-08T12:16
at 2020-07-08T12:16

By Olivia
at 2020-07-12T23:27
at 2020-07-12T23:27

By James
at 2020-07-14T22:20
at 2020-07-14T22:20

By Margaret
at 2020-07-18T07:51
at 2020-07-18T07:51

By Enid
at 2020-07-22T17:14
at 2020-07-22T17:14

By Necoo
at 2020-07-23T13:39
at 2020-07-23T13:39

By Michael
at 2020-07-25T01:01
at 2020-07-25T01:01

By Oscar
at 2020-07-26T05:09
at 2020-07-26T05:09

By Emma
at 2020-07-27T19:24
at 2020-07-27T19:24

By Joe
at 2020-07-28T08:44
at 2020-07-28T08:44

By John
at 2020-07-30T16:50
at 2020-07-30T16:50

By Poppy
at 2020-08-03T20:45
at 2020-08-03T20:45

By Skylar Davis
at 2020-08-05T15:27
at 2020-08-05T15:27

By Xanthe
at 2020-08-08T13:34
at 2020-08-08T13:34

By Charlotte
at 2020-08-12T18:06
at 2020-08-12T18:06

By Lauren
at 2020-08-14T17:51
at 2020-08-14T17:51

By Candice
at 2020-08-18T07:32
at 2020-08-18T07:32

By Regina
at 2020-08-18T17:39
at 2020-08-18T17:39

By Joseph
at 2020-08-23T00:50
at 2020-08-23T00:50

By Tom
at 2020-08-26T13:35
at 2020-08-26T13:35

By George
at 2020-08-30T09:00
at 2020-08-30T09:00

By George
at 2020-08-31T02:37
at 2020-08-31T02:37

By Zora
at 2020-09-02T11:04
at 2020-09-02T11:04

By Agatha
at 2020-09-06T16:47
at 2020-09-06T16:47

By Jacky
at 2020-09-09T11:29
at 2020-09-09T11:29

By Delia
at 2020-09-10T05:53
at 2020-09-10T05:53

By Agnes
at 2020-09-14T22:51
at 2020-09-14T22:51

By Megan
at 2020-09-18T00:56
at 2020-09-18T00:56

By Agnes
at 2020-09-22T15:12
at 2020-09-22T15:12

By Xanthe
at 2020-09-26T05:49
at 2020-09-26T05:49

By Jacky
at 2020-09-30T06:22
at 2020-09-30T06:22

By Doris
at 2020-10-02T12:46
at 2020-10-02T12:46

By Frederica
at 2020-10-03T02:17
at 2020-10-03T02:17

By Olive
at 2020-10-04T20:54
at 2020-10-04T20:54

By Hamiltion
at 2020-10-07T20:25
at 2020-10-07T20:25

By Genevieve
at 2020-10-07T21:41
at 2020-10-07T21:41

By Agatha
at 2020-10-09T19:42
at 2020-10-09T19:42

By Vanessa
at 2020-10-10T06:35
at 2020-10-10T06:35

By Elvira
at 2020-10-12T17:32
at 2020-10-12T17:32

By Irma
at 2020-10-12T21:33
at 2020-10-12T21:33

By Valerie
at 2020-10-14T00:51
at 2020-10-14T00:51

By Heather
at 2020-10-18T02:22
at 2020-10-18T02:22

By Thomas
at 2020-10-18T10:29
at 2020-10-18T10:29

By Kyle
at 2020-10-20T00:26
at 2020-10-20T00:26

By Wallis
at 2020-10-20T13:21
at 2020-10-20T13:21

By Donna
at 2020-10-21T04:25
at 2020-10-21T04:25

By Oliver
at 2020-10-23T04:57
at 2020-10-23T04:57

By Barb Cronin
at 2020-10-23T11:42
at 2020-10-23T11:42

By Quintina
at 2020-10-27T13:57
at 2020-10-27T13:57

By Lily
at 2020-10-31T08:01
at 2020-10-31T08:01

By Kristin
at 2020-11-02T12:27
at 2020-11-02T12:27

By Belly
at 2020-11-04T09:28
at 2020-11-04T09:28

By Jacky
at 2020-11-07T11:45
at 2020-11-07T11:45

By Lauren
at 2020-11-11T06:52
at 2020-11-11T06:52

By Franklin
at 2020-11-15T06:01
at 2020-11-15T06:01

By Edith
at 2020-11-20T03:11
at 2020-11-20T03:11

By Valerie
at 2020-11-23T13:45
at 2020-11-23T13:45

By William
at 2020-11-27T02:01
at 2020-11-27T02:01

By Agatha
at 2020-11-27T09:58
at 2020-11-27T09:58

By Ivy
at 2020-11-29T15:01
at 2020-11-29T15:01

By Hedy
at 2020-12-03T18:28
at 2020-12-03T18:28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20-12-04T04:10
at 2020-12-04T04:10

By Anonymous
at 2020-12-04T20:46
at 2020-12-04T20:46

By Isabella
at 2020-12-07T13:51
at 2020-12-07T13:51

By Emily
at 2020-12-10T08:25
at 2020-12-10T08:25

By Kama
at 2020-12-10T16:14
at 2020-12-10T16:14

By Leila
at 2020-12-13T07:22
at 2020-12-13T07:22

By Andy
at 2020-12-15T07:20
at 2020-12-15T07:20

By Elvira
at 2020-12-18T10:16
at 2020-12-18T10:16

By Mary
at 2020-12-19T00:17
at 2020-12-19T00:17

By Gary
at 2020-12-21T14:25
at 2020-12-21T14:25

By Odelette
at 2020-12-25T23:39
at 2020-12-25T23:39

By Adele
at 2020-12-28T06:51
at 2020-12-28T06:51

By Gilbert
at 2021-01-01T12:36
at 2021-01-01T12:36

By Hazel
at 2021-01-03T20:14
at 2021-01-03T20:14

By Hardy
at 2021-01-07T09:30
at 2021-01-07T09:30

By Anthony
at 2021-01-08T12:02
at 2021-01-08T12:02

By Sandy
at 2021-01-11T23:43
at 2021-01-11T23:43

By Lauren
at 2021-01-13T19:18
at 2021-01-13T19:18

By Kyle
at 2021-01-18T14:10
at 2021-01-18T14:10

By Delia
at 2021-01-19T03:53
at 2021-01-19T03:53

By Charlotte
at 2021-01-21T14:33
at 2021-01-21T14:33
Related Posts
瑞幸年報交不出來 收到那斯達克第2封退

By Ina
at 2020-06-23T21:41
at 2020-06-23T21:41
三峽大壩 超前部屬

By Emily
at 2020-06-23T21:33
at 2020-06-23T21:33
永豐金(2890)跟宏全(9939)

By Hedy
at 2020-06-23T21:22
at 2020-06-23T21:22
109年06月23日信用交易統計

By Megan
at 2020-06-23T20:59
at 2020-06-23T20:59
銀彈來了!宏達電獲90億元聯貸

By Skylar Davis
at 2020-06-23T20:55
at 2020-06-23T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