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被拉低」還是怪論 - 經濟

By Lily
at 2009-12-30T23:48
at 2009-12-30T23:48
Table of Contents
http://tw.myblog.yahoo.com/jw!3WucA0uGBR2iZ_41ENM-/article?mid=1685
「工資被拉低」還是怪論
杜震華
台灣競爭力論壇召集人 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博士
「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教授在蘋果日報論壇回應了作者的投書(被報社定題為「陳博
志董事長的怪論」),其重點有四項:一是他主張「國內存在的爭議並不是要不要和中國
貿易,而是要不要簽ECFA」;二是「若考慮所得重分配問題,甚至公平的自由貿易也不見
得是好的」;三是「台灣工資會被拉近,即使不會相等」;四是「孟岱爾的文章是在說國
際投資有一樣的要素價格均等化作用;我國大量到中國投資正是近年工資上漲率下降和失
業率上升的重要原因」。陳教授還舉個毛巾生產和免關稅的範例,支持台灣工資將會「下
降」的現象!作者一一回應如下:
首先,作者非常清楚國內要不要簽ECFA的爭議何在;但是,要不要簽ECFA和要不要和中國
貿易是兩回事。作者原文是在辯駁「和低工資的中國簽署ECFA之後,台灣工資會因為和中
國貿易增加而下降」這個論點;這是一個經濟議題,應該服膺於經濟推理。至於中國是否
會在簽署之後繼續杯葛台灣和其他國家簽署?是否要策略性地要求中國「保證」台灣繼續
簽署的自由,才和它簽署,這完全是另一個問題,不必加以混淆!
事實上,正是因為瞭解國人有此擔心,作者才在經濟部第一場說明會(三月二十九日)中
,提出必須在架構協議中的「生效條款」中加入「退出條款」,作為對北京的最終壓力。
在其他有機會遇到對岸專家的學術場合,作者也都要求對方宜以適當方式表達「樂見在兩
岸在ECFA之後,以WTO或其他雙方有共識的模式,和其他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議」的態度;
甚至建議執政黨透過所謂的「國共平台」,對北京高層產生影響力,表態以化解國人疑慮
。但是,這些策略和「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完全不相關。
其二,如果考慮在所得可能重分配,而「自由貿易不見得是好的」,那麼台灣在2002年初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這個以追求自由貿易為目標的組織(或論壇)之前,陳教授或台
灣智庫應該站出來反對,或至少要求政府要保證所得分配能夠改善(或不惡化)之下,才
可以加入世貿組織-這才和目前的論調一致!但我們從未看到陳教授或台灣智庫有類似的
主張;只看到經濟接觸的對象是中國時,他們就會出來反對。當然可以反對,但經濟或政
治的理由要釐清!
其三,陳教授以台灣毛巾在免關稅,中國得以低價出口到台灣時,台灣毛巾的工資就必須
壓低為例,論證低工資的勞工會受害。但是,陳教授先前使用的「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
中,勞工這種生產因素是被假設為同質的,沒有所謂「低技術勞工」和「高技術勞工」。
陳教授繼續舉出克魯曼研究的美國「低技術勞工」可能「受害」多少,也和該定理無關。
更重要的是,台灣高科技產業會因比較優勢掌握對方市場而成長,資源應轉往高科技產業
移動。當然部分產業和勞工會因無力轉移而受害,故政府當然有責任照顧。在作者多次批評
之下,政府也將三百億的調整補貼基金擴張到九百五十億元,難道作者會不知這種厲害關係?
其四,孟岱爾教授在1957年的論文中,第二段一開始的翻譯如下:「在某些嚴格的假設之
下,產品對因素的替代(作者註:指國際貿易替代投資和勞工移動)將會是完全的」。請
問這難道不是在說:如果兩岸可以自由貿易,在原作者的嚴格假設條件下,貿易可以完全
取代到中國投資嗎?
韓國和新加坡二千年後對中國大陸投資增加速度絕對在台灣之上,卻以自由貿易協定來吸
引大量外來投資。台灣這段期間在和北京進行政治鬥爭,無力突破經濟被封鎖狀態,導致
今天付出經濟代價;雖然責任在北京,但如果有智慧地避開正面對抗,善加利用其統戰意
圖,拉長時空戰線,難道不是台灣較佳的選項?
陳教授強調作者為「國民黨智庫」學者,暗示作者是為執政黨服務。其實作者並無黨籍,
只是短期受邀指導執政黨智庫而已。作者在更長期間為偏綠的南部報社撰寫社論,立場一
向公正,可以面對藍綠公評。陳教授又強調作者擔任副教授「很久」,其實正是受到部分
立場偏頗的教授打壓,刻意將作者優異的教學和服務項目打到不及格分數所致;這早已被
校申訴會平反,但卻被校方和官僚繼續偏執欺凌。陳教授有幸在藍軍執政下面對公平的升
等待遇,作者衷心祝賀與羨慕;也願意對台灣智庫傾囊相授,一起為台灣的前途尋找出路
!
===我是分隔線===
感覺這兩位已經漸漸開始失去理智了XD
不過這也沒辦法 在台灣 任何事情沾到政治都會如此
但是話又說回來 這兩位和Krugman比還算客氣了
Krugman可是直接罵人是共和黨的走狗之類的話 (我忘記原文)
--
「工資被拉低」還是怪論
杜震華
台灣競爭力論壇召集人 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博士
「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教授在蘋果日報論壇回應了作者的投書(被報社定題為「陳博
志董事長的怪論」),其重點有四項:一是他主張「國內存在的爭議並不是要不要和中國
貿易,而是要不要簽ECFA」;二是「若考慮所得重分配問題,甚至公平的自由貿易也不見
得是好的」;三是「台灣工資會被拉近,即使不會相等」;四是「孟岱爾的文章是在說國
際投資有一樣的要素價格均等化作用;我國大量到中國投資正是近年工資上漲率下降和失
業率上升的重要原因」。陳教授還舉個毛巾生產和免關稅的範例,支持台灣工資將會「下
降」的現象!作者一一回應如下:
首先,作者非常清楚國內要不要簽ECFA的爭議何在;但是,要不要簽ECFA和要不要和中國
貿易是兩回事。作者原文是在辯駁「和低工資的中國簽署ECFA之後,台灣工資會因為和中
國貿易增加而下降」這個論點;這是一個經濟議題,應該服膺於經濟推理。至於中國是否
會在簽署之後繼續杯葛台灣和其他國家簽署?是否要策略性地要求中國「保證」台灣繼續
簽署的自由,才和它簽署,這完全是另一個問題,不必加以混淆!
事實上,正是因為瞭解國人有此擔心,作者才在經濟部第一場說明會(三月二十九日)中
,提出必須在架構協議中的「生效條款」中加入「退出條款」,作為對北京的最終壓力。
在其他有機會遇到對岸專家的學術場合,作者也都要求對方宜以適當方式表達「樂見在兩
岸在ECFA之後,以WTO或其他雙方有共識的模式,和其他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議」的態度;
甚至建議執政黨透過所謂的「國共平台」,對北京高層產生影響力,表態以化解國人疑慮
。但是,這些策略和「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完全不相關。
其二,如果考慮在所得可能重分配,而「自由貿易不見得是好的」,那麼台灣在2002年初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這個以追求自由貿易為目標的組織(或論壇)之前,陳教授或台
灣智庫應該站出來反對,或至少要求政府要保證所得分配能夠改善(或不惡化)之下,才
可以加入世貿組織-這才和目前的論調一致!但我們從未看到陳教授或台灣智庫有類似的
主張;只看到經濟接觸的對象是中國時,他們就會出來反對。當然可以反對,但經濟或政
治的理由要釐清!
其三,陳教授以台灣毛巾在免關稅,中國得以低價出口到台灣時,台灣毛巾的工資就必須
壓低為例,論證低工資的勞工會受害。但是,陳教授先前使用的「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
中,勞工這種生產因素是被假設為同質的,沒有所謂「低技術勞工」和「高技術勞工」。
陳教授繼續舉出克魯曼研究的美國「低技術勞工」可能「受害」多少,也和該定理無關。
更重要的是,台灣高科技產業會因比較優勢掌握對方市場而成長,資源應轉往高科技產業
移動。當然部分產業和勞工會因無力轉移而受害,故政府當然有責任照顧。在作者多次批評
之下,政府也將三百億的調整補貼基金擴張到九百五十億元,難道作者會不知這種厲害關係?
其四,孟岱爾教授在1957年的論文中,第二段一開始的翻譯如下:「在某些嚴格的假設之
下,產品對因素的替代(作者註:指國際貿易替代投資和勞工移動)將會是完全的」。請
問這難道不是在說:如果兩岸可以自由貿易,在原作者的嚴格假設條件下,貿易可以完全
取代到中國投資嗎?
韓國和新加坡二千年後對中國大陸投資增加速度絕對在台灣之上,卻以自由貿易協定來吸
引大量外來投資。台灣這段期間在和北京進行政治鬥爭,無力突破經濟被封鎖狀態,導致
今天付出經濟代價;雖然責任在北京,但如果有智慧地避開正面對抗,善加利用其統戰意
圖,拉長時空戰線,難道不是台灣較佳的選項?
陳教授強調作者為「國民黨智庫」學者,暗示作者是為執政黨服務。其實作者並無黨籍,
只是短期受邀指導執政黨智庫而已。作者在更長期間為偏綠的南部報社撰寫社論,立場一
向公正,可以面對藍綠公評。陳教授又強調作者擔任副教授「很久」,其實正是受到部分
立場偏頗的教授打壓,刻意將作者優異的教學和服務項目打到不及格分數所致;這早已被
校申訴會平反,但卻被校方和官僚繼續偏執欺凌。陳教授有幸在藍軍執政下面對公平的升
等待遇,作者衷心祝賀與羨慕;也願意對台灣智庫傾囊相授,一起為台灣的前途尋找出路
!
===我是分隔線===
感覺這兩位已經漸漸開始失去理智了XD
不過這也沒辦法 在台灣 任何事情沾到政治都會如此
但是話又說回來 這兩位和Krugman比還算客氣了
Krugman可是直接罵人是共和黨的走狗之類的話 (我忘記原文)
--
Tags:
經濟
All Comments

By Robert
at 2010-01-04T12:02
at 2010-01-04T12:02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0-01-09T09:22
at 2010-01-09T09:22

By Elizabeth
at 2010-01-10T17:01
at 2010-01-10T17:01

By Heather
at 2010-01-11T07:55
at 2010-01-11T07:55

By David
at 2010-01-14T05:30
at 2010-01-14T05:30

By Hedy
at 2010-01-14T09:24
at 2010-01-14T09:24

By Charlotte
at 2010-01-14T21:52
at 2010-01-14T21:52

By Iris
at 2010-01-18T01:24
at 2010-01-18T01:24

By Belly
at 2010-01-21T06:01
at 2010-01-21T06:01

By Olive
at 2010-01-26T02:22
at 2010-01-26T02:22

By Puput
at 2010-01-28T08:38
at 2010-01-28T08:38
Related Posts
生產函數之規模特性

By Olive
at 2009-12-30T23:23
at 2009-12-30T23:23
別亂否認工資會被中國拉下(陳博志)

By Jack
at 2009-12-30T22:20
at 2009-12-30T22:20
別亂否認工資會被中國拉下(陳博志)

By Wallis
at 2009-12-30T22:09
at 2009-12-30T22:09
別亂否認工資會被中國拉下(陳博志)

By Mason
at 2009-12-30T16:39
at 2009-12-30T16:39
陳博志董事長的怪論(杜震華)

By Genevieve
at 2009-12-30T16:38
at 2009-12-30T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