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yth of Market 市場迷思 - 理財
By Zanna
at 2007-11-21T02:32
at 2007-11-21T02:32
Table of Contents
剛剛還沒打完就按po文
然後忘記複製又砍掉0rz
所以開頭本來有一段遠的要死王國和海賊王的愛恨情仇引言故事就先省略了
有空在講 反正本文比較重要XD
-----------------------------------------------------
我很喜歡myth這個字
他一方面有神話的意思 另一方面又帶著人一廂情願的迷思
------------------------------------------------------
The Myth of Market
市場迷思
泡沫要能夠不破滅 憑藉的是什麼?
有些人說 "熱錢" "信心" "瘋狂" "時機" 等等
或許這些都是很重要的理由 但是最重要的理由其實是
"基本面"
是的 你不會在任何泡沬形塑時找不到堅實基本面的訊息
所有的好消息總是會層出不窮
未來總是一片光明 縱使有小障礙也似乎不影響大局
當我們看好一個國家的發展時
我們總是會寄與厚望的期待其股市與房地產發展
而在泡沫逐步擴散的同時
戒心也逐漸消失
或是會被對未來更大的期待所駕馭
逐步加碼 逢低加碼
因為我們看好其未來....
而最後的破滅 就是當牛皮在也吹不下去 國王的新衣被揭穿...
恕我直言 我無意唱衰各國或特定標的的未來性
我在乎的只是 此標的是否"符合其該有的身價"?
有光明未來的地區可以溢價 但不能漫天喊價
危險指標
(請搭配本版文16631服用 那文雖是危言聳聽 操作理論卻是假不了)
1.匯率升越多
2.榮景大幅依賴於礦產與能源利益
3.股市與起漲點漲幅比較
4.房地產非需求面炒作氣氛過濃
5.內需占GDP比重沒有顯著提升 然後下面第六點最重要
6.外資(或熱錢)投入是否有到產業面,還是僅止於投機市場?
1. 陰謀論者應該都會知道我說什麼
理論上匯率若是符合基本面的緩升絕非壞事
但是"猛升" "陡升:絕對不是好事
若升值為反應基本面 則動輒10%~15%的升值幅度莫非代表短期內這些國家
突然吃了威而鋼經濟基本面一飛沖天?
而若是反應長期低估的匯率
那我們得問: 事出必有因 當初低估的原因為何? 今天是否已經不存在?
是經濟基本面的弱點不得不然的考量? 還是另有原因?
從歷史上的例子來看 匯率快速的變化很少有好事發生
其多半代表政治上的人為釜鑿 或是熱錢的刻意操弄
而政治...終究是無法取代市場力量的 請謹記
而熱錢帶來的更是沒有好下場...
簡單的說 匯率升越多就累積了越多的空頭部位
未來反噬時會相當猛烈
p.s.
有注意這幾天新聞的一定可以注意到國際貨幣的激烈角力
歐洲逐漸提高對於美元和人民幣低估的不耐
為了轉移焦點 大陸日前順水推舟由人行董座宣示強烈支持強勢美元
(老美當然是繼續罵啊共操弄人民幣)
而順勢帶動美元一波回升走勢
然後很不巧的 這兩天opec就不小心"技術性"洩漏了會員討論美元議題的爭端
還把是否要盯一籃子貨幣端上討論
於是美元又開始軟了
中美歐角力 詭譎多變 比連續劇還精采
不過他們爭論的可不是大家想要的"升值":P
大家都不想升值 其中箇中原因為何 自己推敲~~
目前就我來看 美中並列最大贏家 剩下的都...一樣慘
time will tell...
2.股市與起漲點漲幅比較
很多人會犯的一個迷思就是
a. 如果看好某國家 就認為其股市必定雞犬升天永遠像上
事實上國家發展可以長期維持強勢發展 股市卻絕無可能永遠向上
台灣在70~90年代每年的經濟成長相去不會太遠
股市卻是有高有低 上下起伏可是大有空間
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了
到這兩年股市才大幅飆漲 若說沒泡沫很難令人置信
令人擔憂的是 全球幾乎同時都出現了類似的泡沫
難道全球的經濟都在這幾年大幅增長嗎?
沒有 全球成長的基調還是非常的踏實維持在3~4%年增長率
的確 具有基本面的價值不會消失 但卻有可能高估
另一個容易犯的迷思就是
b.過於看重股市對於"經濟"整體的影響力了
好像崩盤了大家生活就過不下去了
政府一定要出來拯救世人
事實上 日子還是要過 你還是要吃三餐和睡大頭覺
更何況 泡沫的破裂對於經濟整體有時是好處
因為泡沫會導致資源的錯置 造成不具競爭力的業者濫竽充數 苟活在市場
泡沫的破滅毋寧是一場洗牌
別忘了 google可是在網路泡沫後才發跡茁壯的
股市和經濟發展不能畫上等號
其實也暗示了
缺乏基本面支撐的牛市 僅靠金錢堆砌出來的財富終究會人去樓空
這也就是下一點的最大重要性
3.外資(或熱錢)投入是否有到產業面,還是僅止於投機市場?
你有多久沒有看到 "設廠" "研發" "拓點" 等關鍵字了?
還是更多地看到"併購""私募""資金""漲幅"...?
不要懷疑 因為你來到了一個"不踏實"賺錢比較快的年代
而這樣的場景不會持久
財富還是只有腳踏實地一針一瓦耕耘來的才會長久
而吸收最多與生產或消費無關的熱錢之國家將會隱含最大的泡沫危機
4.榮景大幅依賴於礦產與能源利益
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
姑且不論利潤豐厚的原物料利益能否長期維持
此種如吸大麻似的經濟模式中就會導致其他產業的不振
因為這種錢賺的太容易了
恕我直言 巴西和俄國的產業 除了能源工業外
其國際競爭力和10年前相較實在沒有多少長進
這也是我較看好印度 中國次之 巴俄較不理想的原因
相較之下巴西會比俄國再好一點
畢竟巴西的內需稍強 俄國則因為人口結構十分不理想
幾乎註定在原物料市場獲利高峰反轉下滑後遭遇經濟困境
再提供另一個角度的思考
以能源和礦產為主的經濟體 其實就註定無法站據世界要角
因為我們知道原料永遠不會成為最終產品最大的獲利來源
若無法將原物料資源轉化為自身產業的堅實實力(如工業革命的英國 20世紀初的美國)
終究也不過是另類的對外輸血罷了
而至少 目前跡象顯示 巴俄兩國這本事都還遠遠不足
5.房地產
有人提到英國
看一個指標就好了
當你看到"倫敦人不吃不喝xx年也買不起房子"
那就是過熱了
房地產只要抵達絕大多數人都買不起的地步 就終究要回檔 不會有例外
因為房子是"人"要住的 不是擺來好看的
除非所得藉通膨大幅增加追上房價增幅 否則房價就是得下修
(話說10~20年前台灣之前房地產熱的時候也有這種情形:p)
就算有外國移民 外國移民不會永無止盡
更何況外國移民對於房價的飆漲接受度仍有其極限
可以用腳投票來英國 當獲利豐厚時也可以離開另覓低估的標的
6.內需重要性的問題之前文章有提過
就不重述了 總之那些明明極端依賴出口
貨幣卻又很不知死活大升特升的國家要小心了
提示:新加坡第三季的經濟成長率是個警訊
而新加坡就我個人評估是東南亞除越南外將最不受此泡沫危機影響的國家
其他國家可想而知
先蹦出問題的不見得是問題最嚴重的 好戲往往在後頭...
(有暗示...自行體會啦XD)
篇幅有限
先寫到這裡好了
感覺寫的非常皮毛
其實每個國家都有其非常深入的問題
真要分析每個國家都可以寫相當多
姑且參考啦~
另外 有個小小的淺見想跟大家分享...
------------------------------------------------------------------
不要去想說某個漲很多的標的會不會再漲
並找一大堆理由來說服自己進場
而是要努力去找找看有沒有什麼低估的標的
如果發現找了很久卻都找不到的話.....
不要找了....
代表都太貴了=.=
------------------------------------------------------------
持盈保泰 賭這最後的幾%沒意思
激情無限 但能從容退場又有幾位?
留得青山在 未來才能逢低加碼賺大攤的
空頭市場 能有穩定獲利是最高招
做不到的話 至少也要做到不損元氣
--------------------------------------------------------------
求求某人 不要再寄信來罵我了= =
我沒有看衰特定國家啦~ 十年一輪 好壞照輪 沒聽過嗎?
我只是嫌他們貴了 嫌貨才是買貨人啊~~> <
等到他們未來要谷底騰升的時候我一定會加碼啦.../___\
--
Tags:
理財
All Comments
By Queena
at 2007-11-22T08:28
at 2007-11-22T08:28
By Emma
at 2007-11-24T20:55
at 2007-11-24T20:55
By Caitlin
at 2007-11-25T15:34
at 2007-11-25T15:34
By George
at 2007-11-30T05:42
at 2007-11-30T05:42
By Anthony
at 2007-12-02T22:09
at 2007-12-02T22:09
By Kumar
at 2007-12-06T03:34
at 2007-12-06T03:34
By Mary
at 2007-12-06T05:52
at 2007-12-06T05:52
By Hamiltion
at 2007-12-07T13:48
at 2007-12-07T13:48
By Queena
at 2007-12-08T21:00
at 2007-12-08T21:00
By Hardy
at 2007-12-13T17:38
at 2007-12-13T17:38
By Olivia
at 2007-12-17T19:17
at 2007-12-17T19:17
By Eden
at 2007-12-18T09:51
at 2007-12-18T09:51
By Hedy
at 2007-12-23T05:24
at 2007-12-23T05:24
By Yedda
at 2007-12-27T14:39
at 2007-12-27T14:39
By Lydia
at 2007-12-30T09:15
at 2007-12-30T09:15
By Mason
at 2007-12-30T17:35
at 2007-12-30T17:35
By Daph Bay
at 2008-01-02T23:36
at 2008-01-02T23:36
By Carol
at 2008-01-06T02:17
at 2008-01-06T02:17
By Zora
at 2008-01-06T16:51
at 2008-01-06T16:51
By Jake
at 2008-01-07T08:25
at 2008-01-07T08:25
By Rosalind
at 2008-01-09T18:03
at 2008-01-09T18:03
By Hedwig
at 2008-01-12T20:52
at 2008-01-12T20:52
By Queena
at 2008-01-13T20:06
at 2008-01-13T20:06
By Franklin
at 2008-01-15T06:07
at 2008-01-15T06:07
By Annie
at 2008-01-16T20:13
at 2008-01-16T20:13
By Edwina
at 2008-01-17T14:49
at 2008-01-17T14:49
By Tom
at 2008-01-18T11:24
at 2008-01-18T11:24
By Gilbert
at 2008-01-22T23:10
at 2008-01-22T23:10
By Gary
at 2008-01-24T00:38
at 2008-01-24T00:38
By Lydia
at 2008-01-26T09:16
at 2008-01-26T09:16
By Adele
at 2008-01-29T20:50
at 2008-01-29T20:50
By Robert
at 2008-02-02T11:44
at 2008-02-02T11:44
By Erin
at 2008-02-06T05:26
at 2008-02-06T05:26
By Jessica
at 2008-02-10T14:24
at 2008-02-10T14:24
By Candice
at 2008-02-11T02:20
at 2008-02-11T02:20
By Donna
at 2008-02-14T02:51
at 2008-02-14T02:51
By Isabella
at 2008-02-16T16:28
at 2008-02-16T16:28
By Rachel
at 2008-02-18T07:45
at 2008-02-18T07:45
By Victoria
at 2008-02-21T02:29
at 2008-02-21T02:29
By Ivy
at 2008-02-23T12:50
at 2008-02-23T12:50
By Lily
at 2008-02-23T22:53
at 2008-02-23T22:53
By Enid
at 2008-02-25T05:29
at 2008-02-25T05:29
By Lucy
at 2008-02-29T01:40
at 2008-02-29T01:40
By Andy
at 2008-03-02T05:16
at 2008-03-02T05:16
By Rosalind
at 2008-03-02T10:46
at 2008-03-02T10:46
By Olga
at 2008-03-07T10:28
at 2008-03-07T10:28
By Ingrid
at 2008-03-10T04:16
at 2008-03-10T04:16
By Skylar Davis
at 2008-03-12T11:21
at 2008-03-12T11:21
By Elvira
at 2008-03-16T11:32
at 2008-03-16T11:32
By Olive
at 2008-03-19T18:21
at 2008-03-19T18:21
By Victoria
at 2008-03-21T05:21
at 2008-03-21T05:21
By Candice
at 2008-03-24T18:53
at 2008-03-24T18:53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8-03-28T17:31
at 2008-03-28T17:31
By Gilbert
at 2008-03-29T03:53
at 2008-03-29T03:53
By Caitlin
at 2008-04-01T22:11
at 2008-04-01T22:11
Related Posts
請問有關中國人壽分紅保單的建議
By Iris
at 2007-11-21T00:38
at 2007-11-21T00:38
保險制度是社會的利他機制
By Joe
at 2007-11-20T21:01
at 2007-11-20T21:01
請問現在哪家銀行一個月、三個月的定存比較理想~?
By Tom
at 2007-11-20T19:53
at 2007-11-20T19:53
Re: 對於看空中國......
By Edwina
at 2007-11-20T17:55
at 2007-11-20T17:55
Re: 對於看空中國......
By Sarah
at 2007-11-20T16:43
at 2007-11-20T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