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由白銀每盎司17美元來看明朝歷史 - 美元
By Edward Lewis
at 2010-01-24T12:47
at 2010-01-24T12:47
Table of Contents
先講一下古代紙鈔發行會失敗
第一個大關鍵
古代政府(朝廷)沒有銀行這種東西
換句話說 沒有一個專職負責通貨事務的單位
別說銀行 古代也沒有財政部
地方官員可以任意開徵各種名目的稅賦
中央財政權歸屬也不穩定
以六部時代來說
財政是戶部的職權之一
戶部還管理國家土地 人口 錢糧
集地政 戶政 民政 財政 糧政於一體
古代根本沒有獨立金融的概念
第二點是
從皇帝到官員 沒有國家預算跟總體通貨的觀念
要錢 就是徵稅 不然就是印鈔票或鑄錢
這點也是黃仁宇教授在討論明清中國經濟時提過的一點
整個國家
沒有人知道 合理的通貨流量是多少
沒有人知道 政府每年合理的預算開銷該是多少
結果政府除了濫發鈔票跟濫致錢幣外
根本不能處理問題
結果就是紙鈔動不動就貶值
錢幣也是價格一直變動
像當初新台幣在發行時 就計算過 以兩億元為標準
另外在面額準備上 最高到100元
但考慮實際需要 好像先只發到10元還50元
100元鈔票一直到1960年才發行
古代沒有官員懂這些
像唐代還有過發行大錢幣
比如最小的錢 一枚硬幣1000元ntd
你要民間怎麼使用?
像現在ntd2000元紙鈔流通不廣也是如此
民間需求不高 1000元做為大鈔使用已經足夠
離開城市 很多鄉村還是以物易物的經濟模式
因為國家的錢 一點都不可靠 不好用
對 沒有信用 Trust
沒有金融信用的政府 它發的錢幣跟紙鈔
價值也是隨意浮動
這種情況下 什麼最有用?
貴重金屬 金 銀
雖然現代黃金價格起起伏伏
但在古代 黃金基本上是不會貶值
不管什麼時代
黃金都是高價值的硬通貨XD
銀也是如此
其實明代一直到後期
都還是有紙鈔發行
只是就像前面說的 不好用又價值不穩定
還有那篇文章沒有提到一個很重要的事
就是明朝中葉以後白銀的大量流入
16世紀中後期
隨著歐洲地理大發現 開始進行海外殖民擴張
第一批起來的國家 像葡萄牙 西班牙等
西班牙佔領了美洲大陸 在亞洲佔領了菲律賓
墨西哥的白銀 隨西班牙人貿易來到亞洲
然後中國又跟南洋貿易
讓白銀源源不絕地進入中國
在古代國際貿易
要嘛使用區域強權的貨幣 要嘛用貴重金屬交易
(像日本 使用過宋錢跟明錢 就是宋代明代中國的貨幣 當自己的通貨)
白銀在16世紀中期後的大量流入
確立的明清中國的銀本位體制
到了清朝 正式確定此一體制
嚴格來講 是銅銀雙本位制
清朝到清末以前 就沒有再發行紙鈔
因為銀的價格高
所以民間普遍是使用銅錢
但政府統計財政跟徵稅 是用銀計算
所以民眾繳稅 要把銅錢換成銀錢再繳
因為銀兩的總體量有一個限度
所以保持了它的價值維持在一定程度
不會隨意貶值
紙鈔濫發貶值之類的情況 不容易出現
這樣的金融體制 對於所謂康雍乾盛世的榮景
是有相當幫助
至於說到商人攜帶問題
就因為如此 所以明清中國興起一種行業 叫票號
山西人靠這起家 喬家大院主人就幹這行
商人把錢存在票號 然後攜帶銀票出遠門
到外地再把銀票換成銀子使用
好像會抽手續費(匯水?)
銀票就一張紙 額度是看商人需要而定
但銀票本身不是錢 類似支票??
一張銀票 可能就是幾千兩上萬兩銀子
至於原文提到金瓶梅 注意一下是
金瓶梅雖然是創作於明代
但故事描寫背景是宋代
當然故事中呈現的社會景象 可能是宋明夾雜?
清朝中葉以後
因為中英鴉片貿易 導致大量白銀外流(史稱 銀漏)
國內財政跟經濟出現問題
使得鴉片問題受到朝廷重視
(當時官員認為 抽鴉片的都是社會廢物 死了就算了)
(關心鴉片問題絕非為人民健康 而是因為財政經濟)
白銀做為國家通貨 白銀減少意味著它的升值
以課稅來說 從乾隆年間到道光年間
白銀升值了一倍
政府以白銀課稅 即便課同額稅
對民眾來說 他們要用兩倍的銅錢去換白銀 形同變項加稅
到晚清 西方列強入侵 中國金融百花齊放
一片混亂
民國之後 基本上維持銀本位
並改革體制 但國際上銀價不振
到民國24年 政府發行法幣 採金本位制
銀本位制正式走入歷史
中國好像也是最後一個使用銀本位制的國家
都在講古 裡邊的金融觀念若有誤還請大大們指正
--
第一個大關鍵
古代政府(朝廷)沒有銀行這種東西
換句話說 沒有一個專職負責通貨事務的單位
別說銀行 古代也沒有財政部
地方官員可以任意開徵各種名目的稅賦
中央財政權歸屬也不穩定
以六部時代來說
財政是戶部的職權之一
戶部還管理國家土地 人口 錢糧
集地政 戶政 民政 財政 糧政於一體
古代根本沒有獨立金融的概念
第二點是
從皇帝到官員 沒有國家預算跟總體通貨的觀念
要錢 就是徵稅 不然就是印鈔票或鑄錢
這點也是黃仁宇教授在討論明清中國經濟時提過的一點
整個國家
沒有人知道 合理的通貨流量是多少
沒有人知道 政府每年合理的預算開銷該是多少
結果政府除了濫發鈔票跟濫致錢幣外
根本不能處理問題
結果就是紙鈔動不動就貶值
錢幣也是價格一直變動
像當初新台幣在發行時 就計算過 以兩億元為標準
另外在面額準備上 最高到100元
但考慮實際需要 好像先只發到10元還50元
100元鈔票一直到1960年才發行
古代沒有官員懂這些
像唐代還有過發行大錢幣
比如最小的錢 一枚硬幣1000元ntd
你要民間怎麼使用?
像現在ntd2000元紙鈔流通不廣也是如此
民間需求不高 1000元做為大鈔使用已經足夠
離開城市 很多鄉村還是以物易物的經濟模式
因為國家的錢 一點都不可靠 不好用
對 沒有信用 Trust
沒有金融信用的政府 它發的錢幣跟紙鈔
價值也是隨意浮動
這種情況下 什麼最有用?
貴重金屬 金 銀
雖然現代黃金價格起起伏伏
但在古代 黃金基本上是不會貶值
不管什麼時代
黃金都是高價值的硬通貨XD
銀也是如此
其實明代一直到後期
都還是有紙鈔發行
只是就像前面說的 不好用又價值不穩定
還有那篇文章沒有提到一個很重要的事
就是明朝中葉以後白銀的大量流入
16世紀中後期
隨著歐洲地理大發現 開始進行海外殖民擴張
第一批起來的國家 像葡萄牙 西班牙等
西班牙佔領了美洲大陸 在亞洲佔領了菲律賓
墨西哥的白銀 隨西班牙人貿易來到亞洲
然後中國又跟南洋貿易
讓白銀源源不絕地進入中國
在古代國際貿易
要嘛使用區域強權的貨幣 要嘛用貴重金屬交易
(像日本 使用過宋錢跟明錢 就是宋代明代中國的貨幣 當自己的通貨)
白銀在16世紀中期後的大量流入
確立的明清中國的銀本位體制
到了清朝 正式確定此一體制
嚴格來講 是銅銀雙本位制
清朝到清末以前 就沒有再發行紙鈔
因為銀的價格高
所以民間普遍是使用銅錢
但政府統計財政跟徵稅 是用銀計算
所以民眾繳稅 要把銅錢換成銀錢再繳
因為銀兩的總體量有一個限度
所以保持了它的價值維持在一定程度
不會隨意貶值
紙鈔濫發貶值之類的情況 不容易出現
這樣的金融體制 對於所謂康雍乾盛世的榮景
是有相當幫助
至於說到商人攜帶問題
就因為如此 所以明清中國興起一種行業 叫票號
山西人靠這起家 喬家大院主人就幹這行
商人把錢存在票號 然後攜帶銀票出遠門
到外地再把銀票換成銀子使用
好像會抽手續費(匯水?)
銀票就一張紙 額度是看商人需要而定
但銀票本身不是錢 類似支票??
一張銀票 可能就是幾千兩上萬兩銀子
至於原文提到金瓶梅 注意一下是
金瓶梅雖然是創作於明代
但故事描寫背景是宋代
當然故事中呈現的社會景象 可能是宋明夾雜?
清朝中葉以後
因為中英鴉片貿易 導致大量白銀外流(史稱 銀漏)
國內財政跟經濟出現問題
使得鴉片問題受到朝廷重視
(當時官員認為 抽鴉片的都是社會廢物 死了就算了)
(關心鴉片問題絕非為人民健康 而是因為財政經濟)
白銀做為國家通貨 白銀減少意味著它的升值
以課稅來說 從乾隆年間到道光年間
白銀升值了一倍
政府以白銀課稅 即便課同額稅
對民眾來說 他們要用兩倍的銅錢去換白銀 形同變項加稅
到晚清 西方列強入侵 中國金融百花齊放
一片混亂
民國之後 基本上維持銀本位
並改革體制 但國際上銀價不振
到民國24年 政府發行法幣 採金本位制
銀本位制正式走入歷史
中國好像也是最後一個使用銀本位制的國家
都在講古 裡邊的金融觀念若有誤還請大大們指正
--
Tags:
美元
All Comments
By Edward Lewis
at 2010-01-26T19:42
at 2010-01-26T19:42
By Suhail Hany
at 2010-01-31T13:16
at 2010-01-31T13:16
By Regina
at 2010-02-01T10:18
at 2010-02-01T10:18
By Dorothy
at 2010-02-03T15:01
at 2010-02-03T15:01
By Jake
at 2010-02-04T00:46
at 2010-02-04T00:46
By George
at 2010-02-05T06:31
at 2010-02-05T06:31
By Charlie
at 2010-02-05T20:01
at 2010-02-05T20:01
By George
at 2010-02-09T10:26
at 2010-02-09T10:26
By Audriana
at 2010-02-14T02:08
at 2010-02-14T02:08
By Hedda
at 2010-02-18T09:36
at 2010-02-18T09:36
By Ida
at 2010-02-21T13:23
at 2010-02-21T13:23
By Quanna
at 2010-02-22T16:22
at 2010-02-22T16:22
Related Posts
央行防炒匯 銀行遠匯交易將嚴審
By Poppy
at 2010-01-23T11:16
at 2010-01-23T11:16
由白銀每盎司17美元來看明朝歷史
By Oscar
at 2010-01-23T08:08
at 2010-01-23T08:08
彭總裁「下巴式管理」 抗熱錢!
By Aaliyah
at 2010-01-22T00:13
at 2010-01-22T00:13
01/11 盤勢閒聊
By Tom
at 2010-01-21T12:31
at 2010-01-21T12:31
央行小試身手 新台幣升轉貶1分 重回31.8元關卡
By Delia
at 2010-01-19T17:24
at 2010-01-19T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