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軟銀孫正義猛押美股選擇權 獲利40億美元 - 股票
By Harry
at 2020-09-12T01:42
at 2020-09-12T01:42
Table of Contents
軟銀據悉考慮調整期權交易策略
知情人士稱,軟銀集團正在考慮修改一項有爭議的交易策略,以繼續使用衍生品投資美國
科技股。軟銀此舉似乎預示著:狼要回來了。
此前軟銀被披露買入了40億美元的美國大型科技股期權,名義價值約為300億美元。這樣
孤注一擲的行為嚇壞了軟銀的投資者,一度導致軟銀股價重挫10%,市值蒸發了約90億美
元。知情人士表示,股價暴跌導致孫正義重新考慮原來的交易策略。
據外媒報導,軟銀的高管最近幾天與投資者會面,表示軟銀將將採取更穩健的策略,以獲
得允許繼續投資美國大型科技股。軟銀向投資者強調,其所持有的數十億美元期權頭寸主
要集中在少數藍籌股科技公司,包括微軟和臉書。並且強調將採用的投資方式是看漲期權
價差(即同時買入多個不同行權價的看漲期權),而不是高槓桿的短期押注。
一位知情人士說,軟銀最近的交易集中在七家科技公司,除了微軟和臉書,還有亞馬遜,
Adobe,Alphabet,Netflix和Salesforce。
另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軟銀購買的是這些公司的價外看漲期權(即買的時候這些公司的股
價低於行權價,期權費相對便宜),但當這些公司的股價大幅上漲時,軟銀就可以選擇行
權獲利;甚至還會再賣出行權價更高的看漲期權,額外賺一筆期權費。
軟銀8月份曾表示,它將成立一個新的部門來交易上市公司證券,後續曾披露對25家公司
約39億美元的投資。外媒曾報導,該部門的目標是投資超過100億美元的上市公司股票。
對沖基金QVR首席投資官顧問貝恩·埃弗特(Benn Eifert)表示:
過去幾個月來,科技股湧現了大量的看漲期權買盤,但事實證明其中的大部分被用於對沖
之類的防禦性目的,很少有孤注一擲只押美股大幅上漲的,相當於在“裸奔”。
埃弗特表示,直到最近披露出來,他才知道這筆孤注一擲資金的背後是軟銀,他說,這是
一系列交易,有很多相似性,似乎也相關。大部分的頭寸是價差看漲期權,有些看漲期權
的到期日在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之間,標的公司是6-7家大型科技公司。他說:
和軟銀同體量的賬戶大多經過了對沖,Delta中性(即市場風險敞口為0),大部分是機構
賬戶,它們早已持有科技股,買入看漲期權是為了對沖股價可能的下行風險。
埃弗特預計,軟銀的期權總市值超過500億美元,期權費在數十億美元左右。他還表示,
這樣的交易策略對科技股的推動遠不如散戶買入短期看漲期權。
此前媒體曾報導,軟銀在美國股票期權押注中坐享40億美元的收益。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Olive
at 2020-09-17T00:49
at 2020-09-17T00:49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20-09-21T12:45
at 2020-09-21T12:45
By Gilbert
at 2020-09-24T00:31
at 2020-09-24T00:31
By Lydia
at 2020-09-24T21:17
at 2020-09-24T21:17
By David
at 2020-09-29T09:22
at 2020-09-29T09:22
By Ursula
at 2020-09-30T20:45
at 2020-09-30T20:45
By Zora
at 2020-10-05T16:48
at 2020-10-05T16:48
By Ida
at 2020-10-06T08:55
at 2020-10-06T08:55
By Erin
at 2020-10-10T19:58
at 2020-10-10T19:58
By Elizabeth
at 2020-10-13T05:03
at 2020-10-13T05:03
By Iris
at 2020-10-17T07:55
at 2020-10-17T07:55
By David
at 2020-10-21T22:52
at 2020-10-21T22:52
By David
at 2020-10-23T23:45
at 2020-10-23T23:45
By Emma
at 2020-10-25T10:41
at 2020-10-25T10:41
By Anthony
at 2020-10-28T13:22
at 2020-10-28T13:22
By Hedy
at 2020-10-30T02:04
at 2020-10-30T02:04
By Zanna
at 2020-11-01T10:23
at 2020-11-01T10:23
By Caitlin
at 2020-11-01T18:45
at 2020-11-01T18:45
By Dorothy
at 2020-11-02T11:49
at 2020-11-02T11:49
By Tom
at 2020-11-06T16:42
at 2020-11-06T16:42
By Anthony
at 2020-11-06T21:01
at 2020-11-06T21:01
By Harry
at 2020-11-11T11:08
at 2020-11-11T11:08
By Ina
at 2020-11-16T00:56
at 2020-11-16T00:56
Related Posts
Nikola到底有沒有料?
By John
at 2020-09-12T00:08
at 2020-09-12T00:08
興富發百億聯貸 凱基銀主辦
By Lydia
at 2020-09-12T00:08
at 2020-09-12T00:08
3131 弘塑 多
By Olga
at 2020-09-12T00:03
at 2020-09-12T00:03
新加坡除了金融還有什麼?
By Charlie
at 2020-09-11T23:27
at 2020-09-11T23:27
yoche2000
By Joseph
at 2020-09-11T22:43
at 2020-09-11T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