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是否有利潤弭平的可能性? - 投資
By Heather
at 2021-11-22T19:56
at 2021-11-22T19:56
Table of Contents
全市場ETF是否存在利潤弭平的可能性?(以下討論的都是全市場ETF)
照理說,有利潤的地方,市場資金會去追逐利潤,去套利,最終導致利潤下降,尤其是在效
率市場更有可能發生,
在外匯市場,有所謂的利率平價理論,
在公司經營策略上,有所謂紅海藍海之分,
巴菲特近十年的的績效也遠輸過往績效,
可能是因為投資方法被徹底研究,或是資金規模太大,導致利潤弭平,
那市面上熱門ETF如VTI等,未來是否存有利潤弭平的可能?弭平的程度如何?
我認為可能性很大,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地上如果有100塊錢,很快就會被人撿走,
不太可能長期存有這種低風險高報酬的商品。(如果能長期持有確實是低風險,當然資金要
長期停泊在一個地方而不動用,本身或許就帶有高風險)
分析如下:
首先討論為何各商品間沒有利潤弭平現象,
例如債券的利潤跟股票的利潤為什麼會有差距,
照理說,資金是最聰明的,會朝利潤最高的地方擠過去,那為什麼股票的利潤會比債券來得
高,
我想那是因為各商品的曝險程度不一樣,
曝險程度高的利潤較高,也就是所謂的市場beta ,
曝險程度的差異導致各商品間報酬率的差異,
但其實利潤差異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這是很多人會忽略的,而且絕大多數討論投資的書籍或論文都不會談到這一點,
那就是「資產被長期持有的可能性」,
在我長久的投資經驗中,我發現以下現象:
「能夠長期持有的資產,不保證高報酬,
但高報酬的資產,一定要能長期持有,否則就是賭博或詐騙。」
舉個例子,
一年期定存假設報酬率1%,就必須持有1年以上才能保證獲利,
年報酬率5%的房地產,就必須持有至少5年以上才能保證獲利,
年報酬率達到9%的ETF,就必須持有至少9年以上,(以上只是比喻,不是精確數字)
這是因為,高報酬的資產都帶有高波動性,如果在波動程度大的時候,你如果不能持續持有
該資產而賣掉,
往往就會在賣掉時發生虧損,
這就是為什麼一定要用閒錢投資的原因,
就是為了撐過波動,
例如期貨報酬率,如果是直接賭多空,一般來說預期報酬率會到一年1700%以上(假設持有
大台,預期一個波段持有7個交易日漲跌300點,1點200塊,保證金184000,300*200/184000
/7*365)
這中間波動極大,只能停損而不能透過長期持有閃避風險,
所以屬於賭博,
虛擬貨幣由於不知道能否長期持有(此主要源於不了解),所以我也歸類為賭博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各商品間的利潤會有差異,股票的報酬率雖然較高,但是不是所有資金都
傾向長期持有,也不是所有資金都能承受高風險,每種資金的傾向不一,有的傾向短期持有
,有的傾向低風險,所以商品之間報酬率會有差異,不會弭平。
另外股票由於曝險程度較高,所以市場給予較高的報酬,但因為無法長期持有(指單一個股
),所以過去大家都會說股票是在賭博,而較愛買房地產。
但是一切就從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及現代投資組合理論問世後出現變化,
理論指出,如果透過分散持有股票或債券,可以有效提升報酬率,降低波動性,達到效率前
緣,
這個理論其實隱含一個關鍵要素,就是資產被長期持有的可能性,
假設我今天只持有一檔股票跟一檔債券,相較於只持有一檔股票,
是否能達到提升報酬、降低波動?
資產配置理論會告訴你肯定的答案,
但是這絕對是不肯定的,
因為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前提,
那就是那一檔股票及債券必須能夠持續存在!
如果分散持有的資產不能持續存在,
只要其中一個資產歸零,
那整體報酬率就會非常難看,
所以並不是資產配置=》提升報酬、降低波動,
而是資產配置在能夠永久持有的資產=》提升報酬、降低波動。
能夠永久持有資產具有不可想像其不存在的因果關係重要性,只要簡單以充要條件去檢視就
可以明顯看出
但是後來約翰伯格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只要創立ETF分散持有全市場股票且定期調整,就
不會有持有資產歸零的問題!
我不曉得約翰伯格是不是有意識到長期持有的可能性是不可想像其不存在的充要條件,
總之ETF的創造可以說是天才之舉,
因為他創造了一種與房地產堪可比擬的「永生資產」,
根本是大地之母蓋亞或是盤古開天闢地般的存在!
但問題來了,資金不是笨蛋,
你想要無腦買VTI,難道大家不會這樣想?
資金會一直不斷地湧入ETF,導致價格上漲未來報酬率下降,
過去由於股票無法保證長期持有且曝險較高,所以市場給的報酬率高,
但現在ETF既然能長期持有,持有股票的風險也下降,理論上資金會湧入,利潤會弭平才對
。
有人可能會說ETF是反映全市場報酬,全市場報酬反映的是系統性風險,是不會被弭平的,
我想弭平可能會以以下方式進行:
資金進入ETF》ETF管理公司把錢拿去買股票〉股票價格被炒高》市場未來整體報酬率下降。
(當然股票價格被炒高會讓現在持有ETF的人獲利,之後持有的才會有弭平的問題)
現在還沒利潤弭平的原因我想有以下幾點:
1、既然ETF給的報酬率較高,那也應該要長期持有,許多機構或個人由於法律上或個性上因
素,傾向於短期持有,所以不會持有ETF。
2、相較於股票,許多人不懂ETF也不知道關鍵在於長期持有,有一定的門檻,這門檻因此帶
來利潤,不過我想這門檻很低。
3、股票整體報酬率已經發生變化,搞不好現在已經利潤弭平了,只是科技的發展導致現在
的股票報酬率較高。
我想不管原因是什麼,我認為像ETF這麼好的資產,未來有一天會發生利潤弭平,畢竟在效
率市場的假設下,資訊越透明,參與的人數越多,策略越多,利潤就越低,沒有理由ETF會
是例外。我猜未來ETF的報酬率,也就是股市全市場報酬(市場beta)只會比另一個「永生資
產」房地產略高,根本性地改變全球資產生態。
大家討論看看,我是ETF跟房地產都有持有。
--
照理說,有利潤的地方,市場資金會去追逐利潤,去套利,最終導致利潤下降,尤其是在效
率市場更有可能發生,
在外匯市場,有所謂的利率平價理論,
在公司經營策略上,有所謂紅海藍海之分,
巴菲特近十年的的績效也遠輸過往績效,
可能是因為投資方法被徹底研究,或是資金規模太大,導致利潤弭平,
那市面上熱門ETF如VTI等,未來是否存有利潤弭平的可能?弭平的程度如何?
我認為可能性很大,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地上如果有100塊錢,很快就會被人撿走,
不太可能長期存有這種低風險高報酬的商品。(如果能長期持有確實是低風險,當然資金要
長期停泊在一個地方而不動用,本身或許就帶有高風險)
分析如下:
首先討論為何各商品間沒有利潤弭平現象,
例如債券的利潤跟股票的利潤為什麼會有差距,
照理說,資金是最聰明的,會朝利潤最高的地方擠過去,那為什麼股票的利潤會比債券來得
高,
我想那是因為各商品的曝險程度不一樣,
曝險程度高的利潤較高,也就是所謂的市場beta ,
曝險程度的差異導致各商品間報酬率的差異,
但其實利潤差異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這是很多人會忽略的,而且絕大多數討論投資的書籍或論文都不會談到這一點,
那就是「資產被長期持有的可能性」,
在我長久的投資經驗中,我發現以下現象:
「能夠長期持有的資產,不保證高報酬,
但高報酬的資產,一定要能長期持有,否則就是賭博或詐騙。」
舉個例子,
一年期定存假設報酬率1%,就必須持有1年以上才能保證獲利,
年報酬率5%的房地產,就必須持有至少5年以上才能保證獲利,
年報酬率達到9%的ETF,就必須持有至少9年以上,(以上只是比喻,不是精確數字)
這是因為,高報酬的資產都帶有高波動性,如果在波動程度大的時候,你如果不能持續持有
該資產而賣掉,
往往就會在賣掉時發生虧損,
這就是為什麼一定要用閒錢投資的原因,
就是為了撐過波動,
例如期貨報酬率,如果是直接賭多空,一般來說預期報酬率會到一年1700%以上(假設持有
大台,預期一個波段持有7個交易日漲跌300點,1點200塊,保證金184000,300*200/184000
/7*365)
這中間波動極大,只能停損而不能透過長期持有閃避風險,
所以屬於賭博,
虛擬貨幣由於不知道能否長期持有(此主要源於不了解),所以我也歸類為賭博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各商品間的利潤會有差異,股票的報酬率雖然較高,但是不是所有資金都
傾向長期持有,也不是所有資金都能承受高風險,每種資金的傾向不一,有的傾向短期持有
,有的傾向低風險,所以商品之間報酬率會有差異,不會弭平。
另外股票由於曝險程度較高,所以市場給予較高的報酬,但因為無法長期持有(指單一個股
),所以過去大家都會說股票是在賭博,而較愛買房地產。
但是一切就從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及現代投資組合理論問世後出現變化,
理論指出,如果透過分散持有股票或債券,可以有效提升報酬率,降低波動性,達到效率前
緣,
這個理論其實隱含一個關鍵要素,就是資產被長期持有的可能性,
假設我今天只持有一檔股票跟一檔債券,相較於只持有一檔股票,
是否能達到提升報酬、降低波動?
資產配置理論會告訴你肯定的答案,
但是這絕對是不肯定的,
因為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前提,
那就是那一檔股票及債券必須能夠持續存在!
如果分散持有的資產不能持續存在,
只要其中一個資產歸零,
那整體報酬率就會非常難看,
所以並不是資產配置=》提升報酬、降低波動,
而是資產配置在能夠永久持有的資產=》提升報酬、降低波動。
能夠永久持有資產具有不可想像其不存在的因果關係重要性,只要簡單以充要條件去檢視就
可以明顯看出
但是後來約翰伯格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只要創立ETF分散持有全市場股票且定期調整,就
不會有持有資產歸零的問題!
我不曉得約翰伯格是不是有意識到長期持有的可能性是不可想像其不存在的充要條件,
總之ETF的創造可以說是天才之舉,
因為他創造了一種與房地產堪可比擬的「永生資產」,
根本是大地之母蓋亞或是盤古開天闢地般的存在!
但問題來了,資金不是笨蛋,
你想要無腦買VTI,難道大家不會這樣想?
資金會一直不斷地湧入ETF,導致價格上漲未來報酬率下降,
過去由於股票無法保證長期持有且曝險較高,所以市場給的報酬率高,
但現在ETF既然能長期持有,持有股票的風險也下降,理論上資金會湧入,利潤會弭平才對
。
有人可能會說ETF是反映全市場報酬,全市場報酬反映的是系統性風險,是不會被弭平的,
我想弭平可能會以以下方式進行:
資金進入ETF》ETF管理公司把錢拿去買股票〉股票價格被炒高》市場未來整體報酬率下降。
(當然股票價格被炒高會讓現在持有ETF的人獲利,之後持有的才會有弭平的問題)
現在還沒利潤弭平的原因我想有以下幾點:
1、既然ETF給的報酬率較高,那也應該要長期持有,許多機構或個人由於法律上或個性上因
素,傾向於短期持有,所以不會持有ETF。
2、相較於股票,許多人不懂ETF也不知道關鍵在於長期持有,有一定的門檻,這門檻因此帶
來利潤,不過我想這門檻很低。
3、股票整體報酬率已經發生變化,搞不好現在已經利潤弭平了,只是科技的發展導致現在
的股票報酬率較高。
我想不管原因是什麼,我認為像ETF這麼好的資產,未來有一天會發生利潤弭平,畢竟在效
率市場的假設下,資訊越透明,參與的人數越多,策略越多,利潤就越低,沒有理由ETF會
是例外。我猜未來ETF的報酬率,也就是股市全市場報酬(市場beta)只會比另一個「永生資
產」房地產略高,根本性地改變全球資產生態。
大家討論看看,我是ETF跟房地產都有持有。
--
All Comments
By Faithe
at 2021-11-27T05:28
at 2021-11-27T05:28
By Hedda
at 2021-11-23T16:52
at 2021-11-23T16:52
By Belly
at 2021-11-28T02:24
at 2021-11-28T02:24
By Olive
at 2021-11-23T16:52
at 2021-11-23T16:52
By Genevieve
at 2021-11-28T02:24
at 2021-11-28T02:24
By Oscar
at 2021-11-23T16:52
at 2021-11-23T16:52
By Jake
at 2021-11-28T02:24
at 2021-11-28T02:24
By Michael
at 2021-11-23T16:52
at 2021-11-23T16:52
By George
at 2021-11-28T02:24
at 2021-11-28T02:24
By Catherine
at 2021-11-23T16:52
at 2021-11-23T16:52
By Blanche
at 2021-11-28T02:24
at 2021-11-28T02:24
By Zanna
at 2021-11-23T16:52
at 2021-11-23T16:52
By Michael
at 2021-11-28T02:24
at 2021-11-28T02:24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21-11-23T16:52
at 2021-11-23T16:52
By Brianna
at 2021-11-28T02:24
at 2021-11-28T02:24
By Hamiltion
at 2021-11-23T16:52
at 2021-11-23T16:52
By Todd Johnson
at 2021-11-28T02:24
at 2021-11-28T02:24
By Dorothy
at 2021-11-23T16:52
at 2021-11-23T16:52
By Linda
at 2021-11-28T02:24
at 2021-11-28T02:24
By Lucy
at 2021-11-23T16:52
at 2021-11-23T16:52
By Linda
at 2021-11-28T02:24
at 2021-11-28T02:24
By Charlotte
at 2021-11-23T16:52
at 2021-11-23T16:52
By Skylar Davis
at 2021-11-28T02:24
at 2021-11-28T02:24
By Suhail Hany
at 2021-11-23T16:52
at 2021-11-23T16:52
By Edward Lewis
at 2021-11-28T02:24
at 2021-11-28T02:24
By Olivia
at 2021-11-23T16:52
at 2021-11-23T16:52
By Tom
at 2021-11-28T02:24
at 2021-11-28T02:24
By Isla
at 2021-11-23T16:52
at 2021-11-23T16:52
By Tristan Cohan
at 2021-11-28T02:24
at 2021-11-28T02:24
By Edward Lewis
at 2021-11-23T16:52
at 2021-11-23T16:52
By Emily
at 2021-11-28T02:24
at 2021-11-28T02:24
By Yuri
at 2021-11-23T16:52
at 2021-11-23T16:52
By Gilbert
at 2021-11-28T02:24
at 2021-11-28T02:24
By Anthony
at 2021-11-23T16:52
at 2021-11-23T16:52
By Jacky
at 2021-11-28T02:24
at 2021-11-28T02:24
By Hamiltion
at 2021-11-23T16:52
at 2021-11-23T16:52
By Zora
at 2021-11-28T02:24
at 2021-11-28T02:24
By Valerie
at 2021-11-23T16:52
at 2021-11-23T16:52
By Olga
at 2021-11-28T02:24
at 2021-11-28T02:24
By Isabella
at 2021-11-23T16:52
at 2021-11-23T16:52
By Charlie
at 2021-11-28T02:24
at 2021-11-28T02:24
By Lily
at 2021-11-23T16:52
at 2021-11-23T16:52
By Gary
at 2021-11-28T02:24
at 2021-11-28T02:24
By Suhail Hany
at 2021-11-23T16:52
at 2021-11-23T16:52
By Yedda
at 2021-11-28T02:24
at 2021-11-28T02:24
By Zenobia
at 2021-11-23T16:52
at 2021-11-23T16:52
By Suhail Hany
at 2021-11-28T02:24
at 2021-11-28T02:24
By Linda
at 2021-11-23T16:52
at 2021-11-23T16:52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21-11-28T02:24
at 2021-11-28T02:24
By Zora
at 2021-11-23T16:52
at 2021-11-23T16:52
By Caroline
at 2021-11-28T02:24
at 2021-11-28T02:24
By Oscar
at 2021-11-23T16:52
at 2021-11-23T16:52
By Zanna
at 2021-11-28T02:24
at 2021-11-28T02:24
By Andy
at 2021-11-23T16:52
at 2021-11-23T16:52
By Elma
at 2021-11-28T02:24
at 2021-11-28T02:24
By Anthony
at 2021-11-23T16:52
at 2021-11-23T16:52
By George
at 2021-11-28T02:24
at 2021-11-28T02:24
By Kumar
at 2021-11-23T16:52
at 2021-11-23T16:52
By Todd Johnson
at 2021-11-28T02:24
at 2021-11-28T02:24
By Liam
at 2021-11-23T16:52
at 2021-11-23T16:52
By Ina
at 2021-11-28T02:24
at 2021-11-28T02:24
By Brianna
at 2021-11-23T16:52
at 2021-11-23T16:52
By Eden
at 2021-11-28T02:24
at 2021-11-28T02:24
By Xanthe
at 2021-11-23T16:52
at 2021-11-23T16:52
By Catherine
at 2021-11-28T02:24
at 2021-11-28T02:24
Related Posts
大家都是怎麼學投資理財的呢?
By Thomas
at 2021-11-22T10:01
at 2021-11-22T10:01
37歲男理財規劃
By Cara
at 2021-11-22T00:18
at 2021-11-22T00:18
0050和0056大家覺得要單筆買進或定期定額
By Donna
at 2021-11-21T23:04
at 2021-11-21T23:04
今年以來國內外基金表現
By Lydia
at 2021-11-21T21:20
at 2021-11-21T21:20
33歲這年買房
By Todd Johnson
at 2021-11-21T20:49
at 2021-11-21T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