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心得]AND[討論] 新古典投資理論 - 經濟

By Rae
at 2006-08-24T16:09
at 2006-08-24T16:09
Table of Contents
因為有網友提到Branson所著的總經教科書,因此從書架將它拿起,隨手翻閱。
這本書是我念大學時修總經所用的教科書,正如賴景昌教授暢銷的總經教科書
第八頁所說的,這本是當時暢銷的教科書(我的書是1989年第三版,非1972年出版)。
看著我當時在空白上寫下的註記和心得,就回想到求學過程中很多往事。
這本的確是好書,現在看來,覺得順暢許多,但是當時的我,念這本書
,因為底子差,授課教授是坐在椅子上講課,他講了很多話,都是我很不明暸的。
因此,我花了很多時間在研讀這本書,書上所做的註記和心得,不管是對的還是錯的,
對我來說都是寶貴的。我翻閱了此書第十三章,複習投資理論,有一個可以分享的地
方,就是296頁到302頁的新古典投資理論。
以往這部份,我當時所能找到書都是以變分法來介紹這個理論,而Branson卻是
以大學部能夠接受的Lagrange法介紹此一理論,比起一些中文書的作者,使用變分法
和藹可親多了。美中不足的地方是298頁(13b)式和299頁(15)式有誤,式子的中括弧
括錯地方。當然,對於一個剛跨入總體經濟學的大學生,再多一點說明會更好。
同樣的,梁發進教授所著的總體經濟理論與政策第十一章,也用類似的手法
表達新古典投資模型,與Branson不同的是:Branson所用的是間斷模型,梁教授是
用連續模型。不知道有沒有版友有唸過此一部份,我個人認為這兩本書可以做
個對照,會對跨期最適化模型,間斷模型和連續模型相通之處有所了解。
我覺得梁教授選用連續模型也是很好,但是我覺得有幾個地方改變一下
或許比較恰當。在231頁,文中說明所指(10)式應該指的是(20)式;(24)式
缺了=0。此外,230頁的(17)式,我覺得那樣表示生產函數可能不妥,因為這樣算
出的(21)式,好像少了一個負號,以致(26)式會缺負號而有誤。我建議此問題有兩
個解決方式:一是將(11)式帶入目標函數(16)式,將(17)式取消。二是,若
要以(17)式表示,用個體經濟學所介紹的transformation function可能比較
適當,即f(y,-N,-K)=0,把生產要素使用量乘上負號。
還有,231頁的(19)式,雖然是被稱為拉式函數,可是和一般大學生
所看到的不一樣,光是那個積分就嚇死人,我想(20)式到(25)式的Euler
條件,應該是變分法求出來,梁教授寫出了求導過程,但是(23)式是很特別
的式子,一般大學生大概摸不著頭緒。
我建議想懂這個部份的朋友,可以看賴景昌教授國際金融理論:進階篇
有一章介紹最適控制理論(好像是第九章,臨時找不到書),該章先使用
間斷模型,並使用Lagrange法,介紹如何解跨時最適化的數學方法,
這個可以用在理解Branson所介紹的新古典投資模型,賴教授把數學方法
和經濟涵義說明得很清楚,可以補Branson不足。
另外,賴教授也很巧妙的將間斷模型所求出的一階條件,轉換成連續
模型的一階條件,也就是梁教授說的Euler條件。一但了解此一過程,
就能了解梁教授所介紹的新古典投資理論的數學方法。
當然有更簡潔方式了解新古典投資理論,我覺得賴景昌教授的總體經濟學
所使用的數學更簡單。他當然做了簡化,避開了跨期的數學問題,以經濟邏輯
介紹此理論。版友會問我說,有沒有以跨期數學的方式介紹此一理論?答案
是有的,有兩處:一是Williamson的總經教科書,第九章的數學附錄,在
644-645頁;二是賴景昌教授的總經教科書,十九章,552-557頁。他們把
跨期期數縮短,變成兩期。你讀後覺得怎麼差那麼多,可能會懷疑這當中
是否因為簡化而失真,我建議請念賴景昌教授的書,十八章,525頁,古典
學派投資函數和新古典投資函數的差異,你就會了解當中的道理,我認為
這是賴教授獨到的見解,值得一唸。
最近唸了Williamson的總經教科書,收穫很多,希望有機會提出和版友分享
討論。
峰兒^^
--
Tags:
經濟
All Comments

By William
at 2006-08-26T14:42
at 2006-08-26T14:42

By Heather
at 2006-08-30T15:18
at 2006-08-30T15:18

By Heather
at 2006-09-04T11:19
at 2006-09-04T11:19

By Emily
at 2006-09-06T12:51
at 2006-09-06T12:51

By Callum
at 2006-09-08T04:32
at 2006-09-08T04:32

By Audriana
at 2006-09-09T17:39
at 2006-09-09T17:39

By Quanna
at 2006-09-09T21:12
at 2006-09-09T21:12

By Robert
at 2006-09-10T02:40
at 2006-09-10T02:40

By Thomas
at 2006-09-13T16:33
at 2006-09-13T16:33

By Wallis
at 2006-09-14T16:55
at 2006-09-14T16:55

By Margaret
at 2006-09-16T13:42
at 2006-09-16T13:42

By Jacob
at 2006-09-21T11:02
at 2006-09-21T11:02

By Damian
at 2006-09-21T20:14
at 2006-09-21T20:14

By Edith
at 2006-09-26T18:20
at 2006-09-26T18:20

By Andy
at 2006-09-30T22:15
at 2006-09-30T22:15

By Hazel
at 2006-10-04T04:34
at 2006-10-04T04:34
Related Posts
美國利率與美國股市

By Quintina
at 2006-08-23T18:31
at 2006-08-23T18:31
貨幣流通速度

By Charlotte
at 2006-08-22T19:01
at 2006-08-22T19:01
Tobin的portfolio theory for money de …

By Charlotte
at 2006-08-22T18:56
at 2006-08-22T18:56
Tobin的portfolio theory for money de …

By Barb Cronin
at 2006-08-21T23:02
at 2006-08-21T23:02
貨幣流通速度

By Kumar
at 2006-08-21T22:16
at 2006-08-21T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