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因素表明 高盛:美股已逐漸邁入「熊市 - 股票
By Frederica
at 2018-11-12T13:12
at 2018-11-12T13:12
Table of Contents
1.原文連結:
https://tinyurl.com/y7aokf2d
2.原文內容:
3大因素表明 高盛:美股已逐漸邁入「熊市」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隨著美股10月歷經波動,標普500指數
在23個交易日中有16個交易日下跌,高盛認為,當前已有3大因
素顯示美股已邁入長期熊市,其中包括,基本面對股市的不利影
響、暴跌後的反彈、熊市風險指標仍處於高位。
據《華爾街見聞》報導,根據高盛近期做出的計算,美股當前出
現熊市的風險高達73%,同時也預示未來12個月的美股平均回報
率為0。而面對股市10月慘遭獵殺,高盛分析師Peter
Oppenheimer也認為,當前情況並不樂觀,更有3大要素表明美股
將進入「長熊」,其中包括:
1.經濟增長/通脹組合正與股票回報率背道而馳
根據高盛經濟學家統計,美國第4季GDP將放緩至2.6%,遠低於第
2季的4.2%與第3季初值3.5%。而面對未來金融環境緊縮、財政刺
激政策減少的狀況,估計美國明年四季度GDP增速更將進一步放
緩至1.75%。
此外,過去美國聯準會升息的影響皆被美國經濟強勁的成長所抵
銷。然而,當增長和通脹之間的平衡逐漸惡化,加上金融條件趨
緊、油價走高、關稅風險等影響,全球增長的趨勢便有所放緩。
2.暴跌之後往往出現反彈
自1960年以來,美股每歷經一次下跌就會迎來一波反彈,而儘管
反彈後的平均漲幅能抵銷前2個月的9%跌幅,但最終市場仍將迎
來34%的暴跌。
而面對市場第1輪反彈表現甚佳,高盛認為,這恐是投資者不了
解小幅微調,因此將其視為買入的絕佳時機。
3.高盛熊市風險指標仍處於高位
今年9月高盛的熊市風險指標顯示出,美股熊市風險已高出1年前
近10%,而當前該機構再次進行測算表明,美股當前出現熊市的
風險已高達73%。而當此指標飆升至60%以上,就意味著投資者應
轉向謹慎,或是意識到股市回調後的反彈更可能標誌著熊市的到來。
3.心得/評論:
對於處於中美貿易戰的中國來說,
高盛的報告應該可以讓習包子一夜好眠。
華爾街都唱衰美國股市了,美國聯準會還會堅持升息嗎?
--
https://tinyurl.com/y7aokf2d
2.原文內容:
3大因素表明 高盛:美股已逐漸邁入「熊市」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隨著美股10月歷經波動,標普500指數
在23個交易日中有16個交易日下跌,高盛認為,當前已有3大因
素顯示美股已邁入長期熊市,其中包括,基本面對股市的不利影
響、暴跌後的反彈、熊市風險指標仍處於高位。
據《華爾街見聞》報導,根據高盛近期做出的計算,美股當前出
現熊市的風險高達73%,同時也預示未來12個月的美股平均回報
率為0。而面對股市10月慘遭獵殺,高盛分析師Peter
Oppenheimer也認為,當前情況並不樂觀,更有3大要素表明美股
將進入「長熊」,其中包括:
1.經濟增長/通脹組合正與股票回報率背道而馳
根據高盛經濟學家統計,美國第4季GDP將放緩至2.6%,遠低於第
2季的4.2%與第3季初值3.5%。而面對未來金融環境緊縮、財政刺
激政策減少的狀況,估計美國明年四季度GDP增速更將進一步放
緩至1.75%。
此外,過去美國聯準會升息的影響皆被美國經濟強勁的成長所抵
銷。然而,當增長和通脹之間的平衡逐漸惡化,加上金融條件趨
緊、油價走高、關稅風險等影響,全球增長的趨勢便有所放緩。
2.暴跌之後往往出現反彈
自1960年以來,美股每歷經一次下跌就會迎來一波反彈,而儘管
反彈後的平均漲幅能抵銷前2個月的9%跌幅,但最終市場仍將迎
來34%的暴跌。
而面對市場第1輪反彈表現甚佳,高盛認為,這恐是投資者不了
解小幅微調,因此將其視為買入的絕佳時機。
3.高盛熊市風險指標仍處於高位
今年9月高盛的熊市風險指標顯示出,美股熊市風險已高出1年前
近10%,而當前該機構再次進行測算表明,美股當前出現熊市的
風險已高達73%。而當此指標飆升至60%以上,就意味著投資者應
轉向謹慎,或是意識到股市回調後的反彈更可能標誌著熊市的到來。
3.心得/評論:
對於處於中美貿易戰的中國來說,
高盛的報告應該可以讓習包子一夜好眠。
華爾街都唱衰美國股市了,美國聯準會還會堅持升息嗎?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Kristin
at 2018-11-15T15:52
at 2018-11-15T15:52
By Joseph
at 2018-11-19T11:00
at 2018-11-19T11:00
By Megan
at 2018-11-23T09:44
at 2018-11-23T09:44
By Frederic
at 2018-11-26T08:57
at 2018-11-26T08:57
By Freda
at 2018-11-28T16:45
at 2018-11-28T16:45
By Jacky
at 2018-11-29T02:19
at 2018-11-29T02:19
By Belly
at 2018-12-04T01:17
at 2018-12-04T01:17
By Hedy
at 2018-12-04T06:10
at 2018-12-04T06:10
By Necoo
at 2018-12-07T18:57
at 2018-12-07T18:57
By Harry
at 2018-12-11T09:19
at 2018-12-11T09:19
By Iris
at 2018-12-12T12:59
at 2018-12-12T12:59
By Doris
at 2018-12-16T14:55
at 2018-12-16T14:55
By Emily
at 2018-12-20T07:15
at 2018-12-20T07:15
By Margaret
at 2018-12-22T13:38
at 2018-12-22T13:38
By Jake
at 2018-12-23T20:04
at 2018-12-23T20:04
By Joseph
at 2018-12-26T06:30
at 2018-12-26T06:30
By Steve
at 2018-12-30T15:39
at 2018-12-30T15:39
By Kama
at 2019-01-01T10:28
at 2019-01-01T10:28
By Victoria
at 2019-01-03T21:31
at 2019-01-03T21:31
By Eartha
at 2019-01-05T21:28
at 2019-01-05T21:28
By Catherine
at 2019-01-06T15:57
at 2019-01-06T15:57
By Rachel
at 2019-01-08T09:13
at 2019-01-08T09:13
By Elvira
at 2019-01-11T01:25
at 2019-01-11T01:25
By Sierra Rose
at 2019-01-14T13:19
at 2019-01-14T13:19
By Rebecca
at 2019-01-19T06:02
at 2019-01-19T06:02
By Edwina
at 2019-01-21T12:59
at 2019-01-21T12:59
By Hedda
at 2019-01-26T11:11
at 2019-01-26T11:11
By Frederica
at 2019-01-28T11:22
at 2019-01-28T11:22
By David
at 2019-01-30T19:24
at 2019-01-30T19:24
By Candice
at 2019-02-03T22:38
at 2019-02-03T22:38
Related Posts
郭明錤一口氣砍蘋果iXR出貨量3000萬支
By Adele
at 2018-11-12T12:09
at 2018-11-12T12:09
By Steve
at 2018-11-12T12:09
at 2018-11-12T12:09
貿易戰「中國製造」死刧!史上最大逃命潮
By Bennie
at 2018-11-12T11:45
at 2018-11-12T11:45
外資看衰正新今年獲利
By Blanche
at 2018-11-12T10:42
at 2018-11-12T10:42
巨大Q3每股賺2.62元 創12個季度新高
By Ophelia
at 2018-11-12T10:04
at 2018-11-12T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