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美股可追高?愛榭克:上半年兩大多 - 股票
By Caroline
at 2020-12-28T13:11
at 2020-12-28T13:11
Table of Contents
1.原文連結:
https://www.wealth.com.tw/home/articles/29195
2.原文內容:
2021年美股可追高?愛榭克:上半年兩大多頭因素撐腰,投資人大膽抱牢持股!
上一期的《財訊》專欄,我們得出了相當重要的結論,那就是美國的首次升息將落在2023
年之後,因此,在經濟基本面擴張無虞的前提下,「風險資產:看似昂貴,其實不貴」。
這樣的說法,於近期得到了聯準會的確認。
首先,根據FOMC(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最新公布的利率點陣圖來看,雖然長期失業
率和經濟增長預期都有調升,但首次升息的時間點仍壓至2023年以後。當會後記者會記者
向主席鮑威爾提問時,有關美股是否高估時回答:「考慮到無風險利率目前的超低水位,
股價並不一定遭到高估」。這也完全印證了我們前期文章的論述觀點。
餐飲業超低基期 可望強彈
逐月檢視的美國經濟數據,是研判趨勢的最重要根基。經過4週過去了,已可逐步看出
2020年第4季的景氣動能樣貌,更重要的,是要據此推斷2021年、特別是上半年的景氣動
向。
目前的數據顯示展望是相當樂觀的。先看美國消費週期,作為此次民間消費動能主力的商
品銷售,11月雖略有下滑,但仍有7.1%增長,處於多年高基期位置。值得注意的是,過去
數10年來,總體零售銷售(包含餐飲)和商品零售銷售(不含餐飲)數據是維持亦步亦趨
(圖1),同步反映內需擴張動能強度,但過去半年來受疫情干擾,餐飲業營運困難,導
致兩者數據出現極大落差。
然而,隨著疫情逐漸受控,2020年較低的餐飲業超低基期,會反過來挹注2021年的零售銷
售增長,從拖累變成拉抬。占整體內需消費達7成的服務業,2021年上半年待疫情緩解和
超低基期,有機會出現大幅翻揚,進而鞏固美國經濟擴張動能。
若換個角度,從庫存週期來看呢?得到的也是差不多的結論。整體商業銷售因為需求拉升
已經快速翻正並向上增長(圖2),而庫存端雖然從谷底回復,但受制於供應鏈的供給不
足以及廠商先前過度保守心態影響,導致回升速度追不上銷售速度,也導致整體庫存銷售
比來到了1.31這個2014年之後就沒有看過的超低水平。
參考歷史經驗,當銷售端增長快速拉過庫存增長時,就會啟動新一輪的回補庫存週期。這
個週期會在民間投資端帶來直接的回補庫存貢獻,更會刺激廠商提高固定資本投資,並進
而鞏固景氣擴張循環。目前,我們還處於回補庫存週期的早期階段,此階段代表的都是景
氣的強力升溫段,例如2002~2006年、2010~2011年、2017~2018年(虛線)。
庫存回補週期的結束,從這3次階段來看都是要等到庫存銷售比開始不再下滑,反轉向上
之後才會逐漸告終,而當庫存進入痛苦的調整階段後,通常就會帶來較為慘痛的經濟增長
和資本市場陣痛期(黑斜線)。而由於目前最新的10月庫存年增率還在負4%的超低水位,
連翻正都還沒有,換言之,此週期至少在未來1~2個季度內是不會反轉的,回補庫存潮還
會持續相當一段時間。
供需很平穩 房市還是牛市
2021年拉動民間投資的還有持續火熱的房地產。無論是新屋或成屋銷售(圖3),年增率
都已經來到有統計以來的新高或次高了。不過,和2005年開始的泡沫不同,火熱的市況並
沒有明顯拉動新屋房價中位數,過去兩年呈現持平的態勢,顯示整體新屋市場正藉由壓低
總價,以及擴大供給的方式來平穩需求,這有助於維繫購屋者的購買力。
進一步推敲其他關鍵房地產數據,更可以清楚當前美國房地產處於長牛市現況。從3月封
城以來,可以看到營建許可始終走在新屋開工數之上,由於前者是後者的先行指標,因此
顯示整體房地產新建投資仍將不斷擴張。而目前整體美國建造中的房屋數,也逐步往歷史
新高的方向邁進,驗證上段以供給挹注需求的推論。
大家關心的是,是否有供過於求的情況?只要對照「出售房屋空置率」和「出租房屋空置
率」(圖4)就可得到答案了。而這兩項數值,目前都處於30年來的最低水平,顯示美國
房市無論是售屋還是租屋市場都仍舊處於供需吃緊的情況,離供過於求情況相當遙遠,可
對比2006~2007年兩項數值都飆升至相當高的位置,顯示泡沫跡象顯著。
股市漲到哪 無須預設立場
基本上,此次多頭最大的底氣主要有兩個,一個就是經濟開始進入加速擴張階段,特別是
在2021年上半年超低基期加持下,可望有亮麗表現,若疫情順利於2021年上半年緩解告終
,那美國的GDP(國內生產毛額)將於第2季至第3季之間刷新歷史新高,這就是股市大牛
的「基本面」。
另一個層面,就是貨幣政策,上期文章對此已有清楚闡釋,本期僅針對各國央行擴大資產
負債表的部分做即時更新。主要央行都在過去兩個月間開始加速擴大資產負債表規模(圖
5)。而由於疫情的緩解牛步,目前美歐日央行都往擴大資產購買的路線前進。歐洲央行
已經宣布將擴大5000億歐元購債,並承諾QE政策將至少維繫至疫情明顯告終為止。而日行
和聯準會原則上都已經採行「無限QE」,因此隨時都可視需要擴大資產購買。
美歐日競相擴表,造成的衝擊就是其他國家央行也得採行對應的極度寬鬆政策,否則匯率
就會面臨大幅升值的壓力。全球央行競相放水,資金大舉釋出的情況,至少到疫情告終前
,都是難以扭轉的趨勢主軸。這麼一來,對應QE規模和股市的關係(圖6),就不難推敲
出資本市場趨勢所在。
這場大多頭饗宴,其實就是「基本面行情」加上「資金行情」相乘所致,才會如此凶猛。
究竟何時才要真的警戒呢?既然已經很清楚,股市上漲的主軸就是「經濟穩健擴張」和「
貨幣極度寬鬆」所致。那麼,當這兩項因素目前仍處於正向循環、相輔相成時,多頭行情
都會是大漲小回,欲小不易,任何拉回都要站在買方。市場要真正出現較大的轉折,必然
要等到這兩項因素去掉其一,市場估值才會重調,大修正順勢發生。
貨幣寬鬆 短期內不會改變
什麼時候會發生呢?我們認為,疫情未徹底告終,貨幣政策寬鬆路徑也不會轉向。因此,
2021年上半年仍將是大多頭主導的格局。
不過,到了下半年,兩個大多頭因素將去掉其一,機率就提高了。這大概會有兩個可能性
:其一,若疫情緩解後,景氣屆時動能仍能在高基期下穩定擴張,那要面臨的就是各國的
寬鬆措施將逐步退場了。一旦以美國為首的國家開始縮小QE規模,甚至停止,那就會引發
美元止跌回升,引發熱錢回流效應,資本市場就會進入結構性的較大修正。
其二,若差一點來說,當疫情緩解後,各國財政措施撤守太快,例如美國進入討論加稅階
段,造成高基期下經濟動能轉疲,甚至陷入「2次衰退泥淖」,那資本市場就得面臨更嚴
峻的基本面惡化的估值修正。這種情境下,修正將欲小不易。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其實都還在遙遠的未來,從現在到2021年下半年,無論是總體經濟、
貨幣擴張政策還是資本市場,都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建議投資人,可以膽子大一點,
勇敢抱牢持股,靜待大多頭的狂潮將獲利帶至更高的位置!
3.心得/評論:
簡單講
從現在 一直到明年上半年
拉回就是上車 不用擔心
車上的就繼續抱
下半年變數較多 到時再觀察
所以炫哥太早出書了 還搞到身體不適
他明年下半年再出都還來得及
想要財富重分配 也是明年下半年的事
--
推 obov: 有人賣腦 有人賣肝 有人天天給人家幹
--
https://www.wealth.com.tw/home/articles/29195
2.原文內容:
2021年美股可追高?愛榭克:上半年兩大多頭因素撐腰,投資人大膽抱牢持股!
上一期的《財訊》專欄,我們得出了相當重要的結論,那就是美國的首次升息將落在2023
年之後,因此,在經濟基本面擴張無虞的前提下,「風險資產:看似昂貴,其實不貴」。
這樣的說法,於近期得到了聯準會的確認。
首先,根據FOMC(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最新公布的利率點陣圖來看,雖然長期失業
率和經濟增長預期都有調升,但首次升息的時間點仍壓至2023年以後。當會後記者會記者
向主席鮑威爾提問時,有關美股是否高估時回答:「考慮到無風險利率目前的超低水位,
股價並不一定遭到高估」。這也完全印證了我們前期文章的論述觀點。
餐飲業超低基期 可望強彈
逐月檢視的美國經濟數據,是研判趨勢的最重要根基。經過4週過去了,已可逐步看出
2020年第4季的景氣動能樣貌,更重要的,是要據此推斷2021年、特別是上半年的景氣動
向。
目前的數據顯示展望是相當樂觀的。先看美國消費週期,作為此次民間消費動能主力的商
品銷售,11月雖略有下滑,但仍有7.1%增長,處於多年高基期位置。值得注意的是,過去
數10年來,總體零售銷售(包含餐飲)和商品零售銷售(不含餐飲)數據是維持亦步亦趨
(圖1),同步反映內需擴張動能強度,但過去半年來受疫情干擾,餐飲業營運困難,導
致兩者數據出現極大落差。
然而,隨著疫情逐漸受控,2020年較低的餐飲業超低基期,會反過來挹注2021年的零售銷
售增長,從拖累變成拉抬。占整體內需消費達7成的服務業,2021年上半年待疫情緩解和
超低基期,有機會出現大幅翻揚,進而鞏固美國經濟擴張動能。
若換個角度,從庫存週期來看呢?得到的也是差不多的結論。整體商業銷售因為需求拉升
已經快速翻正並向上增長(圖2),而庫存端雖然從谷底回復,但受制於供應鏈的供給不
足以及廠商先前過度保守心態影響,導致回升速度追不上銷售速度,也導致整體庫存銷售
比來到了1.31這個2014年之後就沒有看過的超低水平。
參考歷史經驗,當銷售端增長快速拉過庫存增長時,就會啟動新一輪的回補庫存週期。這
個週期會在民間投資端帶來直接的回補庫存貢獻,更會刺激廠商提高固定資本投資,並進
而鞏固景氣擴張循環。目前,我們還處於回補庫存週期的早期階段,此階段代表的都是景
氣的強力升溫段,例如2002~2006年、2010~2011年、2017~2018年(虛線)。
庫存回補週期的結束,從這3次階段來看都是要等到庫存銷售比開始不再下滑,反轉向上
之後才會逐漸告終,而當庫存進入痛苦的調整階段後,通常就會帶來較為慘痛的經濟增長
和資本市場陣痛期(黑斜線)。而由於目前最新的10月庫存年增率還在負4%的超低水位,
連翻正都還沒有,換言之,此週期至少在未來1~2個季度內是不會反轉的,回補庫存潮還
會持續相當一段時間。
供需很平穩 房市還是牛市
2021年拉動民間投資的還有持續火熱的房地產。無論是新屋或成屋銷售(圖3),年增率
都已經來到有統計以來的新高或次高了。不過,和2005年開始的泡沫不同,火熱的市況並
沒有明顯拉動新屋房價中位數,過去兩年呈現持平的態勢,顯示整體新屋市場正藉由壓低
總價,以及擴大供給的方式來平穩需求,這有助於維繫購屋者的購買力。
進一步推敲其他關鍵房地產數據,更可以清楚當前美國房地產處於長牛市現況。從3月封
城以來,可以看到營建許可始終走在新屋開工數之上,由於前者是後者的先行指標,因此
顯示整體房地產新建投資仍將不斷擴張。而目前整體美國建造中的房屋數,也逐步往歷史
新高的方向邁進,驗證上段以供給挹注需求的推論。
大家關心的是,是否有供過於求的情況?只要對照「出售房屋空置率」和「出租房屋空置
率」(圖4)就可得到答案了。而這兩項數值,目前都處於30年來的最低水平,顯示美國
房市無論是售屋還是租屋市場都仍舊處於供需吃緊的情況,離供過於求情況相當遙遠,可
對比2006~2007年兩項數值都飆升至相當高的位置,顯示泡沫跡象顯著。
股市漲到哪 無須預設立場
基本上,此次多頭最大的底氣主要有兩個,一個就是經濟開始進入加速擴張階段,特別是
在2021年上半年超低基期加持下,可望有亮麗表現,若疫情順利於2021年上半年緩解告終
,那美國的GDP(國內生產毛額)將於第2季至第3季之間刷新歷史新高,這就是股市大牛
的「基本面」。
另一個層面,就是貨幣政策,上期文章對此已有清楚闡釋,本期僅針對各國央行擴大資產
負債表的部分做即時更新。主要央行都在過去兩個月間開始加速擴大資產負債表規模(圖
5)。而由於疫情的緩解牛步,目前美歐日央行都往擴大資產購買的路線前進。歐洲央行
已經宣布將擴大5000億歐元購債,並承諾QE政策將至少維繫至疫情明顯告終為止。而日行
和聯準會原則上都已經採行「無限QE」,因此隨時都可視需要擴大資產購買。
美歐日競相擴表,造成的衝擊就是其他國家央行也得採行對應的極度寬鬆政策,否則匯率
就會面臨大幅升值的壓力。全球央行競相放水,資金大舉釋出的情況,至少到疫情告終前
,都是難以扭轉的趨勢主軸。這麼一來,對應QE規模和股市的關係(圖6),就不難推敲
出資本市場趨勢所在。
這場大多頭饗宴,其實就是「基本面行情」加上「資金行情」相乘所致,才會如此凶猛。
究竟何時才要真的警戒呢?既然已經很清楚,股市上漲的主軸就是「經濟穩健擴張」和「
貨幣極度寬鬆」所致。那麼,當這兩項因素目前仍處於正向循環、相輔相成時,多頭行情
都會是大漲小回,欲小不易,任何拉回都要站在買方。市場要真正出現較大的轉折,必然
要等到這兩項因素去掉其一,市場估值才會重調,大修正順勢發生。
貨幣寬鬆 短期內不會改變
什麼時候會發生呢?我們認為,疫情未徹底告終,貨幣政策寬鬆路徑也不會轉向。因此,
2021年上半年仍將是大多頭主導的格局。
不過,到了下半年,兩個大多頭因素將去掉其一,機率就提高了。這大概會有兩個可能性
:其一,若疫情緩解後,景氣屆時動能仍能在高基期下穩定擴張,那要面臨的就是各國的
寬鬆措施將逐步退場了。一旦以美國為首的國家開始縮小QE規模,甚至停止,那就會引發
美元止跌回升,引發熱錢回流效應,資本市場就會進入結構性的較大修正。
其二,若差一點來說,當疫情緩解後,各國財政措施撤守太快,例如美國進入討論加稅階
段,造成高基期下經濟動能轉疲,甚至陷入「2次衰退泥淖」,那資本市場就得面臨更嚴
峻的基本面惡化的估值修正。這種情境下,修正將欲小不易。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其實都還在遙遠的未來,從現在到2021年下半年,無論是總體經濟、
貨幣擴張政策還是資本市場,都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建議投資人,可以膽子大一點,
勇敢抱牢持股,靜待大多頭的狂潮將獲利帶至更高的位置!
3.心得/評論:
簡單講
從現在 一直到明年上半年
拉回就是上車 不用擔心
車上的就繼續抱
下半年變數較多 到時再觀察
所以炫哥太早出書了 還搞到身體不適
他明年下半年再出都還來得及
想要財富重分配 也是明年下半年的事
--
推 obov: 有人賣腦 有人賣肝 有人天天給人家幹
→ obov: 行行出狀元喇 大概這樣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Elma
at 2020-12-31T04:40
at 2020-12-31T04:40
By Irma
at 2021-01-02T14:43
at 2021-01-02T14:43
By Erin
at 2021-01-06T14:31
at 2021-01-06T14:31
By Megan
at 2021-01-11T00:10
at 2021-01-11T00:10
By Hedda
at 2021-01-12T10:20
at 2021-01-12T10:20
By Lauren
at 2021-01-13T19:24
at 2021-01-13T19:24
By Tracy
at 2021-01-14T11:38
at 2021-01-14T11:38
By Iris
at 2021-01-19T07:24
at 2021-01-19T07:24
By Bethany
at 2021-01-20T15:16
at 2021-01-20T15:16
By Ophelia
at 2021-01-22T05:28
at 2021-01-22T05:28
By Selena
at 2021-01-22T11:00
at 2021-01-22T11:00
By Olivia
at 2021-01-27T00:35
at 2021-01-27T00:35
By Skylar Davis
at 2021-01-30T08:32
at 2021-01-30T08:32
By Ethan
at 2021-02-01T17:50
at 2021-02-01T17:50
By Wallis
at 2021-02-01T22:27
at 2021-02-01T22:27
By Selena
at 2021-02-06T08:29
at 2021-02-06T08:29
By Frederica
at 2021-02-06T20:50
at 2021-02-06T20:50
By Emily
at 2021-02-11T00:43
at 2021-02-11T00:43
By Selena
at 2021-02-15T16:07
at 2021-02-15T16:07
By Madame
at 2021-02-19T06:30
at 2021-02-19T06:30
By Genevieve
at 2021-02-23T17:10
at 2021-02-23T17:10
By Agatha
at 2021-02-26T16:05
at 2021-02-26T16:05
By Jacky
at 2021-03-01T06:53
at 2021-03-01T06:53
By Caitlin
at 2021-03-05T12:59
at 2021-03-05T12:59
By Dinah
at 2021-03-09T00:34
at 2021-03-09T00:34
By Noah
at 2021-03-11T05:01
at 2021-03-11T05:01
By Suhail Hany
at 2021-03-13T20:53
at 2021-03-13T20:53
By Valerie
at 2021-03-18T06:01
at 2021-03-18T06:01
By David
at 2021-03-22T14:17
at 2021-03-22T14:17
By Charlie
at 2021-03-26T13:10
at 2021-03-26T13:10
By Oliver
at 2021-03-27T17:15
at 2021-03-27T17:15
By Mia
at 2021-03-30T10:05
at 2021-03-30T10:05
By Yedda
at 2021-04-01T13:34
at 2021-04-01T13:34
By Susan
at 2021-04-04T00:14
at 2021-04-04T00:14
By Valerie
at 2021-04-06T00:58
at 2021-04-06T00:58
By Candice
at 2021-04-09T11:09
at 2021-04-09T11:09
By Freda
at 2021-04-11T00:43
at 2021-04-11T00:43
By Rachel
at 2021-04-12T08:53
at 2021-04-12T08:53
By Cara
at 2021-04-16T23:31
at 2021-04-16T23:31
By Margaret
at 2021-04-20T23:28
at 2021-04-20T23:28
By Sierra Rose
at 2021-04-22T00:02
at 2021-04-22T00:02
By Mary
at 2021-04-24T23:58
at 2021-04-24T23:58
By Enid
at 2021-04-26T16:56
at 2021-04-26T16:56
By Gary
at 2021-04-27T05:59
at 2021-04-27T05:59
By Vanessa
at 2021-04-27T12:59
at 2021-04-27T12:59
By Agatha
at 2021-05-01T13:13
at 2021-05-01T13:13
By Jacob
at 2021-05-06T09:59
at 2021-05-06T09:59
By Xanthe
at 2021-05-10T11:35
at 2021-05-10T11:35
By Erin
at 2021-05-12T06:58
at 2021-05-12T06:58
By Joe
at 2021-05-17T02:35
at 2021-05-17T02:35
By Daph Bay
at 2021-05-18T20:14
at 2021-05-18T20:14
By Ina
at 2021-05-19T11:55
at 2021-05-19T11:55
By John
at 2021-05-20T22:30
at 2021-05-20T22:30
By Aaliyah
at 2021-05-21T23:00
at 2021-05-21T23:00
By Ina
at 2021-05-25T21:14
at 2021-05-25T21:14
By Lauren
at 2021-05-30T03:15
at 2021-05-30T03:15
By Kumar
at 2021-05-30T05:26
at 2021-05-30T05:26
By Zanna
at 2021-05-31T21:35
at 2021-05-31T21:35
By Olga
at 2021-06-01T23:22
at 2021-06-01T23:22
By Zanna
at 2021-06-03T04:49
at 2021-06-03T04:49
By Christine
at 2021-06-05T12:35
at 2021-06-05T12:35
By Charlotte
at 2021-06-05T16:26
at 2021-06-05T16:26
By Jacky
at 2021-06-10T08:54
at 2021-06-10T08:54
By Megan
at 2021-06-11T03:22
at 2021-06-11T03:22
By Sarah
at 2021-06-13T10:40
at 2021-06-13T10:40
By Puput
at 2021-06-16T15:39
at 2021-06-16T15:39
By Megan
at 2021-06-20T15:03
at 2021-06-20T15:03
By Caroline
at 2021-06-22T17:44
at 2021-06-22T17:44
By Eartha
at 2021-06-24T08:25
at 2021-06-24T08:25
By Eartha
at 2021-06-25T22:29
at 2021-06-25T22:29
By Christine
at 2021-06-26T01:53
at 2021-06-26T01:53
By Ingrid
at 2021-06-28T14:07
at 2021-06-28T14:07
Related Posts
永豐銀前理專涉侵占9千萬元 北檢依違反銀行法等罪起訴
By Ophelia
at 2020-12-28T12:49
at 2020-12-28T12:49
2603長榮 建議先賣出
By Andy
at 2020-12-28T12:34
at 2020-12-28T12:34
電動車時代來臨 汽車產業鏈華麗變身
By Caroline
at 2020-12-28T12:29
at 2020-12-28T12:29
2317鴻海 多
By Edith
at 2020-12-28T12:21
at 2020-12-28T12:21
哪本書或投資觀念才會賺到這波航運行情?
By James
at 2020-12-28T12:10
at 2020-12-28T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