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的心得不如自我的探索 - 股票
By Quanna
at 2015-01-04T02:30
at 2015-01-04T02:30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Tradesque (phony )》之銘言:
: 其實看下來我覺得大家是頗有共識的
: 無論求不求高勝率,達不達得到高勝率(自己做不到不代表別人做不到)這都無所謂
: 重點就在兩個想法:
: 1.交易策略長期期望報酬為正
: 2.交易風險報酬比是自己可接受的範圍
: 用股票來說可能不太容易,我大部分做選擇權居多就用選擇權來分享
: 先看以下的例子:
: 矇著眼做買方10次交易輸了9次,勝率10%
: 矇著眼做賣方10次交易贏了9次,勝率90%
: 純看勝率的話兔子都知道要選什麼
: 但把盈虧幅度納入呢?
: 有經歷過930,410和兩根停板的板眾相信很清楚那天是怎麼瘋的
: 假如運氣超級差遇到兩根停板,賣方輸一次可能贏1000次都賺不回來
: 同理,買方運氣好遇到一次就把過去10000次輸的錢全賺回來
: 看看杜總怎麼死的就知道了,所以「廣義」來講,個人覺得討論期望報酬比較直觀
: 再來就是風險報酬比。每個人進場前都知道自己「可能」會虧多少錢嗎?
: 有些人心裡會預設停損點,我們就先假定那個點即是最大虧損
: (超出停損砍不掉、碰到停損不敢停... 這些都先不討論)
: 那知道最大虧損之後對於資金配置應該也會有一點看法
: 又假設進場前心裡抓了一個可能的「波動滿足點」,即可不嚴謹的當成可能盈利
: 這個比例非常重要,配合期望報酬我們等於是可以粗略的估粗一筆交易的期望回報
: 再者我們假定所有個人交易呈現一個常態分布,長期而言,我們做的交易將會趨近
: 這個期望回報,以此為本來做交易,相信可以建立不錯的策略控管
: 舉個例子,做選擇權很常出現價差單,價差單完全就是風險報酬比的體現
: 最大虧損跟最大盈利都已經鎖住了,需要思考的就是greeks的變化和達成的機率
: 既然我的策略期望報酬為正,風險報酬比又夠高,做了一筆交易虧損了會怎樣嗎?
: 完全不會怎樣。我們等的只是交易樣本變大之後期望回報的累積罷了。
: 一點經驗分享
: ※ 引述《myflash (有人叫我改不害羞~)》之銘言:
: : 大家對"勝率高"很有興趣,
: : 但高勝率需建立在一個前提下:高勝率=賺(很多)錢
: :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如前文板友所言,六成勝率依然賠錢大有人在
: : 算式列一下應該很清楚
: : 期望報酬 = 賺*勝率+賠*敗率
: : 所以高勝率很重要,但是還有兩個因素要加進來:賺、賠的金額
: : 例1:某甲10次交易中,9次賺1元、1次賠10元
: : 期望報酬 = 1*0.9+(-10)*0.1 => -0.1元,意即以此方式長久下來每次都會賠1元
: : 例2:某甲10次交易中,1次賺10元、9次賠1元
: : 期望報酬 = 10*0.1+(-1)*0.9 => 0.1元,意即以此方式長久下來每次都會賺1元
: : 兩個例子很極端,但事實就是後者是贏家
: : 勝率,還需要賺賠比來搭配才有意義
: : 高勝率:直接關係到判決進退場點,如高超的技術分析、紮實的產業與基本分析
: : 賺賠比:關係到資金控管,如一次進場的資金量、停損停利
: : 上面的例1,像是專撿煙屁股,善長判斷漲勢將盡有賺就跑,就怕撿到最後一個
: : 於是增加停損基制,可以每次只賺1元,但最多賠8元
: : 所以報酬變成:1*0.9+(-8)*0.1 = 0.1元,開始賺錢了!
: : 上面的例2,像是在賭機低率V轉的發生,一次就要賺到夠,但是常常賺的也賠了
: : 於是增加濾網,"當60MA向上的下殺破線"才進場,發現可有3次不賺不賠
: : 所以報酬變成:10*0.1+(-1)*0.6+0*0.3 => 0.4元,獲利增加四倍!
: : 例1是技術分析所追求的,缺的是資金控管
: : 但是即使技術不佳,資金控管得宜,即使不是贏家最差也不會是輸家
: :
小弟不才,
對這系列討論很有興趣,
提供一點淺見,
做個簡單的討論,
假設交易者A勝率90%
可是每次都小賺大賠,
所以期望值為負,
交易者B勝率10%
每次都大賺小賠,
所以期望值為正,
在交易1000次以後,
誰贏?
當然是B,
因為都設定他的交易系統期望值為正,
不贏才怪,
所以勝率不是重點,
重點是交易系統的期望值是否為正,
再來談資金控管,
假設交易者A,B擁有自己的交易系統後準備進場,
但不知道要用固定點數加碼系統還是XX系統,
假設A,B都採用加碼系統,
A的交易結果:
負的期望值系統x投入成本=虧損,
B的交易結果:
正的期望值系統x投入成本=獲利,
又假設A,B都ALL IN,
A的交易結果:
負的期望值系統x投入成本=虧損,
B的交易結果:
正的期望值系統x投入成本=獲利,
看到了嗎,
只要期望值是正的,
最終都會獲利,
期望值是負的,
管你什麼資金控管都沒用,
很多人誤以為資金控管就是加減碼或是固定趴數停利停損,
但其實資金控管是“每次交易都是採用同一個資金控管策略”
很拗口,
但就是這樣,
舉個例,
交易者C有一個期望值為正的交易系統,
每次交易都是ALL IN,
今天投入1000萬投資,
賺了100萬,
明天投入1100萬投資,
虧損200萬,
難道這樣就要判定C就是不合格嗎?
不對,
因為後天他用900萬投資,
可能會賺300萬元,
只要他持續不墜,
所以重點不是資金控管,
而是正交易系統,
所以為什麼很多人會押重注大賠後一蹶不振,
仔細探討後會發現有幾個原因:
(一)交易系統的期望值根本不是正的(很多人都沒發現自己最大的問題在這)
(二)下重注遇到虧損不肯依照紀律停損凹單,最終大賠收場,
(三)以前沒有押重注,最後一把押重注,
導致以前賺的怎麼樣都抵不上最後一筆,導致信心全失
(四)信心全失後不敢再押重注,之後無法將虧損的贏回,導致正交易系統無效化,
很多人都會掉入這種陷阱,之後又繼續重複,
資金控管是“每次交易都是採用同一個資金控管策略”,
很多人都誤解了它的意思,
至於很多人說遇到黑天鵝,
難道其他系統都遇不到?
還有歸零跟無法賣出什麼的,
這種交易系統期望值還會是正的嗎?
更何況沒有人叫你玩選擇權跟個股啊,
為什麼玩要讓自己陷入可能無法挽回風險的商品?
在正的交易系統下,
選擇波動不大的商品,
只要紀律操作,
就算遇到反向,
也可以馬上停損,
之後只要持續交易不輟,
最終仍能獲利,
不要誤會,
小弟並不是鼓勵押重注,
因為押重注很有可能因為資金壓力過大而導致判斷錯誤,
導致上述2、3、4點狀況發生,
所以小弟也不會ALL IN,
也不鼓勵ALL IN,
資金投入的水位端看自身承受壓力的能力,
很多人都有個錯誤觀念說“下重注等於失敗”,
其實正確來講應該是“在不是正交易系統的情況下下重注又不嚴格執行停損才等於失敗”
不過呢,
也許世界上根本沒有正交易系統,
因為只要加上人性,
很有可能全部正交易系統都會變負,
這是很矛盾的,
結論:
勝率跟資金控管不是最重點,
重點是你到底看不看地懂,
看懂之後是否持續交易又紀律操作,
很多人問小弟怎麼操作股票,
我都說先找出一個進出的方法,
很多人進出的方法沒有,
停損到是學的嚇嚇叫,
最終發現自己一直在停損~
觀念有錯請指正~
--
Sent from my Android
--
: 其實看下來我覺得大家是頗有共識的
: 無論求不求高勝率,達不達得到高勝率(自己做不到不代表別人做不到)這都無所謂
: 重點就在兩個想法:
: 1.交易策略長期期望報酬為正
: 2.交易風險報酬比是自己可接受的範圍
: 用股票來說可能不太容易,我大部分做選擇權居多就用選擇權來分享
: 先看以下的例子:
: 矇著眼做買方10次交易輸了9次,勝率10%
: 矇著眼做賣方10次交易贏了9次,勝率90%
: 純看勝率的話兔子都知道要選什麼
: 但把盈虧幅度納入呢?
: 有經歷過930,410和兩根停板的板眾相信很清楚那天是怎麼瘋的
: 假如運氣超級差遇到兩根停板,賣方輸一次可能贏1000次都賺不回來
: 同理,買方運氣好遇到一次就把過去10000次輸的錢全賺回來
: 看看杜總怎麼死的就知道了,所以「廣義」來講,個人覺得討論期望報酬比較直觀
: 再來就是風險報酬比。每個人進場前都知道自己「可能」會虧多少錢嗎?
: 有些人心裡會預設停損點,我們就先假定那個點即是最大虧損
: (超出停損砍不掉、碰到停損不敢停... 這些都先不討論)
: 那知道最大虧損之後對於資金配置應該也會有一點看法
: 又假設進場前心裡抓了一個可能的「波動滿足點」,即可不嚴謹的當成可能盈利
: 這個比例非常重要,配合期望報酬我們等於是可以粗略的估粗一筆交易的期望回報
: 再者我們假定所有個人交易呈現一個常態分布,長期而言,我們做的交易將會趨近
: 這個期望回報,以此為本來做交易,相信可以建立不錯的策略控管
: 舉個例子,做選擇權很常出現價差單,價差單完全就是風險報酬比的體現
: 最大虧損跟最大盈利都已經鎖住了,需要思考的就是greeks的變化和達成的機率
: 既然我的策略期望報酬為正,風險報酬比又夠高,做了一筆交易虧損了會怎樣嗎?
: 完全不會怎樣。我們等的只是交易樣本變大之後期望回報的累積罷了。
: 一點經驗分享
: ※ 引述《myflash (有人叫我改不害羞~)》之銘言:
: : 大家對"勝率高"很有興趣,
: : 但高勝率需建立在一個前提下:高勝率=賺(很多)錢
: :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如前文板友所言,六成勝率依然賠錢大有人在
: : 算式列一下應該很清楚
: : 期望報酬 = 賺*勝率+賠*敗率
: : 所以高勝率很重要,但是還有兩個因素要加進來:賺、賠的金額
: : 例1:某甲10次交易中,9次賺1元、1次賠10元
: : 期望報酬 = 1*0.9+(-10)*0.1 => -0.1元,意即以此方式長久下來每次都會賠1元
: : 例2:某甲10次交易中,1次賺10元、9次賠1元
: : 期望報酬 = 10*0.1+(-1)*0.9 => 0.1元,意即以此方式長久下來每次都會賺1元
: : 兩個例子很極端,但事實就是後者是贏家
: : 勝率,還需要賺賠比來搭配才有意義
: : 高勝率:直接關係到判決進退場點,如高超的技術分析、紮實的產業與基本分析
: : 賺賠比:關係到資金控管,如一次進場的資金量、停損停利
: : 上面的例1,像是專撿煙屁股,善長判斷漲勢將盡有賺就跑,就怕撿到最後一個
: : 於是增加停損基制,可以每次只賺1元,但最多賠8元
: : 所以報酬變成:1*0.9+(-8)*0.1 = 0.1元,開始賺錢了!
: : 上面的例2,像是在賭機低率V轉的發生,一次就要賺到夠,但是常常賺的也賠了
: : 於是增加濾網,"當60MA向上的下殺破線"才進場,發現可有3次不賺不賠
: : 所以報酬變成:10*0.1+(-1)*0.6+0*0.3 => 0.4元,獲利增加四倍!
: : 例1是技術分析所追求的,缺的是資金控管
: : 但是即使技術不佳,資金控管得宜,即使不是贏家最差也不會是輸家
: :
小弟不才,
對這系列討論很有興趣,
提供一點淺見,
做個簡單的討論,
假設交易者A勝率90%
可是每次都小賺大賠,
所以期望值為負,
交易者B勝率10%
每次都大賺小賠,
所以期望值為正,
在交易1000次以後,
誰贏?
當然是B,
因為都設定他的交易系統期望值為正,
不贏才怪,
所以勝率不是重點,
重點是交易系統的期望值是否為正,
再來談資金控管,
假設交易者A,B擁有自己的交易系統後準備進場,
但不知道要用固定點數加碼系統還是XX系統,
假設A,B都採用加碼系統,
A的交易結果:
負的期望值系統x投入成本=虧損,
B的交易結果:
正的期望值系統x投入成本=獲利,
又假設A,B都ALL IN,
A的交易結果:
負的期望值系統x投入成本=虧損,
B的交易結果:
正的期望值系統x投入成本=獲利,
看到了嗎,
只要期望值是正的,
最終都會獲利,
期望值是負的,
管你什麼資金控管都沒用,
很多人誤以為資金控管就是加減碼或是固定趴數停利停損,
但其實資金控管是“每次交易都是採用同一個資金控管策略”
很拗口,
但就是這樣,
舉個例,
交易者C有一個期望值為正的交易系統,
每次交易都是ALL IN,
今天投入1000萬投資,
賺了100萬,
明天投入1100萬投資,
虧損200萬,
難道這樣就要判定C就是不合格嗎?
不對,
因為後天他用900萬投資,
可能會賺300萬元,
只要他持續不墜,
所以重點不是資金控管,
而是正交易系統,
所以為什麼很多人會押重注大賠後一蹶不振,
仔細探討後會發現有幾個原因:
(一)交易系統的期望值根本不是正的(很多人都沒發現自己最大的問題在這)
(二)下重注遇到虧損不肯依照紀律停損凹單,最終大賠收場,
(三)以前沒有押重注,最後一把押重注,
導致以前賺的怎麼樣都抵不上最後一筆,導致信心全失
(四)信心全失後不敢再押重注,之後無法將虧損的贏回,導致正交易系統無效化,
很多人都會掉入這種陷阱,之後又繼續重複,
資金控管是“每次交易都是採用同一個資金控管策略”,
很多人都誤解了它的意思,
至於很多人說遇到黑天鵝,
難道其他系統都遇不到?
還有歸零跟無法賣出什麼的,
這種交易系統期望值還會是正的嗎?
更何況沒有人叫你玩選擇權跟個股啊,
為什麼玩要讓自己陷入可能無法挽回風險的商品?
在正的交易系統下,
選擇波動不大的商品,
只要紀律操作,
就算遇到反向,
也可以馬上停損,
之後只要持續交易不輟,
最終仍能獲利,
不要誤會,
小弟並不是鼓勵押重注,
因為押重注很有可能因為資金壓力過大而導致判斷錯誤,
導致上述2、3、4點狀況發生,
所以小弟也不會ALL IN,
也不鼓勵ALL IN,
資金投入的水位端看自身承受壓力的能力,
很多人都有個錯誤觀念說“下重注等於失敗”,
其實正確來講應該是“在不是正交易系統的情況下下重注又不嚴格執行停損才等於失敗”
不過呢,
也許世界上根本沒有正交易系統,
因為只要加上人性,
很有可能全部正交易系統都會變負,
這是很矛盾的,
結論:
勝率跟資金控管不是最重點,
重點是你到底看不看地懂,
看懂之後是否持續交易又紀律操作,
很多人問小弟怎麼操作股票,
我都說先找出一個進出的方法,
很多人進出的方法沒有,
停損到是學的嚇嚇叫,
最終發現自己一直在停損~
觀念有錯請指正~
--
Sent from my Android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Daniel
at 2015-01-06T22:50
at 2015-01-06T22:50
By Victoria
at 2015-01-11T10:27
at 2015-01-11T10:27
By Valerie
at 2015-01-14T10:33
at 2015-01-14T10:33
By Frederica
at 2015-01-18T01:25
at 2015-01-18T01:25
By Zenobia
at 2015-01-19T06:10
at 2015-01-19T06:10
By Ula
at 2015-01-22T21:34
at 2015-01-22T21:34
By Rae
at 2015-01-26T10:11
at 2015-01-26T10:11
By Eartha
at 2015-01-29T05:03
at 2015-01-29T05:03
By Daniel
at 2015-01-31T02:45
at 2015-01-31T02:45
By Madame
at 2015-02-04T03:59
at 2015-02-04T03:59
By David
at 2015-02-05T18:46
at 2015-02-05T18:46
By Annie
at 2015-02-07T01:47
at 2015-02-07T01:47
By Caitlin
at 2015-02-08T07:22
at 2015-02-08T07:22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5-02-09T02:06
at 2015-02-09T02:06
By Lucy
at 2015-02-11T05:44
at 2015-02-11T05:44
By Ursula
at 2015-02-15T01:39
at 2015-02-15T01:39
By Tristan Cohan
at 2015-02-15T13:58
at 2015-02-15T13:58
Related Posts
高手的心得不如自我的探索
By Iris
at 2015-01-03T18:52
at 2015-01-03T18:52
高手的心得不如自我的探索
By Agnes
at 2015-01-03T11:55
at 2015-01-03T11:55
這網址
By Steve
at 2015-01-02T10:50
at 2015-01-02T10:50
中華民國104年有價證券集中交易市場開(休)市日期表
By Sandy
at 2015-01-01T22:49
at 2015-01-01T22:49
書籍推薦
By Erin
at 2014-12-31T18:09
at 2014-12-31T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