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加劇 陸債券違約飆新高 - 股票

By Andrew
at 2018-12-15T21:50
at 2018-12-15T21:50
Table of Contents
1.原文連結:
※過長無法點擊者必須縮網址
https://reurl.cc/LmpqL
2.原文內容:
風險加劇 陸債券違約飆新高
大陸債券市場的違約正向常態化發展。據Wind統計,截至12月13日,今年以來已經有126
起信用債違約,涉及規模達到1165億元(人民幣,下同),均創歷史新高。相比之下,
2017年有43起債券違約,涉及債券餘額385億,2018年違約金額和違約檔數年增1.93倍、
2.03倍。
公司債違約數量最高
隨著信用風險的加劇,市場上對民營企業債券的極端「一刀切」現象也已出現。不過在10
月陸續出台政策支持民營企業融資,民營企業融資情況隨後也出現了一定改善。不過,在
信用債到期規模增加以及企業經營不確定性的影響下,2019年信用債後續違約情況恐將持
續攀升。
根據Wind資料顯示,在126起信用債違約事件中,公司債(股份公司和有限公司發行,只
在交易所流動)數量最高,有32檔;其次則是一般中期票據及短期融資券,分別有21檔和
15檔,還有14檔超短期融資券、5檔企業債(多數由央企、國企或國有控股企業發行,主
要在銀行間市場交易)。
《21世紀經濟報道》援引瑞信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指稱,今年經濟增
速放緩,新舊經濟處於交接的過程中,部分產能過剩的企業經營出現困難,導致債券違約
。其次,很多企業習慣於用短期融資去解決長期投資的資金需求,在去槓桿的大背景下,
一旦無法借新還舊,資金鏈便面臨斷裂的窘境。
陶冬認為,從長遠來看,打破剛性兌付也是債券發展的必由之路,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債
券打破剛性兌付。
發債失利 多歸咎市場
光大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認為,民企和上市公司是2018年違約的兩個關鍵字。從
資料來看,今年新增的41家違約主體中有30家是民營企業,占比達到73%;有15家為上市
公司,占比37%。
債券違約的數量和規模均創出新高,帶來一系列的負面效應,比如推遲發行和發行失敗的
債券規模也刷新了歷史紀錄。
根據同花順統計,今年以來有785檔債券發行失利,涉及金額高達4.51兆元,僅12月以來
就有17檔債券發行失敗或者推遲發行。對於發行失利的原因,有619檔債券歸因於市場,
占比78.9%。多家機構亦指出,雖然政策力度較大,但針對信用債違約改善仍以產業龍頭
為先,其他企業違約壓力仍然較大,應重視明年經營惡化的風險。
3.心得/評論:
※必需填寫滿20字
中國違約事件增加
國人前往投資時要注意相關風險
國銀跑去放款前也要注意相關風險
--
※過長無法點擊者必須縮網址
https://reurl.cc/LmpqL
2.原文內容:
風險加劇 陸債券違約飆新高
大陸債券市場的違約正向常態化發展。據Wind統計,截至12月13日,今年以來已經有126
起信用債違約,涉及規模達到1165億元(人民幣,下同),均創歷史新高。相比之下,
2017年有43起債券違約,涉及債券餘額385億,2018年違約金額和違約檔數年增1.93倍、
2.03倍。
公司債違約數量最高
隨著信用風險的加劇,市場上對民營企業債券的極端「一刀切」現象也已出現。不過在10
月陸續出台政策支持民營企業融資,民營企業融資情況隨後也出現了一定改善。不過,在
信用債到期規模增加以及企業經營不確定性的影響下,2019年信用債後續違約情況恐將持
續攀升。
根據Wind資料顯示,在126起信用債違約事件中,公司債(股份公司和有限公司發行,只
在交易所流動)數量最高,有32檔;其次則是一般中期票據及短期融資券,分別有21檔和
15檔,還有14檔超短期融資券、5檔企業債(多數由央企、國企或國有控股企業發行,主
要在銀行間市場交易)。
《21世紀經濟報道》援引瑞信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指稱,今年經濟增
速放緩,新舊經濟處於交接的過程中,部分產能過剩的企業經營出現困難,導致債券違約
。其次,很多企業習慣於用短期融資去解決長期投資的資金需求,在去槓桿的大背景下,
一旦無法借新還舊,資金鏈便面臨斷裂的窘境。
陶冬認為,從長遠來看,打破剛性兌付也是債券發展的必由之路,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債
券打破剛性兌付。
發債失利 多歸咎市場
光大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認為,民企和上市公司是2018年違約的兩個關鍵字。從
資料來看,今年新增的41家違約主體中有30家是民營企業,占比達到73%;有15家為上市
公司,占比37%。
債券違約的數量和規模均創出新高,帶來一系列的負面效應,比如推遲發行和發行失敗的
債券規模也刷新了歷史紀錄。
根據同花順統計,今年以來有785檔債券發行失利,涉及金額高達4.51兆元,僅12月以來
就有17檔債券發行失敗或者推遲發行。對於發行失利的原因,有619檔債券歸因於市場,
占比78.9%。多家機構亦指出,雖然政策力度較大,但針對信用債違約改善仍以產業龍頭
為先,其他企業違約壓力仍然較大,應重視明年經營惡化的風險。
3.心得/評論:
※必需填寫滿20字
中國違約事件增加
國人前往投資時要注意相關風險
國銀跑去放款前也要注意相關風險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Lauren
at 2018-12-17T10:50
at 2018-12-17T10:50

By Liam
at 2018-12-22T08:08
at 2018-12-22T08:08

By Margaret
at 2018-12-26T00:14
at 2018-12-26T00:14

By Donna
at 2018-12-27T10:51
at 2018-12-27T10:51

By Emma
at 2018-12-31T15:56
at 2018-12-31T15:56
Related Posts
投資石油:元石油or USO

By Tom
at 2018-12-15T21:06
at 2018-12-15T21:06
「各國都厭倦了中國遊戲規則」川普打貿易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8-12-15T20:54
at 2018-12-15T20:54
美貿易代表設定明年3月2日 為加稅時間

By Quanna
at 2018-12-15T19:44
at 2018-12-15T19:44
版上有沒有從業超過10年的營業員?

By Valerie
at 2018-12-15T18:32
at 2018-12-15T18:32
高麗菜產銷失衡 公股銀行採購相挺

By Megan
at 2018-12-15T17:01
at 2018-12-15T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