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泰銘:疫情未緩 電子缺貨恐影響供需平 - 股票

By Heather
at 2021-05-04T23:21
at 2021-05-04T23:21
Table of Contents
陳泰銘:疫情未緩 電子缺貨恐影響供需平衡
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2105040329.aspx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4日電
電感元件廠奇力新董事長陳泰銘表示,疫情尚未趨緩,觀察對整體供應鏈和經濟造成的衝
擊,以及電子元件包括晶片和面板缺貨對供需平衡的影響。
展望今年經營大環境,陳泰銘在致奇力新股東營業報告書中指出,今年全球市場仍有相當
的不確定因素,包括COVID-19疫情尚未趨緩,對整體供應鏈與經濟的衝擊;此外電子元件
例如晶片與面板等缺貨,對供需平衡的影響。
陳泰銘也指出,今年需觀察中美貿易爭議可能產生的關稅壁壘,還有原物料貴金屬與人工
成本上升,以及全球環保法規日趨嚴格等挑戰。
展望奇力新發展策略,陳泰銘表示集團已逐步整合各子公司散布在不同地區的廠房,因應
中國大陸東南沿海成本上升,將奇力新主要生產線集中在湖南沅陵廠。
此外奇力新也已提早布局大中華以外廠區,其中越南海防廠成為電感旗艦廠,波蘭廠成為
磁性材料生產中心。
奇力新也持續布局3大產品線,陳泰銘表示,奇力新開發新增低溫共燒陶瓷(LTCC)濾波
器與天線產品,並加入模組(網路變壓器、DC/DC轉換器與無線充電)等產品線,因應5G
和Wi-Fi 6應用需求。
陳泰銘表示,奇力新集團目標是成為全球第一大被動元件電感廠。
奇力新預期今年集團4大產品線包括電感元件、模組、磁性材料、以及LTCC在內的射頻元
件等可望同步成長,其中射頻元件今年業績可望繼續倍增。
奇力新持續布局LTCC產能,法人表示目前月產出量約6000萬顆,預估今年上半年月產出量
可突破1億顆,今年底月產出量可增加到1.5億顆,主要是4G和5G智慧型手機拉貨。
陳董表示 成本上升 需求增加 嚴重缺貨 明天被動元件要噴出?
--
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2105040329.aspx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4日電
電感元件廠奇力新董事長陳泰銘表示,疫情尚未趨緩,觀察對整體供應鏈和經濟造成的衝
擊,以及電子元件包括晶片和面板缺貨對供需平衡的影響。
展望今年經營大環境,陳泰銘在致奇力新股東營業報告書中指出,今年全球市場仍有相當
的不確定因素,包括COVID-19疫情尚未趨緩,對整體供應鏈與經濟的衝擊;此外電子元件
例如晶片與面板等缺貨,對供需平衡的影響。
陳泰銘也指出,今年需觀察中美貿易爭議可能產生的關稅壁壘,還有原物料貴金屬與人工
成本上升,以及全球環保法規日趨嚴格等挑戰。
展望奇力新發展策略,陳泰銘表示集團已逐步整合各子公司散布在不同地區的廠房,因應
中國大陸東南沿海成本上升,將奇力新主要生產線集中在湖南沅陵廠。
此外奇力新也已提早布局大中華以外廠區,其中越南海防廠成為電感旗艦廠,波蘭廠成為
磁性材料生產中心。
奇力新也持續布局3大產品線,陳泰銘表示,奇力新開發新增低溫共燒陶瓷(LTCC)濾波
器與天線產品,並加入模組(網路變壓器、DC/DC轉換器與無線充電)等產品線,因應5G
和Wi-Fi 6應用需求。
陳泰銘表示,奇力新集團目標是成為全球第一大被動元件電感廠。
奇力新預期今年集團4大產品線包括電感元件、模組、磁性材料、以及LTCC在內的射頻元
件等可望同步成長,其中射頻元件今年業績可望繼續倍增。
奇力新持續布局LTCC產能,法人表示目前月產出量約6000萬顆,預估今年上半年月產出量
可突破1億顆,今年底月產出量可增加到1.5億顆,主要是4G和5G智慧型手機拉貨。
陳董表示 成本上升 需求增加 嚴重缺貨 明天被動元件要噴出?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Erin
at 2021-05-06T16:27
at 2021-05-06T16:27

By Ivy
at 2021-05-11T09:28
at 2021-05-11T09:28

By Blanche
at 2021-05-16T03:02
at 2021-05-16T03:02

By Sarah
at 2021-05-17T08:19
at 2021-05-17T08:19

By Eartha
at 2021-05-17T16:05
at 2021-05-17T16:05

By Hedwig
at 2021-05-22T01:18
at 2021-05-22T01:18

By Una
at 2021-05-24T01:54
at 2021-05-24T01:54

By Franklin
at 2021-05-28T20:06
at 2021-05-28T20:06

By Steve
at 2021-05-30T18:46
at 2021-05-30T18:46

By Barb Cronin
at 2021-05-31T23:55
at 2021-05-31T23:55

By Steve
at 2021-06-05T20:45
at 2021-06-05T20:45

By Freda
at 2021-06-08T10:40
at 2021-06-08T10:40

By Candice
at 2021-06-13T02:08
at 2021-06-13T02:08

By Gilbert
at 2021-06-13T14:48
at 2021-06-13T14:48

By Zanna
at 2021-06-16T12:48
at 2021-06-16T12:48

By Erin
at 2021-06-21T03:09
at 2021-06-21T03:09

By Belly
at 2021-06-24T06:38
at 2021-06-24T06:38

By Jacob
at 2021-06-26T19:31
at 2021-06-26T19:31

By Elvira
at 2021-06-28T02:04
at 2021-06-28T02:04

By Doris
at 2021-07-02T21:16
at 2021-07-02T21:16

By Genevieve
at 2021-07-06T12:01
at 2021-07-06T12:01

By Zanna
at 2021-07-06T23:17
at 2021-07-06T23:17

By Elizabeth
at 2021-07-11T22:12
at 2021-07-11T22:12

By Michael
at 2021-07-13T00:06
at 2021-07-13T00:06

By Charlotte
at 2021-07-13T09:14
at 2021-07-13T09:14

By Doris
at 2021-07-15T07:13
at 2021-07-15T07:13

By Daniel
at 2021-07-15T09:40
at 2021-07-15T09:40

By Annie
at 2021-07-16T02:27
at 2021-07-16T02:27
Related Posts
台灣憑什麼領先全球開跌 ?

By Susan
at 2021-05-04T23:07
at 2021-05-04T23:07
到底在殺什麼?

By Quanna
at 2021-05-04T23:03
at 2021-05-04T23:03
哲哲是不是來自未來的男人

By Ursula
at 2021-05-04T22:59
at 2021-05-04T22:59
到底在殺什麼?

By Agnes
at 2021-05-04T22:58
at 2021-05-04T22:58
到底在殺什麼?

By Heather
at 2021-05-04T22:40
at 2021-05-04T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