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主力進出表"的意義 - 期貨

By Lydia
at 2008-03-04T10:02
at 2008-03-04T10:02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Stock 看板]
作者: coconing (股市修羅場‧期指無間道) 看板: Stock
標題: [心得] 關於"主力進出表"的意義
時間: Tue Mar 4 09:52:11 2008
有很多版友每天會看下單軟體或券商網站上提供的「主力進出表」
發現上面有很多券商的買超和賣超
但有很多人總是看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而版上和我的信箱裡也有非常多有關「主力進出表」的問題
今天就一次在這裡回答
請以後有類似問題的版友發問前請先爬這篇文章
問題一:「主力進出表」上面為什麼都是券商?
所謂「主力進出表」,其實叫它「券商進出表」會更恰當
因為上面列出的都是國內的合法券商
但是一般來說,表上只會列出買賣超各前15名
不過也有少數的軟體或網站會列出所有的券商買賣超
如果你看的是會列出所有券商
那麼無論買賣超,你只要把所有券商的買進張數+賣出張數
就會等於這一檔股票今日的成交張數了
為什麼?因為無論你是散戶、主力、外資、投信、自營商
只要買賣上市櫃股票,都一定要透過券商
問題二:如何看出主力在哪裡?
基本上,除非你認識主力,知道他在哪開戶下單、他今天做哪支股票
不然一切都只能用「猜測」和「推估」的
首先,主力不會只用一個戶頭下單,通常會在不同券商開很多個戶頭
而且戶頭應該都不是他本人的,然後會開在比較大型的券商
因為大型券商的融資券配額比較多,要當沖之類的時候比較好調資券
更何況在大型券商開戶的散戶人數非常非常多,剛好可以掩護主力
好比說前幾天有版友問,某某股票今天買超第一名是元大證券,買了N萬張
那真的是元大證券自營部or元大投信買的嗎?
我們不容易看出來,因為元大證券是國內市佔率第一的券商
如果這檔股票是現今的熱門股,那這幾萬張裡可能有一半以上是散戶
也有可能是投信在做多,也可能是自營商看好而買進
除非是一些小股票、冷門股,突然爆出大量,三大法人又沒有碰
那麼進出表上面買超or賣超最多的,就有"可能"是主力了
不過,市場裡的主力也不少人,誰在哪開戶、誰今天做哪支股票
就算是圈內人,也不太可能通通都知道
所以進出表只能參考,不能當做證據
問題三:表上的外資券商,真的是外資嗎?為什麼喊多卻賣超?喊空卻買超?
這個問題,我之前在po一篇談外資的文章時就曾提過
首先,進出表上的外資券商,它的確是外資券商沒錯
但是既然是「券商」,那當然也會有別人去那邊開戶下單
所以這些外資券商不是只做自己的單子,也接別人的單子
而且外資分析師的工作是做研究報告賣給客戶做參考
但是客戶不一定要照著這些外資分析師的看法做
所以外資喊多,客人卻偏要做空,那你就會在進出表上看到賣超
不過也不能完全排除外資聲東擊西、利用喊盤出貨的可能性
(關於外資的問題,詳細內容請各位爬文看我之前po的文章)
問題四:投信和自營商也要透過券商下單嗎?
這個問題是當然的,無論是外資、投信、自營商
只要你要買賣上市櫃股票,都一定要透過券商下單
只不過三大法人(外資、投信、自營商)必須申報和公開買賣內容而已
問題五:自營商跟券商有什麼不同?
券商分為三種:承銷商、經紀商、自營商
承銷商就是幫公司發行股票的工作,比如輔導上市櫃、辦理圈購、抽籤等等
經紀商就是接你的單子、幫你下單買賣股票的
自營商是為證券交易市場的三大法人之一,以本身自有資金買賣有價證券
並自負盈虧,自行承擔買賣有價證券的風險
一般國內大型的券商都兼營上述三種業務,所以稱為「綜合券商」
而法令規定,證券商兼營證券自營商及證券經紀商者
於每次買賣時,需以書面文件區別其為自行買賣或代客買賣
所以光看進出表是看不出來自營商和散戶的區別的
因此我們才需要看「集中/店頭市場自營商買賣超前30名」的表
問題六:投信跟券商有什麼不同?
券商的定義上面已經講過,不再贅述
所謂投信,也就是「證券投資信託公司」,就是大家常說的「基金公司」
證券投資信託是集合眾人的資金,透過專業投資機構,投資於有價證券上
以求分散風險,獲得高投資效益。
是共同基金運作上主角,在於募集資金並且操作管理
不論運作損益盈虧,皆由基金的投資者自行負擔
當然,投信下單也是得找券商,
(所以常可以看到投信跟券商達成協議
券商or營業員幫投信賣出非常多的基金的話,投信就在這裡下單
那投信的基金就有人幫忙推銷,營業員如果接到投信的下單可以賺到很多業績)
所以光看進出表是看不出來投信和自營商和散戶的區別的
因此我們才需要看「集中/店頭市場投信買賣超前30名」的表
好了,應該回答得差不多了,我也累了
以上就給各位版友參考,也請大家多多指教,謝謝
--
1. 我不是營業員!!!!!
2. 是證「券」(ㄑㄩㄢ\),不是"卷"!!!!
3. 新手發問前請爬文!!!!
--
作者: coconing (股市修羅場‧期指無間道) 看板: Stock
標題: [心得] 關於"主力進出表"的意義
時間: Tue Mar 4 09:52:11 2008
有很多版友每天會看下單軟體或券商網站上提供的「主力進出表」
發現上面有很多券商的買超和賣超
但有很多人總是看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而版上和我的信箱裡也有非常多有關「主力進出表」的問題
今天就一次在這裡回答
請以後有類似問題的版友發問前請先爬這篇文章
問題一:「主力進出表」上面為什麼都是券商?
所謂「主力進出表」,其實叫它「券商進出表」會更恰當
因為上面列出的都是國內的合法券商
但是一般來說,表上只會列出買賣超各前15名
不過也有少數的軟體或網站會列出所有的券商買賣超
如果你看的是會列出所有券商
那麼無論買賣超,你只要把所有券商的買進張數+賣出張數
就會等於這一檔股票今日的成交張數了
為什麼?因為無論你是散戶、主力、外資、投信、自營商
只要買賣上市櫃股票,都一定要透過券商
問題二:如何看出主力在哪裡?
基本上,除非你認識主力,知道他在哪開戶下單、他今天做哪支股票
不然一切都只能用「猜測」和「推估」的
首先,主力不會只用一個戶頭下單,通常會在不同券商開很多個戶頭
而且戶頭應該都不是他本人的,然後會開在比較大型的券商
因為大型券商的融資券配額比較多,要當沖之類的時候比較好調資券
更何況在大型券商開戶的散戶人數非常非常多,剛好可以掩護主力
好比說前幾天有版友問,某某股票今天買超第一名是元大證券,買了N萬張
那真的是元大證券自營部or元大投信買的嗎?
我們不容易看出來,因為元大證券是國內市佔率第一的券商
如果這檔股票是現今的熱門股,那這幾萬張裡可能有一半以上是散戶
也有可能是投信在做多,也可能是自營商看好而買進
除非是一些小股票、冷門股,突然爆出大量,三大法人又沒有碰
那麼進出表上面買超or賣超最多的,就有"可能"是主力了
不過,市場裡的主力也不少人,誰在哪開戶、誰今天做哪支股票
就算是圈內人,也不太可能通通都知道
所以進出表只能參考,不能當做證據
問題三:表上的外資券商,真的是外資嗎?為什麼喊多卻賣超?喊空卻買超?
這個問題,我之前在po一篇談外資的文章時就曾提過
首先,進出表上的外資券商,它的確是外資券商沒錯
但是既然是「券商」,那當然也會有別人去那邊開戶下單
所以這些外資券商不是只做自己的單子,也接別人的單子
而且外資分析師的工作是做研究報告賣給客戶做參考
但是客戶不一定要照著這些外資分析師的看法做
所以外資喊多,客人卻偏要做空,那你就會在進出表上看到賣超
不過也不能完全排除外資聲東擊西、利用喊盤出貨的可能性
(關於外資的問題,詳細內容請各位爬文看我之前po的文章)
問題四:投信和自營商也要透過券商下單嗎?
這個問題是當然的,無論是外資、投信、自營商
只要你要買賣上市櫃股票,都一定要透過券商下單
只不過三大法人(外資、投信、自營商)必須申報和公開買賣內容而已
問題五:自營商跟券商有什麼不同?
券商分為三種:承銷商、經紀商、自營商
承銷商就是幫公司發行股票的工作,比如輔導上市櫃、辦理圈購、抽籤等等
經紀商就是接你的單子、幫你下單買賣股票的
自營商是為證券交易市場的三大法人之一,以本身自有資金買賣有價證券
並自負盈虧,自行承擔買賣有價證券的風險
一般國內大型的券商都兼營上述三種業務,所以稱為「綜合券商」
而法令規定,證券商兼營證券自營商及證券經紀商者
於每次買賣時,需以書面文件區別其為自行買賣或代客買賣
所以光看進出表是看不出來自營商和散戶的區別的
因此我們才需要看「集中/店頭市場自營商買賣超前30名」的表
問題六:投信跟券商有什麼不同?
券商的定義上面已經講過,不再贅述
所謂投信,也就是「證券投資信託公司」,就是大家常說的「基金公司」
證券投資信託是集合眾人的資金,透過專業投資機構,投資於有價證券上
以求分散風險,獲得高投資效益。
是共同基金運作上主角,在於募集資金並且操作管理
不論運作損益盈虧,皆由基金的投資者自行負擔
當然,投信下單也是得找券商,
(所以常可以看到投信跟券商達成協議
券商or營業員幫投信賣出非常多的基金的話,投信就在這裡下單
那投信的基金就有人幫忙推銷,營業員如果接到投信的下單可以賺到很多業績)
所以光看進出表是看不出來投信和自營商和散戶的區別的
因此我們才需要看「集中/店頭市場投信買賣超前30名」的表
好了,應該回答得差不多了,我也累了
以上就給各位版友參考,也請大家多多指教,謝謝
--
1. 我不是營業員!!!!!
2. 是證「券」(ㄑㄩㄢ\),不是"卷"!!!!
3. 新手發問前請爬文!!!!
--
Tags:
期貨
All Comments

By Jack
at 2008-03-06T11:43
at 2008-03-06T11:43

By Madame
at 2008-03-07T16:17
at 2008-03-07T16:17

By Hamiltion
at 2008-03-12T06:45
at 2008-03-12T06:45

By Quanna
at 2008-03-14T14:35
at 2008-03-14T14:35

By Ethan
at 2008-03-15T03:43
at 2008-03-15T03:43

By Kelly
at 2008-03-19T06:26
at 2008-03-19T06:26

By Isabella
at 2008-03-23T15:02
at 2008-03-23T15:02

By Michael
at 2008-03-23T18:05
at 2008-03-23T18:05

By Edwina
at 2008-03-27T11:28
at 2008-03-27T11:28

By Michael
at 2008-03-30T06:10
at 2008-03-30T06:10

By Kyle
at 2008-04-02T11:12
at 2008-04-02T11:12

By Isabella
at 2008-04-03T21:52
at 2008-04-03T21:52

By Kama
at 2008-04-08T20:12
at 2008-04-08T20:12

By Daniel
at 2008-04-11T07:19
at 2008-04-11T07:19

By Genevieve
at 2008-04-14T18:34
at 2008-04-14T18:34

By Jake
at 2008-04-17T22:54
at 2008-04-17T22:54

By Doris
at 2008-04-19T18:36
at 2008-04-19T18:36

By Ophelia
at 2008-04-23T15:04
at 2008-04-23T15:04

By Zenobia
at 2008-04-25T05:17
at 2008-04-25T05:17

By Andrew
at 2008-04-29T00:18
at 2008-04-29T00:18

By Aaliyah
at 2008-04-30T05:13
at 2008-04-30T05:13

By Ivy
at 2008-05-02T01:26
at 2008-05-02T01:26

By Jake
at 2008-05-06T04:15
at 2008-05-06T04:15

By Charlotte
at 2008-05-07T10:09
at 2008-05-07T10:09

By Kumar
at 2008-05-11T08:28
at 2008-05-11T08:28

By Emma
at 2008-05-15T06:04
at 2008-05-15T06:04

By Cara
at 2008-05-15T07:45
at 2008-05-15T07:45
Related Posts
巴菲特08年致股東信

By Heather
at 2008-03-04T08:50
at 2008-03-04T08:50
3/3阿生的投資筆記本

By Zenobia
at 2008-03-04T00:13
at 2008-03-04T00:13
猛藥無效?

By Jack
at 2008-03-03T22:57
at 2008-03-03T22:57
3/4 盤中閒聊...

By Leila
at 2008-03-03T22:48
at 2008-03-03T22:48
[新聞] 全球糧荒:廉價食品時代終結

By Anonymous
at 2008-03-03T22:08
at 2008-03-03T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