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陽明/萬海 法人籌碼 - 股票
By Iris
at 2021-07-16T12:14
at 2021-07-16T12:14
Table of Contents
講一下個人意見
其實有兩種看法
第一種:
[(一段時間內的買超張數X買進均價)
- (賣超張數X賣超均價)/ (買超張數-賣超張數)
這種就是估這段時間內的平均成本
但問題是,這種算法不看你買賣的股票是否有留倉,
他是看一段時間內的平均,這個在人性上是有所抵觸的
因為你不會因為你持有的股票原本預設賺20%,
但賣出一些之後,發現賣出的部分賺了40%,
為了達成20%的目標,我把剩下的部分以賺0%的方式賣出
這種事情根本不可能發生在正常人上 XD
所以才改用第二種算法
就是每日更新留倉部位的均價,而非一段時間的均價
換個方式講就是,每日結算一次獲利或損失
但這個方式會比較麻煩,而且app也沒辦法揭露出來
反正就是可以想成,
大戶買均價一定都比app上顯示的還低
賣均價都比顯示的來高就是了
這樣比較方便
至於高多少或低多少
就是看該股票的漲跌震幅而定啦
※ 引述《QQren (QQ人)》之銘言:
: 其實一個分點目前持有的平均成本不是直接這樣看的
: 這些網頁或APP的算法,是單獨把某段時間內的買入與賣出成本分開計算
: 舉陽明近10日來說
: 日期 買入 買均 賣出 賣均 買賣超
: 2021/7/15 35954 176.37 7441 170.19 28513
: 2021/7/14 10510 166.02 9690 172.24 820
: 2021/7/13 5139 191.55 12364 195.67 -7225
: 2021/7/12 16704 203.71 10270 199.53 6434
: 2021/7/9 3231 203.38 10771 205.8 -7540
: 2021/7/8 7217 217.27 9231 212.13 -2014
: 2021/7/7 3594 218.83 8929 222.34 -5335
: 2021/7/6 16973 215.95 15501 215.42 1472
: 2021/7/5 962 189.9 697 189.98 265
: 2021/7/2 170 191.86 902 192.04 -732
: 他的買均價算法是這10天單算所有買入股票的均價而以,
: 算法是 (35954*176.37 + 10510*166.02 + ... + 170*191.86)/10天總買入100454張
: 這樣算完剛好是他列的192.8元,
: 同理賣均價也可以這樣算,算完是200.59,
: 籌碼k只單列買均容易讓人誤導,我們用三竹來看,
: https://i.imgur.com/FOUSgf0.png
: https://i.imgur.com/7RkDJHs.png
: 買張總共100454張、賣張總共85796張
: 買均為192.79、賣均為200.59
: 所以每天裡面至少有一半是當天就沖掉了,持有的可能也是在往後幾天內出掉,
: 所以可以理解為是一段時間內多次的買近又賣出,可能低買高賣多次,
: 但APP的買均卻是把這段時間全部的買入均價都算進來,相當於忽略已賣出的部分,
: 反之亦然,單看賣出也是一樣的意思,
: 我們再更極端一點拉個120天來看好了,
: https://i.imgur.com/rXJTwzW.png
: https://i.imgur.com/Q8arFm7.png
: 買均價變成98.97、賣均價變成98.74
: 這120天內買入56萬張、賣出54.7萬張,
: 所以98.97只是這56萬張的平均買入均價,但9成9其實可以當成已經出掉了,
: 所以這樣算出來的買均是沒啥意義的,
: 只是某段時間內所有經手股票的買入平均價,並非當前還持有部位的持有成本,
: 最後來看這張圖就最明顯了,
: https://i.imgur.com/VjT3YCT.png
: 你覺得近10天他的持有成本看起來會像192嗎?
: 怎麼看都看得出來他近10天目前還在手的股票,大概就是今天買入的那些,
: 持有成本約略17X而已,
: 前面九天短短的線代表買賣都相抵掉了,
: 買均價卻把前面所有買入的價格(但大部分也已賣出)都算進去,
: 拉長到120天等於是把前119天的買入價格都算進去了,
: 但其實大部分都已經不在手上了,
: 所以不要再誤會凱基台北這10天的(目前還)持有成本是192了,
: 這只是所有經手股票的平均買入價。
: ※ 引述《S9125126 (SS)》之銘言:
: : 我專門查了凱基台北的分點
: : 我們來細部分析看看
: : 從110601-110630
: : https://i.imgur.com/bJyKaFl.jpg
: : 凱基台北籌碼沒什麼買賣
: : 再從7/01到7/05
: : https://i.imgur.com/LonjW7h.jpg
: : 凱基台北沒怎麼在買 但萬海賣超了六千張
: : 這邊是上升趨勢所以應該是獲利出場
: : 再看7/6號當天的高峰
: : https://i.imgur.com/dMZXQZL.jpg
: : 凱基台北沒有賣在最好的點位
: :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海運一路下跌7/7-7/8
: : 長榮萬海各買一千多張 陽明賣了七千多張
: : 這邊也是獲利
: : 然後7/9
: : https://i.imgur.com/WBYqFn9.jpg
: : 凱基台北
: : 長榮陽明萬海共賣出近兩萬張
: : 也是賣出最多的幾天
: : 應該也是獲利
: : 再來7/12 這個禮拜一
: : https://i.imgur.com/gAApQk3.jpg
: : 凱基台北買超三雄加起來大概一萬三千張
: : 再來7/13-714 這邊海運三雄基本上跌停兩根
: : https://i.imgur.com/kKyvoCB.jpg
: : 凱基台北買超長榮一萬八 賣超陽明六千
: : 再來看看今天7/15
: : https://i.imgur.com/dakMJEL.jpg
: : 買超三雄近三萬五千萬張
: : 所以分析這半個月凱基台北的籌碼就好
: : https://i.imgur.com/3d6Kpru.jpg
: : 長榮 買超2.3萬張 平均成本187元
: : 陽明 買超1.3萬張 平均成本192元
: : 萬海 賣超0.35萬張 這邊我對不起來
: : https://i.imgur.com/Yak9ig8.jpg
: : https://i.imgur.com/fKQOWsM.jpg
: : 所以如果擔心的人 只看凱基台北一個分點的話
: : 只要注意他們平均成本價位應該會比較安全
: : 眼睛好酸
: : 但是近幾個月都是萬海在主導 凱基台北的籌碼都在長榮陽明
: : 感覺影響不大啦
--
其實有兩種看法
第一種:
[(一段時間內的買超張數X買進均價)
- (賣超張數X賣超均價)/ (買超張數-賣超張數)
這種就是估這段時間內的平均成本
但問題是,這種算法不看你買賣的股票是否有留倉,
他是看一段時間內的平均,這個在人性上是有所抵觸的
因為你不會因為你持有的股票原本預設賺20%,
但賣出一些之後,發現賣出的部分賺了40%,
為了達成20%的目標,我把剩下的部分以賺0%的方式賣出
這種事情根本不可能發生在正常人上 XD
所以才改用第二種算法
就是每日更新留倉部位的均價,而非一段時間的均價
換個方式講就是,每日結算一次獲利或損失
但這個方式會比較麻煩,而且app也沒辦法揭露出來
反正就是可以想成,
大戶買均價一定都比app上顯示的還低
賣均價都比顯示的來高就是了
這樣比較方便
至於高多少或低多少
就是看該股票的漲跌震幅而定啦
※ 引述《QQren (QQ人)》之銘言:
: 其實一個分點目前持有的平均成本不是直接這樣看的
: 這些網頁或APP的算法,是單獨把某段時間內的買入與賣出成本分開計算
: 舉陽明近10日來說
: 日期 買入 買均 賣出 賣均 買賣超
: 2021/7/15 35954 176.37 7441 170.19 28513
: 2021/7/14 10510 166.02 9690 172.24 820
: 2021/7/13 5139 191.55 12364 195.67 -7225
: 2021/7/12 16704 203.71 10270 199.53 6434
: 2021/7/9 3231 203.38 10771 205.8 -7540
: 2021/7/8 7217 217.27 9231 212.13 -2014
: 2021/7/7 3594 218.83 8929 222.34 -5335
: 2021/7/6 16973 215.95 15501 215.42 1472
: 2021/7/5 962 189.9 697 189.98 265
: 2021/7/2 170 191.86 902 192.04 -732
: 他的買均價算法是這10天單算所有買入股票的均價而以,
: 算法是 (35954*176.37 + 10510*166.02 + ... + 170*191.86)/10天總買入100454張
: 這樣算完剛好是他列的192.8元,
: 同理賣均價也可以這樣算,算完是200.59,
: 籌碼k只單列買均容易讓人誤導,我們用三竹來看,
: https://i.imgur.com/FOUSgf0.png
: https://i.imgur.com/7RkDJHs.png
: 買張總共100454張、賣張總共85796張
: 買均為192.79、賣均為200.59
: 所以每天裡面至少有一半是當天就沖掉了,持有的可能也是在往後幾天內出掉,
: 所以可以理解為是一段時間內多次的買近又賣出,可能低買高賣多次,
: 但APP的買均卻是把這段時間全部的買入均價都算進來,相當於忽略已賣出的部分,
: 反之亦然,單看賣出也是一樣的意思,
: 我們再更極端一點拉個120天來看好了,
: https://i.imgur.com/rXJTwzW.png
: https://i.imgur.com/Q8arFm7.png
: 買均價變成98.97、賣均價變成98.74
: 這120天內買入56萬張、賣出54.7萬張,
: 所以98.97只是這56萬張的平均買入均價,但9成9其實可以當成已經出掉了,
: 所以這樣算出來的買均是沒啥意義的,
: 只是某段時間內所有經手股票的買入平均價,並非當前還持有部位的持有成本,
: 最後來看這張圖就最明顯了,
: https://i.imgur.com/VjT3YCT.png
: 你覺得近10天他的持有成本看起來會像192嗎?
: 怎麼看都看得出來他近10天目前還在手的股票,大概就是今天買入的那些,
: 持有成本約略17X而已,
: 前面九天短短的線代表買賣都相抵掉了,
: 買均價卻把前面所有買入的價格(但大部分也已賣出)都算進去,
: 拉長到120天等於是把前119天的買入價格都算進去了,
: 但其實大部分都已經不在手上了,
: 所以不要再誤會凱基台北這10天的(目前還)持有成本是192了,
: 這只是所有經手股票的平均買入價。
: ※ 引述《S9125126 (SS)》之銘言:
: : 我專門查了凱基台北的分點
: : 我們來細部分析看看
: : 從110601-110630
: : https://i.imgur.com/bJyKaFl.jpg
: : 凱基台北籌碼沒什麼買賣
: : 再從7/01到7/05
: : https://i.imgur.com/LonjW7h.jpg
: : 凱基台北沒怎麼在買 但萬海賣超了六千張
: : 這邊是上升趨勢所以應該是獲利出場
: : 再看7/6號當天的高峰
: : https://i.imgur.com/dMZXQZL.jpg
: : 凱基台北沒有賣在最好的點位
: :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海運一路下跌7/7-7/8
: : 長榮萬海各買一千多張 陽明賣了七千多張
: : 這邊也是獲利
: : 然後7/9
: : https://i.imgur.com/WBYqFn9.jpg
: : 凱基台北
: : 長榮陽明萬海共賣出近兩萬張
: : 也是賣出最多的幾天
: : 應該也是獲利
: : 再來7/12 這個禮拜一
: : https://i.imgur.com/gAApQk3.jpg
: : 凱基台北買超三雄加起來大概一萬三千張
: : 再來7/13-714 這邊海運三雄基本上跌停兩根
: : https://i.imgur.com/kKyvoCB.jpg
: : 凱基台北買超長榮一萬八 賣超陽明六千
: : 再來看看今天7/15
: : https://i.imgur.com/dakMJEL.jpg
: : 買超三雄近三萬五千萬張
: : 所以分析這半個月凱基台北的籌碼就好
: : https://i.imgur.com/3d6Kpru.jpg
: : 長榮 買超2.3萬張 平均成本187元
: : 陽明 買超1.3萬張 平均成本192元
: : 萬海 賣超0.35萬張 這邊我對不起來
: : https://i.imgur.com/Yak9ig8.jpg
: : https://i.imgur.com/fKQOWsM.jpg
: : 所以如果擔心的人 只看凱基台北一個分點的話
: : 只要注意他們平均成本價位應該會比較安全
: : 眼睛好酸
: : 但是近幾個月都是萬海在主導 凱基台北的籌碼都在長榮陽明
: : 感覺影響不大啦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Elvira
at 2021-07-17T08:02
at 2021-07-17T08:02
Related Posts
航運飆起來
By Enid
at 2021-07-16T12:05
at 2021-07-16T12:05
1314.TW 中石化 多
By Connor
at 2021-07-16T11:58
at 2021-07-16T11:58
不是說不要看財報做股票財報是反應過去?
By Steve
at 2021-07-16T11:58
at 2021-07-16T11:58
航運股是不是不適合心臟小的人買進啊
By Enid
at 2021-07-16T11:57
at 2021-07-16T11:57
美國物價上升 台灣製玩具價格飆升「7百漲
By Barb Cronin
at 2021-07-16T11:48
at 2021-07-16T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