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是不是傳說? - 股票

By Madame
at 2019-05-22T13:39
at 2019-05-22T13:39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twnail (Nail)》之銘言:
: 去年10月11日受美股暴跌拖累
: 台股同步重挫
: 開盤後不到90秒就摜破萬點大關
: 終場下跌660.72點、收在9,806.11點
: 改寫台股收盤單日最大跌點紀錄
: 還有美中貿易戰打的如此激烈
: 全球股市
: 除了中國有影響以外
: 台股一直卡在萬點以上
: 美股更是多次創新高
: 上次2008全球金融海嘯已經是11年前了
: 是不是現在大家比較理性
: 所以不會有金融海嘯了??
: 金融海嘯是不是成為傳說?
金融海嘯之所以會發生,通常是因為某些系統性的弊端或漏洞被掩蓋住,
掩蓋得越久,爛得越深,蘊藏的能量就越強。
最後只要遇到景氣寒冬、或者有人主動戳破,
遮掩不住,爆發開來,骨牌效應連環倒了一大堆人,就變成金融海嘯。
現在「大家」的風險意識都比以前提升很多,
「大家」是指 各國政府、金融機構、投資機構、一般平民老百姓...這些所有人。
隨著各方面意識的進步,
現在的金融海嘯已經演變成「規模變小、頻率變高」的「金融海浪」
也就是每隔1~2年就會爆發一次,但損傷不至於太慘。
其實台灣前幾年才發生過一次金融海浪,就是2015年的TRF風暴。
TRF會被戳破是因為2015年中國的人民銀行不知道為什麼讓人民幣在兩天內重貶
(從6.2貶到6.4)
TRF的客戶來不及逃走,TRF的問題才被揭發出來,讓台灣2015年的股市跌了好一陣子。
但現在回想起來,這其實是一件好事,
如果2015年人民幣沒有突然大貶,TRF的客戶可能還被矇在鼓裡,爽收權利金,
TRF若繼續遮蓋到2018年,那會發生什麼事呢?
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人民幣一路跌到6.9,
而且從2015年到2018年,多了3年蘊釀,不知道這些中小企業又會再買多少TRF商品,
到那時候損失金額恐怕不是用「千億」計算而是以「兆」計算了。
「中美貿易戰+TRF風暴」若同時擠在2018年一起發生,就真的會是金融海嘯了。
由於現在的問題會比較快引爆,
現在要再重現08年等級的金融海嘯是比較困難了,不過,
我覺得如果未來會有大規模的金融海嘯的話,應該跟中國脫不了關係,
因為,談到「掩蓋問題」,我們都知道誰是最會掩蓋問題的國家。
如此巨大的量體、如此長時間的掩蓋,一旦潛藏的問題真的爆開來,會動搖全球經濟。
以這個角度來看,其實中美貿易戰也是一件好事,因為多少會戳破中國內部的一些問題,
提早將一部份問題引爆。
算是正常能量釋放吧 XD
讓外資撤離中國,能不能「打敗中國」只是其次,
重點是可以「降低其他國家的風險」,現在各國對中國的投資部位太大,
系統性風險太高。
一個如此不公開不透明的集權國家,卻吸納了全球這麼多的資金,一旦爆開是很恐怖的。
美國原本是希望中國能往「公開透明民主」的方向走,但這條路如果行不通,
那「撤資中國」就是各國勢必要採取的避險措施,貿易戰只是逼迫大家加速腳步。
--
: 去年10月11日受美股暴跌拖累
: 台股同步重挫
: 開盤後不到90秒就摜破萬點大關
: 終場下跌660.72點、收在9,806.11點
: 改寫台股收盤單日最大跌點紀錄
: 還有美中貿易戰打的如此激烈
: 全球股市
: 除了中國有影響以外
: 台股一直卡在萬點以上
: 美股更是多次創新高
: 上次2008全球金融海嘯已經是11年前了
: 是不是現在大家比較理性
: 所以不會有金融海嘯了??
: 金融海嘯是不是成為傳說?
金融海嘯之所以會發生,通常是因為某些系統性的弊端或漏洞被掩蓋住,
掩蓋得越久,爛得越深,蘊藏的能量就越強。
最後只要遇到景氣寒冬、或者有人主動戳破,
遮掩不住,爆發開來,骨牌效應連環倒了一大堆人,就變成金融海嘯。
現在「大家」的風險意識都比以前提升很多,
「大家」是指 各國政府、金融機構、投資機構、一般平民老百姓...這些所有人。
隨著各方面意識的進步,
現在的金融海嘯已經演變成「規模變小、頻率變高」的「金融海浪」
也就是每隔1~2年就會爆發一次,但損傷不至於太慘。
其實台灣前幾年才發生過一次金融海浪,就是2015年的TRF風暴。
TRF會被戳破是因為2015年中國的人民銀行不知道為什麼讓人民幣在兩天內重貶
(從6.2貶到6.4)
TRF的客戶來不及逃走,TRF的問題才被揭發出來,讓台灣2015年的股市跌了好一陣子。
但現在回想起來,這其實是一件好事,
如果2015年人民幣沒有突然大貶,TRF的客戶可能還被矇在鼓裡,爽收權利金,
TRF若繼續遮蓋到2018年,那會發生什麼事呢?
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人民幣一路跌到6.9,
而且從2015年到2018年,多了3年蘊釀,不知道這些中小企業又會再買多少TRF商品,
到那時候損失金額恐怕不是用「千億」計算而是以「兆」計算了。
「中美貿易戰+TRF風暴」若同時擠在2018年一起發生,就真的會是金融海嘯了。
由於現在的問題會比較快引爆,
現在要再重現08年等級的金融海嘯是比較困難了,不過,
我覺得如果未來會有大規模的金融海嘯的話,應該跟中國脫不了關係,
因為,談到「掩蓋問題」,我們都知道誰是最會掩蓋問題的國家。
如此巨大的量體、如此長時間的掩蓋,一旦潛藏的問題真的爆開來,會動搖全球經濟。
以這個角度來看,其實中美貿易戰也是一件好事,因為多少會戳破中國內部的一些問題,
提早將一部份問題引爆。
算是正常能量釋放吧 XD
讓外資撤離中國,能不能「打敗中國」只是其次,
重點是可以「降低其他國家的風險」,現在各國對中國的投資部位太大,
系統性風險太高。
一個如此不公開不透明的集權國家,卻吸納了全球這麼多的資金,一旦爆開是很恐怖的。
美國原本是希望中國能往「公開透明民主」的方向走,但這條路如果行不通,
那「撤資中國」就是各國勢必要採取的避險措施,貿易戰只是逼迫大家加速腳步。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Joseph
at 2019-05-24T08:43
at 2019-05-24T08:43

By James
at 2019-05-26T01:28
at 2019-05-26T01:28

By Selena
at 2019-05-28T12:25
at 2019-05-28T12:25

By Dinah
at 2019-05-31T22:38
at 2019-05-31T22:38

By Catherine
at 2019-06-05T02:32
at 2019-06-05T02:32

By Mia
at 2019-06-06T08:44
at 2019-06-06T08:44

By Vanessa
at 2019-06-09T14:25
at 2019-06-09T14:25

By Enid
at 2019-06-12T22:23
at 2019-06-12T22:23

By Jessica
at 2019-06-14T22:33
at 2019-06-14T22:33

By Susan
at 2019-06-16T06:18
at 2019-06-16T06:18

By Jacob
at 2019-06-17T13:34
at 2019-06-17T13:34

By Hedy
at 2019-06-18T08:13
at 2019-06-18T08:13

By Skylar Davis
at 2019-06-21T22:18
at 2019-06-21T22:18

By Cara
at 2019-06-23T23:26
at 2019-06-23T23:26

By Kama
at 2019-06-28T16:19
at 2019-06-28T16:19

By Daniel
at 2019-06-29T04:24
at 2019-06-29T04:24

By Quintina
at 2019-06-30T03:36
at 2019-06-30T03:36

By Linda
at 2019-07-04T21:57
at 2019-07-04T21:57

By Isabella
at 2019-07-06T12:53
at 2019-07-06T12:53

By Genevieve
at 2019-07-07T11:40
at 2019-07-07T11:40

By Puput
at 2019-07-10T10:10
at 2019-07-10T10:10

By Lydia
at 2019-07-11T03:57
at 2019-07-11T03:57

By Ophelia
at 2019-07-12T17:11
at 2019-07-12T17:11

By Xanthe
at 2019-07-16T14:35
at 2019-07-16T14:35

By Andrew
at 2019-07-20T22:38
at 2019-07-20T22:38

By Quanna
at 2019-07-25T01:05
at 2019-07-25T01:05

By Doris
at 2019-07-25T08:29
at 2019-07-25T08:29

By Irma
at 2019-07-27T05:10
at 2019-07-27T05:10

By Cara
at 2019-07-28T06:43
at 2019-07-28T06:43

By Elma
at 2019-07-30T07:57
at 2019-07-30T07:57

By Daniel
at 2019-08-01T20:13
at 2019-08-01T20:13

By Tracy
at 2019-08-01T23:52
at 2019-08-01T23:52

By William
at 2019-08-06T06:50
at 2019-08-06T06:50

By Quintina
at 2019-08-08T00:34
at 2019-08-08T00:34

By Victoria
at 2019-08-08T18:26
at 2019-08-08T18:26

By Adele
at 2019-08-08T21:23
at 2019-08-08T21:23

By Tom
at 2019-08-12T14:43
at 2019-08-12T14:43

By Irma
at 2019-08-15T16:41
at 2019-08-15T16:41

By Isabella
at 2019-08-17T11:23
at 2019-08-17T11:23

By Oscar
at 2019-08-22T03:57
at 2019-08-22T03:57

By Lauren
at 2019-08-23T02:33
at 2019-08-23T02:33

By Catherine
at 2019-08-24T03:14
at 2019-08-24T03:14

By Daph Bay
at 2019-08-29T02:18
at 2019-08-29T02:18

By Candice
at 2019-08-31T03:50
at 2019-08-31T03:50

By Charlotte
at 2019-09-01T12:21
at 2019-09-01T12:21

By Barb Cronin
at 2019-09-01T17:03
at 2019-09-01T17:03

By Dorothy
at 2019-09-04T04:26
at 2019-09-04T04:26

By Thomas
at 2019-09-08T09:12
at 2019-09-08T09:12

By Charlotte
at 2019-09-11T03:59
at 2019-09-11T03:59

By Skylar Davis
at 2019-09-14T03:09
at 2019-09-14T03:09

By Lily
at 2019-09-16T12:45
at 2019-09-16T12:45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9-09-17T01:18
at 2019-09-17T01:18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9-09-21T03:11
at 2019-09-21T03:11

By Margaret
at 2019-09-25T22:23
at 2019-09-25T22:23

By Bethany
at 2019-09-28T01:56
at 2019-09-28T01:56

By Lauren
at 2019-09-29T06:02
at 2019-09-29T06:02

By Genevieve
at 2019-09-30T16:54
at 2019-09-30T16:54

By Mia
at 2019-10-04T10:42
at 2019-10-04T10:42

By Andy
at 2019-10-05T18:16
at 2019-10-05T18:16

By Iris
at 2019-10-09T03:40
at 2019-10-09T03:40

By Isabella
at 2019-10-13T08:39
at 2019-10-13T08:39

By Lucy
at 2019-10-15T14:41
at 2019-10-15T14:41

By Cara
at 2019-10-18T16:17
at 2019-10-18T16:17

By George
at 2019-10-19T04:36
at 2019-10-19T04:36

By Victoria
at 2019-10-21T10:23
at 2019-10-21T10:23

By Rachel
at 2019-10-23T18:28
at 2019-10-23T18:28

By Kumar
at 2019-10-26T09:42
at 2019-10-26T09:42

By Yedda
at 2019-10-29T09:26
at 2019-10-29T09:26

By Frederic
at 2019-11-01T01:00
at 2019-11-01T01:00
Related Posts
美制裁衝擊!華為美元債暴跌,10 年債單

By Robert
at 2019-05-22T13:03
at 2019-05-22T13:03
滬電股份的爸爸 (今日回補)

By Cara
at 2019-05-22T12:36
at 2019-05-22T12:36
Marvell 砸6.5億美元 收購格芯全資子公司

By Joe
at 2019-05-22T12:02
at 2019-05-22T12:02
谷歌仍看好折疊式手機的未來

By Hardy
at 2019-05-22T11:39
at 2019-05-22T11:39
華為Android替代方案Project Z尚未準備就

By Doris
at 2019-05-22T11:31
at 2019-05-22T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