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錤:Apple Car 合作夥伴非鴻海 ,主 - 股票

By Barb Cronin
at 2021-02-03T18:46
at 2021-02-03T18:46
Table of Contents
----------------------------------發文提醒-------------------------------
1.發文前請先詳閱[新聞]分類發文規範,未依規範發文將受處份。
2.連結過長請善用 https://bit.ly/ 縮網址,連結能不能點擊者板規1-2-2處份。
3.心得/評論請盡量充實,心得過短或濫竽充數將會以1-2-3&一行文規範水桶處份。
4.發文請依照格式文章標明段落,不符合格式者依4-1刪文處分。
------------------ 以上注意事項請勿刪除 違者4-1 刪文處分 ----------------
原文標題:
郭明錤:Apple Car 合作夥伴非鴻海 ,主要有4個原因與理由
原文連結:
https://mrmad.com.tw/ming-chi-kuo-the-apple-car-partner-is-not-foxconn
發布時間:
2021-02-03
原文內容:
市場看好鴻海集團會取得 Apple Car 訂單,不過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報告反駁市場太
過於樂觀看待鴻海集團,Apple Car 最佳合作夥伴並非會選擇鴻海,蘋果會找現代集團(
Hyundai Group)深入合作機率會相當大,最主要是出自於4個原因。
郭明錤在過去曾指出,蘋果電動車 Apple Car 存在三大不確定性與隱憂,除非一切開發
順利在2025年至2027年才有可能推出,直到近期報告指出,不認為鴻海集團並非Apple開
發Apple Car的最佳合作夥伴,甚至對於市場傳鴻海、鴻準、廣宇、乙盛、榮炭與正達等
公司會取得 Apple Car 訂單都過於樂觀,也認為目前不應該買入 Apple Car 概念股,應
該要多注意計有光學與半導體供應鏈。
Apple需經驗豐富車場廠縮減 Apple Car 開發時間
郭明錤表示正向看待鴻海集團對電動車投資,並相信此有助於建立新的長期競爭優勢,主
要是鴻海集團較欠缺大量出貨電動車經驗,故至少需要2年~4年的持續投入才能見到初步
成果,Apple在推出Apple Car之際,鴻海集團和相關子公司並非是 Apple 最佳的核心合
作夥伴。
Apple 由於欠缺造車經驗,甚至不會選擇鴻海 MIH 平台,如需要找一家既有豐富開發、
生產與驗證經驗的既有車廠,那麼選擇現代集團(Hyundai)、通用汽車(GM)、寶獅雪
鐵龍(PSA)集團都可能是合作打造Apple Car 最佳夥伴,讓 Apple 可直接利用車廠原有
資源,專注在自動駕駛軟硬件、半導體、電池相關技術、外觀與內部空間設計、創新使用
者體驗與整合既有Apple的生態。
郭明錤相信 Apple 最終會和現代集團深入合作打造 Apple Car ,其中包含有:
Apple Car 底盤將採用E-GMP平台,且現代集團將提供技術支援
現代集團提供部分零組件設計與生產
現代集團旗下子公司起亞汽車株式會社 Kia 將提供美國產線以生產 Apple Car
有傳出現代集團為了防止變成蘋果代工,只會負責技術、設計部分,則代工生產部分由旗
下子公司 Kia 負責。
Apple Car 推出時程緊迫 靠這招超車
從過去經驗來看,新款 iPhone 從最初規格開發到大量生產約需 18~24個月;因考量到
Apple Car 開發時間更長、驗證規格更高、供應鏈管理更複雜與截然不同的銷售/售後服
務體系,郭明錤認為欠缺造車經驗的 Apple 若選擇在 2025 年發布Apple Car 時程算是
相當緊迫。
每台電動車的零組件數量約是每台智慧型手機的40至50倍,若Apple欲自行建立完整的汽
車供應鏈,Apple Car發布時間肯定將顯著晚於2025年並將傷害競爭優勢。
郭明錤認為蘋果越晚推出 Apple Car 就會越不利於建立競爭優勢,Apple將善用既有車廠
資源,並專注在自動駕駛軟硬件、半導體、電池相關技術、外觀與內部空間設計、創新使
用者體驗與整合既有Apple的生態,善用既有合作車廠和供應商已驗證過的零組件資源,
以簡化供應鏈管理與節省驗證時間。
蘋果將 Apple Car 定位非常高階車款
郭明錤預測 Apple Car 將定位非常高端車型,售價與零組件成本將顯著高於一般電動車
,有利合作車廠獲利,車廠透過與Apple合作也可擴大規模經濟並降低成本。
鴻海集團僅這家有機會拿下 Apple Car 訂單
郭明錤認為鴻海在電動車才剛起步,甚至是推廣自家的 MIH 平台,旗下的鴻準也因欠缺
電動車機殼設計和生產經驗,鴻準比較有可能會出內部機構零件,訂單也可能低於市場預
估,另外鴻騰精密是鴻海集團中,最有可能取得 Apple Car 訂單的公司,其餘廣宇、乙
盛、榮炭與正達都難以看見 Apple Car 訂單。
心得/評論:
郭先生認為Apple Car屬於後進者,會走高端路線,推出電動車也有時程上的壓力,
因此合作對象會選擇已經有基礎能力的車廠,
其中以現代汽車是最有可能的合作對象,
至於鴻海的MIH聯盟,雖也是樂觀看待,但僅是起步階段,不會是Apple理想的目標對象。
--
1.發文前請先詳閱[新聞]分類發文規範,未依規範發文將受處份。
2.連結過長請善用 https://bit.ly/ 縮網址,連結能不能點擊者板規1-2-2處份。
3.心得/評論請盡量充實,心得過短或濫竽充數將會以1-2-3&一行文規範水桶處份。
4.發文請依照格式文章標明段落,不符合格式者依4-1刪文處分。
------------------ 以上注意事項請勿刪除 違者4-1 刪文處分 ----------------
原文標題:
郭明錤:Apple Car 合作夥伴非鴻海 ,主要有4個原因與理由
原文連結:
https://mrmad.com.tw/ming-chi-kuo-the-apple-car-partner-is-not-foxconn
發布時間:
2021-02-03
原文內容:
市場看好鴻海集團會取得 Apple Car 訂單,不過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報告反駁市場太
過於樂觀看待鴻海集團,Apple Car 最佳合作夥伴並非會選擇鴻海,蘋果會找現代集團(
Hyundai Group)深入合作機率會相當大,最主要是出自於4個原因。
郭明錤在過去曾指出,蘋果電動車 Apple Car 存在三大不確定性與隱憂,除非一切開發
順利在2025年至2027年才有可能推出,直到近期報告指出,不認為鴻海集團並非Apple開
發Apple Car的最佳合作夥伴,甚至對於市場傳鴻海、鴻準、廣宇、乙盛、榮炭與正達等
公司會取得 Apple Car 訂單都過於樂觀,也認為目前不應該買入 Apple Car 概念股,應
該要多注意計有光學與半導體供應鏈。
Apple需經驗豐富車場廠縮減 Apple Car 開發時間
郭明錤表示正向看待鴻海集團對電動車投資,並相信此有助於建立新的長期競爭優勢,主
要是鴻海集團較欠缺大量出貨電動車經驗,故至少需要2年~4年的持續投入才能見到初步
成果,Apple在推出Apple Car之際,鴻海集團和相關子公司並非是 Apple 最佳的核心合
作夥伴。
Apple 由於欠缺造車經驗,甚至不會選擇鴻海 MIH 平台,如需要找一家既有豐富開發、
生產與驗證經驗的既有車廠,那麼選擇現代集團(Hyundai)、通用汽車(GM)、寶獅雪
鐵龍(PSA)集團都可能是合作打造Apple Car 最佳夥伴,讓 Apple 可直接利用車廠原有
資源,專注在自動駕駛軟硬件、半導體、電池相關技術、外觀與內部空間設計、創新使用
者體驗與整合既有Apple的生態。
郭明錤相信 Apple 最終會和現代集團深入合作打造 Apple Car ,其中包含有:
Apple Car 底盤將採用E-GMP平台,且現代集團將提供技術支援
現代集團提供部分零組件設計與生產
現代集團旗下子公司起亞汽車株式會社 Kia 將提供美國產線以生產 Apple Car
有傳出現代集團為了防止變成蘋果代工,只會負責技術、設計部分,則代工生產部分由旗
下子公司 Kia 負責。
Apple Car 推出時程緊迫 靠這招超車
從過去經驗來看,新款 iPhone 從最初規格開發到大量生產約需 18~24個月;因考量到
Apple Car 開發時間更長、驗證規格更高、供應鏈管理更複雜與截然不同的銷售/售後服
務體系,郭明錤認為欠缺造車經驗的 Apple 若選擇在 2025 年發布Apple Car 時程算是
相當緊迫。
每台電動車的零組件數量約是每台智慧型手機的40至50倍,若Apple欲自行建立完整的汽
車供應鏈,Apple Car發布時間肯定將顯著晚於2025年並將傷害競爭優勢。
郭明錤認為蘋果越晚推出 Apple Car 就會越不利於建立競爭優勢,Apple將善用既有車廠
資源,並專注在自動駕駛軟硬件、半導體、電池相關技術、外觀與內部空間設計、創新使
用者體驗與整合既有Apple的生態,善用既有合作車廠和供應商已驗證過的零組件資源,
以簡化供應鏈管理與節省驗證時間。
蘋果將 Apple Car 定位非常高階車款
郭明錤預測 Apple Car 將定位非常高端車型,售價與零組件成本將顯著高於一般電動車
,有利合作車廠獲利,車廠透過與Apple合作也可擴大規模經濟並降低成本。
鴻海集團僅這家有機會拿下 Apple Car 訂單
郭明錤認為鴻海在電動車才剛起步,甚至是推廣自家的 MIH 平台,旗下的鴻準也因欠缺
電動車機殼設計和生產經驗,鴻準比較有可能會出內部機構零件,訂單也可能低於市場預
估,另外鴻騰精密是鴻海集團中,最有可能取得 Apple Car 訂單的公司,其餘廣宇、乙
盛、榮炭與正達都難以看見 Apple Car 訂單。
心得/評論:
郭先生認為Apple Car屬於後進者,會走高端路線,推出電動車也有時程上的壓力,
因此合作對象會選擇已經有基礎能力的車廠,
其中以現代汽車是最有可能的合作對象,
至於鴻海的MIH聯盟,雖也是樂觀看待,但僅是起步階段,不會是Apple理想的目標對象。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Ingrid
at 2021-02-08T06:08
at 2021-02-08T06:08

By Jacky
at 2021-02-08T12:00
at 2021-02-08T12:00

By Rosalind
at 2021-02-09T18:42
at 2021-02-09T18:42

By Hedy
at 2021-02-11T12:13
at 2021-02-11T12:13

By Edward Lewis
at 2021-02-12T01:08
at 2021-02-12T01:08

By John
at 2021-02-14T09:06
at 2021-02-14T09:06

By Quintina
at 2021-02-14T23:29
at 2021-02-14T23:29

By Isabella
at 2021-02-17T06:16
at 2021-02-17T06:16

By Joe
at 2021-02-18T21:49
at 2021-02-18T21:49

By Elizabeth
at 2021-02-23T01:50
at 2021-02-23T01:50

By Mason
at 2021-02-23T16:37
at 2021-02-23T16:37

By Donna
at 2021-02-27T05:20
at 2021-02-27T05:20

By Valerie
at 2021-02-28T23:46
at 2021-02-28T23:46

By Frederica
at 2021-03-02T13:41
at 2021-03-02T13:41

By Emily
at 2021-03-05T21:09
at 2021-03-05T21:09

By David
at 2021-03-09T17:16
at 2021-03-09T17:16

By Mason
at 2021-03-14T14:45
at 2021-03-14T14:45

By Barb Cronin
at 2021-03-14T16:37
at 2021-03-14T16:37

By Isabella
at 2021-03-18T07:24
at 2021-03-18T07:24

By Quanna
at 2021-03-21T14:48
at 2021-03-21T14:48

By Brianna
at 2021-03-22T06:39
at 2021-03-22T06:39

By Audriana
at 2021-03-27T03:06
at 2021-03-27T03:06

By Mia
at 2021-03-30T16:45
at 2021-03-30T16:45

By Oliver
at 2021-04-04T07:42
at 2021-04-04T07:42

By Ivy
at 2021-04-08T16:09
at 2021-04-08T16:09

By Queena
at 2021-04-12T00:34
at 2021-04-12T00:34

By David
at 2021-04-12T22:19
at 2021-04-12T22:19

By Iris
at 2021-04-14T13:13
at 2021-04-14T13:13

By Olivia
at 2021-04-18T04:06
at 2021-04-18T04:06

By Irma
at 2021-04-22T10:28
at 2021-04-22T10:28

By Rae
at 2021-04-26T07:10
at 2021-04-26T07:10

By Yuri
at 2021-04-28T07:53
at 2021-04-28T07:53

By Thomas
at 2021-05-01T22:44
at 2021-05-01T22:44

By Damian
at 2021-05-03T02:39
at 2021-05-03T02:39

By Linda
at 2021-05-07T13:39
at 2021-05-07T13:39

By Kumar
at 2021-05-11T14:08
at 2021-05-11T14:08

By Elvira
at 2021-05-12T17:28
at 2021-05-12T17:28

By Belly
at 2021-05-17T13:36
at 2021-05-17T13:36
Related Posts
CLSK 微電網 慢牛多

By Carol
at 2021-02-03T18:07
at 2021-02-03T18:07
卜蜂董事長鄭武樾︰ 黃豆市場很緊張 有

By Vanessa
at 2021-02-03T17:37
at 2021-02-03T17:37
中共留活路!螞蟻避免瓦解 同意監管機關整改計劃

By Megan
at 2021-02-03T17:30
at 2021-02-03T17:30
【牛津疫苗】研究:接種1劑有效率76% 傳

By Lydia
at 2021-02-03T17:25
at 2021-02-03T17:25
宏佳騰將籌組CROXERA機車聯網聯盟

By Dorothy
at 2021-02-03T17:15
at 2021-02-03T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