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經濟學的門檻... - 經濟
By Caitlin
at 2008-05-01T05:57
at 2008-05-01T05:57
Table of Contents
1. 我不見得了解所有的前因後果,但是就我所看到的現象來分析,請大家指正。
這裡用條列式,因為本來只是想擬個分析大綱,卻長成這樣。
2. 這裡,我想要問的問題是:能不能用經濟學來分析經濟版(或其他類似的版)上,
關於「請益是否該有門檻限制」的爭議?
a. 首先是現象的釐清:我觀察到現象是:
(1) 經濟板上充斥一堆考試作業「請益」文,卻沒有人回答。
(2) 回答的一方嫌「怎麼老是出現xx的問題」,
(3) 可是真正想問問題的人又覺得「回答的一方怎麼姿態那麼太高」。
b. 一個有趣的問題是,除了這兩群人之外,還有一群不出聲人是誰?
一般會發問的人許多都是真正基於好奇心求知慾,但是有少數問問題的人
卻是把應該自己做的作業、應該問老師的問題拿來問,想要圖個方便。
(當然,這些只圖方便的人多半不會在爭議裡出聲,因為他們是受益者)
3. 當沒有任何區隔的時候,回答的一方無從判斷問的人動機如何。
a. 假如回答的人看到問題就會好心回答,當然所有請益的人都受益。
b. 可是,請益的一方,哪一種人會馬上問更多問題呢?
(1) 我相信人的好奇心會隨著對某件事情的了解而增加,
但是到了接近完全知道的時候就會漸漸下降。
因此,因為求知慾而問的人可能會馬上多問一些,
但是追問幾次之後就會(暫時)滿足好奇心,就不再問。
(2) 相反地,如果我是圖方便的人,既然我第一題習題可以拿去經濟板上問,
那我第二題、第三題也都可以啊!
因此,圖方便的人會一再地把問題拿上來問,
而且沒完沒了(既然這麼好用,那就多用嘛!)。
c. 可是,這樣下來,回答的人大概就累翻了,
而且最後也會發現這些請益的問題裡,大多數是圖方便的人來問的,
而不是真正基於求知慾來問的人所提出來的問題。
這樣一來,再有耐心的人,大概也會被幾十題習題
(或幾百題考古題)搞到不耐煩,就不願意再回答了。
d. 這當然是一個不好的狀況,因為真正想問問題的人沒人可問,
真正想回答問題的人也懶得回答,而版面則是充斥著「圖方便之人」的問題。
e. 這有沒有很熟悉?沒錯,這就是Akerlof的檸檬市場!
因為資訊不透明(asymmetric information)的關係,整個市場變得無法運作。
可是這樣算是「市場失靈」嗎?也許是,但是其實不同的市場機制可以來解決這個問題。
4. 舉例來說,一個類似的情況:
a. 在雅虎網拍上面,你看到十個賣ipod的人,價錢都差不多,你該跟誰買?
b. 價差是小事,但是買到水貨、爛貨是大問題。
問題的根源在於除了大多數誠實的賣家之外,
仍然有極少數是詐騙集團(這個叫做知人知面不知心; hidden types)。
因此,如何區隔誠實與詐欺的賣家就是大問題。
c. 但是,網站上都有評價啊!你會去找「評價高」的賣家。爲什麼?
因為他們有信用,比較有保障。
也就是說,「評價高」這個光環(signal)能夠幫助你克服
資訊不透明(asymmetric information)的問題。
d. 經濟學告訴我,一個光環要有效區隔,必須讓誠實的賣家得到此光環的成本夠低,
而詐騙的賣家得到此光環的成本太高,這樣兩邊才不會假裝是另一邊,
以致混成一團(pooling)。
5. 回到「請益」的問題,我們能不能設計一個光環(signal)來區隔
「真正有求知慾的人」和那些「想圖方便的人」呢?
是有一些可能:
a. 要求請益的人說明自己是哪一種人。
不過這個有可能是嘴砲(cheaptalk),因為每個人都可以臉不紅、氣不喘地
宣稱他是「很好奇想知道」,即使他只是「好奇想知道作業解答長什麼樣子」。
b. 要求請益的人說明問題的來源(如「考試」、「作業」,或者是哪裡卡住等等)。
這樣一來,只是想圖方便的人就沒辦法「那麼方便地」得到作業解答,
而那些真正有求知慾的人則能夠藉著跟別人區隔,讓回答的人能夠辨別出來,
進而回答他的問題。
c. 然而,這個光環並不是沒有成本的,因為那些真正有求知慾的人必須先做功課,
然後才能來問問題。
d. 比起檸檬市場來說,這到底好不好呢?
關鍵在於「有做功課就能得到回答」是不是比「得不到答案」更「好」。
(1) 如果這個「功課」門檻很高,那麼說不定我做完功課答案就出來了,
就根本不用問了。那麼「有做功課就能得到回答」跟檸檬市場就沒差多少,
因為都得自己摸索。
(2) 可是如果門檻還可以,那麼說不定我做了基本功課之後,
就有高手能夠引導我更上一層樓,那就會比「得不到答案的檸檬市場更好」。
因此,設計一個正確的光環機制,門檻不能太高。
(3) 可是反過來說,如果門檻太低,讓那些圖方便的人也能輕易跨過門檻的話,
就沒有辦法讓真正有求知慾的人跟她們「區隔」出來,就回到檸檬市場那種
「混成一團」的狀況。
因此,設計正確的光環(門檻)很重要,但是也很困難,不容易拿捏。
(暫時)的結論:
希望這樣可以讓大家稍微體諒一下版主大人(以及歷世歷代試圖設計不同光環的人)
苦心孤詣、設計一個好制度的困難。
以此淺見,謹供參考。
--
這裡用條列式,因為本來只是想擬個分析大綱,卻長成這樣。
2. 這裡,我想要問的問題是:能不能用經濟學來分析經濟版(或其他類似的版)上,
關於「請益是否該有門檻限制」的爭議?
a. 首先是現象的釐清:我觀察到現象是:
(1) 經濟板上充斥一堆考試作業「請益」文,卻沒有人回答。
(2) 回答的一方嫌「怎麼老是出現xx的問題」,
(3) 可是真正想問問題的人又覺得「回答的一方怎麼姿態那麼太高」。
b. 一個有趣的問題是,除了這兩群人之外,還有一群不出聲人是誰?
一般會發問的人許多都是真正基於好奇心求知慾,但是有少數問問題的人
卻是把應該自己做的作業、應該問老師的問題拿來問,想要圖個方便。
(當然,這些只圖方便的人多半不會在爭議裡出聲,因為他們是受益者)
3. 當沒有任何區隔的時候,回答的一方無從判斷問的人動機如何。
a. 假如回答的人看到問題就會好心回答,當然所有請益的人都受益。
b. 可是,請益的一方,哪一種人會馬上問更多問題呢?
(1) 我相信人的好奇心會隨著對某件事情的了解而增加,
但是到了接近完全知道的時候就會漸漸下降。
因此,因為求知慾而問的人可能會馬上多問一些,
但是追問幾次之後就會(暫時)滿足好奇心,就不再問。
(2) 相反地,如果我是圖方便的人,既然我第一題習題可以拿去經濟板上問,
那我第二題、第三題也都可以啊!
因此,圖方便的人會一再地把問題拿上來問,
而且沒完沒了(既然這麼好用,那就多用嘛!)。
c. 可是,這樣下來,回答的人大概就累翻了,
而且最後也會發現這些請益的問題裡,大多數是圖方便的人來問的,
而不是真正基於求知慾來問的人所提出來的問題。
這樣一來,再有耐心的人,大概也會被幾十題習題
(或幾百題考古題)搞到不耐煩,就不願意再回答了。
d. 這當然是一個不好的狀況,因為真正想問問題的人沒人可問,
真正想回答問題的人也懶得回答,而版面則是充斥著「圖方便之人」的問題。
e. 這有沒有很熟悉?沒錯,這就是Akerlof的檸檬市場!
因為資訊不透明(asymmetric information)的關係,整個市場變得無法運作。
可是這樣算是「市場失靈」嗎?也許是,但是其實不同的市場機制可以來解決這個問題。
4. 舉例來說,一個類似的情況:
a. 在雅虎網拍上面,你看到十個賣ipod的人,價錢都差不多,你該跟誰買?
b. 價差是小事,但是買到水貨、爛貨是大問題。
問題的根源在於除了大多數誠實的賣家之外,
仍然有極少數是詐騙集團(這個叫做知人知面不知心; hidden types)。
因此,如何區隔誠實與詐欺的賣家就是大問題。
c. 但是,網站上都有評價啊!你會去找「評價高」的賣家。爲什麼?
因為他們有信用,比較有保障。
也就是說,「評價高」這個光環(signal)能夠幫助你克服
資訊不透明(asymmetric information)的問題。
d. 經濟學告訴我,一個光環要有效區隔,必須讓誠實的賣家得到此光環的成本夠低,
而詐騙的賣家得到此光環的成本太高,這樣兩邊才不會假裝是另一邊,
以致混成一團(pooling)。
5. 回到「請益」的問題,我們能不能設計一個光環(signal)來區隔
「真正有求知慾的人」和那些「想圖方便的人」呢?
是有一些可能:
a. 要求請益的人說明自己是哪一種人。
不過這個有可能是嘴砲(cheaptalk),因為每個人都可以臉不紅、氣不喘地
宣稱他是「很好奇想知道」,即使他只是「好奇想知道作業解答長什麼樣子」。
b. 要求請益的人說明問題的來源(如「考試」、「作業」,或者是哪裡卡住等等)。
這樣一來,只是想圖方便的人就沒辦法「那麼方便地」得到作業解答,
而那些真正有求知慾的人則能夠藉著跟別人區隔,讓回答的人能夠辨別出來,
進而回答他的問題。
c. 然而,這個光環並不是沒有成本的,因為那些真正有求知慾的人必須先做功課,
然後才能來問問題。
d. 比起檸檬市場來說,這到底好不好呢?
關鍵在於「有做功課就能得到回答」是不是比「得不到答案」更「好」。
(1) 如果這個「功課」門檻很高,那麼說不定我做完功課答案就出來了,
就根本不用問了。那麼「有做功課就能得到回答」跟檸檬市場就沒差多少,
因為都得自己摸索。
(2) 可是如果門檻還可以,那麼說不定我做了基本功課之後,
就有高手能夠引導我更上一層樓,那就會比「得不到答案的檸檬市場更好」。
因此,設計一個正確的光環機制,門檻不能太高。
(3) 可是反過來說,如果門檻太低,讓那些圖方便的人也能輕易跨過門檻的話,
就沒有辦法讓真正有求知慾的人跟她們「區隔」出來,就回到檸檬市場那種
「混成一團」的狀況。
因此,設計正確的光環(門檻)很重要,但是也很困難,不容易拿捏。
(暫時)的結論:
希望這樣可以讓大家稍微體諒一下版主大人(以及歷世歷代試圖設計不同光環的人)
苦心孤詣、設計一個好制度的困難。
以此淺見,謹供參考。
--
Tags:
經濟
All Comments
By Elma
at 2008-05-01T22:21
at 2008-05-01T22:21
By Victoria
at 2008-05-04T23:07
at 2008-05-04T23:07
By Daniel
at 2008-05-05T18:59
at 2008-05-05T18:59
By Oscar
at 2008-05-08T13:50
at 2008-05-08T13:50
By Heather
at 2008-05-13T12:06
at 2008-05-13T12:06
By Emma
at 2008-05-14T11:41
at 2008-05-14T11:41
By James
at 2008-05-18T20:10
at 2008-05-18T20:10
By Daniel
at 2008-05-19T12:52
at 2008-05-19T12:52
By Erin
at 2008-05-22T01:23
at 2008-05-22T01:23
By Tom
at 2008-05-23T21:42
at 2008-05-23T21:42
By John
at 2008-05-25T18:43
at 2008-05-25T18:43
By Candice
at 2008-05-26T02:19
at 2008-05-26T02:19
By Odelette
at 2008-05-26T11:30
at 2008-05-26T11:30
By Odelette
at 2008-05-30T05:02
at 2008-05-30T05:02
By Erin
at 2008-05-31T22:43
at 2008-05-31T22:43
By Rebecca
at 2008-06-04T09:42
at 2008-06-04T09:42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08-06-05T14:45
at 2008-06-05T14:45
By Elizabeth
at 2008-06-08T11:34
at 2008-06-08T11:34
By Joseph
at 2008-06-10T23:56
at 2008-06-10T23:56
By Adele
at 2008-06-12T07:47
at 2008-06-12T07:47
Related Posts
進入經濟學的門檻...
By Queena
at 2008-05-01T04:59
at 2008-05-01T04:59
roar兄
By Madame
at 2008-05-01T03:25
at 2008-05-01T03:25
進入經濟學的門檻...
By Una
at 2008-05-01T02:25
at 2008-05-01T02:25
凹向原點的無異曲線
By Dinah
at 2008-05-01T00:42
at 2008-05-01T00:42
roar兄
By Elma
at 2008-05-01T00:08
at 2008-05-01T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