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關於投資型保單 - 理財
By Ula
at 2007-04-22T18:10
at 2007-04-22T18:10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danny979797 (迷塵)》之銘言:
: 想請問一下關於投資型保單,不知道對於社會新鮮人來說有沒有買的價值,
: 因為感覺起來很像是很長期的投資,可能是到你正常退休的年紀,假設65歲
: 而且比方說月繳5千一年算下來要六萬塊,可是那48000就是保單保費費用,
: 也就是你只剩下12000可以用到投資,而你可能要繳到第六年之後才沒有這項費用
: 而且真的可以像業務員所說的退休後可以每個月領一筆錢或是中間要是有個什麼意外的話
: 能夠領一筆錢出來,因為本人是比較偏向於投資部分
『危險保費越老收越多』這句話,
錯了一半,對了一半。
投資型保單分成兩大類:A型與B型
(或有人稱為甲型或乙型)
上述說的情況只會發生在B型。
A型投資型保單隨著現金帳戶價值提高,
會使保險公司承擔的危險保額下降,
進而使得危險保費也跟著逐年遞減。
待現金帳戶價值超過保額,
就完全沒有危險保費的問題。
而B型的現金帳戶價值跟保額脫勾,
因此才會發生年紀越大要扣除越多危險保費。
======================================
至於前置費用的問題,各家不同。
有的公司收五年,有的公司收六年,
也有的公司收前兩年。
但重點跟幾年無關,而是費用比率。
目前為止,筆者所知的前置費用,
依照各家不同,商品不同,
比率大概介於120%~150%。
然而,這並不代表你所有的錢有120%~150%成為前置費用,
還要視你的保額而定。
你的保額越低,
計畫保費(有的公司稱為"基本保費")也越低,
此時你扣除的前置費用雖然%數不變,
但成本會降低。
我的意思是,同樣月繳給保險公司5000元,
同樣年紀ˋ同樣性別之下,
保額400萬的投資型保單保戶,
可能前置費用被扣4500(第一年的每個月)
但如果你的保額下降為200萬,
那你的前置費用可能就只會被扣除2000元。(非精算數字,但絕對比較少)
====================================
因此,保額高低會決定你的前置費用成本。
這時候,就要回歸壽險本身去談。
如果你不想要保費貴,保額低的終身壽險,
你可以用投資型保單去替代。
保額400萬,
終身壽險的費用可能比投資型保單要貴好幾倍。
而且終身壽險繳出去的叫做"保費",
拿不回來的。
但投資型保單的壽險,你繳出去的錢因為是分離帳戶之故,
因此投資績效看得見,
隨時要提領也可以(但有限制最低金額)。
所以,如果你檢視自己的保單,
壽險額度不高,只有10幾萬,或者80幾萬,
那麼你可以透過投資型保單的壽險額度拉到適合自己需要的水平。
=====================================
最後,建議同業,也給原po一個提醒,
投資型保單的主要功能並不是投資,
因此如果你硬要跟基金比較,
光是前置費用你一定就划不來,
更遑論還要扣除危險保費。
但如果你有心要長期下去,
20年,30年,
那麼,你可以想像他是一個滿穩定的"理財"工具。
如果太強調"投資",會讓人期待很高的報酬;
但如果只談"保險",可以投資基金的功能會被忽略。
因此,投資型保單就是
『長期而言,"穩定的理財工具"』,
透過科學化的資產配置原理,投資組合概念,
加上長期的定期定額,
絕對可以做好非常適度的風險控管。
讓你的資金在長期之下擁有穩定的成長空間。
===============================
以上
--
: 想請問一下關於投資型保單,不知道對於社會新鮮人來說有沒有買的價值,
: 因為感覺起來很像是很長期的投資,可能是到你正常退休的年紀,假設65歲
: 而且比方說月繳5千一年算下來要六萬塊,可是那48000就是保單保費費用,
: 也就是你只剩下12000可以用到投資,而你可能要繳到第六年之後才沒有這項費用
: 而且真的可以像業務員所說的退休後可以每個月領一筆錢或是中間要是有個什麼意外的話
: 能夠領一筆錢出來,因為本人是比較偏向於投資部分
『危險保費越老收越多』這句話,
錯了一半,對了一半。
投資型保單分成兩大類:A型與B型
(或有人稱為甲型或乙型)
上述說的情況只會發生在B型。
A型投資型保單隨著現金帳戶價值提高,
會使保險公司承擔的危險保額下降,
進而使得危險保費也跟著逐年遞減。
待現金帳戶價值超過保額,
就完全沒有危險保費的問題。
而B型的現金帳戶價值跟保額脫勾,
因此才會發生年紀越大要扣除越多危險保費。
======================================
至於前置費用的問題,各家不同。
有的公司收五年,有的公司收六年,
也有的公司收前兩年。
但重點跟幾年無關,而是費用比率。
目前為止,筆者所知的前置費用,
依照各家不同,商品不同,
比率大概介於120%~150%。
然而,這並不代表你所有的錢有120%~150%成為前置費用,
還要視你的保額而定。
你的保額越低,
計畫保費(有的公司稱為"基本保費")也越低,
此時你扣除的前置費用雖然%數不變,
但成本會降低。
我的意思是,同樣月繳給保險公司5000元,
同樣年紀ˋ同樣性別之下,
保額400萬的投資型保單保戶,
可能前置費用被扣4500(第一年的每個月)
但如果你的保額下降為200萬,
那你的前置費用可能就只會被扣除2000元。(非精算數字,但絕對比較少)
====================================
因此,保額高低會決定你的前置費用成本。
這時候,就要回歸壽險本身去談。
如果你不想要保費貴,保額低的終身壽險,
你可以用投資型保單去替代。
保額400萬,
終身壽險的費用可能比投資型保單要貴好幾倍。
而且終身壽險繳出去的叫做"保費",
拿不回來的。
但投資型保單的壽險,你繳出去的錢因為是分離帳戶之故,
因此投資績效看得見,
隨時要提領也可以(但有限制最低金額)。
所以,如果你檢視自己的保單,
壽險額度不高,只有10幾萬,或者80幾萬,
那麼你可以透過投資型保單的壽險額度拉到適合自己需要的水平。
=====================================
最後,建議同業,也給原po一個提醒,
投資型保單的主要功能並不是投資,
因此如果你硬要跟基金比較,
光是前置費用你一定就划不來,
更遑論還要扣除危險保費。
但如果你有心要長期下去,
20年,30年,
那麼,你可以想像他是一個滿穩定的"理財"工具。
如果太強調"投資",會讓人期待很高的報酬;
但如果只談"保險",可以投資基金的功能會被忽略。
因此,投資型保單就是
『長期而言,"穩定的理財工具"』,
透過科學化的資產配置原理,投資組合概念,
加上長期的定期定額,
絕對可以做好非常適度的風險控管。
讓你的資金在長期之下擁有穩定的成長空間。
===============================
以上
--
All Comments
By Yuri
at 2007-04-24T08:29
at 2007-04-24T08:29
By Dorothy
at 2007-04-25T05:26
at 2007-04-25T05:26
By Catherine
at 2007-04-26T03:34
at 2007-04-26T03:34
By Delia
at 2007-04-28T22:17
at 2007-04-28T22:17
By Anthony
at 2007-04-29T15:58
at 2007-04-29T15:58
By Queena
at 2007-05-03T15:24
at 2007-05-03T15:24
By Ingrid
at 2007-05-08T14:54
at 2007-05-08T14:54
By Ophelia
at 2007-05-12T06:26
at 2007-05-12T06:26
By Iris
at 2007-05-15T06:34
at 2007-05-15T06:34
By Ivy
at 2007-05-16T15:30
at 2007-05-16T15:30
By Hedwig
at 2007-05-19T05:46
at 2007-05-19T05:46
By Lucy
at 2007-05-19T20:54
at 2007-05-19T20:54
By Hedwig
at 2007-05-21T08:14
at 2007-05-21T08:14
By Poppy
at 2007-05-25T05:45
at 2007-05-25T05:45
By Linda
at 2007-05-27T18:33
at 2007-05-27T18:33
By Madame
at 2007-06-01T18:27
at 2007-06-01T18:27
By Linda
at 2007-06-01T23:26
at 2007-06-01T23:26
By Puput
at 2007-06-03T23:16
at 2007-06-03T23:16
By Rae
at 2007-06-06T02:06
at 2007-06-06T02:06
By John
at 2007-06-06T22:17
at 2007-06-06T22:17
By Quintina
at 2007-06-10T16:17
at 2007-06-10T16:17
By Rosalind
at 2007-06-13T22:33
at 2007-06-13T22:33
By Jacky
at 2007-06-15T01:41
at 2007-06-15T01:41
By Agatha
at 2007-06-18T21:05
at 2007-06-18T21:05
By Brianna
at 2007-06-22T13:53
at 2007-06-22T13:53
By Frederica
at 2007-06-22T22:16
at 2007-06-22T22:16
By Callum
at 2007-06-23T05:32
at 2007-06-23T05:32
By James
at 2007-06-24T08:39
at 2007-06-24T08:39
By Edward Lewis
at 2007-06-26T15:59
at 2007-06-26T15:59
By Ursula
at 2007-06-27T04:16
at 2007-06-27T04:16
By Yuri
at 2007-06-30T11:20
at 2007-06-30T11:20
By Jessica
at 2007-07-03T08:44
at 2007-07-03T08:44
By Anthony
at 2007-07-07T19:59
at 2007-07-07T19:59
By Liam
at 2007-07-07T22:25
at 2007-07-07T22:25
By Susan
at 2007-07-11T14:45
at 2007-07-11T14:45
By Kristin
at 2007-07-15T19:11
at 2007-07-15T19:11
By Caitlin
at 2007-07-17T23:57
at 2007-07-17T23:57
By Thomas
at 2007-07-21T07:44
at 2007-07-21T07:44
By Frederic
at 2007-07-23T09:31
at 2007-07-23T09:31
By Genevieve
at 2007-07-26T17:59
at 2007-07-26T17:59
By Mary
at 2007-07-31T11:52
at 2007-07-31T11:52
By Cara
at 2007-08-05T04:51
at 2007-08-05T04:51
By Ivy
at 2007-08-09T06:03
at 2007-08-09T06:03
Related Posts
請問關於投資型保單
By Regina
at 2007-04-22T15:34
at 2007-04-22T15:34
基金報酬率的問題
By Lucy
at 2007-04-22T11:51
at 2007-04-22T11:51
100萬美金的投資
By Lucy
at 2007-04-22T10:49
at 2007-04-22T10:49
理財工具書
By Kristin
at 2007-04-22T08:39
at 2007-04-22T08:39
我在私募股權的日子(5)_如何打破PE高門술…
By Ina
at 2007-04-22T05:11
at 2007-04-22T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