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扣抵稅額的計算方式 - 稅務

By Quanna
at 2006-07-06T18:04
at 2006-07-06T18:04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aven1205 (狗年行大運)》之銘言:
: ※ 引述《smartlai (全身而退王)》之銘言:
: : 大致上對。
: : 不過25%叫做可扣抵比例。
: : 可扣抵稅額是1000不是650。
: 可是我有一個疑問
: 這樣還是繳了650的稅阿
: 也就是說 參與除權息反而還要扣稅
: 這樣可扣抵稅額比例有什麼意義嗎?
: 又不是每檔股票都會填權息
: 分到了股利 可是整張股票價值還是跟除權息前一樣阿
: 如果不填權的話(或是反而貼權)是不是在高的可扣抵稅額比例都沒意義呢?
: 我是股市新手 問到蠢問題請見諒
: 噗~~
我們試著考慮其他所得,也許比較容易懂。
一樣的例子,股利總額5000,股利淨額4000,可扣抵稅額1000。
我今年有80萬所得淨額。(設計對白)
所以我要繳的稅是:
80萬x13%-25900(累進差額)=78100
如果我加上這筆股利,
會變成:
805000x13%-25900=78750
78750-1000=77750
有沒有這筆股利,相差了:
78100-77750=350
也就是少繳350的稅。
你認為還是要繳650的稅,
可是你換到了1000的抵稅額。
花650換1000,少繳350為什麼不划算?
先不用考慮填息或貼息,
就單純考慮參與除息,只要你的稅率遠低於稅額扣抵比率,
就可以少繳稅,就是有利。
--
▄▄▄▄▄▄▄▄▄▄▄▄▄▄▄▄▄▄
▄▄▄▄▄▄▄▄▄▄▄▄▄▄▄▄▄▄▄
▄▄▄▄▄▄▄▄▄▄▄▄▄▄▄▄▄▄▄
▄▄▄▄▄▄▄▄▄▄▄▄▄▄▄▄▄▄▄▄ 帽子抑或是蛇?
▄▄▄▄▄▄▄▄▄▄▄▄▄▄▄▄▄▄▄▄▄▄
▄▄▄▄▄▄▄▄▄▄▄▄▄▄▄▄▄▄▄▄▄▄▄ http://www.pixnet.net/smartlai
--
: ※ 引述《smartlai (全身而退王)》之銘言:
: : 大致上對。
: : 不過25%叫做可扣抵比例。
: : 可扣抵稅額是1000不是650。
: 可是我有一個疑問
: 這樣還是繳了650的稅阿
: 也就是說 參與除權息反而還要扣稅
: 這樣可扣抵稅額比例有什麼意義嗎?
: 又不是每檔股票都會填權息
: 分到了股利 可是整張股票價值還是跟除權息前一樣阿
: 如果不填權的話(或是反而貼權)是不是在高的可扣抵稅額比例都沒意義呢?
: 我是股市新手 問到蠢問題請見諒
: 噗~~
我們試著考慮其他所得,也許比較容易懂。
一樣的例子,股利總額5000,股利淨額4000,可扣抵稅額1000。
我今年有80萬所得淨額。(設計對白)
所以我要繳的稅是:
80萬x13%-25900(累進差額)=78100
如果我加上這筆股利,
會變成:
805000x13%-25900=78750
78750-1000=77750
有沒有這筆股利,相差了:
78100-77750=350
也就是少繳350的稅。
你認為還是要繳650的稅,
可是你換到了1000的抵稅額。
花650換1000,少繳350為什麼不划算?
先不用考慮填息或貼息,
就單純考慮參與除息,只要你的稅率遠低於稅額扣抵比率,
就可以少繳稅,就是有利。
--
▄▄▄▄▄▄▄▄▄▄▄▄▄▄▄▄▄▄
▄▄▄▄▄▄▄▄▄▄▄▄▄▄▄▄▄▄▄
▄▄▄▄▄▄▄▄▄▄▄▄▄▄▄▄▄▄▄
▄▄▄▄▄▄▄▄▄▄▄▄▄▄▄▄▄▄▄▄ 帽子抑或是蛇?
▄▄▄▄▄▄▄▄▄▄▄▄▄▄▄▄▄▄▄▄▄▄
▄▄▄▄▄▄▄▄▄▄▄▄▄▄▄▄▄▄▄▄▄▄▄ http://www.pixnet.net/smartlai
--
Tags:
稅務
All Comments

By Zora
at 2006-07-08T09:06
at 2006-07-08T09:06

By Enid
at 2006-07-11T15:33
at 2006-07-11T15:33

By George
at 2006-07-15T10:15
at 2006-07-15T10:15
Related Posts
可以撫養弟弟/弟媳/弟弟的小孩嗎?

By Adele
at 2006-07-06T01:17
at 2006-07-06T01:17
關於稅務方面的雜誌?

By Jacob
at 2006-07-05T22:05
at 2006-07-05T22:05
請問扣抵稅額的計算方式

By Leila
at 2006-07-05T21:21
at 2006-07-05T21:21
請問扣抵稅額的計算方式

By Olive
at 2006-07-05T19:32
at 2006-07-05T19:32
急問: 這樣可以減稅金嗎

By Eartha
at 2006-07-05T00:23
at 2006-07-05T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