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不同國家工資多寡的問題--think out of the box (1) - 經濟
By Iris
at 2007-12-15T17:26
at 2007-12-15T17:26
Table of Contents
我一開始拋出兩個議題
1.同工不同酬
2.物價成長速度與薪資成長速度
其實是想讓大家Think out of the box
本篇先就同工不同酬來討論
----
沒錯 課堂上的經濟學教你有些勞動流動的障礙
所以造成同工不同酬
但這不是我想說的重點
我想說的是課堂教授上沒教你的
我特別舉一些職場上最low end的job
一些part time的工作 例如服務生 清潔員
就這些low end的job
我假設台灣 和 英國 美國 澳洲等國家一樣
星巴克 麥當勞 清潔工 看護工等工作
供給和需求的ratio是一樣的(佔全體勞動力的比率)
那為何台灣和其他國家這些工作的"絕對"薪資差那麼多
我用一個假設的數據來說明(轉換成台幣)
台灣的High-End你或許可以想像成聯發科理工碩士學歷Entry-Level 的R&D Engineer
英國的High-End你或許可以想像成金融業數理財金碩士學歷 Entry-Level的從業人員
Low-End High-End
台灣 350K 1,200K
英國 1,000K 3,600K
(上述是以年薪計算,英國的收入是我當年觀察 Low-end以時薪乘8小時再乘250工作天)
Low-End Job兩地絕對薪資差了2.8倍左右
High-End Job兩地差了3倍左右
但如果轉換成相對薪資呢?
台灣 1,200/350=3.4
英國 3,600/1,200=3.6
--
3.4倍 v.s. 3.6倍 這其實是個令人surprise的數字 這代表什麼呢?
這代表單就一個勞動區域內 其實High-End和Low-End的工資倍數是差不多的
背後隱含的意思是在不同勞動區域再經濟成長的過程中
High-End和Low-End之間薪資的倍數其實是相當接近的
或許最近全球開始出現M型化社會
但也只是代表一個勞動區域內 這個倍數會擴大
但是跨區域之間的倍數還是很相近
--
這現象如何解釋呢?
試想你就是台灣那個領High-End的勞動人口
你一個月願意花多少錢在這些一些上星巴克 晚上吃頓fantastic dinner
或是請一些勞動力讓你生活更舒適上呢(例如請清潔公司幫你打掃你家)
基於台灣物價或low-end的勞動工資 你或許願意花你每個月收入的30%
這情況其實也可以類推到英國High-End的勞動人口
而這比率其實也差不多 可能25% 可能35%
--
如果你當過兵
應該能深刻了解到
真正的戰鬥部隊可能佔不到整個兵員人數的一半 甚至連30%也不到
大部分的70% 其實都是後勤體系以及指揮體系
每個國家(勞動區域)都有所謂的經濟火車頭(high-end)
台灣的話或許是科技公司 或許是機械
英國的話或許是金融業 或許是顧問業
但這些行業從業人口佔全體人口的比率或許連20%都不到
但這些經濟火車頭能加速往前衝
剩下80%的人口也能因此而拉高絕對薪資
最後造成不同區域 同工不同酬的現象
--
1.同工不同酬
2.物價成長速度與薪資成長速度
其實是想讓大家Think out of the box
本篇先就同工不同酬來討論
----
沒錯 課堂上的經濟學教你有些勞動流動的障礙
所以造成同工不同酬
但這不是我想說的重點
我想說的是課堂教授上沒教你的
我特別舉一些職場上最low end的job
一些part time的工作 例如服務生 清潔員
就這些low end的job
我假設台灣 和 英國 美國 澳洲等國家一樣
星巴克 麥當勞 清潔工 看護工等工作
供給和需求的ratio是一樣的(佔全體勞動力的比率)
那為何台灣和其他國家這些工作的"絕對"薪資差那麼多
我用一個假設的數據來說明(轉換成台幣)
台灣的High-End你或許可以想像成聯發科理工碩士學歷Entry-Level 的R&D Engineer
英國的High-End你或許可以想像成金融業數理財金碩士學歷 Entry-Level的從業人員
Low-End High-End
台灣 350K 1,200K
英國 1,000K 3,600K
(上述是以年薪計算,英國的收入是我當年觀察 Low-end以時薪乘8小時再乘250工作天)
Low-End Job兩地絕對薪資差了2.8倍左右
High-End Job兩地差了3倍左右
但如果轉換成相對薪資呢?
台灣 1,200/350=3.4
英國 3,600/1,200=3.6
--
3.4倍 v.s. 3.6倍 這其實是個令人surprise的數字 這代表什麼呢?
這代表單就一個勞動區域內 其實High-End和Low-End的工資倍數是差不多的
背後隱含的意思是在不同勞動區域再經濟成長的過程中
High-End和Low-End之間薪資的倍數其實是相當接近的
或許最近全球開始出現M型化社會
但也只是代表一個勞動區域內 這個倍數會擴大
但是跨區域之間的倍數還是很相近
--
這現象如何解釋呢?
試想你就是台灣那個領High-End的勞動人口
你一個月願意花多少錢在這些一些上星巴克 晚上吃頓fantastic dinner
或是請一些勞動力讓你生活更舒適上呢(例如請清潔公司幫你打掃你家)
基於台灣物價或low-end的勞動工資 你或許願意花你每個月收入的30%
這情況其實也可以類推到英國High-End的勞動人口
而這比率其實也差不多 可能25% 可能35%
--
如果你當過兵
應該能深刻了解到
真正的戰鬥部隊可能佔不到整個兵員人數的一半 甚至連30%也不到
大部分的70% 其實都是後勤體系以及指揮體系
每個國家(勞動區域)都有所謂的經濟火車頭(high-end)
台灣的話或許是科技公司 或許是機械
英國的話或許是金融業 或許是顧問業
但這些行業從業人口佔全體人口的比率或許連20%都不到
但這些經濟火車頭能加速往前衝
剩下80%的人口也能因此而拉高絕對薪資
最後造成不同區域 同工不同酬的現象
--
Tags:
經濟
All Comments
By Bennie
at 2007-12-18T16:20
at 2007-12-18T16:20
By Edith
at 2007-12-23T07:47
at 2007-12-23T07:47
Related Posts
IS-LM 的問題
By Isabella
at 2007-12-15T13:46
at 2007-12-15T13:46
請問不同國家工資多寡的問題
By Xanthe
at 2007-12-14T23:43
at 2007-12-14T23:43
總體經濟書目研讀
By Freda
at 2007-12-14T21:37
at 2007-12-14T21:37
節儉的矛盾的觀念
By Elvira
at 2007-12-14T04:20
at 2007-12-14T04:20
關於賽局中「先動優勢」的看法
By Oscar
at 2007-12-13T22:26
at 2007-12-13T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