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麼簡單說明 Linepay 相關支付工具? - 行動支付
By Poppy
at 2018-10-02T03:09
at 2018-10-02T03:09
Table of Contents
這篇不是以 roadmap 的方式出發 主要是拿來釐清比較容易搞混的地方
三支:綁卡片間接消費
電支:類似銀行帳戶的功能,帳戶餘額透過 儲值/轉帳/提領/消費 變動
電票:電子票證(卡片)裡面的餘額 做什麼事情都要靠卡
(以上不是正統解釋 只是讓你好分辨而已)
-------------
1. 一卡通電支 vs 一卡通票證
一卡通票證:任何交易都跟實體卡有關,餘額變動一定是拿卡片去靠近機台發生
包括 搭車 小額消費......
一卡通電支:餘額變動主要透過 Line 的介面去操作,包括儲值/提領/餘額交易/轉帳...
雖然是同一家公司,用的執照不同也有使用上的差異,唯一的連結:非銀行聯名之一卡
通自動加值的功能 (透明卡、實名後申請連結電支的卡片)
會提這點是因為出了 PTT,身邊還是很多人聽到一卡通,對他的票證印象實在太根深蒂固
2. 支付:LinePay vs 一卡通電支
個人真的不喜歡 LinePay 四處聯名,然後讓大家搞混的戲碼,去年有中信 LinePay,
今年有 LinePay 聯名一卡通,然後又多出那張上面有 LinePay Logo 透明卡,挑戰腦
力就是了。中信和 LinePay 的關係可參考:http://bit.ly/2IudDmZ
LinePay 聯名一卡通帳戶,以後簡稱一卡通電支就好了,Line 只是個殼 (這點很重要)
一卡通電支之前是有過獨立 app 的,長這樣:https://i.imgur.com/mpfWAoX.jpg
但想當然爾,誰沒事會去載 app 來用 (我是為了註冊賺兩百而載的),後來他們兩方合作
然後把一卡通電支的功能整合到 Line 裡面,立意是非常良好的,畢竟 Line 就很多人用
不過請記得只要牽扯到非購物消費的金流,本質/背後都是用一卡通電支運作的。
LinePay 在今年八月底前,本質上就只是個第三方支付,只能綁 credit/debit 消費。
八月底前的 LinePay 為了解說方便,下面簡稱 連加 (因為請款名稱是這個名字)
現在他們就把 "一卡通電支"的餘額消費 跟原本 "連加" 的綁卡片消費整在一起
共用同一個 LinePay 條碼,然後付款方式可以選一卡通 OR 連加,又是另個災難
https://i.imgur.com/r8JjNFF.jpg
以為在連加時代小七只能綁822、全家只能綁812/822 這種搞獨家讓消費者體驗不流暢
的玩法他們可以得到經驗,可惜現在在同一個 LinePay 條碼下,連加跟一卡通餘額的
可使用通路也可以不同步,這種應該在上市之前就該先整合好了 = =
看看對手街口,在三支/電支的通路就不會有任何差異,過去也沒有那種在特定通路只能
綁xx卡才能消費的限制,你卡片只要綁得上去/裡面餘額足夠,就能用,他們是一家公司
同時擁有兩種支付模式,整合上比較有優勢沒錯,LinePay一卡通卻趕鴨子上架不同步,
讓消費者的體驗很差也是事實。
3. 中信 LinePay 一卡通 vs LinePay 一卡通聯名卡(透明卡)
LinePay 一卡通聯名卡 本體就只是一張已經記名的聯名卡,加上連線自動加值功能而已
中信 LinePay 一卡通 本體是信用卡,然後附加了一卡通票證,信用卡可離線加值,
debit 只能連線加值,直接和信用卡額度/存款餘額聯動,少了尷尬中介的電支帳戶
A卡片 B電支 C銀行餘額,透明卡要自動加值時 B->A,B 不夠錢就 fail 了,並不會很
聰明的幫你 B->A,B餘額不足,先跳出來幫你查可不可以先 C->B 然後 B->A,多了中介
對照目前的機制並不會比較好。credit/debit 以及 悠遊卡直接 C->A 少了一些麻煩。
(備註:透明卡等綁電支的一卡通,B->A 完成後如果 B餘額不足,才會從C自動儲值)
機制不好就算了,然後自動加值通路也沒全部談好,小七沒談下來,其他通路有災情,
自動加值本意不是讓你可以輕鬆地不用時時擔心卡片餘額會不會不足,但現在卻怕這張
透明卡現在會不會出包。
※ 引述《pchunters123 (pp表接受。和感謝,「今)》之銘言:
: 1.中信 LINEPAY 卡 (信用卡、簽帳卡)
刷卡回饋 Line Points (其實應該叫 Line Points 卡還比較實際一點...)
: 2. LINEPAY 一卡通帳戶
本質是一卡通電支帳戶
: 3. LINEPOINT 帳戶
放回饋的帳戶,放置 刷中信LP卡 / 回答問題 / 看影片等任務 / 消費的回饋
: 4. LINEPAY 一卡通餘額
一般電子票證的餘額,不足時+觸發條件可以啟動自動加值(如果有連結銀行/電支)
只是看到想回而以....
--
三支:綁卡片間接消費
電支:類似銀行帳戶的功能,帳戶餘額透過 儲值/轉帳/提領/消費 變動
電票:電子票證(卡片)裡面的餘額 做什麼事情都要靠卡
(以上不是正統解釋 只是讓你好分辨而已)
-------------
1. 一卡通電支 vs 一卡通票證
一卡通票證:任何交易都跟實體卡有關,餘額變動一定是拿卡片去靠近機台發生
包括 搭車 小額消費......
一卡通電支:餘額變動主要透過 Line 的介面去操作,包括儲值/提領/餘額交易/轉帳...
雖然是同一家公司,用的執照不同也有使用上的差異,唯一的連結:非銀行聯名之一卡
通自動加值的功能 (透明卡、實名後申請連結電支的卡片)
會提這點是因為出了 PTT,身邊還是很多人聽到一卡通,對他的票證印象實在太根深蒂固
2. 支付:LinePay vs 一卡通電支
個人真的不喜歡 LinePay 四處聯名,然後讓大家搞混的戲碼,去年有中信 LinePay,
今年有 LinePay 聯名一卡通,然後又多出那張上面有 LinePay Logo 透明卡,挑戰腦
力就是了。中信和 LinePay 的關係可參考:http://bit.ly/2IudDmZ
LinePay 聯名一卡通帳戶,以後簡稱一卡通電支就好了,Line 只是個殼 (這點很重要)
一卡通電支之前是有過獨立 app 的,長這樣:https://i.imgur.com/mpfWAoX.jpg
但想當然爾,誰沒事會去載 app 來用 (我是為了註冊賺兩百而載的),後來他們兩方合作
然後把一卡通電支的功能整合到 Line 裡面,立意是非常良好的,畢竟 Line 就很多人用
不過請記得只要牽扯到非購物消費的金流,本質/背後都是用一卡通電支運作的。
LinePay 在今年八月底前,本質上就只是個第三方支付,只能綁 credit/debit 消費。
八月底前的 LinePay 為了解說方便,下面簡稱 連加 (因為請款名稱是這個名字)
現在他們就把 "一卡通電支"的餘額消費 跟原本 "連加" 的綁卡片消費整在一起
共用同一個 LinePay 條碼,然後付款方式可以選一卡通 OR 連加,又是另個災難
https://i.imgur.com/r8JjNFF.jpg
以為在連加時代小七只能綁822、全家只能綁812/822 這種搞獨家讓消費者體驗不流暢
的玩法他們可以得到經驗,可惜現在在同一個 LinePay 條碼下,連加跟一卡通餘額的
可使用通路也可以不同步,這種應該在上市之前就該先整合好了 = =
看看對手街口,在三支/電支的通路就不會有任何差異,過去也沒有那種在特定通路只能
綁xx卡才能消費的限制,你卡片只要綁得上去/裡面餘額足夠,就能用,他們是一家公司
同時擁有兩種支付模式,整合上比較有優勢沒錯,LinePay一卡通卻趕鴨子上架不同步,
讓消費者的體驗很差也是事實。
3. 中信 LinePay 一卡通 vs LinePay 一卡通聯名卡(透明卡)
LinePay 一卡通聯名卡 本體就只是一張已經記名的聯名卡,加上連線自動加值功能而已
中信 LinePay 一卡通 本體是信用卡,然後附加了一卡通票證,信用卡可離線加值,
debit 只能連線加值,直接和信用卡額度/存款餘額聯動,少了尷尬中介的電支帳戶
A卡片 B電支 C銀行餘額,透明卡要自動加值時 B->A,B 不夠錢就 fail 了,並不會很
聰明的幫你 B->A,B餘額不足,先跳出來幫你查可不可以先 C->B 然後 B->A,多了中介
對照目前的機制並不會比較好。credit/debit 以及 悠遊卡直接 C->A 少了一些麻煩。
(備註:透明卡等綁電支的一卡通,B->A 完成後如果 B餘額不足,才會從C自動儲值)
機制不好就算了,然後自動加值通路也沒全部談好,小七沒談下來,其他通路有災情,
自動加值本意不是讓你可以輕鬆地不用時時擔心卡片餘額會不會不足,但現在卻怕這張
透明卡現在會不會出包。
※ 引述《pchunters123 (pp表接受。和感謝,「今)》之銘言:
: 1.中信 LINEPAY 卡 (信用卡、簽帳卡)
刷卡回饋 Line Points (其實應該叫 Line Points 卡還比較實際一點...)
: 2. LINEPAY 一卡通帳戶
本質是一卡通電支帳戶
: 3. LINEPOINT 帳戶
放回饋的帳戶,放置 刷中信LP卡 / 回答問題 / 看影片等任務 / 消費的回饋
: 4. LINEPAY 一卡通餘額
一般電子票證的餘額,不足時+觸發條件可以啟動自動加值(如果有連結銀行/電支)
只是看到想回而以....
--
Tags:
行動支付
All Comments
By Steve
at 2018-10-06T20:58
at 2018-10-06T20:58
By Ivy
at 2018-10-08T13:48
at 2018-10-08T13:48
By Lily
at 2018-10-12T10:24
at 2018-10-12T10:24
By Elizabeth
at 2018-10-17T08:27
at 2018-10-17T08:27
By Cara
at 2018-10-17T20:08
at 2018-10-17T20:08
By Skylar Davis
at 2018-10-18T07:38
at 2018-10-18T07:38
By Dora
at 2018-10-21T04:32
at 2018-10-21T04:32
By William
at 2018-10-24T23:08
at 2018-10-24T23:08
By Blanche
at 2018-10-25T03:42
at 2018-10-25T03:42
By Elma
at 2018-10-28T21:55
at 2018-10-28T21:55
By Michael
at 2018-11-02T20:44
at 2018-11-02T20:44
By Adele
at 2018-11-04T01:22
at 2018-11-04T01:22
By Kumar
at 2018-11-05T08:11
at 2018-11-05T08:11
By Barb Cronin
at 2018-11-10T03:26
at 2018-11-10T03:26
By Erin
at 2018-11-13T04:43
at 2018-11-13T04:43
By Queena
at 2018-11-14T17:10
at 2018-11-14T17:10
By Hardy
at 2018-11-17T01:02
at 2018-11-17T01:02
By Edward Lewis
at 2018-11-17T17:06
at 2018-11-17T17:06
By Hedwig
at 2018-11-22T14:29
at 2018-11-22T14:29
By Edward Lewis
at 2018-11-26T08:35
at 2018-11-26T08:35
By Olive
at 2018-11-29T01:17
at 2018-11-29T01:17
By Vanessa
at 2018-12-01T15:50
at 2018-12-01T15:50
By Isla
at 2018-12-05T09:05
at 2018-12-05T09:05
By Oscar
at 2018-12-09T10:42
at 2018-12-09T10:42
By Mason
at 2018-12-13T07:43
at 2018-12-13T07:43
By Lydia
at 2018-12-17T13:48
at 2018-12-17T13:48
By Lucy
at 2018-12-19T12:14
at 2018-12-19T12:14
By Olive
at 2018-12-22T22:58
at 2018-12-22T22:58
By Tristan Cohan
at 2018-12-25T08:29
at 2018-12-25T08:29
Related Posts
要怎麼簡單說明 LINEPAY 相關支付工具?
By Aaliyah
at 2018-10-01T22:59
at 2018-10-01T22:59
linepay一卡通 身分驗證失敗100606
By Callum
at 2018-10-01T22:35
at 2018-10-01T22:35
Hami Pay上線 國泰優惠
By Hamiltion
at 2018-10-01T21:31
at 2018-10-01T21:31
applepay在7-11消費的發票明細
By Wallis
at 2018-10-01T20:06
at 2018-10-01T20:06
來全家用行動支付+載具,登發票抽獎
By Zenobia
at 2018-10-01T18:20
at 2018-10-01T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