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委託 & 美券商相關問題 - 理財
By Caitlin
at 2017-07-14T14:47
at 2017-07-14T14:47
Table of Contents
已經確認想用國外ETF當作理財投資標的主力,但是因為複委託/美國券商相關問題,
資訊越找越多,功課實在作不完,所以目前幾乎都放在定存而沒投入ETF
相關討論串跟分析,在網路與這版其實都不少,但是有幾個對我而言最重要的問題
想請教各位幫忙給個方向答案
1. 就我所知,透過美國券商投資,正常狀況是台灣美國兩邊都要繳交遺產税,但美國稅
可抵扣台灣遺產稅。而複委託理論上也是要兩邊繳交遺產稅,但實務上美國應不太知道?
所以至少目前,是不是看來用複委託與美國券商相比,遺產稅的部分是複委託比較划算?
2. 有關複委託/美國券商的ETF投入的成本方面,其實問題頗複雜,牽涉投資方式等諸多
因素而異,想知道複委託的購入、買出以及持有時,所需的成本詳細明目有哪些呢?
甚至有些成本可能是隱含在淨值中而看不出來,或自動扣繳等? 不想自己繳了一堆都不
自知....
ps:就我所知,除了買入時的手續費(應說佣金) & 證券交易稅,似乎還有保管費等
3. 投資標的/方法還沒決定,但是可能會希望股債均衡、美國為主、長期持有並不斷投入
,另外不知道若美國券商買入再轉入複委託是否划算或太麻煩?
因為目前個人可能可以直接投入上百萬,未來可能也傾向於每半年或一季投入,每年投入
可能可到70萬資金,詳細的投入成本上面已經提問,而且成本可能也會因為投資方式/資
金大小而不同(甚至可議價)
ps:看到G大文章提過富邦是0.12%、低消18鎂。這是說佣金嗎?
https://goo.gl/5388MR
但看到下面文章卻似乎高的多? (http://www.caizischool.com/blog/15508)
4. 上面的連結若有時間,希望各位可看一下,我覺得寫的很好,但它讓我覺得非常推崇
美國券商? 裡面分析的成本等面向似乎頗有道理,不知道大家覺得如何? 畢竟個人觀點
不同很正常,但裡面的分析有無錯誤之處?
5. 美國券商或複委託退稅的部分,也是資訊有點雜亂,若考量進去這部分,更難分析了
不知道考慮成本面向,大家分析的原則?
最後,雖然我看了不少綠角的文章/甚至買了些書,本來傾向於美國券商,但也覺得可能
花多些成本(或許複委託也未必比較高多少? 因投資金額方式等而異)買個"方便"也好,
重點是到底長期下來這樣成本差多少? 畢竟買方便也要有個合理的代價
(想到以前買基金還自己以為賺到錢很厲害,沒想到扣了一堆服務費還覺得沒關係甚至不
知道,真是好傻好天真...)
ps: 美國券商似乎除了遺產稅之外,沒有特別缺點? 另外有些券商似乎可能免費等諸多
優惠,尤其是我可以超過100萬投入,不知道各位先進有無指教分析,若以我狀況,大家
想如何操作
問題有點多,感謝各位看完,若能給點寶貴意見分析,更是感激不盡~~
--
資訊越找越多,功課實在作不完,所以目前幾乎都放在定存而沒投入ETF
相關討論串跟分析,在網路與這版其實都不少,但是有幾個對我而言最重要的問題
想請教各位幫忙給個方向答案
1. 就我所知,透過美國券商投資,正常狀況是台灣美國兩邊都要繳交遺產税,但美國稅
可抵扣台灣遺產稅。而複委託理論上也是要兩邊繳交遺產稅,但實務上美國應不太知道?
所以至少目前,是不是看來用複委託與美國券商相比,遺產稅的部分是複委託比較划算?
2. 有關複委託/美國券商的ETF投入的成本方面,其實問題頗複雜,牽涉投資方式等諸多
因素而異,想知道複委託的購入、買出以及持有時,所需的成本詳細明目有哪些呢?
甚至有些成本可能是隱含在淨值中而看不出來,或自動扣繳等? 不想自己繳了一堆都不
自知....
ps:就我所知,除了買入時的手續費(應說佣金) & 證券交易稅,似乎還有保管費等
3. 投資標的/方法還沒決定,但是可能會希望股債均衡、美國為主、長期持有並不斷投入
,另外不知道若美國券商買入再轉入複委託是否划算或太麻煩?
因為目前個人可能可以直接投入上百萬,未來可能也傾向於每半年或一季投入,每年投入
可能可到70萬資金,詳細的投入成本上面已經提問,而且成本可能也會因為投資方式/資
金大小而不同(甚至可議價)
ps:看到G大文章提過富邦是0.12%、低消18鎂。這是說佣金嗎?
https://goo.gl/5388MR
但看到下面文章卻似乎高的多? (http://www.caizischool.com/blog/15508)
4. 上面的連結若有時間,希望各位可看一下,我覺得寫的很好,但它讓我覺得非常推崇
美國券商? 裡面分析的成本等面向似乎頗有道理,不知道大家覺得如何? 畢竟個人觀點
不同很正常,但裡面的分析有無錯誤之處?
5. 美國券商或複委託退稅的部分,也是資訊有點雜亂,若考量進去這部分,更難分析了
不知道考慮成本面向,大家分析的原則?
最後,雖然我看了不少綠角的文章/甚至買了些書,本來傾向於美國券商,但也覺得可能
花多些成本(或許複委託也未必比較高多少? 因投資金額方式等而異)買個"方便"也好,
重點是到底長期下來這樣成本差多少? 畢竟買方便也要有個合理的代價
(想到以前買基金還自己以為賺到錢很厲害,沒想到扣了一堆服務費還覺得沒關係甚至不
知道,真是好傻好天真...)
ps: 美國券商似乎除了遺產稅之外,沒有特別缺點? 另外有些券商似乎可能免費等諸多
優惠,尤其是我可以超過100萬投入,不知道各位先進有無指教分析,若以我狀況,大家
想如何操作
問題有點多,感謝各位看完,若能給點寶貴意見分析,更是感激不盡~~
--
All Comments
By Ursula
at 2017-07-16T10:33
at 2017-07-16T10:33
By Connor
at 2017-07-19T08:20
at 2017-07-19T08:20
By Mary
at 2017-07-20T06:57
at 2017-07-20T06:57
By Bennie
at 2017-07-22T00:07
at 2017-07-22T00:07
By William
at 2017-07-22T14:25
at 2017-07-22T14:25
By Daniel
at 2017-07-24T14:06
at 2017-07-24T14:06
By William
at 2017-07-28T22:40
at 2017-07-28T22:40
By Emma
at 2017-08-01T23:08
at 2017-08-01T23:08
By Audriana
at 2017-08-04T20:46
at 2017-08-04T20:46
By Skylar Davis
at 2017-08-05T08:26
at 2017-08-05T08:26
By Ingrid
at 2017-08-06T07:36
at 2017-08-06T07:36
By Joe
at 2017-08-08T00:42
at 2017-08-08T00:42
By Olive
at 2017-08-08T19:04
at 2017-08-08T19:04
By Gilbert
at 2017-08-09T18:12
at 2017-08-09T18:12
By Zanna
at 2017-08-13T06:32
at 2017-08-13T06:32
By Michael
at 2017-08-16T07:12
at 2017-08-16T07:12
By Sierra Rose
at 2017-08-20T03:05
at 2017-08-20T03:05
By Elma
at 2017-08-20T10:00
at 2017-08-20T10:00
By Kumar
at 2017-08-20T13:49
at 2017-08-20T13:49
By Edwina
at 2017-08-24T19:54
at 2017-08-24T19:54
By Puput
at 2017-08-28T02:08
at 2017-08-28T02:08
By Brianna
at 2017-08-30T14:36
at 2017-08-30T14:36
By Iris
at 2017-09-02T17:44
at 2017-09-02T17:44
By Agnes
at 2017-09-05T13:49
at 2017-09-05T13:49
By Heather
at 2017-09-06T16:18
at 2017-09-06T16:18
By Odelette
at 2017-09-09T14:19
at 2017-09-09T14:19
By Damian
at 2017-09-11T00:41
at 2017-09-11T00:41
By Blanche
at 2017-09-14T18:09
at 2017-09-14T18:09
Related Posts
請問市價單有風險嗎?
By Linda
at 2017-07-14T11:48
at 2017-07-14T11:48
設定網銀約定帳戶匯款美國卷商問題
By Oscar
at 2017-07-12T20:11
at 2017-07-12T20:11
ETF與mutual fund的差異?
By Delia
at 2017-07-12T15:35
at 2017-07-12T15:35
關於嘉信與TD的ACH設定 ?
By Cara
at 2017-07-12T10:47
at 2017-07-12T10:47
IB買其他國股票
By Ursula
at 2017-07-12T02:01
at 2017-07-12T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