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豪砸5兆美元 紓困規格形同打世界大戰 - 股票

By Bethany
at 2021-02-27T08:50
at 2021-02-27T08:50
Table of Contents
原文標題:美國豪砸5兆美元,疫情紓困規格形同打世界大戰!聯準會為何不怕通膨?
原文連結:https://bit.ly/2ZWUovK
發布時間:2021年2月26日 週五 上午7:00
原文內容:
近期,美國預計通過1.9兆美元的刺激方案,加上這一筆,美國過去一年的財政刺激規模
是5兆美元,佔美國GDP 25%。
這個數字有多驚人?一戰軍事費用佔美國GDP 13.6%、二戰軍事費用佔35.8%,等於美國
這次紓困像是又打了一次世界大戰。
相比之下,2008年金融海嘯時,當時的財政刺激規模是8千億美元,少上許多。現在,一
群知名經濟學家正在憂慮,這麼大一筆數字會讓經濟過熱、通貨膨脹,促使聯準會不得不
提高利率,可能導致經濟再次陷入低迷。
這種憂慮感直接反映在股債市場中。近期,美國公債被拋售的速度極快,推升公債殖利率
觸及一年以來高點。投資人擔心後續的通膨會導致升息,美股賣壓沉重、大幅震盪。
不過,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試圖緩和市場焦慮情緒。週二鮑爾出席國會聽
證會,表示通膨並不明顯:「消費者物價指數在去年年底部分回彈,但被疫情重創的區塊
價格仍很溫和」;除此之外,勞動市場仍許多人失業,因此聯準會會繼續延續低利率政策
、支持經濟。
這一番話讓許多人鬆了一口氣,股市也再次翻紅。
議員、經濟學家批評聯準會低估通膨風險
美國人對通膨的恐懼來自1970年代的經驗。當時,工資上漲、石油禁運和地緣政治發展無
情地推動美國價格上漲。
隨之而來的發展讓人感到不適:餐廳調漲菜單價格的速度太快,導致他們用貼紙改價格;
一間名為「69美分」的店決定直接改名成「88美分」;時任聯準會主席沃克(Paul
Volcker)為了讓經濟冷靜、提高借貸成本,他卻開始收到「禮物」,賣不出車的汽車經
銷商寄給他汽車鑰匙,有一人則寫了一句話給他:「親愛的沃克先生,我覺得自己好沒用
。」
一些共和黨議員認為,美國目前已經開始接種疫苗,經濟有潛力大幅反彈,聯準會若持續
購債、刺激經濟,可能會讓資產價格失控;他們指涉,前一陣子GameStop股價飆升、以及
近日比特幣價格大漲就是跡象。
柯林頓任內財長、歐巴馬任內國家經濟委員會主管薩默斯(Lawrence H. Summers)指出
,產出缺口(output gap)可用作衡量一地經濟是否產能過剩,2009年的財政刺激跟該指
標相比,規模是產出缺口的一半;然而,目前的刺激方案規模卻是2009年3倍之多。除此
之外,薩默斯表示,2009年失業率還在飆升,不像現在失業率已經開始下降。
美國已十年維持低通膨率
不過,聯準會之所以堅持低利政策,在於它看待「通膨」的方式已經改變。經歷毀滅性的
疫情,聯準會聚焦於勞動市場流失的1千萬個工作,希望將其完全回復。
https://bit.ly/3uD1inZ
美國預計通過1.9兆美元的刺激方案,加起來美國過去一年的財政刺激規模是5兆美元。 (
來源:Dreamstime)
去年,聯準會進行歷史性的策略轉向,改用新的指標工具衡量通膨:假如通膨率好一段時
間都在2%水平以下,則允許一定時間內通膨率可在2%以上久一點。這代表,財政政策不會
因為強健的勞動市場就緊縮。
實際上,2008年金融海嘯後,過去十年,美國的通膨率一直不尋常的低,都沒有超過2%。
目前,美國通膨率是1.4%。
不只美國,已開發經濟體包括日本、歐洲都經歷這種狀況,政策制定者都試圖拉高通膨率
。
經濟學家還沒辦法完全解釋這種現象為何發生,但他們大多認為,通膨率被持續拉低,是
因為老年化的人口、改變的消費者期待,加上全球化世界中,消費者可以上網比價,傳統
定價權力降低。
或許沒有人比現任財長葉倫(Janet Yellen)更懂通膨的痛,她大半生涯都在對抗通膨,
而現在就連她也認同紓困應繼續。她告訴CNN:「我花了許多年研究和憂慮通膨,但我們
現在面臨巨大的經濟挑戰,國家正在承受巨大痛苦。我們必須處理這個問題,這是最大的
風險。」
(參考來源:The Washington Post、CNBC、The New York Times)
心得/評論:
預期通貨膨脹的心理應該修正了,事實是由於人口老化和極簡主義盛行縮減物慾,QE也拉不太動通貨膨脹率。
不信可以比較一下,自己這幾年的3C和奢侈品消費是不是比十年前減少滿多的呢?
----------------------------------發文提醒-------------------------------
1.發文前請先詳閱[新聞]分類發文規範,未依規範發文將受處份。
2.連結過長請善用 https://bit.ly/ 縮網址,連結能不能點擊者板規1-2-2處份。
3.心得/評論請盡量充實,*[m心得過短或濫竽充數將會以1-2-3&一行文規範水桶處份
4.發文請依照格式文章標明段落,不符合格式者依4-1刪文處分。
------------------ 以上注意事項請勿刪除 違者4-1 刪文處分-----------------
--
原文連結:https://bit.ly/2ZWUovK
發布時間:2021年2月26日 週五 上午7:00
原文內容:
近期,美國預計通過1.9兆美元的刺激方案,加上這一筆,美國過去一年的財政刺激規模
是5兆美元,佔美國GDP 25%。
這個數字有多驚人?一戰軍事費用佔美國GDP 13.6%、二戰軍事費用佔35.8%,等於美國
這次紓困像是又打了一次世界大戰。
相比之下,2008年金融海嘯時,當時的財政刺激規模是8千億美元,少上許多。現在,一
群知名經濟學家正在憂慮,這麼大一筆數字會讓經濟過熱、通貨膨脹,促使聯準會不得不
提高利率,可能導致經濟再次陷入低迷。
這種憂慮感直接反映在股債市場中。近期,美國公債被拋售的速度極快,推升公債殖利率
觸及一年以來高點。投資人擔心後續的通膨會導致升息,美股賣壓沉重、大幅震盪。
不過,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試圖緩和市場焦慮情緒。週二鮑爾出席國會聽
證會,表示通膨並不明顯:「消費者物價指數在去年年底部分回彈,但被疫情重創的區塊
價格仍很溫和」;除此之外,勞動市場仍許多人失業,因此聯準會會繼續延續低利率政策
、支持經濟。
這一番話讓許多人鬆了一口氣,股市也再次翻紅。
議員、經濟學家批評聯準會低估通膨風險
美國人對通膨的恐懼來自1970年代的經驗。當時,工資上漲、石油禁運和地緣政治發展無
情地推動美國價格上漲。
隨之而來的發展讓人感到不適:餐廳調漲菜單價格的速度太快,導致他們用貼紙改價格;
一間名為「69美分」的店決定直接改名成「88美分」;時任聯準會主席沃克(Paul
Volcker)為了讓經濟冷靜、提高借貸成本,他卻開始收到「禮物」,賣不出車的汽車經
銷商寄給他汽車鑰匙,有一人則寫了一句話給他:「親愛的沃克先生,我覺得自己好沒用
。」
一些共和黨議員認為,美國目前已經開始接種疫苗,經濟有潛力大幅反彈,聯準會若持續
購債、刺激經濟,可能會讓資產價格失控;他們指涉,前一陣子GameStop股價飆升、以及
近日比特幣價格大漲就是跡象。
柯林頓任內財長、歐巴馬任內國家經濟委員會主管薩默斯(Lawrence H. Summers)指出
,產出缺口(output gap)可用作衡量一地經濟是否產能過剩,2009年的財政刺激跟該指
標相比,規模是產出缺口的一半;然而,目前的刺激方案規模卻是2009年3倍之多。除此
之外,薩默斯表示,2009年失業率還在飆升,不像現在失業率已經開始下降。
美國已十年維持低通膨率
不過,聯準會之所以堅持低利政策,在於它看待「通膨」的方式已經改變。經歷毀滅性的
疫情,聯準會聚焦於勞動市場流失的1千萬個工作,希望將其完全回復。
https://bit.ly/3uD1inZ
美國預計通過1.9兆美元的刺激方案,加起來美國過去一年的財政刺激規模是5兆美元。 (
來源:Dreamstime)
去年,聯準會進行歷史性的策略轉向,改用新的指標工具衡量通膨:假如通膨率好一段時
間都在2%水平以下,則允許一定時間內通膨率可在2%以上久一點。這代表,財政政策不會
因為強健的勞動市場就緊縮。
實際上,2008年金融海嘯後,過去十年,美國的通膨率一直不尋常的低,都沒有超過2%。
目前,美國通膨率是1.4%。
不只美國,已開發經濟體包括日本、歐洲都經歷這種狀況,政策制定者都試圖拉高通膨率
。
經濟學家還沒辦法完全解釋這種現象為何發生,但他們大多認為,通膨率被持續拉低,是
因為老年化的人口、改變的消費者期待,加上全球化世界中,消費者可以上網比價,傳統
定價權力降低。
或許沒有人比現任財長葉倫(Janet Yellen)更懂通膨的痛,她大半生涯都在對抗通膨,
而現在就連她也認同紓困應繼續。她告訴CNN:「我花了許多年研究和憂慮通膨,但我們
現在面臨巨大的經濟挑戰,國家正在承受巨大痛苦。我們必須處理這個問題,這是最大的
風險。」
(參考來源:The Washington Post、CNBC、The New York Times)
心得/評論:
預期通貨膨脹的心理應該修正了,事實是由於人口老化和極簡主義盛行縮減物慾,QE也拉不太動通貨膨脹率。
不信可以比較一下,自己這幾年的3C和奢侈品消費是不是比十年前減少滿多的呢?
----------------------------------發文提醒-------------------------------
1.發文前請先詳閱[新聞]分類發文規範,未依規範發文將受處份。
2.連結過長請善用 https://bit.ly/ 縮網址,連結能不能點擊者板規1-2-2處份。
3.心得/評論請盡量充實,*[m心得過短或濫竽充數將會以1-2-3&一行文規範水桶處份
4.發文請依照格式文章標明段落,不符合格式者依4-1刪文處分。
------------------ 以上注意事項請勿刪除 違者4-1 刪文處分-----------------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Kama
at 2021-03-01T17:37
at 2021-03-01T17:37

By Mia
at 2021-03-06T00:22
at 2021-03-06T00:22

By Franklin
at 2021-03-07T19:08
at 2021-03-07T19:08

By Elvira
at 2021-03-08T22:07
at 2021-03-08T22:07

By Ula
at 2021-03-09T20:56
at 2021-03-09T20:56

By Valerie
at 2021-03-11T11:21
at 2021-03-11T11:21

By Sandy
at 2021-03-15T06:31
at 2021-03-15T06:31

By Belly
at 2021-03-19T06:07
at 2021-03-19T06:07

By Frederica
at 2021-03-24T03:00
at 2021-03-24T03:00

By Caitlin
at 2021-03-24T13:14
at 2021-03-24T13:14

By Leila
at 2021-03-29T04:56
at 2021-03-29T04:56

By Gary
at 2021-03-30T03:11
at 2021-03-30T03:11

By Daniel
at 2021-04-02T20:54
at 2021-04-02T20:54

By Caroline
at 2021-04-03T03:25
at 2021-04-03T03:25

By Enid
at 2021-04-06T17:20
at 2021-04-06T17:20

By Mary
at 2021-04-11T17:07
at 2021-04-11T17:07

By Ethan
at 2021-04-14T15:58
at 2021-04-14T15:58

By Dora
at 2021-04-17T12:34
at 2021-04-17T12:34

By Caroline
at 2021-04-20T21:04
at 2021-04-20T21:04

By George
at 2021-04-25T06:16
at 2021-04-25T06:16

By Charlie
at 2021-04-28T15:14
at 2021-04-28T15:14

By Steve
at 2021-05-01T08:25
at 2021-05-01T08:25

By Blanche
at 2021-05-02T00:54
at 2021-05-02T00:54

By Michael
at 2021-05-02T12:58
at 2021-05-02T12:58

By Poppy
at 2021-05-02T22:30
at 2021-05-02T22:30

By Lily
at 2021-05-07T19:37
at 2021-05-07T19:37

By Quintina
at 2021-05-09T03:05
at 2021-05-09T03:05

By Ursula
at 2021-05-12T22:57
at 2021-05-12T22:57

By Callum
at 2021-05-14T01:45
at 2021-05-14T01:45

By Robert
at 2021-05-18T12:04
at 2021-05-18T12:04

By Odelette
at 2021-05-19T22:10
at 2021-05-19T22:10

By Kyle
at 2021-05-24T14:54
at 2021-05-24T14:54

By David
at 2021-05-27T19:33
at 2021-05-27T19:33

By Adele
at 2021-06-01T14:49
at 2021-06-01T14:49

By Megan
at 2021-06-02T06:02
at 2021-06-02T06:02

By Kyle
at 2021-06-04T07:41
at 2021-06-04T07:41

By Madame
at 2021-06-04T12:38
at 2021-06-04T12:38

By Sarah
at 2021-06-08T16:46
at 2021-06-08T16:46

By Megan
at 2021-06-12T06:00
at 2021-06-12T06:00

By Ingrid
at 2021-06-15T12:14
at 2021-06-15T12:14

By Todd Johnson
at 2021-06-16T10:08
at 2021-06-16T10:08

By Hedy
at 2021-06-17T07:51
at 2021-06-17T07:51

By Vanessa
at 2021-06-18T18:53
at 2021-06-18T18:53

By Audriana
at 2021-06-22T10:19
at 2021-06-22T10:19

By Lydia
at 2021-06-22T20:24
at 2021-06-22T20:24

By Isabella
at 2021-06-27T18:57
at 2021-06-27T18:57

By Carol
at 2021-06-30T02:01
at 2021-06-30T02:01

By Victoria
at 2021-07-05T01:01
at 2021-07-05T01:01

By Audriana
at 2021-07-08T17:13
at 2021-07-08T17:13

By Blanche
at 2021-07-11T17:33
at 2021-07-11T17:33

By Oscar
at 2021-07-14T20:36
at 2021-07-14T20:36

By Rae
at 2021-07-18T06:21
at 2021-07-18T06:21

By Margaret
at 2021-07-18T08:39
at 2021-07-18T08:39

By Agnes
at 2021-07-20T08:21
at 2021-07-20T08:21

By Franklin
at 2021-07-23T12:38
at 2021-07-23T12:38

By Lydia
at 2021-07-28T05:32
at 2021-07-28T05:32

By Isla
at 2021-07-29T12:43
at 2021-07-29T12:43

By Xanthe
at 2021-08-02T21:44
at 2021-08-02T21:44

By Callum
at 2021-08-05T23:37
at 2021-08-05T23:37

By Rachel
at 2021-08-08T22:24
at 2021-08-08T22:24

By Robert
at 2021-08-10T15:08
at 2021-08-10T15:08

By Olive
at 2021-08-14T02:46
at 2021-08-14T02:46

By Cara
at 2021-08-18T06:46
at 2021-08-18T06:46

By Margaret
at 2021-08-19T09:49
at 2021-08-19T09:49

By Enid
at 2021-08-22T04:40
at 2021-08-22T04:40

By Ivy
at 2021-08-26T00:57
at 2021-08-26T00:57

By Caitlin
at 2021-08-29T04:44
at 2021-08-29T04:44

By Dorothy
at 2021-08-29T14:20
at 2021-08-29T14:20

By Tristan Cohan
at 2021-08-30T12:32
at 2021-08-30T12:32

By Blanche
at 2021-09-02T11:42
at 2021-09-02T11:42

By Oscar
at 2021-09-03T00:18
at 2021-09-03T00:18

By Isla
at 2021-09-06T10:25
at 2021-09-06T10:25

By Jessica
at 2021-09-10T21:11
at 2021-09-10T21:11

By Oliver
at 2021-09-12T06:10
at 2021-09-12T06:10

By Annie
at 2021-09-14T13:07
at 2021-09-14T13:07

By Tracy
at 2021-09-18T00:49
at 2021-09-18T00:49

By Catherine
at 2021-09-20T05:48
at 2021-09-20T05:48

By Dorothy
at 2021-09-21T06:18
at 2021-09-21T06:18
Related Posts
台積電這個極限殺尾盤是代表什麼?

By Hamiltion
at 2021-02-27T08:08
at 2021-02-27T08:08
iPhone 13終於拔掉瀏海? 庫克:iPhone將迎來

By Zenobia
at 2021-02-27T07:53
at 2021-02-27T07:53
官股券商護盤買超162億元 史上新高

By Olive
at 2021-02-27T07:11
at 2021-02-27T07:11
萬六還是賠錢 徵求持股健檢

By Rosalind
at 2021-02-27T06:49
at 2021-02-27T06:49
官股券商護盤買超162億元 史上新高

By Mary
at 2021-02-27T06:00
at 2021-02-27T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