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 中共擔心的一件事發生了 - 股票

By Dora
at 2018-09-13T09:51
at 2018-09-13T09:51
Table of Contents
1.原文連結:
http://www.epochtimes.com/b5/18/9/12/n10709912.htm
2.原文內容:
(記者林燕編譯報導)
在樂見美國與日本、歐盟發生貿易爭端後,中共猛然發現劇情出現逆轉,七大工業國組織(G7)開始協作,而中共將再次面臨孤立。
最近幾個月,歐盟和日本與美國一道在WTO發起對中共的投訴,投訴中共通過與當地夥伴合作的強制性合資結構來「強制技術轉讓」,儘管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今年針對中共、歐盟、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和韓國同步發起了貿易行動。
去年12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與歐盟、日本的同行,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WTO會議期間進行三方會談,會談的一個核心目標是打擊「第三國」的不公平交易行為。
這裡的第三國顯然就是中國(中共),歐盟貿易專員馬爾姆斯特羅姆(Cecilia Malmstrom)當時說了一句話——「這已不是什麼祕密。」
美國國會議員一直都在呼籲川普政府與盟友合作,對北京施加多邊壓力。「最後的結局是歐盟、日本和美國一起與中國(中共)同處一個房間,指出『你竊取知識產權、嚴重的政府補貼、國有企業以及要求外國企業用技術來換在中國做生意的機會』,所有這些都必須改變。」參議員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8月初表示。
歐盟主席:跟川普一樣,擔憂中共國家資本主義
在川普向歐盟、日本、中國等數個國家發起貿易爭端時,中共曾一度竊喜,但轉至今夏美國與多國的密集貿易談判則讓北京開始擔心,川普是否在「無意」中採取了一種更有效的對華貿易戰略——孤立中共。
「這些舉動讓中國(中共當局)非常緊張。」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國分部主任普拉薩德(Eswar Prasad)告訴英國《金融時報》。
報導引述一位消息人士的話說,北京在2017年的情緒是「一切都好」,到今年春季,它們還以為川普的關稅威脅只是一個小路障,但現在它們知道那不是路障,而是一個「即便沒有川普、也不會消失」的問題。同時,它們也意識到它們與歐洲也存在同樣的貿易問題。這位消息人士最近幾週剛參加了與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及其他中共高官的會談。
在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7月赴華參加雙邊峰會期間,也直言不諱地告訴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他與川普以及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在對中國(中共)國家資本主義的擔憂上持有相同看法。
「容克對李克強釋放的信息是,歐盟不一定喜歡川普的處事方式,但並非不贊同川普正在想的所有事。」一位參與容克-李克強會談的人士告訴《金融時報》。
日本政要:基本上完全同意川普的對華貿易立場
而日本也是如此。美國和日本8月9日在華盛頓舉行新一輪部長級貿易談判,源於今年4月美國總統川普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面時,雙方同意推出新雙邊貿易協商框架。
中共為緩和貿易戰壓力,近期主動拋棄地緣政治隔閡、頻頻向日本拋出橄欖枝。《金融時報》指,東京對過去一年來北京發起的和解感到驚喜。一位不具名的日本官員表示,最近一連串的中國(中共)對日提議都應「歸功於川普」,因為川普的貿易政策已經在影響中國(中共)的外交立場。
他表示,中國(中共)希望日本加入它們對川普貿易政策的直截了當批評,這也是日本非常關注的議題,但是「我們基本上完全同意川普在中國(中共)市場准入和其它問題上的觀點」。
美加貿易協定傳大進展 加可能在乳製品上讓步
此外,美國與加拿大的新《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也傳出新進展,此前美墨已達成雙邊貿易談判的初步協議。美加貿易談判週二(9月11日)再次開啟,據了解加方談判策略的兩位加拿大消息人士對外透露,加拿大準備向美國提供加拿大乳製品市場的有限准入,這被視為推動《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一個重大讓步。
在週二談判會議結束後,加拿大外交部長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表示,雙方談判工作氣氛「極度緊張而積極」。
Exante Data首席執行官、全球知名貨幣分析師諾德維格(Jens Nordvig)週三發推文說,奶製品是美加貿易談判的最大障礙、現已取得進展,未來幾週將看到分歧——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風險降級,而對中國的貿易風險升級。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美歐貿易緊張情勢降溫,可能北美自由貿易區的貿易糾紛也將緩和,但這並不意味著美中貿易衝突即將峰迴路轉。」獨立投資機構Evercore ISI在7月的報告中寫道。該機構預測,美國與中國在2019年之前不會達成協議。
中共智庫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7月的報告也證明了這種擔心。報告說,(對中共而言,)最糟糕的情況就是:歐、美、日聯手、把中國(中共)排除在外,同時邊緣化世界貿易組織(WTO)。
報告強調,如果中、美分道揚鑣,或發達經濟體及其緊密夥伴將中國(中共)排除在它們的貿易與金融體系之外,其結果顯然是「零和博弈」。零和博弈的意思就是只有一方能贏,而另一方必須輸。
前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家張煒8月在英國BBC上發表文章(題為「觀點:美中貿易戰是全球新冷戰的前哨戰」)分析說,從根本上看,中美貿易對抗依舊是人心之戰。
「只要自由陣營在社會層面能夠對極權制度給全世界帶來的損害達成共識,他們則會憑藉著內生的技術、人性和根本制度優勢,最終戰勝違反人性和破壞社會公平正義的力量。」他寫道。
3.心得/評論:
是說這次重新談判的消息彈的也太少了....
原本還想說看有沒有希望到季線能再空一波,
看來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根本不會有甚麼結果;
中國大概要到快崩潰才有機會答應美國要求的結構上的改變,
目前,還太早。
--
http://www.epochtimes.com/b5/18/9/12/n10709912.htm
2.原文內容:
(記者林燕編譯報導)
在樂見美國與日本、歐盟發生貿易爭端後,中共猛然發現劇情出現逆轉,七大工業國組織(G7)開始協作,而中共將再次面臨孤立。
最近幾個月,歐盟和日本與美國一道在WTO發起對中共的投訴,投訴中共通過與當地夥伴合作的強制性合資結構來「強制技術轉讓」,儘管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今年針對中共、歐盟、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和韓國同步發起了貿易行動。
去年12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與歐盟、日本的同行,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WTO會議期間進行三方會談,會談的一個核心目標是打擊「第三國」的不公平交易行為。
這裡的第三國顯然就是中國(中共),歐盟貿易專員馬爾姆斯特羅姆(Cecilia Malmstrom)當時說了一句話——「這已不是什麼祕密。」
美國國會議員一直都在呼籲川普政府與盟友合作,對北京施加多邊壓力。「最後的結局是歐盟、日本和美國一起與中國(中共)同處一個房間,指出『你竊取知識產權、嚴重的政府補貼、國有企業以及要求外國企業用技術來換在中國做生意的機會』,所有這些都必須改變。」參議員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8月初表示。
歐盟主席:跟川普一樣,擔憂中共國家資本主義
在川普向歐盟、日本、中國等數個國家發起貿易爭端時,中共曾一度竊喜,但轉至今夏美國與多國的密集貿易談判則讓北京開始擔心,川普是否在「無意」中採取了一種更有效的對華貿易戰略——孤立中共。
「這些舉動讓中國(中共當局)非常緊張。」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國分部主任普拉薩德(Eswar Prasad)告訴英國《金融時報》。
報導引述一位消息人士的話說,北京在2017年的情緒是「一切都好」,到今年春季,它們還以為川普的關稅威脅只是一個小路障,但現在它們知道那不是路障,而是一個「即便沒有川普、也不會消失」的問題。同時,它們也意識到它們與歐洲也存在同樣的貿易問題。這位消息人士最近幾週剛參加了與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及其他中共高官的會談。
在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7月赴華參加雙邊峰會期間,也直言不諱地告訴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他與川普以及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在對中國(中共)國家資本主義的擔憂上持有相同看法。
「容克對李克強釋放的信息是,歐盟不一定喜歡川普的處事方式,但並非不贊同川普正在想的所有事。」一位參與容克-李克強會談的人士告訴《金融時報》。
日本政要:基本上完全同意川普的對華貿易立場
而日本也是如此。美國和日本8月9日在華盛頓舉行新一輪部長級貿易談判,源於今年4月美國總統川普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面時,雙方同意推出新雙邊貿易協商框架。
中共為緩和貿易戰壓力,近期主動拋棄地緣政治隔閡、頻頻向日本拋出橄欖枝。《金融時報》指,東京對過去一年來北京發起的和解感到驚喜。一位不具名的日本官員表示,最近一連串的中國(中共)對日提議都應「歸功於川普」,因為川普的貿易政策已經在影響中國(中共)的外交立場。
他表示,中國(中共)希望日本加入它們對川普貿易政策的直截了當批評,這也是日本非常關注的議題,但是「我們基本上完全同意川普在中國(中共)市場准入和其它問題上的觀點」。
美加貿易協定傳大進展 加可能在乳製品上讓步
此外,美國與加拿大的新《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也傳出新進展,此前美墨已達成雙邊貿易談判的初步協議。美加貿易談判週二(9月11日)再次開啟,據了解加方談判策略的兩位加拿大消息人士對外透露,加拿大準備向美國提供加拿大乳製品市場的有限准入,這被視為推動《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一個重大讓步。
在週二談判會議結束後,加拿大外交部長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表示,雙方談判工作氣氛「極度緊張而積極」。
Exante Data首席執行官、全球知名貨幣分析師諾德維格(Jens Nordvig)週三發推文說,奶製品是美加貿易談判的最大障礙、現已取得進展,未來幾週將看到分歧——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風險降級,而對中國的貿易風險升級。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美歐貿易緊張情勢降溫,可能北美自由貿易區的貿易糾紛也將緩和,但這並不意味著美中貿易衝突即將峰迴路轉。」獨立投資機構Evercore ISI在7月的報告中寫道。該機構預測,美國與中國在2019年之前不會達成協議。
中共智庫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7月的報告也證明了這種擔心。報告說,(對中共而言,)最糟糕的情況就是:歐、美、日聯手、把中國(中共)排除在外,同時邊緣化世界貿易組織(WTO)。
報告強調,如果中、美分道揚鑣,或發達經濟體及其緊密夥伴將中國(中共)排除在它們的貿易與金融體系之外,其結果顯然是「零和博弈」。零和博弈的意思就是只有一方能贏,而另一方必須輸。
前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家張煒8月在英國BBC上發表文章(題為「觀點:美中貿易戰是全球新冷戰的前哨戰」)分析說,從根本上看,中美貿易對抗依舊是人心之戰。
「只要自由陣營在社會層面能夠對極權制度給全世界帶來的損害達成共識,他們則會憑藉著內生的技術、人性和根本制度優勢,最終戰勝違反人性和破壞社會公平正義的力量。」他寫道。
3.心得/評論:
是說這次重新談判的消息彈的也太少了....
原本還想說看有沒有希望到季線能再空一波,
看來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根本不會有甚麼結果;
中國大概要到快崩潰才有機會答應美國要求的結構上的改變,
目前,還太早。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Margaret
at 2018-09-16T13:21
at 2018-09-16T13:21

By Jacob
at 2018-09-18T14:43
at 2018-09-18T14:43

By Agatha
at 2018-09-19T02:50
at 2018-09-19T02:50

By Yedda
at 2018-09-20T23:06
at 2018-09-20T23:06

By Eartha
at 2018-09-25T10:12
at 2018-09-25T10:12

By Agatha
at 2018-09-27T10:53
at 2018-09-27T10:53

By Bethany
at 2018-09-30T22:57
at 2018-09-30T22:57

By Aaliyah
at 2018-10-02T22:29
at 2018-10-02T22:29

By Catherine
at 2018-10-04T07:48
at 2018-10-04T07:48

By Charlie
at 2018-10-08T07:53
at 2018-10-08T07:53

By Callum
at 2018-10-09T21:11
at 2018-10-09T21:11

By Ula
at 2018-10-11T22:04
at 2018-10-11T22:04

By Selena
at 2018-10-12T22:07
at 2018-10-12T22:07

By Lydia
at 2018-10-15T20:49
at 2018-10-15T20:49

By Anthony
at 2018-10-16T05:37
at 2018-10-16T05:37

By Margaret
at 2018-10-17T00:18
at 2018-10-17T00:18

By Genevieve
at 2018-10-18T09:40
at 2018-10-18T09:40

By Kristin
at 2018-10-19T05:18
at 2018-10-19T05:18

By Belly
at 2018-10-24T04:01
at 2018-10-24T04:01

By Adele
at 2018-10-28T22:11
at 2018-10-28T22:11

By Leila
at 2018-11-02T12:44
at 2018-11-02T12:44

By Gary
at 2018-11-06T17:59
at 2018-11-06T17:59

By Anonymous
at 2018-11-09T11:16
at 2018-11-09T11:16

By Hazel
at 2018-11-10T06:24
at 2018-11-10T06:24

By Faithe
at 2018-11-11T19:56
at 2018-11-11T19:56

By Joe
at 2018-11-15T00:07
at 2018-11-15T00:07

By Olivia
at 2018-11-18T22:30
at 2018-11-18T22:30

By Lydia
at 2018-11-20T00:12
at 2018-11-20T00:12

By Joe
at 2018-11-22T10:39
at 2018-11-22T10:39

By Gilbert
at 2018-11-26T17:53
at 2018-11-26T17:53

By Thomas
at 2018-12-01T03:36
at 2018-12-01T03:36

By George
at 2018-12-05T23:52
at 2018-12-05T23:52

By Lauren
at 2018-12-10T22:15
at 2018-12-10T22:15

By Connor
at 2018-12-14T03:33
at 2018-12-14T03:33

By Elizabeth
at 2018-12-16T13:32
at 2018-12-16T13:32
Related Posts
新iPhone來了 3原因卻讓蘋概股臉綠了

By Candice
at 2018-09-13T09:33
at 2018-09-13T09:33
10檔Q3財報旺旺,法人卡位

By Kumar
at 2018-09-13T09:31
at 2018-09-13T09:31
2018/09/13 盤中閒聊

By Yuri
at 2018-09-13T08:30
at 2018-09-13T08:30
金金併的下一步是公公併?學者:公股整

By Andy
at 2018-09-13T08:04
at 2018-09-13T08:04
傳中美有望重啟貿易談判 道瓊、標普收漲

By Edwina
at 2018-09-13T07:25
at 2018-09-13T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