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今開打 川普將向中國課徵500億 - 股票
By Faithe
at 2018-03-23T05:27
at 2018-03-23T05:27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JeffROC (神哲)》之銘言:
: 想請教各位大大,
: 美國決定對很多國家徵關稅,
: 面對可能會掀起貿易戰的疑慮,
: 美股現在也開始跌。
: 這樣做真的對美國有好處嗎?
: 還是他們是想拿來當籌碼?
我覺得主要還是要看川普到底要玩多硬。
不知道美國智庫的策略到底醉翁之意在哪,是聲東擊西呢?還是就是想搞死中國。
講一下網路上查得到的東西配上自己的腦補:
這次貿易戰是川普覺得美中逆差太大,然後用301當調查工具,最後決定要搞貿易戰的。
-----------------
先來介紹一下301: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2654702
這是美國1974年制定貿易法的301條,規定當美國廠商到美國國外作生意,受到當地國的
歧視、不合理或不公平待遇時,美國總統可以直接以行政手段跟貿易對手國進行談判,如
果談判不成時可以逕行報復。
美國為什麼找上中國?
這次調查針對中國政府的智慧財產種種措施。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上周發布新聞稿說:「
總統周一指示我審視中國法令、政策和作法上,是否有侵害美國智慧財產權、創新、技術
發展的行為。經與利害關係人和政府機構協商後,我決定這些重要議題適合深入調查。」
-----------------
這次美國用301,主要的講法就是說中國對智財一點都不重視,
例如什麼美國喬丹到中國告中國喬丹侵權,結果被判敗訴,
還反被中國喬丹告之類的笑話。
-----------------
那美中逆差有多大呢?
網路上查到的資料是這樣:
美國vs全球的逆差:8100億美元
其中
美國vs中國的逆差:3752億美元
也就是說光是中國就佔逆差總額的46%。
而且這數字再細分下去很誇張,
美國出口中國:1304億美元
中國出口美國:5056億美元
也就是中國出口美國3.9元,美國才出口中國1塊美金的感覺。
-----------------
所以川普團隊可能是想說,反正沒什麼東西是一定要從中國進口的。
如果中美貿易兩敗俱傷,美國最多就是賠1304億出口,
但中國則是賠5056億出口,兩方貿易歸0美方也是賺啊(賺3千多億呢)。
(上面這講法是比較直觀不負責任的講法XD)
然後美中貿易下降的部分,
希望可以因此讓國內製造業就業機會增加。
不過其實因為美國本來就對全球貿易逆差,
所以美國國內製造業就業機會增加的同時,
很可能對全球非中國地區的逆差也會同時增加。
-----------------
但我還是要說,不知道川普團隊在打什麼主意。
用301調查智財權,然後昇華到跟中國打貿易戰,
我覺得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智庫一定都想不到美國最後會玩這麼大。
(真不愧是狂人川普)
而且還只針對中國: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321/1318788/
中國不准豁免,阿其他國家要豁免的話就來跟我談XD
豁免條件: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0850
1.將對美出口鋼鋁品數量限制在2017年的水準;
2.積極因應中國各種扭曲貿易的政策;
3.在G-20全球鋼鐵論壇上立場更果斷,並與美國合作;
4.與美國合作,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對中國的行為提出控訴;
5.加強與美國的安全合作。
這條件看起來其實只有兩條啊:
1.因為美國跟全球逆差,所以制裁中國之後,不准因此轉單到其他國家再轉入美國。
2.跟美國合作搞中國
然後好像這只是第一槍而已,
美國針對中國的動作我覺得是一系列的。
包括與台灣有關的國防授權法案(軍艦可停靠台灣),
台灣旅行法(官員可互訪),或是美國繞過中國跟北韓直接談,
給我的感覺是其實貿易關稅本身不是重點,如何搞死中國才是真的。
不然你調查個301,以結果來說這下手還真是有點重,而且兩敗俱傷。
中國方面的辯解我覺得也滿有道理:
一部售價1000美元的蘋果iPhone X,從全球進口零部件到中國,組裝後再出口到美國。
「不能因為中國掙了幾十美元組裝費,就要中國對這1000美元的美中貿易逆差負責」。
所以中國會覺得,我只是加工出口最後一站,你他媽搞我啊XD
-----------------
好啦,講了一些網路上都查得到的東西。
那再來要講這東西對美國是好是壞?
簡單的說:我不知道。
因為看起來其實不是貿易戰這麼簡單,
很可能有美國國家安全的因素在裡面。
如果這是一個以經濟為出發點的政策,
以對美國智庫的信賴程度,應該可以直接簡單的說短空長多XD
但不過誰知道川普是不是在下一盤更大盤的棋?
以台灣的角度來看也是很複雜。
如果川普是玩真的,這政策沒因中國抗議而軟掉的話,
搞不好台廠會回台灣或是往東南亞更便宜的地方跑,
甚至直接到美國設廠。
如果直接跟中國綁在一起的話,那......應該是利空無誤?
兩岸商業活動血濃於水,就看那些商人有沒有辦法把RMB換成美金脫身惹。
另外一方面,因為無法進美國的中國產能,可能會轉向銷往第三地,
所以要小心最近因產能銷往第三地而導致的競爭。
-----------------
來個結論:
1.短時間內別接刀,不只我不知道貿易戰會發生什麼事,
手上有幾百億幾千億資金的外資也不一定知道,
他們一定會看風向,等安全才入場。
所以短時間內如果會跌,跌到一定程度一定會盤整,確定不會跌才開始漲。
但跌多少沒人知道,所以別接刀。
慢慢來~~~
2.最近亞洲事情很多,
例如四月初美韓有軍演;
五月有台美國防工業會議,五月中有川普&金小胖見面;
六月AIT新館落成,美國不知道要派什麼層級的官員來台灣。
所以最近的操作還是相對減碼一下,雖然我覺得中國不敢亂來。
不過沒人看得懂最近川普想幹嘛XD
3.美國的線型很醜,但台股相對好看很多,
有股神祕力量一直買(不一定是政府,因為匯率也硬梆梆)。
所以我覺得,頂多空手不玩,放空不是好選擇......
真要放空也不是不行,但等線型被破壞之後,找高點空,不要腦衝啊。
--
: 想請教各位大大,
: 美國決定對很多國家徵關稅,
: 面對可能會掀起貿易戰的疑慮,
: 美股現在也開始跌。
: 這樣做真的對美國有好處嗎?
: 還是他們是想拿來當籌碼?
我覺得主要還是要看川普到底要玩多硬。
不知道美國智庫的策略到底醉翁之意在哪,是聲東擊西呢?還是就是想搞死中國。
講一下網路上查得到的東西配上自己的腦補:
這次貿易戰是川普覺得美中逆差太大,然後用301當調查工具,最後決定要搞貿易戰的。
-----------------
先來介紹一下301: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2654702
這是美國1974年制定貿易法的301條,規定當美國廠商到美國國外作生意,受到當地國的
歧視、不合理或不公平待遇時,美國總統可以直接以行政手段跟貿易對手國進行談判,如
果談判不成時可以逕行報復。
美國為什麼找上中國?
這次調查針對中國政府的智慧財產種種措施。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上周發布新聞稿說:「
總統周一指示我審視中國法令、政策和作法上,是否有侵害美國智慧財產權、創新、技術
發展的行為。經與利害關係人和政府機構協商後,我決定這些重要議題適合深入調查。」
-----------------
這次美國用301,主要的講法就是說中國對智財一點都不重視,
例如什麼美國喬丹到中國告中國喬丹侵權,結果被判敗訴,
還反被中國喬丹告之類的笑話。
-----------------
那美中逆差有多大呢?
網路上查到的資料是這樣:
美國vs全球的逆差:8100億美元
其中
美國vs中國的逆差:3752億美元
也就是說光是中國就佔逆差總額的46%。
而且這數字再細分下去很誇張,
美國出口中國:1304億美元
中國出口美國:5056億美元
也就是中國出口美國3.9元,美國才出口中國1塊美金的感覺。
-----------------
所以川普團隊可能是想說,反正沒什麼東西是一定要從中國進口的。
如果中美貿易兩敗俱傷,美國最多就是賠1304億出口,
但中國則是賠5056億出口,兩方貿易歸0美方也是賺啊(賺3千多億呢)。
(上面這講法是比較直觀不負責任的講法XD)
然後美中貿易下降的部分,
希望可以因此讓國內製造業就業機會增加。
不過其實因為美國本來就對全球貿易逆差,
所以美國國內製造業就業機會增加的同時,
很可能對全球非中國地區的逆差也會同時增加。
-----------------
但我還是要說,不知道川普團隊在打什麼主意。
用301調查智財權,然後昇華到跟中國打貿易戰,
我覺得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智庫一定都想不到美國最後會玩這麼大。
(真不愧是狂人川普)
而且還只針對中國: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321/1318788/
中國不准豁免,阿其他國家要豁免的話就來跟我談XD
豁免條件: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0850
1.將對美出口鋼鋁品數量限制在2017年的水準;
2.積極因應中國各種扭曲貿易的政策;
3.在G-20全球鋼鐵論壇上立場更果斷,並與美國合作;
4.與美國合作,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對中國的行為提出控訴;
5.加強與美國的安全合作。
這條件看起來其實只有兩條啊:
1.因為美國跟全球逆差,所以制裁中國之後,不准因此轉單到其他國家再轉入美國。
2.跟美國合作搞中國
然後好像這只是第一槍而已,
美國針對中國的動作我覺得是一系列的。
包括與台灣有關的國防授權法案(軍艦可停靠台灣),
台灣旅行法(官員可互訪),或是美國繞過中國跟北韓直接談,
給我的感覺是其實貿易關稅本身不是重點,如何搞死中國才是真的。
不然你調查個301,以結果來說這下手還真是有點重,而且兩敗俱傷。
中國方面的辯解我覺得也滿有道理:
一部售價1000美元的蘋果iPhone X,從全球進口零部件到中國,組裝後再出口到美國。
「不能因為中國掙了幾十美元組裝費,就要中國對這1000美元的美中貿易逆差負責」。
所以中國會覺得,我只是加工出口最後一站,你他媽搞我啊XD
-----------------
好啦,講了一些網路上都查得到的東西。
那再來要講這東西對美國是好是壞?
簡單的說:我不知道。
因為看起來其實不是貿易戰這麼簡單,
很可能有美國國家安全的因素在裡面。
如果這是一個以經濟為出發點的政策,
以對美國智庫的信賴程度,應該可以直接簡單的說短空長多XD
但不過誰知道川普是不是在下一盤更大盤的棋?
以台灣的角度來看也是很複雜。
如果川普是玩真的,這政策沒因中國抗議而軟掉的話,
搞不好台廠會回台灣或是往東南亞更便宜的地方跑,
甚至直接到美國設廠。
如果直接跟中國綁在一起的話,那......應該是利空無誤?
兩岸商業活動血濃於水,就看那些商人有沒有辦法把RMB換成美金脫身惹。
另外一方面,因為無法進美國的中國產能,可能會轉向銷往第三地,
所以要小心最近因產能銷往第三地而導致的競爭。
-----------------
來個結論:
1.短時間內別接刀,不只我不知道貿易戰會發生什麼事,
手上有幾百億幾千億資金的外資也不一定知道,
他們一定會看風向,等安全才入場。
所以短時間內如果會跌,跌到一定程度一定會盤整,確定不會跌才開始漲。
但跌多少沒人知道,所以別接刀。
慢慢來~~~
2.最近亞洲事情很多,
例如四月初美韓有軍演;
五月有台美國防工業會議,五月中有川普&金小胖見面;
六月AIT新館落成,美國不知道要派什麼層級的官員來台灣。
所以最近的操作還是相對減碼一下,雖然我覺得中國不敢亂來。
不過沒人看得懂最近川普想幹嘛XD
3.美國的線型很醜,但台股相對好看很多,
有股神祕力量一直買(不一定是政府,因為匯率也硬梆梆)。
所以我覺得,頂多空手不玩,放空不是好選擇......
真要放空也不是不行,但等線型被破壞之後,找高點空,不要腦衝啊。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Kyle
at 2018-03-26T08:03
at 2018-03-26T08:03
By Poppy
at 2018-03-26T12:17
at 2018-03-26T12:17
By Hedy
at 2018-03-29T19:16
at 2018-03-29T19:16
By Caroline
at 2018-04-03T09:44
at 2018-04-03T09:44
By Rae
at 2018-04-04T00:26
at 2018-04-04T00:26
By Rachel
at 2018-04-07T12:50
at 2018-04-07T12:50
By Genevieve
at 2018-04-08T16:18
at 2018-04-08T16:18
By Hamiltion
at 2018-04-11T23:17
at 2018-04-11T23:17
By Hamiltion
at 2018-04-16T05:40
at 2018-04-16T05:40
By Ingrid
at 2018-04-17T12:58
at 2018-04-17T12:58
By Leila
at 2018-04-20T19:06
at 2018-04-20T19:06
By Callum
at 2018-04-23T00:19
at 2018-04-23T00:19
By Vanessa
at 2018-04-23T17:04
at 2018-04-23T17:04
By Andy
at 2018-04-25T16:52
at 2018-04-25T16:52
By Kama
at 2018-04-29T18:10
at 2018-04-29T18:10
By Jack
at 2018-05-01T20:24
at 2018-05-01T20:24
By Ula
at 2018-05-04T11:42
at 2018-05-04T11:42
By George
at 2018-05-04T13:59
at 2018-05-04T13:59
By Erin
at 2018-05-08T22:15
at 2018-05-08T22:15
By Adele
at 2018-05-13T01:57
at 2018-05-13T01:57
By Aaliyah
at 2018-05-15T11:00
at 2018-05-15T11:00
By Mason
at 2018-05-15T17:50
at 2018-05-15T17:50
By Kyle
at 2018-05-16T18:04
at 2018-05-16T18:04
By Ophelia
at 2018-05-20T21:34
at 2018-05-20T21:34
By Candice
at 2018-05-22T14:52
at 2018-05-22T14:52
By Thomas
at 2018-05-25T10:31
at 2018-05-25T10:31
By Harry
at 2018-05-29T15:38
at 2018-05-29T15:38
By Zora
at 2018-06-01T17:50
at 2018-06-01T17:50
By Linda
at 2018-06-05T03:05
at 2018-06-05T03:05
By Margaret
at 2018-06-07T20:33
at 2018-06-07T20:33
By Elvira
at 2018-06-09T21:24
at 2018-06-09T21:24
By Damian
at 2018-06-10T02:12
at 2018-06-10T02:12
By Regina
at 2018-06-11T18:33
at 2018-06-11T18:33
By Selena
at 2018-06-15T21:07
at 2018-06-15T21:07
By Kelly
at 2018-06-20T07:19
at 2018-06-20T07:19
By Annie
at 2018-06-21T15:57
at 2018-06-21T15:57
By Hamiltion
at 2018-06-26T04:48
at 2018-06-26T04:48
By Sierra Rose
at 2018-06-27T00:09
at 2018-06-27T00:09
By Jacob
at 2018-06-30T11:38
at 2018-06-30T11:38
By Tracy
at 2018-07-03T21:38
at 2018-07-03T21:38
By Anthony
at 2018-07-08T19:14
at 2018-07-08T19:14
By Caitlin
at 2018-07-11T19:57
at 2018-07-11T19:57
By Edwina
at 2018-07-13T16:20
at 2018-07-13T16:20
By Hedy
at 2018-07-16T04:47
at 2018-07-16T04:47
By Isla
at 2018-07-21T01:32
at 2018-07-21T01:32
By Ursula
at 2018-07-23T10:02
at 2018-07-23T10:02
By Andrew
at 2018-07-24T14:55
at 2018-07-24T14:55
By Joseph
at 2018-07-27T17:01
at 2018-07-27T17:01
By Necoo
at 2018-08-01T13:49
at 2018-08-01T13:49
By Rebecca
at 2018-08-04T09:34
at 2018-08-04T09:34
By Irma
at 2018-08-06T11:03
at 2018-08-06T11:03
By Jack
at 2018-08-09T10:49
at 2018-08-09T10:49
By Emily
at 2018-08-10T15:14
at 2018-08-10T15:14
By Tristan Cohan
at 2018-08-14T11:19
at 2018-08-14T11:19
By Megan
at 2018-08-17T04:24
at 2018-08-17T04:24
By Susan
at 2018-08-18T01:31
at 2018-08-18T01:31
By Leila
at 2018-08-21T12:59
at 2018-08-21T12:59
By Rosalind
at 2018-08-23T13:56
at 2018-08-23T13:56
Related Posts
美國掀起貿易戰有好處嗎?
By Kristin
at 2018-03-23T01:18
at 2018-03-23T01:18
委託單成交但後來不見
By Elma
at 2018-03-23T01:04
at 2018-03-23T01:04
美中貿易今開打 川普將向中國課徵500億
By Emily
at 2018-03-23T01:03
at 2018-03-23T01:03
107年03月22日 三大法人買賣金額統計表
By Elizabeth
at 2018-03-23T00:23
at 2018-03-23T00:23
康和證創新台股工具,拓「小小資」族群
By James
at 2018-03-22T23:32
at 2018-03-22T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