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泡沫來首見!多家車用晶片廠齊步喊 - 股票
By Susan
at 2021-01-25T11:22
at 2021-01-25T11:22
Table of Contents
----------------------------------發文提醒-------------------------------
1.發文前請先詳閱[新聞]分類發文規範,未依規範發文將受處份。
2.連結過長請善用 https://bit.ly/ 縮網址,連結能不能點擊者板規1-2-2處份。
3.心得/評論請盡量充實,心得過短或濫竽充數將會以1-2-3&一行文規範水桶處份。
4.發文請依照格式文章標明段落,不符合格式者依4-1刪文處分。
------------------ 以上注意事項請勿刪除 違者4-1 刪文處分 ----------------
1.原文連結:
https://reurl.cc/Dvg5EQ
2.原文內容:
網路泡沫來首見!多家車用晶片廠齊步喊漲、漲幅1~2成
2000年網路泡沫來首見、多家車用晶片廠齊步喊漲!因代工委託費、材料費增加,日本瑞
薩電子(Renesas Electronics)、荷蘭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s N.V.)等多家車
用晶片廠已向客戶提出漲價要求、漲幅1~2成。
日經新聞、時事通信社、NHK等多家日本媒體22日報導,瑞薩、恩智浦等全球車用晶片大
廠考慮調漲多項產品價格、漲幅主要為1~2成,主因為了確保晶圓代工廠產能所需花費的
費用(代工委託費)增加、加上材料價格揚升。各家晶片廠雖擁有自家的工廠,但並非全部
產品都自家生產、很多都是委託給台積電(2330)等晶圓代工廠生產,而因新冠肺炎
(COVID-19)疫情推升宅經濟需求,帶動智慧手機、數據中心用晶片需求擴大,自2020年秋
天左右開始、就和需求急增的車用晶片爭搶產能。
報導指出,全球第3大車用晶片廠瑞薩已向車用零件廠等客戶要求調漲產品價格,對象包
含功率半導體、MCU等多項產品,其中車用晶片平均漲幅預估為數%,伺服器、產業用晶
片預估為1~2成。東芝(Toshiba)也開始和客戶展開漲價協商、對象為車用功率半導體等產
品。東芝22日表示,「加工委託費、材料費高漲,不得不要求客戶將其反映在產品售價上
」。
據報導,全球第2大車用晶片廠恩智浦、瑞士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 N.V.)等業
者也已向客戶告知,計畫調漲約1~2成。關於漲價,恩智浦回應表示,「價格變動是事實
、其他的無法進行回覆」。報導指出,之前晶片廠雖也會因成本揚升而要求漲價,不過像
這次這樣多家業者齊步調漲多項產品價格的情況、預估是「2000年網路泡沫來首遭」。
據報導,因車用晶片供應追不上需求,迫使豐田等多家車廠被迫進行減產,某家大型車廠
幹部指出,「即便價格貴、也以確保晶片為最優先考量」;德國汽車零件大廠
Continental關係人士指出,「(供應)正常化預估需花半年時間」。
汽車業多重複下單!
日經新聞1月19日報導,台灣世界先進(5347)董事長方略表示,「無法去滿足汽車業界的
急單需求。很多都重複下單(double booking),無法真正掌握晶片具體的需求量」。
熟知半導體情況的拓墣產業研究院分析師姚嘉洋指出,「晶片短缺問題要紓解、恐要等到
2021年後半。樂觀看法是6月底、不過要解決恐等到年底」。
台積電傳5月開始在台灣增產
日刊工業新聞1月15日報導,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已著手進行準備、計畫在5月開始增
產先進晶片,而此舉預估是為了解決引發全球車廠減產的車用晶片短缺問題,因此若台積
電能順利進行增產,有望遏止當前車廠的「減產骨牌效應」,對被迫進行減產的車廠來說
、將是一大喜訊。
報導指出,台積電已要求台灣當地的供應商合作、目標在台灣的先進半導體工廠進行增產
,不過增產計畫目前仍處於初期調查階段,台積電正就半導體生產所必要的材料的供應情
況進行調查、調查自5月左右開始的表定供應量能有多大的增量空間,因此增產計畫的可
行性及規模仍不明。
3.心得/評論:
車用晶片該漲價就漲,漲了還是要排隊
平時車廠不想有庫存無法去化風險,需求又預估不準
要東西卻什麼風險都不想承擔,缺貨時又想插隊
那就加錢去排隊啦
--
1.發文前請先詳閱[新聞]分類發文規範,未依規範發文將受處份。
2.連結過長請善用 https://bit.ly/ 縮網址,連結能不能點擊者板規1-2-2處份。
3.心得/評論請盡量充實,心得過短或濫竽充數將會以1-2-3&一行文規範水桶處份。
4.發文請依照格式文章標明段落,不符合格式者依4-1刪文處分。
------------------ 以上注意事項請勿刪除 違者4-1 刪文處分 ----------------
1.原文連結:
https://reurl.cc/Dvg5EQ
2.原文內容:
網路泡沫來首見!多家車用晶片廠齊步喊漲、漲幅1~2成
2000年網路泡沫來首見、多家車用晶片廠齊步喊漲!因代工委託費、材料費增加,日本瑞
薩電子(Renesas Electronics)、荷蘭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s N.V.)等多家車
用晶片廠已向客戶提出漲價要求、漲幅1~2成。
日經新聞、時事通信社、NHK等多家日本媒體22日報導,瑞薩、恩智浦等全球車用晶片大
廠考慮調漲多項產品價格、漲幅主要為1~2成,主因為了確保晶圓代工廠產能所需花費的
費用(代工委託費)增加、加上材料價格揚升。各家晶片廠雖擁有自家的工廠,但並非全部
產品都自家生產、很多都是委託給台積電(2330)等晶圓代工廠生產,而因新冠肺炎
(COVID-19)疫情推升宅經濟需求,帶動智慧手機、數據中心用晶片需求擴大,自2020年秋
天左右開始、就和需求急增的車用晶片爭搶產能。
報導指出,全球第3大車用晶片廠瑞薩已向車用零件廠等客戶要求調漲產品價格,對象包
含功率半導體、MCU等多項產品,其中車用晶片平均漲幅預估為數%,伺服器、產業用晶
片預估為1~2成。東芝(Toshiba)也開始和客戶展開漲價協商、對象為車用功率半導體等產
品。東芝22日表示,「加工委託費、材料費高漲,不得不要求客戶將其反映在產品售價上
」。
據報導,全球第2大車用晶片廠恩智浦、瑞士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 N.V.)等業
者也已向客戶告知,計畫調漲約1~2成。關於漲價,恩智浦回應表示,「價格變動是事實
、其他的無法進行回覆」。報導指出,之前晶片廠雖也會因成本揚升而要求漲價,不過像
這次這樣多家業者齊步調漲多項產品價格的情況、預估是「2000年網路泡沫來首遭」。
據報導,因車用晶片供應追不上需求,迫使豐田等多家車廠被迫進行減產,某家大型車廠
幹部指出,「即便價格貴、也以確保晶片為最優先考量」;德國汽車零件大廠
Continental關係人士指出,「(供應)正常化預估需花半年時間」。
汽車業多重複下單!
日經新聞1月19日報導,台灣世界先進(5347)董事長方略表示,「無法去滿足汽車業界的
急單需求。很多都重複下單(double booking),無法真正掌握晶片具體的需求量」。
熟知半導體情況的拓墣產業研究院分析師姚嘉洋指出,「晶片短缺問題要紓解、恐要等到
2021年後半。樂觀看法是6月底、不過要解決恐等到年底」。
台積電傳5月開始在台灣增產
日刊工業新聞1月15日報導,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已著手進行準備、計畫在5月開始增
產先進晶片,而此舉預估是為了解決引發全球車廠減產的車用晶片短缺問題,因此若台積
電能順利進行增產,有望遏止當前車廠的「減產骨牌效應」,對被迫進行減產的車廠來說
、將是一大喜訊。
報導指出,台積電已要求台灣當地的供應商合作、目標在台灣的先進半導體工廠進行增產
,不過增產計畫目前仍處於初期調查階段,台積電正就半導體生產所必要的材料的供應情
況進行調查、調查自5月左右開始的表定供應量能有多大的增量空間,因此增產計畫的可
行性及規模仍不明。
3.心得/評論:
車用晶片該漲價就漲,漲了還是要排隊
平時車廠不想有庫存無法去化風險,需求又預估不準
要東西卻什麼風險都不想承擔,缺貨時又想插隊
那就加錢去排隊啦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Steve
at 2021-01-27T06:16
at 2021-01-27T06:16
By Lydia
at 2021-01-30T01:31
at 2021-01-30T01:31
By Elma
at 2021-01-31T00:45
at 2021-01-31T00:45
By Ida
at 2021-01-31T18:20
at 2021-01-31T18:20
By Noah
at 2021-02-01T07:49
at 2021-02-01T07:49
By Ina
at 2021-02-02T11:44
at 2021-02-02T11:44
By Ula
at 2021-02-05T15:22
at 2021-02-05T15:22
By Blanche
at 2021-02-08T15:01
at 2021-02-08T15:01
By Wallis
at 2021-02-13T11:09
at 2021-02-13T11:09
By Hedda
at 2021-02-18T07:15
at 2021-02-18T07:15
By Megan
at 2021-02-22T03:40
at 2021-02-22T03:40
By Ophelia
at 2021-02-26T17:41
at 2021-02-26T17:41
By Harry
at 2021-03-02T10:18
at 2021-03-02T10:18
By Dorothy
at 2021-03-06T16:00
at 2021-03-06T16:00
By Thomas
at 2021-03-07T20:53
at 2021-03-07T20:53
By Gilbert
at 2021-03-11T17:48
at 2021-03-11T17:48
By Anthony
at 2021-03-13T09:27
at 2021-03-13T09:27
By Regina
at 2021-03-14T07:15
at 2021-03-14T07:15
By Bethany
at 2021-03-15T03:10
at 2021-03-15T03:10
By Bennie
at 2021-03-19T02:57
at 2021-03-19T02:57
By Todd Johnson
at 2021-03-22T10:28
at 2021-03-22T10:28
By Agatha
at 2021-03-26T08:41
at 2021-03-26T08:41
By Lucy
at 2021-03-28T07:12
at 2021-03-28T07:12
By Tristan Cohan
at 2021-04-01T15:53
at 2021-04-01T15:53
By Christine
at 2021-04-05T03:00
at 2021-04-05T03:00
By Bennie
at 2021-04-08T17:54
at 2021-04-08T17:54
By Bethany
at 2021-04-10T15:48
at 2021-04-10T15:48
By Mary
at 2021-04-12T17:52
at 2021-04-12T17:52
By Edward Lewis
at 2021-04-15T14:37
at 2021-04-15T14:37
By Tristan Cohan
at 2021-04-18T14:37
at 2021-04-18T14:37
By Tristan Cohan
at 2021-04-21T17:34
at 2021-04-21T17:34
By Ursula
at 2021-04-22T21:39
at 2021-04-22T21:39
Related Posts
鄭文燦:桃園市停止寒假輔導、社團營隊
By Zora
at 2021-01-25T11:02
at 2021-01-25T11:02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21-01-25T10:59
at 2021-01-25T10:59
台積電該停利嗎
By Adele
at 2021-01-25T10:58
at 2021-01-25T10:58
居家隔離5000人,算利多還是利空?
By Olga
at 2021-01-25T10:58
at 2021-01-25T10:58
台積股東大軍衝70萬人 00881人氣旺挑戰00
By Gary
at 2021-01-25T10:52
at 2021-01-25T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