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史研究雜想 - 經濟

By Thomas
at 2006-02-04T23:18
at 2006-02-04T23:18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MankiwHong ()》之銘言:
: 從碩士班以來開始接觸在台灣的經濟學研究中,處於邊緣學門的經濟史至今
: ,有些小小的感想和一些不成熟的淺見,希望能夠與大家分享,也請多多指教。
: 一、 經濟學和歷史學的對話
: 在臺灣的學術圈中,經濟史並非是經濟學門的專利,反而歷史學門對經濟史進行
: 研究的人數多過於經濟學門研究經濟史的人數。然而經常所見到的問題在於研究
: 方法和資料使用上的衝突,在經濟學門中通常研究所使用的多為大量的次級文獻
: 和統計數字為主;歷史學門則運用大量政府檔案等一手資料來進行分析。經濟學
: 門看不下太多冗長而敘述性的文章,歷史學門則看到一堆數字和圖表就直呼難以
: 理解。
: 二、 統計數字的可信度
: 在經濟學門中引以為傲的量化分析中,應用到經濟歷史研究可能會遭遇到一些問
: 題,也就是統計數字的可信程度,這是我認為不僅是在經濟史研究中最需要注意
: 的地方,在進行當代經濟學研究時也必需加以注意。一般我們在進行現代經濟學
: 進行產業分析時,遇到一些較為個體的產業數據資料,比方說問卷調查企業所彙
: 整成的資料,都會遇到一些問題,更遑論早期的統計數據。像在研究戰前日治時
: 代的經濟史或是戰後經濟史過程中,使用數據時必需加當時統計技術和其定義加
: 以瞭解,如戰後初期數年由長官公署和省政府所進行的統計工作,品質依舊有待
: 商榷。但是在統計資料
: 的可信度加以存疑的背景下,並不代表我們不需要這些數字,而是我們除了在這
: 些數字外還需要一些資料來進行歷史事件論證。
: 三、學習閱讀檔案的重要性
: 從碩士班開始進行戰後經濟史的研究歷程中,我的指導老師不時的提醒我不僅要
: 多念過去前輩所完成的研究成果,還要多下功夫閱讀檔案,才能夠從當中看出一
: 些政策的構成和演進的變化,而不僅僅是從統計數字上看到表面上數字的變化。
: 從一些已解密的政府檔案中,能夠找到許多過去僅從次級文獻中從未發現的部份
: ,即使是對過去研究者已經研究過相同的議題再作研究,較容易找出新的觀點,
: 進行研究上的突破,甚至推翻過去研究所提出的觀點也是有可能的。在閱讀戰
: 後經濟的檔案中,能夠更深刻的體匯出一些政策形成的歷史背景。若是進行戰
: 前臺灣殖民地經濟史的研究,則需要在日文上下功夫,才能夠對檔案進行解讀和
: 理解,更能夠通盤的對制度的形成和演變加以瞭解,而不再是僅針對統計數字進
: 行研究。但是,在進行戰前總督府檔案《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的閱讀時,由於
: 許多文字皆以草書進行書寫,因此對草書的認識和判讀能力也需要經由時間與經
: 驗的累積才能夠獲得加強。
: 然而,完全依靠檔案研究可能會造成僅就官方的資料來進行研究,不免造成偏頗
: 。因此除了政府檔案的閱讀外,一些當時期的報紙、回憶錄、傳記甚至口述歷史
: 都是值得加以參考的資料。
不知道閣下的指導老師是哪一位? ^^
之前在政大念研究所時,跑去修了一年黃紹恆老師的經濟史。
相較於數字圖表的經濟學門分析法,黃老師是偏向歷史學的切入觀點。
而在課堂上黃老師便常提閣下所論及的幾點。
他認為現在台灣經濟學界在處理及解讀資料上常有這個問題:
「雖然這個統計資料可能品質上有問題,但是還是可以有這樣那樣的經濟意涵」
卻未對當時時代背景與環境有個適切且具深度的說明。
所以,老師也常說有志於經濟史研究的話,
可以趁早開始收集一些相關史料。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他一樣,博士論文最主要的史料
是某一天亂晃亂晃找到的 XD
辛苦啦,《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這東西真的不好讀
看完眼睛會很花 @_@
--
殘月長眠天外天,
任簫愁水藍如浪,清音狂亂似嵐。
黑暗逐光剝落,墳墓有星穿越。
此刻終末悄悄降落,等候無止盡的等候。
--
: 從碩士班以來開始接觸在台灣的經濟學研究中,處於邊緣學門的經濟史至今
: ,有些小小的感想和一些不成熟的淺見,希望能夠與大家分享,也請多多指教。
: 一、 經濟學和歷史學的對話
: 在臺灣的學術圈中,經濟史並非是經濟學門的專利,反而歷史學門對經濟史進行
: 研究的人數多過於經濟學門研究經濟史的人數。然而經常所見到的問題在於研究
: 方法和資料使用上的衝突,在經濟學門中通常研究所使用的多為大量的次級文獻
: 和統計數字為主;歷史學門則運用大量政府檔案等一手資料來進行分析。經濟學
: 門看不下太多冗長而敘述性的文章,歷史學門則看到一堆數字和圖表就直呼難以
: 理解。
: 二、 統計數字的可信度
: 在經濟學門中引以為傲的量化分析中,應用到經濟歷史研究可能會遭遇到一些問
: 題,也就是統計數字的可信程度,這是我認為不僅是在經濟史研究中最需要注意
: 的地方,在進行當代經濟學研究時也必需加以注意。一般我們在進行現代經濟學
: 進行產業分析時,遇到一些較為個體的產業數據資料,比方說問卷調查企業所彙
: 整成的資料,都會遇到一些問題,更遑論早期的統計數據。像在研究戰前日治時
: 代的經濟史或是戰後經濟史過程中,使用數據時必需加當時統計技術和其定義加
: 以瞭解,如戰後初期數年由長官公署和省政府所進行的統計工作,品質依舊有待
: 商榷。但是在統計資料
: 的可信度加以存疑的背景下,並不代表我們不需要這些數字,而是我們除了在這
: 些數字外還需要一些資料來進行歷史事件論證。
: 三、學習閱讀檔案的重要性
: 從碩士班開始進行戰後經濟史的研究歷程中,我的指導老師不時的提醒我不僅要
: 多念過去前輩所完成的研究成果,還要多下功夫閱讀檔案,才能夠從當中看出一
: 些政策的構成和演進的變化,而不僅僅是從統計數字上看到表面上數字的變化。
: 從一些已解密的政府檔案中,能夠找到許多過去僅從次級文獻中從未發現的部份
: ,即使是對過去研究者已經研究過相同的議題再作研究,較容易找出新的觀點,
: 進行研究上的突破,甚至推翻過去研究所提出的觀點也是有可能的。在閱讀戰
: 後經濟的檔案中,能夠更深刻的體匯出一些政策形成的歷史背景。若是進行戰
: 前臺灣殖民地經濟史的研究,則需要在日文上下功夫,才能夠對檔案進行解讀和
: 理解,更能夠通盤的對制度的形成和演變加以瞭解,而不再是僅針對統計數字進
: 行研究。但是,在進行戰前總督府檔案《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的閱讀時,由於
: 許多文字皆以草書進行書寫,因此對草書的認識和判讀能力也需要經由時間與經
: 驗的累積才能夠獲得加強。
: 然而,完全依靠檔案研究可能會造成僅就官方的資料來進行研究,不免造成偏頗
: 。因此除了政府檔案的閱讀外,一些當時期的報紙、回憶錄、傳記甚至口述歷史
: 都是值得加以參考的資料。
不知道閣下的指導老師是哪一位? ^^
之前在政大念研究所時,跑去修了一年黃紹恆老師的經濟史。
相較於數字圖表的經濟學門分析法,黃老師是偏向歷史學的切入觀點。
而在課堂上黃老師便常提閣下所論及的幾點。
他認為現在台灣經濟學界在處理及解讀資料上常有這個問題:
「雖然這個統計資料可能品質上有問題,但是還是可以有這樣那樣的經濟意涵」
卻未對當時時代背景與環境有個適切且具深度的說明。
所以,老師也常說有志於經濟史研究的話,
可以趁早開始收集一些相關史料。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他一樣,博士論文最主要的史料
是某一天亂晃亂晃找到的 XD
辛苦啦,《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這東西真的不好讀
看完眼睛會很花 @_@
--
殘月長眠天外天,
任簫愁水藍如浪,清音狂亂似嵐。
黑暗逐光剝落,墳墓有星穿越。
此刻終末悄悄降落,等候無止盡的等候。
--
Tags:
經濟
All Comments

By Agnes
at 2006-02-05T02:15
at 2006-02-05T02:15

By Connor
at 2006-02-05T19:13
at 2006-02-05T19:13
Related Posts
請問一下

By Yedda
at 2006-02-04T20:45
at 2006-02-04T20:45
美利率持續看升

By Elizabeth
at 2006-02-04T18:01
at 2006-02-04T18:01
賴景昌老師的總經解答

By Necoo
at 2006-02-04T17:26
at 2006-02-04T17:26
我該選擇哪本書呢?

By Isabella
at 2006-02-04T16:53
at 2006-02-04T16:53
美利率持續看升

By Charlotte
at 2006-02-04T14:38
at 2006-02-04T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