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客戶一句話:不要有付錢是老大的心態 - 專利

Todd Johnson avatar
By Todd Johnson
at 2008-08-04T21:15

Table of Contents


先前錯字太多
在此提出修正
修改先前誤植之處

我能理解為何 tanbuka 會遇到這樣的 IF
IF 其實是一份良心事業
可惜的是,
目前台灣的專利事務所大多數對IF的績效考量幾乎是以"撰稿速度"為主。

舉例來說
我目前所工作的事務所,以及以前曾待過的二間事務所
(其中有一間是大型事務所,而且還是很有名的)

這三者的老闆都有一個共通點:
重視 IF 的撰稿速度甚過重視案件品質。
都希望 IF 撰寫速度越快越好,
品質不要太差,只要有60分及格就可以了。

這三間事務所都要求 IF :
一個月內起碼要寫完 6~8件的台灣專利說明書
(有名的那一間要求要一個月寫 8~10件!)
換句話說,一週至少要寫1.5件出來,
大約三天內就要寫完一件案子

而這三間事務所中,只有一間的績效是有把"客戶的送件要求"列入考量,
其他二間的績效,都只算 IF 完成初稿的數量,
也就是只把第一次會稿列入績效考量

在這種只看完成初稿數量的績效制度之下,
很多 IF 為了不跟錢過不去,當然會看績效與點數來辦事。
因此,有些 IF 就會比較"快速"地處理案子,
且初稿完成後,連看都不看,就直接會稿給客戶,
而這種 IF 也存在於著名事務所中。


畢竟
換個角度來想:
IF 寫案寫的再怎麼認真,案件寫的再怎麼好
客戶充其量只有"口頭稱讚"而已
事務所老闆也不會因為這樣就幫 IF 加薪或發獎金
因為事務所老闆最想看的是:完成案件的數量


當然,並非所有的 IF 會這樣快速處理案件。
我遇到一些 IF 還蠻愛惜自己的羽毛
案件完成之後,都一定會仔細地看過一遍,才會彙稿給客戶。
而這樣優秀 IF,不僅存在於著名的大型事務所,也存在於小型事務所。

所以,著名事務所也有混混的IF,小型事務所也有認真負責的IF。

--

--
Tags: 專利

All Comments

Kama avatar
By Kama
at 2008-08-08T17:13
之前寫錯太嚴重,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Dinah avatar
By Dinah
at 2008-08-12T10:13
我們公司案子寫到被稱讚是有獎金的喔!
Daph Bay avatar
By Daph Bay
at 2008-08-13T08:21
可是怎樣才算寫的好~~ih說了算~就算自己不認同~
Ula avatar
By Ula
at 2008-08-13T22:34
只要ih高興就好~畢竟我們是服務業

入所英文

Andy avatar
By Andy
at 2008-08-03T14:54
請問應徵專利事務所的英文會考什麼 事的日常英文無範圍 還是侷限於專利的專有名詞 - ...

退伍後想從事專利工程師

Selena avatar
By Selena
at 2008-08-01T22:48
兩個推銷鞋子的推銷員,來到非洲。 結果發現這裏的人都不穿鞋子的。其中 一個叫苦連天,這麼個地方怎麼會賣得 出鞋子呢?於是打包回去了。另一個卻 喜出望外,他喜出望外,多麼大的一個 市場啊。如果所有的人都穿鞋子,那麼 我的市場該有多大啊。 在台灣玩專利,就像在非洲賣鞋子一樣啦, 台灣的公司,雖然每一家都會說自 ...

關於後續案~

John avatar
By John
at 2008-08-01T11:24
唔~ 想到一個小問題 想請各位前輩幫忙解答這樣 公司A 於 2005年 1月1日 申請了專利 甲 其元件為 A+B+C+D+E+F←獨立項 G......... ←附屬項 今因為 A公司的PARTER 覺得. 唔 A~F 當中 明明只有 ABC 是核心技術 為什麼那些大陸人會把專 ...

委託事務所申請台灣及大陸"發明"專利行情

Anthony avatar
By Anthony
at 2008-07-31T23:09
首先~先謝謝板上大大們的熱心幫忙~ 我們此次申請之發明專利內容~為一般商業發明專利申請 專利書的內容共計9頁文字,8頁圖~並非複雜電路設計等專業內容~ 交稿時間近1個月~ 也有好心的板大提到此類報價似乎為高檔大型事務所的報價~ (該事務所應約為3~4人規模的事務所) 會上來請教各位板大~係由於該事務所強調 ...

退伍後想從事專利工程師

Kyle avatar
By Kyle
at 2008-07-31T18:13
我想您誤解了跨領域了 不是工作的轉換就叫跨領域 而是你有兩個專長 而能從事一些兩個領域不能完成的事 你提到的老板 您和同事 我認為是專業分工下的必然 您們無法單獨解決您遇到的問題 像您遇到法律要問法務 但法務的答案很模胡吧 因為他不懂 沒碰過 法律是要有體驗 法條只是具體的呈現立法者的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