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測試 day47 - 期貨
By Charlie
at 2013-02-02T16:35
at 2013-02-02T16:35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flowheart (生氣就輸了)》之銘言:
: ※ 引述《huntersa (獵人)》之銘言:
: 以系統的角度來說,量不太好應用上去,所以一般有用量的都是主觀交易者居多。
: 以帳戶損益來說,量的大小和損益完全無關,畢竟價格才能決定損益。
: 但是我不認為這是你堅持說成交量不重要的原因,
: 我猜有一半原因是你不會用,另一半原因是想催眠自己不看量沒有損失。
你都說價格能決定損益了,我的系統又是價導向的,
為什麼你又能得出上面這兩個「你猜」的結論呢?
: 不用量當然可以賺錢,這是無庸置疑的,
: 可是因為不用量就能賺錢,反過來認為量根本沒用,就有點本末倒置了。
: 要怎樣才有量?就是有成交,所以量就只是代表成交張數的多寡而已。
: 那為何某個價位量大,也就是為何一堆人要成交?
: 為何某個價位量小,也就是為何沒有人要交易?
所以是不是到了某個價時,「量」才會出來呢? ^^
但是到了某個價時,前面的趨勢可能走一大段了
我前面有打過一篇文用氣象的角度在探討量,是在證明量是落後的指標
: 為何量越來越大?為何量越來越小?如何解讀這個,就是群眾心理的東西。
: 個人認為交易有趣的地方,就是它牽涉到心理。
1.
然而落後的指標不代表它無效,如同KD/RSI/SwingIndex/ADX/PAR這些東西
而是有一天你用這些工具判斷標的物超買/超賣時,
結果發現價還是繼續的往你預測相反的方向移動
這時到底價有用,還是指標有用?
2.
為什麼大型市場量無效?
不管是S&P、外匯、商品期貨這種國外大型市場,
有這些報價系統的可以看看volume是不是主要的配件?
3.
價代表的是市場,比量更真實的東西。
有一個拍賣會,每年都舉辦。假設拍賣會裡是古董商的天下。
07年有一幅畫被賣出,當年有300個競標者。
12年這幅畫又被賣出,但只有50個競標者,但成交價比07年又高了一些。
到底是競標者真實? 還是成交價真實?
相同的,應用在房市也一樣,價不是一個由量決定的東西,它自己有生命的。
: 我想很多經典都有提到,市場為何長久以來都有利可圖?因為人的心理從來就沒變過。
: 雖然人的心理沒變,但是人的行為會變,人的行為變,就會影響行情的變化,
: 所以過去市場行為所分析出來的心理現象,不見得能適用現在的市場行為。
: 但是交易中最基本的恐懼和貪婪,這是永遠都不會變的,
: 所以你如果想要一直能夠分析現在的市場,你必須不斷地跟著市場進化。
: 總結,量只是反應一個現象,你懂得利用這個現象去解讀,量就有用,
: 但是你不去解讀這個現象可以賺錢嗎?當然可以,可是這絕對不代表量就是沒用...
: (以下整理你寫的部分)
: : 猜猜看這幾天被嘎空手的有多少人?
: : 雖然說沒有一個精確的數字,但至少有不少人在1/25後就沒再進單了。
: : 理由是: 要上攻,成交量不夠。
: : 其實股市也差不多,各大股網很會分析的都在說「成交量不足,好好觀望」,
: : 「今天過高無量,不宜追高」「無量無撐,必會修正」云云,
: : 所以當不斷過高或不斷破低時,那些「那有誰會買」的人才會開始不聽人家話的參加,
: : 然後量才會被激出來。
: : 可是事實上是趨勢不會管你量多少,它就是會朝那個方向前進。
: : 其實我的說法還是集中在不要太相信量這回事
: : 所有指標、量都有可能出現延遲/鈍化的情形,只有價不會
: : 就算價有騙線,但那也是最真實告訴你市場情形的東西
: : 比較每一段時期的這個點數價位,量都不同
: : 而價/趨勢不會因為量而改變它的特性
: : 這就是一個很明顯的證據
: : → huntersa:我悟道之後就不抓起漲起跌了 吃中間的75%就夠 02/02 04:05
: : → huntersa:E大你的那個跟我講的東西不同,op有未平倉潮的概念 02/02 04:06
: : → huntersa:一般現貨量都是在判斷頭/底居多,不抓頭/底 02/02 04:08
: : → huntersa:現貨量的重要性就沒有這麼高...(重點是這東西還可補) 02/02 04:08
: : → huntersa:而這個量多少,還沒有什麼絕對 02/02 04:09
: : → huntersa:一般人都以為突破的量會很高,但是就順勢理論看來 02/02 04:10
: : → huntersa:量會愈來愈高/愈來愈低 02/02 04:12
: : → huntersa:台股08年以後量的判斷愈來愈不明顯,這是不爭的事實 02/02 04:13
--
: ※ 引述《huntersa (獵人)》之銘言:
: 以系統的角度來說,量不太好應用上去,所以一般有用量的都是主觀交易者居多。
: 以帳戶損益來說,量的大小和損益完全無關,畢竟價格才能決定損益。
: 但是我不認為這是你堅持說成交量不重要的原因,
: 我猜有一半原因是你不會用,另一半原因是想催眠自己不看量沒有損失。
你都說價格能決定損益了,我的系統又是價導向的,
為什麼你又能得出上面這兩個「你猜」的結論呢?
: 不用量當然可以賺錢,這是無庸置疑的,
: 可是因為不用量就能賺錢,反過來認為量根本沒用,就有點本末倒置了。
: 要怎樣才有量?就是有成交,所以量就只是代表成交張數的多寡而已。
: 那為何某個價位量大,也就是為何一堆人要成交?
: 為何某個價位量小,也就是為何沒有人要交易?
所以是不是到了某個價時,「量」才會出來呢? ^^
但是到了某個價時,前面的趨勢可能走一大段了
我前面有打過一篇文用氣象的角度在探討量,是在證明量是落後的指標
: 為何量越來越大?為何量越來越小?如何解讀這個,就是群眾心理的東西。
: 個人認為交易有趣的地方,就是它牽涉到心理。
1.
然而落後的指標不代表它無效,如同KD/RSI/SwingIndex/ADX/PAR這些東西
而是有一天你用這些工具判斷標的物超買/超賣時,
結果發現價還是繼續的往你預測相反的方向移動
這時到底價有用,還是指標有用?
2.
為什麼大型市場量無效?
不管是S&P、外匯、商品期貨這種國外大型市場,
有這些報價系統的可以看看volume是不是主要的配件?
3.
價代表的是市場,比量更真實的東西。
有一個拍賣會,每年都舉辦。假設拍賣會裡是古董商的天下。
07年有一幅畫被賣出,當年有300個競標者。
12年這幅畫又被賣出,但只有50個競標者,但成交價比07年又高了一些。
到底是競標者真實? 還是成交價真實?
相同的,應用在房市也一樣,價不是一個由量決定的東西,它自己有生命的。
: 我想很多經典都有提到,市場為何長久以來都有利可圖?因為人的心理從來就沒變過。
: 雖然人的心理沒變,但是人的行為會變,人的行為變,就會影響行情的變化,
: 所以過去市場行為所分析出來的心理現象,不見得能適用現在的市場行為。
: 但是交易中最基本的恐懼和貪婪,這是永遠都不會變的,
: 所以你如果想要一直能夠分析現在的市場,你必須不斷地跟著市場進化。
: 總結,量只是反應一個現象,你懂得利用這個現象去解讀,量就有用,
: 但是你不去解讀這個現象可以賺錢嗎?當然可以,可是這絕對不代表量就是沒用...
: (以下整理你寫的部分)
: : 猜猜看這幾天被嘎空手的有多少人?
: : 雖然說沒有一個精確的數字,但至少有不少人在1/25後就沒再進單了。
: : 理由是: 要上攻,成交量不夠。
: : 其實股市也差不多,各大股網很會分析的都在說「成交量不足,好好觀望」,
: : 「今天過高無量,不宜追高」「無量無撐,必會修正」云云,
: : 所以當不斷過高或不斷破低時,那些「那有誰會買」的人才會開始不聽人家話的參加,
: : 然後量才會被激出來。
: : 可是事實上是趨勢不會管你量多少,它就是會朝那個方向前進。
: : 其實我的說法還是集中在不要太相信量這回事
: : 所有指標、量都有可能出現延遲/鈍化的情形,只有價不會
: : 就算價有騙線,但那也是最真實告訴你市場情形的東西
: : 比較每一段時期的這個點數價位,量都不同
: : 而價/趨勢不會因為量而改變它的特性
: : 這就是一個很明顯的證據
: : → huntersa:我悟道之後就不抓起漲起跌了 吃中間的75%就夠 02/02 04:05
: : → huntersa:E大你的那個跟我講的東西不同,op有未平倉潮的概念 02/02 04:06
: : → huntersa:一般現貨量都是在判斷頭/底居多,不抓頭/底 02/02 04:08
: : → huntersa:現貨量的重要性就沒有這麼高...(重點是這東西還可補) 02/02 04:08
: : → huntersa:而這個量多少,還沒有什麼絕對 02/02 04:09
: : → huntersa:一般人都以為突破的量會很高,但是就順勢理論看來 02/02 04:10
: : → huntersa:量會愈來愈高/愈來愈低 02/02 04:12
: : → huntersa:台股08年以後量的判斷愈來愈不明顯,這是不爭的事實 02/02 04:13
--
Tags:
期貨
All Comments
By Eartha
at 2013-02-02T18:28
at 2013-02-02T18:28
By Lucy
at 2013-02-02T23:30
at 2013-02-02T23:30
By Hardy
at 2013-02-05T14:56
at 2013-02-05T14:56
By Eartha
at 2013-02-07T18:48
at 2013-02-07T18:48
By John
at 2013-02-08T05:49
at 2013-02-08T05:49
By Ingrid
at 2013-02-11T14:14
at 2013-02-11T14:14
By Valerie
at 2013-02-14T17:29
at 2013-02-14T17:29
By Donna
at 2013-02-17T22:03
at 2013-02-17T22:03
By Liam
at 2013-02-21T15:17
at 2013-02-21T15:17
By Carol
at 2013-02-24T11:36
at 2013-02-24T11:36
By Isla
at 2013-02-26T05:41
at 2013-02-26T05:41
By Anthony
at 2013-03-02T02:53
at 2013-03-02T02:53
By Joseph
at 2013-03-05T21:20
at 2013-03-05T21:20
By Candice
at 2013-03-06T07:15
at 2013-03-06T07:15
By Oliver
at 2013-03-07T16:18
at 2013-03-07T16:18
By Doris
at 2013-03-08T17:48
at 2013-03-08T17:48
By Rachel
at 2013-03-13T07:38
at 2013-03-13T07:38
By Zenobia
at 2013-03-17T11:30
at 2013-03-17T11:30
By Enid
at 2013-03-19T12:34
at 2013-03-19T12:34
By Joe
at 2013-03-20T21:46
at 2013-03-20T21:46
By Zanna
at 2013-03-23T03:14
at 2013-03-23T03:14
By Daph Bay
at 2013-03-26T00:10
at 2013-03-26T00:10
By Emma
at 2013-03-30T16:51
at 2013-03-30T16:51
By Jessica
at 2013-04-03T21:16
at 2013-04-03T21:16
By Zenobia
at 2013-04-07T18:08
at 2013-04-07T18:08
By Rebecca
at 2013-04-09T10:51
at 2013-04-09T10:51
By Joseph
at 2013-04-09T16:04
at 2013-04-09T16:04
Related Posts
102年02月01日 選擇權簡表
By Freda
at 2013-02-01T17:02
at 2013-02-01T17:02
系統測試 day47
By Enid
at 2013-02-01T16:19
at 2013-02-01T16:19
三大法人&大額交易人期權資料 2013/2/1
By Adele
at 2013-02-01T16:04
at 2013-02-01T16:04
102年02月01日 期貨收盤價&結算價一覽表
By Kristin
at 2013-02-01T15:01
at 2013-02-01T15:01
102年02月01日 三大法人買賣金額統計表
By Enid
at 2013-02-01T15:00
at 2013-02-01T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