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改善財務的投資策略,有人用過嗎? - 股票
By Brianna
at 2017-06-01T14:19
at 2017-06-01T14:19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Zcould (夜火千影)》之銘言:
: 聽我朋友講一個投資策略,他說用了之後可以立刻改善財務狀況,人人有效
: 我說這策略會很難做到嗎? 他說做法很簡單但很難做到,我說這什麼鬼策略?
: 他說: 你每做一筆交易就記錄一次,這輩子只能用20次,用完就不能再交易。
: 我說那我沒機會了,一百輩子都被我用完了,問他說這策略是你想的嗎?
: 他說這是書上看來的,書名"窮查理的普通常識",這策略是蒙格轉述巴菲特
: 的演講內容,我看巴菲特自己也沒做到。
: 請問版上有人這輩子目前交易在20筆以下嗎?績效如何呀?
建議看下面這篇,理論上投資時抱持每筆交易都極端珍貴的心態,在決策時會更謹慎。
不過我也不考慮這樣做就是,因為我不相信自己的眼光,分散投資比較睡得著。
什麼是巴菲特的打洞卡投資概念 from 股感
http://0rz.tw/osLaK
John Hempton (經營對沖基金並有個名為Bronte Capital的部落格) 上週末在投資哲學
中發佈了篇有趣的文章。他提到許多專業資金管理社群中的人。他的主要論點是:許多
巴菲特追隨者高唱使用打洞方式 (punch card approach) 的投資理念,但真正的實行
者少之又少。
以下是巴菲特解釋對打洞哲學的解釋
我總是告訴商學院的學生,當他們離開學校,他們的打洞卡上有 20 個洞。每當他們做
了一個投資決定,他們就用掉一個洞。因為他們不可能在一生中達成 20 個超棒的投資
決定。他們可能因為三個、五個或七個決定致富,但不可能每天找到一個。
很難描述這個概念有多麽的重要和有價值。這就是我試圖聚焦,也是我每年試圖更好的
項目。
但 Hempton 提出了一個很好的重點:許多人都談論這件事,但僅有極少數的人如此實
行。他對於人們為什麼不遵循這種穩健方式的推論是,客戶不太可能買單。如果你一、
兩年只提到一檔股票,而你的投資組合有七或八檔股票,客戶可能會因為難以察覺變化
而覺得你很懶怠。
交易活動能夠讓客戶覺得你正在努力做事。然而,交易活動總是與投資表現呈現相反的
關係。運用打洞表的投資理念挑選好標的後,能耐心等待的經理人表現才會最好。
對交易活動的偏見
但人性是很難克服的,因此這種投資方式難以實行。但實行這種方法的少數人中,如:
經營 Punch Card 基金的 Norbert Lou 就已經建立了打敗大盤的優異紀錄。Norbert
Lou 目前的投資組合僅有三支股票,而且他現在極少進行新的投資。
Hempton 提到即便是巴菲特的兩位經理人 — Todd Combs 和 Ted Weschler,也非真的
遵循 punch card approach。我不清楚 Combs,但我想 Hempton 對 Weschler 的看法
是錯的。Weschler 以集中火力在少數幾檔股票,並持有數年聞名。在替巴菲特工作以
前,他的基金就達到年化報酬率 25%,且他多數的報酬來自其基金終生持有的少數部位。
事實上,Weschler 的投資表現多數能歸於兩檔投資上:DaVita 與 WR Grace。你或許
會爭論說,那兩檔投資大部分是在他去波克夏以後的事。但根據這篇文章,他仍然以個
人名義大量持有 WR Grace,而且他在 2000 年時僅以 2 美元買進。
確實有少數人付諸行動,但我想 Hempton 對多數經理人有投資偏見的這個說法是正確
的。多數經理人甚至可能沒有意識到這種偏見。他們直覺的想向客戶傳達他們認真工
作的訊息,且客戶唯一能測量工作進度的方法就是看投資組合中的變動。
一些投資經理人怕他們的客戶有以下想法:
許多交易活動:經理人應該要忙於尋找標的。
自從上一季,投資組合就沒有變化:這傢伙過去三個月都在幹麻?我為何要花錢雇用
他?
另外,通常在一段時間的不佳投資表現後,你很難繼續實行這個方法。但就像 Hempton
所說,這個方法能夠收穫很多:
多數時候我就只是無所事事。所以,在個股表現不佳時,客戶可能會問我,過去一年
我都在幹麻,我就會回答像:
1. 讀了 57 本書。
2. 讀了近 200 份財務報表。
3. 與近 70 個管理團隊開會討論。
4. 拜訪義大利、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
這是很好的觀點,如此的工作量在未來一定會產出量化結果,但不會在這季就有成果
展現給客戶看。 投資組合中沒有變化並不代表沒有研究或學習進行。不論我是否買
賣,每天都試圖更進步。事實上,身為一位投資人,我覺得自己有進步的時候都是在
當我遠離電腦螢幕,沈浸在思考中、閱讀書籍或與比我更熟知某像產業的人互動時。
幸運的,我碰巧能遇上不會對我設限太多的客戶,也因此能毫無壓力的構思,也更能
每天做研究,等待機會,也就是說,我能更聚焦在好的想法,年年精進。
觀念的重要性
此處重要的是概念,而非實際的出擊次數。巴菲特雖以 20 為例,但他多年來也做了
超過百項投資。他在股東會上曾說,他的合夥人在 1956 到 1969 年間做了 400 項
投資。但他也說過,其中的多數投資都是小投資,對其回報率沒有太大的作用。他多
數的回報率多是源於少數精心挑選、並重壓的標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 1960 年代的
美國運通 (American Express),他投入 40% 的資產。
巴菲特的關鍵不是平均打擊率,而是長打率。他在重壓的部位總是全壘打。1970、
1978 年代,當他經營稍大的投資組合時,他的概念造就了他的投資組合。從巴菲特
1977 年的持股可見,其將 24% 的資產投入 GEICO、18% 投入Washington Post。巴
菲特投資組合的 2/3 集中在五檔個股上。在這個時間點上,他充分實施打洞投資法,
可能是因為他發現他的投資表現是由少數幾檔優秀個股撐起。
再一次強調的是,沒有一個固定的數字。我認為關鍵是重點:沒有這麼多優秀的傑出
標的,每天、每週、每月甚至每年都能找到優秀標的的這個想法太過不切實際。優秀
的標的很少,需要耐心等待,一旦遇到,就要充分利用。
說時容易,做時難,尤其當整個生態存在偏見時。
總結
我真的很喜歡 Hempton 對自身投資哲學的內省,以及他真誠的觀察。奇怪的地方是,
他似乎暗指打洞方式是最穩健的,但他自身卻不實行它。這讓我感到困惑。若非他無
法擺脫他所提到的偏見,就是他認為他可以建立一個更大的資產規模。我只是用他的
推理來做猜測,也許我錯了,他並不認為打洞方式是最好的。
但我認為辨別出過度活動 (over-activity) 偏見是最重要的一仗。如果你作為一位投
資經理人,即將透過密集的交易證明自己的存在,那你至少有機會提防這個偏見。那
些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這件事的人就沒有這個機會了。Hempton 顯然不是後者。他知道
自己有這個傾向,因此我們可以推測他會提防這個偏見,並採取更好的方法。
不論如何,這都是篇有趣的評論,我深感認同。實行在罕見時刻對少數優質企業標的
出手的投資管理策略是個很棒的方式,但這並非慣例,因此很難實際執行。我希望能
在這方面更精進。
《Base Hit Investing》授權轉載
==
話說股感的選文水準真的不錯 值得固定追
--
FB: http://0rz.tw/l3Kcq █◣ ▊ ◥\◣◣\◣▼▼◣◣█◣ ▌ ╬╬
█酸民 どんだけ── ◥█◣ )) ▲▲██▲╴▲██▲ ▲ ▌ "囧█ ╬╬
█退散 莫私信騷擾── ◥█◣ ◢ ▏ ▼██▼ ▼██▼▏███▌m@▼▄ ╬╬
気持ち悪いね ◥█◣█ ▼█▇▇█‥ ▇▇█▏◣ ▌ ▲◇" ╬╬
Galaxy被打臉全記錄─ (( ╲ ╲ ◣▼ ▇▇▇ ▼ ◣ ▌▆▆▆ ╬╬
http://0rz.tw/HXr36 ╲█╲█ ◥██████ ◤████▆▅▄▃▂▁
--
: 聽我朋友講一個投資策略,他說用了之後可以立刻改善財務狀況,人人有效
: 我說這策略會很難做到嗎? 他說做法很簡單但很難做到,我說這什麼鬼策略?
: 他說: 你每做一筆交易就記錄一次,這輩子只能用20次,用完就不能再交易。
: 我說那我沒機會了,一百輩子都被我用完了,問他說這策略是你想的嗎?
: 他說這是書上看來的,書名"窮查理的普通常識",這策略是蒙格轉述巴菲特
: 的演講內容,我看巴菲特自己也沒做到。
: 請問版上有人這輩子目前交易在20筆以下嗎?績效如何呀?
建議看下面這篇,理論上投資時抱持每筆交易都極端珍貴的心態,在決策時會更謹慎。
不過我也不考慮這樣做就是,因為我不相信自己的眼光,分散投資比較睡得著。
什麼是巴菲特的打洞卡投資概念 from 股感
http://0rz.tw/osLaK
John Hempton (經營對沖基金並有個名為Bronte Capital的部落格) 上週末在投資哲學
中發佈了篇有趣的文章。他提到許多專業資金管理社群中的人。他的主要論點是:許多
巴菲特追隨者高唱使用打洞方式 (punch card approach) 的投資理念,但真正的實行
者少之又少。
以下是巴菲特解釋對打洞哲學的解釋
我總是告訴商學院的學生,當他們離開學校,他們的打洞卡上有 20 個洞。每當他們做
了一個投資決定,他們就用掉一個洞。因為他們不可能在一生中達成 20 個超棒的投資
決定。他們可能因為三個、五個或七個決定致富,但不可能每天找到一個。
很難描述這個概念有多麽的重要和有價值。這就是我試圖聚焦,也是我每年試圖更好的
項目。
但 Hempton 提出了一個很好的重點:許多人都談論這件事,但僅有極少數的人如此實
行。他對於人們為什麼不遵循這種穩健方式的推論是,客戶不太可能買單。如果你一、
兩年只提到一檔股票,而你的投資組合有七或八檔股票,客戶可能會因為難以察覺變化
而覺得你很懶怠。
交易活動能夠讓客戶覺得你正在努力做事。然而,交易活動總是與投資表現呈現相反的
關係。運用打洞表的投資理念挑選好標的後,能耐心等待的經理人表現才會最好。
對交易活動的偏見
但人性是很難克服的,因此這種投資方式難以實行。但實行這種方法的少數人中,如:
經營 Punch Card 基金的 Norbert Lou 就已經建立了打敗大盤的優異紀錄。Norbert
Lou 目前的投資組合僅有三支股票,而且他現在極少進行新的投資。
Hempton 提到即便是巴菲特的兩位經理人 — Todd Combs 和 Ted Weschler,也非真的
遵循 punch card approach。我不清楚 Combs,但我想 Hempton 對 Weschler 的看法
是錯的。Weschler 以集中火力在少數幾檔股票,並持有數年聞名。在替巴菲特工作以
前,他的基金就達到年化報酬率 25%,且他多數的報酬來自其基金終生持有的少數部位。
事實上,Weschler 的投資表現多數能歸於兩檔投資上:DaVita 與 WR Grace。你或許
會爭論說,那兩檔投資大部分是在他去波克夏以後的事。但根據這篇文章,他仍然以個
人名義大量持有 WR Grace,而且他在 2000 年時僅以 2 美元買進。
確實有少數人付諸行動,但我想 Hempton 對多數經理人有投資偏見的這個說法是正確
的。多數經理人甚至可能沒有意識到這種偏見。他們直覺的想向客戶傳達他們認真工
作的訊息,且客戶唯一能測量工作進度的方法就是看投資組合中的變動。
一些投資經理人怕他們的客戶有以下想法:
許多交易活動:經理人應該要忙於尋找標的。
自從上一季,投資組合就沒有變化:這傢伙過去三個月都在幹麻?我為何要花錢雇用
他?
另外,通常在一段時間的不佳投資表現後,你很難繼續實行這個方法。但就像 Hempton
所說,這個方法能夠收穫很多:
多數時候我就只是無所事事。所以,在個股表現不佳時,客戶可能會問我,過去一年
我都在幹麻,我就會回答像:
1. 讀了 57 本書。
2. 讀了近 200 份財務報表。
3. 與近 70 個管理團隊開會討論。
4. 拜訪義大利、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
這是很好的觀點,如此的工作量在未來一定會產出量化結果,但不會在這季就有成果
展現給客戶看。 投資組合中沒有變化並不代表沒有研究或學習進行。不論我是否買
賣,每天都試圖更進步。事實上,身為一位投資人,我覺得自己有進步的時候都是在
當我遠離電腦螢幕,沈浸在思考中、閱讀書籍或與比我更熟知某像產業的人互動時。
幸運的,我碰巧能遇上不會對我設限太多的客戶,也因此能毫無壓力的構思,也更能
每天做研究,等待機會,也就是說,我能更聚焦在好的想法,年年精進。
觀念的重要性
此處重要的是概念,而非實際的出擊次數。巴菲特雖以 20 為例,但他多年來也做了
超過百項投資。他在股東會上曾說,他的合夥人在 1956 到 1969 年間做了 400 項
投資。但他也說過,其中的多數投資都是小投資,對其回報率沒有太大的作用。他多
數的回報率多是源於少數精心挑選、並重壓的標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 1960 年代的
美國運通 (American Express),他投入 40% 的資產。
巴菲特的關鍵不是平均打擊率,而是長打率。他在重壓的部位總是全壘打。1970、
1978 年代,當他經營稍大的投資組合時,他的概念造就了他的投資組合。從巴菲特
1977 年的持股可見,其將 24% 的資產投入 GEICO、18% 投入Washington Post。巴
菲特投資組合的 2/3 集中在五檔個股上。在這個時間點上,他充分實施打洞投資法,
可能是因為他發現他的投資表現是由少數幾檔優秀個股撐起。
再一次強調的是,沒有一個固定的數字。我認為關鍵是重點:沒有這麼多優秀的傑出
標的,每天、每週、每月甚至每年都能找到優秀標的的這個想法太過不切實際。優秀
的標的很少,需要耐心等待,一旦遇到,就要充分利用。
說時容易,做時難,尤其當整個生態存在偏見時。
總結
我真的很喜歡 Hempton 對自身投資哲學的內省,以及他真誠的觀察。奇怪的地方是,
他似乎暗指打洞方式是最穩健的,但他自身卻不實行它。這讓我感到困惑。若非他無
法擺脫他所提到的偏見,就是他認為他可以建立一個更大的資產規模。我只是用他的
推理來做猜測,也許我錯了,他並不認為打洞方式是最好的。
但我認為辨別出過度活動 (over-activity) 偏見是最重要的一仗。如果你作為一位投
資經理人,即將透過密集的交易證明自己的存在,那你至少有機會提防這個偏見。那
些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這件事的人就沒有這個機會了。Hempton 顯然不是後者。他知道
自己有這個傾向,因此我們可以推測他會提防這個偏見,並採取更好的方法。
不論如何,這都是篇有趣的評論,我深感認同。實行在罕見時刻對少數優質企業標的
出手的投資管理策略是個很棒的方式,但這並非慣例,因此很難實際執行。我希望能
在這方面更精進。
《Base Hit Investing》授權轉載
==
話說股感的選文水準真的不錯 值得固定追
--
FB: http://0rz.tw/l3Kcq █◣ ▊ ◥\◣◣\◣▼▼◣◣█◣ ▌ ╬╬
█酸民 どんだけ── ◥█◣ )) ▲▲██▲╴▲██▲ ▲ ▌ "囧█ ╬╬
█退散 莫私信騷擾── ◥█◣ ◢ ▏ ▼██▼ ▼██▼▏███▌m@▼▄ ╬╬
気持ち悪いね ◥█◣█ ▼█▇▇█‥ ▇▇█▏◣ ▌ ▲◇" ╬╬
Galaxy被打臉全記錄─ (( ╲ ╲ ◣▼ ▇▇▇ ▼ ◣ ▌▆▆▆ ╬╬
http://0rz.tw/HXr36 ╲█╲█ ◥██████ ◤████▆▅▄▃▂▁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Daph Bay
at 2017-06-04T10:50
at 2017-06-04T10:50
By Frederica
at 2017-06-08T20:14
at 2017-06-08T20:14
By Puput
at 2017-06-10T15:40
at 2017-06-10T15:40
By Susan
at 2017-06-11T19:43
at 2017-06-11T19:43
By Freda
at 2017-06-16T10:40
at 2017-06-16T10:40
By Carol
at 2017-06-16T17:44
at 2017-06-16T17:44
By Quintina
at 2017-06-20T15:53
at 2017-06-20T15:53
By Christine
at 2017-06-24T22:56
at 2017-06-24T22:56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7-06-27T03:28
at 2017-06-27T03:28
By Rebecca
at 2017-06-29T02:53
at 2017-06-29T02:53
By Barb Cronin
at 2017-07-01T00:25
at 2017-07-01T00:25
By Ursula
at 2017-07-05T12:51
at 2017-07-05T12:51
By Joseph
at 2017-07-10T07:53
at 2017-07-10T07:53
By Callum
at 2017-07-13T10:37
at 2017-07-13T10:37
By Isabella
at 2017-07-15T05:47
at 2017-07-15T05:47
By Robert
at 2017-07-18T10:23
at 2017-07-18T10:23
By Barb Cronin
at 2017-07-21T19:05
at 2017-07-21T19:05
By Sandy
at 2017-07-24T13:51
at 2017-07-24T13:51
By Harry
at 2017-07-28T13:22
at 2017-07-28T13:22
By Ivy
at 2017-08-02T10:03
at 2017-08-02T10:03
By Jacob
at 2017-08-04T12:25
at 2017-08-04T12:25
By Margaret
at 2017-08-04T18:10
at 2017-08-04T18:10
By Callum
at 2017-08-06T05:55
at 2017-08-06T05:55
By Necoo
at 2017-08-06T11:17
at 2017-08-06T11:17
By Candice
at 2017-08-07T11:52
at 2017-08-07T11:52
By Sandy
at 2017-08-08T13:10
at 2017-08-08T13:10
By Quanna
at 2017-08-12T16:58
at 2017-08-12T16:58
By Vanessa
at 2017-08-14T17:23
at 2017-08-14T17:23
By Victoria
at 2017-08-18T00:12
at 2017-08-18T00:12
By Suhail Hany
at 2017-08-19T10:20
at 2017-08-19T10:20
By Rachel
at 2017-08-19T13:13
at 2017-08-19T13:13
By Ophelia
at 2017-08-19T21:12
at 2017-08-19T21:12
By Margaret
at 2017-08-22T23:24
at 2017-08-22T23:24
By Ophelia
at 2017-08-24T07:36
at 2017-08-24T07:36
By Caitlin
at 2017-08-25T10:40
at 2017-08-25T10:40
By Oscar
at 2017-08-28T17:23
at 2017-08-28T17:23
By Oscar
at 2017-09-01T15:43
at 2017-09-01T15:43
By Linda
at 2017-09-03T06:46
at 2017-09-03T06:46
By Ingrid
at 2017-09-07T04:22
at 2017-09-07T04:22
By Charlie
at 2017-09-08T23:46
at 2017-09-08T23:46
By Mary
at 2017-09-09T16:49
at 2017-09-09T16:49
By Oliver
at 2017-09-13T09:28
at 2017-09-13T09:28
Related Posts
修公司法 產官學籲終結委託書亂象
By Zora
at 2017-06-01T13:19
at 2017-06-01T13:19
呆股崩盤全記錄
By Victoria
at 2017-06-01T12:54
at 2017-06-01T12:54
【財訊】獨董搶先跳船 背後訊息不尋常
By Skylar Davis
at 2017-06-01T12:39
at 2017-06-01T12:39
立刻改善財務的投資策略,有人用過嗎?
By Candice
at 2017-06-01T12:21
at 2017-06-01T12:21
呆股崩盤全記錄
By Xanthe
at 2017-06-01T11:54
at 2017-06-01T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