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訂價上漲600% 對遏制全球暖化至關重要 - 股票
By Irma
at 2021-03-18T16:55
at 2021-03-18T16:55
Table of Contents
原文標題:
碳訂價上漲600% 對遏制全球暖化至關重要
(請勿刪減原文標題)
原文連結:
http://bit.ly/30RRvgv
(請善用縮網址工具)
發布時間:
2021年3月17日
(請以原文網頁/報紙之發布時間為準)
原文內容:
若要抑制全球暖化,各國政府需要大幅提高二氧化碳的排放成本。能源顧問公司Wood
Mackenzie週四(2021.3.4)報告稱,為了阻止全球氣溫從工業化前的水準上升1.5攝氏度以
上,2030年前,碳排放的價格必須從2020年年底全球平均的每噸22美元升到160美元。
Wood Mackenzie認為:
一、政府需制定碳排放政策來推動產業採用綠色的能源,如氫氣。這可以透過碳訂價、直
接激勵或稅收政策來實現。例如,較高的二氧化碳價格可以鼓勵企業通過碳捕捉技術來減
少碳足跡,並將捕捉的碳回收再利用,有機會成為一個「兆美元的產業」。
二、政策制定者還可以將碳捕捉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和直接空
氣採集(direct air capture;DAC)技術與其他措施相結合,降低整體影響。
三、為了將溫度上升控制在1.5攝氏度內,至少需要投入50兆美元的資本支出。其中,27
兆美元將用於在2050年前部署新的電力、儲能、電解器和碳捕捉與封存設施,另外23兆美
元則用於支付相關的基礎設施、電池金屬和碳氫化合物。
碳訂價(Carbon Pricing)主要驅動低碳目標的核心 鼓勵新能源科技的研發,用以取代
傳統技術,且希望透過更有效率的能源科技,在維持經濟水準的狀況下,降低石化燃料的
使用,與降低電子產品製程中溫室氣體的排放。
為了達成《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中的承諾,將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各
國政府一直試圖透過碳訂價來減少排放,對二氧化碳排放徵稅,或建立碳交易市場。
在投機採購和政策制定者努力降低排放的情況下,碳排放許可的價格近期在歐洲大幅上漲
,而目前落後的亞洲國家也在採取行動,日本正在考慮修改其碳稅,日本的碳稅目前世界
上最低之一。在中國,線上碳交易將於2021年6月底展開。
中國「30-60」雙碳目標
中國為達成「30-60」雙碳目標,於今年(2021)2月1日起施行《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
(試行)》,預計2021年6月正式啟動中國全國碳交易市場。業內預測,2021年大陸全國
碳市場成交量可能達到2.5億噸,為2020年各試點交易總量的3倍,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碳
排放交易市場。
實際上,大陸碳交易市場在2011年就已經在北京、天津、上海、廣東、湖北等七個省市試
點,2019年七個試點碳市場共分配配額12.96億噸;完成線上配額交易量2187萬噸,達成
成交額774億元人民幣,成交均價為每噸30.7元。首批納入全國碳市場的2225餘家發電企
業,年排放總量超過3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約佔全國碳排放量的1/3。少排可以賣配額,
多排就要掏錢買。
心得/評論: ※必需填寫滿20字
能源顧問公司認為,全球碳定價需在2020年前提升到每噸160美元才能有效阻止溫度上升
,發展碳捕捉技術也是重要的一環。
----------------------------------發文提醒-------------------------------
1.發文前請先詳閱[新聞]分類發文規範,未依規範發文將受處份。
2.連結過長請善用 https://bit.ly/ 縮網址,連結能不能點擊者板規1-2-2處份。
3.心得/評論請盡量充實,*[m心得過短或濫竽充數將會以1-2-3&一行文規範水桶處份
4.發文請依照格式文章標明段落,不符合格式者依4-1刪文處分。
------------------ 以上注意事項請勿刪除 違者4-1 刪文處分-----------------
--
碳訂價上漲600% 對遏制全球暖化至關重要
(請勿刪減原文標題)
原文連結:
http://bit.ly/30RRvgv
(請善用縮網址工具)
發布時間:
2021年3月17日
(請以原文網頁/報紙之發布時間為準)
原文內容:
若要抑制全球暖化,各國政府需要大幅提高二氧化碳的排放成本。能源顧問公司Wood
Mackenzie週四(2021.3.4)報告稱,為了阻止全球氣溫從工業化前的水準上升1.5攝氏度以
上,2030年前,碳排放的價格必須從2020年年底全球平均的每噸22美元升到160美元。
Wood Mackenzie認為:
一、政府需制定碳排放政策來推動產業採用綠色的能源,如氫氣。這可以透過碳訂價、直
接激勵或稅收政策來實現。例如,較高的二氧化碳價格可以鼓勵企業通過碳捕捉技術來減
少碳足跡,並將捕捉的碳回收再利用,有機會成為一個「兆美元的產業」。
二、政策制定者還可以將碳捕捉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和直接空
氣採集(direct air capture;DAC)技術與其他措施相結合,降低整體影響。
三、為了將溫度上升控制在1.5攝氏度內,至少需要投入50兆美元的資本支出。其中,27
兆美元將用於在2050年前部署新的電力、儲能、電解器和碳捕捉與封存設施,另外23兆美
元則用於支付相關的基礎設施、電池金屬和碳氫化合物。
碳訂價(Carbon Pricing)主要驅動低碳目標的核心 鼓勵新能源科技的研發,用以取代
傳統技術,且希望透過更有效率的能源科技,在維持經濟水準的狀況下,降低石化燃料的
使用,與降低電子產品製程中溫室氣體的排放。
為了達成《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中的承諾,將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各
國政府一直試圖透過碳訂價來減少排放,對二氧化碳排放徵稅,或建立碳交易市場。
在投機採購和政策制定者努力降低排放的情況下,碳排放許可的價格近期在歐洲大幅上漲
,而目前落後的亞洲國家也在採取行動,日本正在考慮修改其碳稅,日本的碳稅目前世界
上最低之一。在中國,線上碳交易將於2021年6月底展開。
中國「30-60」雙碳目標
中國為達成「30-60」雙碳目標,於今年(2021)2月1日起施行《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
(試行)》,預計2021年6月正式啟動中國全國碳交易市場。業內預測,2021年大陸全國
碳市場成交量可能達到2.5億噸,為2020年各試點交易總量的3倍,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碳
排放交易市場。
實際上,大陸碳交易市場在2011年就已經在北京、天津、上海、廣東、湖北等七個省市試
點,2019年七個試點碳市場共分配配額12.96億噸;完成線上配額交易量2187萬噸,達成
成交額774億元人民幣,成交均價為每噸30.7元。首批納入全國碳市場的2225餘家發電企
業,年排放總量超過3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約佔全國碳排放量的1/3。少排可以賣配額,
多排就要掏錢買。
心得/評論: ※必需填寫滿20字
能源顧問公司認為,全球碳定價需在2020年前提升到每噸160美元才能有效阻止溫度上升
,發展碳捕捉技術也是重要的一環。
----------------------------------發文提醒-------------------------------
1.發文前請先詳閱[新聞]分類發文規範,未依規範發文將受處份。
2.連結過長請善用 https://bit.ly/ 縮網址,連結能不能點擊者板規1-2-2處份。
3.心得/評論請盡量充實,*[m心得過短或濫竽充數將會以1-2-3&一行文規範水桶處份
4.發文請依照格式文章標明段落,不符合格式者依4-1刪文處分。
------------------ 以上注意事項請勿刪除 違者4-1 刪文處分-----------------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21-03-21T22:57
at 2021-03-21T22:57
By Michael
at 2021-03-24T08:41
at 2021-03-24T08:41
By Odelette
at 2021-03-25T01:37
at 2021-03-25T01:37
By Harry
at 2021-03-28T19:52
at 2021-03-28T19:52
By Eden
at 2021-04-02T06:36
at 2021-04-02T06:36
By Jessica
at 2021-04-05T01:10
at 2021-04-05T01:10
By Heather
at 2021-04-05T02:43
at 2021-04-05T02:43
By Ursula
at 2021-04-05T15:42
at 2021-04-05T15:42
By Ursula
at 2021-04-10T01:40
at 2021-04-10T01:40
By Iris
at 2021-04-10T19:01
at 2021-04-10T19:01
By Erin
at 2021-04-14T05:20
at 2021-04-14T05:20
By Barb Cronin
at 2021-04-16T05:56
at 2021-04-16T05:56
By Heather
at 2021-04-21T01:32
at 2021-04-21T01:32
By Ursula
at 2021-04-22T07:38
at 2021-04-22T07:38
By Ina
at 2021-04-26T11:27
at 2021-04-26T11:27
By Elvira
at 2021-05-01T00:43
at 2021-05-01T00:43
By Barb Cronin
at 2021-05-05T12:07
at 2021-05-05T12:07
By Mary
at 2021-05-10T10:27
at 2021-05-10T10:27
By Connor
at 2021-05-12T15:11
at 2021-05-12T15:11
By Blanche
at 2021-05-15T05:12
at 2021-05-15T05:12
By Genevieve
at 2021-05-16T18:43
at 2021-05-16T18:43
By James
at 2021-05-18T08:18
at 2021-05-18T08:18
By Michael
at 2021-05-20T11:41
at 2021-05-20T11:41
By Charlie
at 2021-05-23T14:18
at 2021-05-23T14:18
By Edward Lewis
at 2021-05-26T00:01
at 2021-05-26T00:01
By Ingrid
at 2021-05-27T04:00
at 2021-05-27T04:00
By Ingrid
at 2021-05-31T11:03
at 2021-05-31T11:03
By Freda
at 2021-05-31T22:14
at 2021-05-31T22:14
By Puput
at 2021-06-05T12:27
at 2021-06-05T12:27
By Caitlin
at 2021-06-07T23:14
at 2021-06-07T23:14
By Hedda
at 2021-06-11T05:01
at 2021-06-11T05:01
By Elizabeth
at 2021-06-11T14:37
at 2021-06-11T14:37
By Sarah
at 2021-06-13T01:53
at 2021-06-13T01:53
By Zenobia
at 2021-06-17T16:18
at 2021-06-17T16:18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21-06-21T19:57
at 2021-06-21T19:57
By Erin
at 2021-06-22T17:52
at 2021-06-22T17:52
By Eartha
at 2021-06-26T19:36
at 2021-06-26T19:36
By Megan
at 2021-06-29T04:52
at 2021-06-29T04:52
By Bethany
at 2021-07-03T17:52
at 2021-07-03T17:52
By Bennie
at 2021-07-05T09:05
at 2021-07-05T09:05
By Leila
at 2021-07-08T02:21
at 2021-07-08T02:21
By Dora
at 2021-07-09T14:40
at 2021-07-09T14:40
By Agnes
at 2021-07-10T08:48
at 2021-07-10T08:48
By Quanna
at 2021-07-13T23:51
at 2021-07-13T23:51
By Edwina
at 2021-07-16T06:11
at 2021-07-16T06:11
By Wallis
at 2021-07-18T22:33
at 2021-07-18T22:33
By Zora
at 2021-07-19T13:21
at 2021-07-19T13:21
By Carol
at 2021-07-21T00:11
at 2021-07-21T00:11
By Tom
at 2021-07-25T08:01
at 2021-07-25T08:01
By Cara
at 2021-07-25T14:56
at 2021-07-25T14:56
By Hedwig
at 2021-07-29T12:13
at 2021-07-29T12:13
By Christine
at 2021-07-31T02:00
at 2021-07-31T02:00
By Belly
at 2021-08-03T05:45
at 2021-08-03T05:45
By Harry
at 2021-08-06T13:41
at 2021-08-06T13:41
Related Posts
新興市場教父墨比爾斯:若比特幣崩跌 恐
By Agnes
at 2021-03-18T16:07
at 2021-03-18T16:07
英瑞付不出4.7億貨款、淘帝打入全額交割
By Agnes
at 2021-03-18T15:31
at 2021-03-18T15:31
智易去年獲利創新高 越南新產能估第4季開
By Elizabeth
at 2021-03-18T15:24
at 2021-03-18T15:24
110年03月18日 三大法人買賣金額統計表
By Olive
at 2021-03-18T15:03
at 2021-03-18T15:03
3346 麗清 多
By Franklin
at 2021-03-18T14:26
at 2021-03-18T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