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的機率愈低,保險發揮的效益愈大 - 保險

By Olive
at 2014-08-30T23:03
at 2014-08-30T23:03
Table of Contents
看到蠻多人雖然覺得要買保險,但不清楚買啥好,
想跟大家分享,選擇怎樣的保險最能發揮效益,
請優先規劃高保額低保費的保險,
內容有點多,但希望大家看完能有所收獲,
真的沒興趣可直接看結論~
一、保險費組成架構
在談機率或發生可能性之前,大家得先瞭解一下保險費組成基本架構
保險費 = 危險保費 + 附加費用
危險保費 即 保險公司預計用來理賠金額
附加費用 即 保險公司支付佣金及相關行政費用
從這個組成來看,倘若保險公司精算假設無誤的話,
保費支出100元,期望值絕對是小於100元的,通常介於50~80元之間,
假設當發生機率為1/2保額為100元時,保費可能要支付60~80元,
比賭城賠率還不合理,當然不太可能有這種保險
二、保險是用來風險轉嫁
保險是將風險轉嫁,將不確定的損失轉由保險公司承擔,
只有不確定的事能承保,而保險公司集眾人之保費,幫助發生事故的人
所以,有些人認為定期壽險繳20年之後就沒保障,覺得錢丟到水裡,
這是錯的,應該慶幸自己順利活了20年,一定有人發生事故,
只是那個人不是你,就當做了善事,
若讓你覺得沒丟到水裡,不是身故就是全殘了 >_<
還有人認為100萬一年期重疾保費繳到70~80歲,
總繳保費金額超過終身險,且累計金額可能60~70萬,怎麼划算,
這又陷入了一個迷思,為什麼肯定在70~80歲前都不會得重疾,
既然不會得,何必買保險,為什麼不可能繳兩年就出險了,
那就不需要繳到70歲,這樣會比較好嗎?
重疾定期保險每一年繳的保費都是新的局,
不會因為繳10年,保險公司會認為第11年發生機率就會降低,
保費金額高低已經反應事件發生可能性了,
累積保費這麼高,只是反應出了,年紀愈大,保險效益變低了
三、風險如何管理,何種風險需要保險
保險支出跟理賠回報就是「金錢」,
所以需要保險應是發生事件後,需要不需要錢或避免損失,
之前有看過何種需要保險之象限圖,
資料來源
http://ppt.cc/rFWZ
損失承擔能力高
|
|
B 最不需要保險 | C 買不買保險皆可
|
|
當成損失低 -------------------------------- 造成損失高
|
|
D 買不買保險皆可 | A 最需要保險
|
|
損失承擔能力低
第一次看到圖時,我在想就商業保險運作模式,保費及理賠皆金錢來看,
不是很清楚在同樣可能損失1,000萬的狀況下,
何種狀況是承擔能力高,何種狀況承擔能力低
我個人認為,事件發生的機率,才是影響風險管理選擇的方式。
風險管理主要有以下4種方法,不是所有的風險管理都要買保險,
因為,理賠的期望值低於付出的保費,發生機率愈接近100%愈無效,
保險公司不是慈善事業,賠錢的生意是不做的,
當然了,我們怎麼知道發生的機率是多少,
保戶不必管機率是多少,保險公司會自己算,
你只要研究「保額/保費」比多少,愈高,則發生機率愈低,保險效益愈大
而且也不是只能靠保險,以疾病的角度來,風險管理舉例如下:
1. 風險規避 => 不抽煙,不喝酒
2. 風險預防 => 定期健康檢查,生活作息正常,常運動
3. 風險自留 => 現金才是王道
4. 風險轉嫁 => 保險只能轉嫁醫療費用,並非不會生病
若用發生可能性跟損失金額的話,那前面那個象限圖,
風險如何管理,調整如下,損失高低及可能性都是相對的,並非絕對,
發生可能性高
|
|
B 風險預防 | C 風險規避
|
|
當成損失低 --------------------------------- 造成損失高
|
|
D 風險自留 | A 風險轉嫁:保險
|
|
發生可能性低
在上述的狀況下,風險管理可以如何選擇,
1. A 造成損失高,發生可能性低 => 風險轉嫁:保險
發生機率愈低,保額/保費比愈高,才能發揮愈大的功效,
這麼比喻雖然不好,但比較容易理解,就是中頭彩了 >_<
2. B 造成損失低,發生可能性高 => 風險預防
盡量降低發生可能性,如流感時戴個口罩,預防被傳染,
此時保險功用較低,因為損失低,保費不高,
但發生可能性高,理賠等作業成本高,
附加費用一定不低,長久下來保險不會有效益
3. C 造成損失高,發生可能性高 => 風險規避
危險的事情不要做,正常這種狀況,想保險也不容易,
如消防員的意外險,會被拒保,所以消防員真的很偉大!!
即使投保,除了保費高之外,保額/保費比低,
風險轉嫁效益不佳
4. D 造成損失低,發生可能性低 => 風險自留
理論上機率低,保險應該也能發揮一定效益,
但是,保險公司是營利事業,這種低保費的險種無利可圖,
附加費用一定得超高,但若超高不會有保戶投保
四、定期險跟終身險的比較
補充:
終身險(或還本、保費有去有回、一定理賠等)其實皆可視為
「終身保證續保之定期險」+「儲蓄險」
以終身壽險來說,在保額固定情況下,會隨著時間經過,
儲蓄險的金額愈來愈大,而定期險的保額會愈來愈小,
終身壽險解約有解約金可領回~
以終身醫療險來說,保額正常不變,儲蓄險像預付保費,
但因精算有考慮「脫退率」(中途退保),故解約是沒有解約金,
解約損失高~~
請再回頭看第一點保費組成結構,能拿回來的都是你付出去的,
還要被扣除附加費用率,需要很長時間的複利才能超過定存~~
而且都是靠自己儲蓄,也失去了保險風險轉嫁精神
以保額/保費比看來,定期險一定比較高,
現在是低利環境,終身險保費愈來愈高,
與過去6至8%利率無法相提並論,
終身險的高保費很容易排擠正常家庭的支出,甚至基本保障,
再來,我們回歸上圖,發生可能性跟造成損失高低來說,
以壽險來看,年紀愈大,發生可能性一定愈高,
但造成損失呢?30、50、70、90歲都一樣嗎?
正常是愈來愈低了~~會從右下角往左上角移
其實,幾乎所有的保障型保險變化大多都這樣,
當然還有受家庭、責任等其他因素影響
另外是定期醫療險,常常有人問75歲之後不能保怎麼辦?
其實年紀愈大,保險效益愈低了,買保險未必有效,
平均住院約10日,且年紀愈大能做的積極治療愈少,
除非剛好是極端值,不然其實理賠金額有限
五、結論
以目前可投保的保險觀之,在現今健保醫療體系下,
考量風險轉嫁且預算有限的情況下,
我個人建議投保優先順序如下,
前三個我覺得是必備,其他視預算,
建議不要把保費都花在雙實支、三實支,漏了風險更大的狀況,
更多的風險是沒住院狀況,得靠其他保險,
最重要的,錢才是最有用!
1. 一年期定期殘廢險、殘扶險及意外死殘險(含燒燙傷)
=> 機率低,損失高,保費低,理賠金額高,
殘廢險不只意外,疾病也一樣嚴重,
像最近的漸凍人,機率低,但發生後影響重大,
新生兒請務必加保殘廢險、殘扶險,
若受限投保規則不易保高額疾病殘,
至少也再多保幾家意外險拉高保額(單家200萬不夠),
5歲孩童若發生嚴重殘疾如失明,或許可能活到80歲,
絕對會比60或80歲影響來的大
2. 一年期一次給付癌症險(或重大疾病險)、定期壽險(視責任而定)
=> 定期壽險就不解釋了,
至於一年期、優體或幾年期的各有優劣或限制,就自己選擇了
另部分癌症醫藥費用龐大,不是普通家庭可以負擔的,
未推特定傷病,主係理賠範圍太廣使保費偏高,
且部分亦不容易理賠或實質上金錢影響沒那麼大,
亦有部分情況可透過殘廢險轉嫁,
除了保障重複外,其保額/保費比相對較低
3. 實支實付醫療險
=> 主要轉嫁住院醫療費用,算是基本款,能應付各種狀況
4. 雙實支實付醫療險
=> 除互補外,副本理賠通常也較選擇日額型為佳
若真發生長期住院但自費低時,
雙實支實付轉日額雖不如保費相當的日額型,但也能提供一定保障
5. 定額給付手術險
=> 雖跟花費未必成正比,但至少愈嚴重的手術理賠金額愈高
--
想跟大家分享,選擇怎樣的保險最能發揮效益,
請優先規劃高保額低保費的保險,
內容有點多,但希望大家看完能有所收獲,
真的沒興趣可直接看結論~
一、保險費組成架構
在談機率或發生可能性之前,大家得先瞭解一下保險費組成基本架構
保險費 = 危險保費 + 附加費用
危險保費 即 保險公司預計用來理賠金額
附加費用 即 保險公司支付佣金及相關行政費用
從這個組成來看,倘若保險公司精算假設無誤的話,
保費支出100元,期望值絕對是小於100元的,通常介於50~80元之間,
假設當發生機率為1/2保額為100元時,保費可能要支付60~80元,
比賭城賠率還不合理,當然不太可能有這種保險
二、保險是用來風險轉嫁
保險是將風險轉嫁,將不確定的損失轉由保險公司承擔,
只有不確定的事能承保,而保險公司集眾人之保費,幫助發生事故的人
所以,有些人認為定期壽險繳20年之後就沒保障,覺得錢丟到水裡,
這是錯的,應該慶幸自己順利活了20年,一定有人發生事故,
只是那個人不是你,就當做了善事,
若讓你覺得沒丟到水裡,不是身故就是全殘了 >_<
還有人認為100萬一年期重疾保費繳到70~80歲,
總繳保費金額超過終身險,且累計金額可能60~70萬,怎麼划算,
這又陷入了一個迷思,為什麼肯定在70~80歲前都不會得重疾,
既然不會得,何必買保險,為什麼不可能繳兩年就出險了,
那就不需要繳到70歲,這樣會比較好嗎?
重疾定期保險每一年繳的保費都是新的局,
不會因為繳10年,保險公司會認為第11年發生機率就會降低,
保費金額高低已經反應事件發生可能性了,
累積保費這麼高,只是反應出了,年紀愈大,保險效益變低了
三、風險如何管理,何種風險需要保險
保險支出跟理賠回報就是「金錢」,
所以需要保險應是發生事件後,需要不需要錢或避免損失,
之前有看過何種需要保險之象限圖,
資料來源
http://ppt.cc/rFWZ
損失承擔能力高
|
|
B 最不需要保險 | C 買不買保險皆可
|
|
當成損失低 -------------------------------- 造成損失高
|
|
D 買不買保險皆可 | A 最需要保險
|
|
損失承擔能力低
第一次看到圖時,我在想就商業保險運作模式,保費及理賠皆金錢來看,
不是很清楚在同樣可能損失1,000萬的狀況下,
何種狀況是承擔能力高,何種狀況承擔能力低
我個人認為,事件發生的機率,才是影響風險管理選擇的方式。
風險管理主要有以下4種方法,不是所有的風險管理都要買保險,
因為,理賠的期望值低於付出的保費,發生機率愈接近100%愈無效,
保險公司不是慈善事業,賠錢的生意是不做的,
當然了,我們怎麼知道發生的機率是多少,
保戶不必管機率是多少,保險公司會自己算,
你只要研究「保額/保費」比多少,愈高,則發生機率愈低,保險效益愈大
而且也不是只能靠保險,以疾病的角度來,風險管理舉例如下:
1. 風險規避 => 不抽煙,不喝酒
2. 風險預防 => 定期健康檢查,生活作息正常,常運動
3. 風險自留 => 現金才是王道
4. 風險轉嫁 => 保險只能轉嫁醫療費用,並非不會生病
若用發生可能性跟損失金額的話,那前面那個象限圖,
風險如何管理,調整如下,損失高低及可能性都是相對的,並非絕對,
發生可能性高
|
|
B 風險預防 | C 風險規避
|
|
當成損失低 --------------------------------- 造成損失高
|
|
D 風險自留 | A 風險轉嫁:保險
|
|
發生可能性低
在上述的狀況下,風險管理可以如何選擇,
1. A 造成損失高,發生可能性低 => 風險轉嫁:保險
發生機率愈低,保額/保費比愈高,才能發揮愈大的功效,
這麼比喻雖然不好,但比較容易理解,就是中頭彩了 >_<
2. B 造成損失低,發生可能性高 => 風險預防
盡量降低發生可能性,如流感時戴個口罩,預防被傳染,
此時保險功用較低,因為損失低,保費不高,
但發生可能性高,理賠等作業成本高,
附加費用一定不低,長久下來保險不會有效益
3. C 造成損失高,發生可能性高 => 風險規避
危險的事情不要做,正常這種狀況,想保險也不容易,
如消防員的意外險,會被拒保,所以消防員真的很偉大!!
即使投保,除了保費高之外,保額/保費比低,
風險轉嫁效益不佳
4. D 造成損失低,發生可能性低 => 風險自留
理論上機率低,保險應該也能發揮一定效益,
但是,保險公司是營利事業,這種低保費的險種無利可圖,
附加費用一定得超高,但若超高不會有保戶投保
四、定期險跟終身險的比較
補充:
終身險(或還本、保費有去有回、一定理賠等)其實皆可視為
「終身保證續保之定期險」+「儲蓄險」
以終身壽險來說,在保額固定情況下,會隨著時間經過,
儲蓄險的金額愈來愈大,而定期險的保額會愈來愈小,
終身壽險解約有解約金可領回~
以終身醫療險來說,保額正常不變,儲蓄險像預付保費,
但因精算有考慮「脫退率」(中途退保),故解約是沒有解約金,
解約損失高~~
請再回頭看第一點保費組成結構,能拿回來的都是你付出去的,
還要被扣除附加費用率,需要很長時間的複利才能超過定存~~
而且都是靠自己儲蓄,也失去了保險風險轉嫁精神
以保額/保費比看來,定期險一定比較高,
現在是低利環境,終身險保費愈來愈高,
與過去6至8%利率無法相提並論,
終身險的高保費很容易排擠正常家庭的支出,甚至基本保障,
再來,我們回歸上圖,發生可能性跟造成損失高低來說,
以壽險來看,年紀愈大,發生可能性一定愈高,
但造成損失呢?30、50、70、90歲都一樣嗎?
正常是愈來愈低了~~會從右下角往左上角移
其實,幾乎所有的保障型保險變化大多都這樣,
當然還有受家庭、責任等其他因素影響
另外是定期醫療險,常常有人問75歲之後不能保怎麼辦?
其實年紀愈大,保險效益愈低了,買保險未必有效,
平均住院約10日,且年紀愈大能做的積極治療愈少,
除非剛好是極端值,不然其實理賠金額有限
五、結論
以目前可投保的保險觀之,在現今健保醫療體系下,
考量風險轉嫁且預算有限的情況下,
我個人建議投保優先順序如下,
前三個我覺得是必備,其他視預算,
建議不要把保費都花在雙實支、三實支,漏了風險更大的狀況,
更多的風險是沒住院狀況,得靠其他保險,
最重要的,錢才是最有用!
1. 一年期定期殘廢險、殘扶險及意外死殘險(含燒燙傷)
=> 機率低,損失高,保費低,理賠金額高,
殘廢險不只意外,疾病也一樣嚴重,
像最近的漸凍人,機率低,但發生後影響重大,
新生兒請務必加保殘廢險、殘扶險,
若受限投保規則不易保高額疾病殘,
至少也再多保幾家意外險拉高保額(單家200萬不夠),
5歲孩童若發生嚴重殘疾如失明,或許可能活到80歲,
絕對會比60或80歲影響來的大
2. 一年期一次給付癌症險(或重大疾病險)、定期壽險(視責任而定)
=> 定期壽險就不解釋了,
至於一年期、優體或幾年期的各有優劣或限制,就自己選擇了
另部分癌症醫藥費用龐大,不是普通家庭可以負擔的,
未推特定傷病,主係理賠範圍太廣使保費偏高,
且部分亦不容易理賠或實質上金錢影響沒那麼大,
亦有部分情況可透過殘廢險轉嫁,
除了保障重複外,其保額/保費比相對較低
3. 實支實付醫療險
=> 主要轉嫁住院醫療費用,算是基本款,能應付各種狀況
4. 雙實支實付醫療險
=> 除互補外,副本理賠通常也較選擇日額型為佳
若真發生長期住院但自費低時,
雙實支實付轉日額雖不如保費相當的日額型,但也能提供一定保障
5. 定額給付手術險
=> 雖跟花費未必成正比,但至少愈嚴重的手術理賠金額愈高
--
All Comments

By Candice
at 2014-09-03T02:45
at 2014-09-03T02:45

By Susan
at 2014-09-08T02:23
at 2014-09-08T02:23

By Susan
at 2014-09-08T14:20
at 2014-09-08T14:20

By Yedda
at 2014-09-12T20:36
at 2014-09-12T20:36

By Yedda
at 2014-09-15T14:10
at 2014-09-15T14:10

By Franklin
at 2014-09-18T16:45
at 2014-09-18T16:45

By Lydia
at 2014-09-21T01:01
at 2014-09-21T01:01

By Olive
at 2014-09-22T11:14
at 2014-09-22T11:14

By Belly
at 2014-09-22T15:28
at 2014-09-22T15:28

By Aaliyah
at 2014-09-26T19:50
at 2014-09-26T19:50

By Hardy
at 2014-09-29T10:44
at 2014-09-29T10:44

By Adele
at 2014-09-30T16:22
at 2014-09-30T16:22

By Agatha
at 2014-10-03T19:32
at 2014-10-03T19:32

By Rachel
at 2014-10-05T06:57
at 2014-10-05T06:57

By Jacky
at 2014-10-08T01:07
at 2014-10-08T01:07

By Mason
at 2014-10-11T03:30
at 2014-10-11T03:30

By Steve
at 2014-10-15T19:03
at 2014-10-15T19:03

By Jack
at 2014-10-17T18:37
at 2014-10-17T18:37

By Edwina
at 2014-10-22T16:03
at 2014-10-22T16:03

By James
at 2014-10-26T23:28
at 2014-10-26T23:28

By Ula
at 2014-10-29T02:16
at 2014-10-29T02:16

By Vanessa
at 2014-10-29T21:18
at 2014-10-29T21:18

By Oscar
at 2014-11-01T20:59
at 2014-11-01T20:59

By Lydia
at 2014-11-06T20:46
at 2014-11-06T20:46

By Isabella
at 2014-11-09T22:57
at 2014-11-09T22:57

By Doris
at 2014-11-13T22:52
at 2014-11-13T22:52

By Megan
at 2014-11-15T19:44
at 2014-11-15T19:44

By Christine
at 2014-11-17T23:46
at 2014-11-17T23:46

By Kama
at 2014-11-22T17:39
at 2014-11-22T17:39

By Kama
at 2014-11-22T21:47
at 2014-11-22T21:47

By Ivy
at 2014-11-25T22:24
at 2014-11-25T22:24

By Dora
at 2014-11-26T04:21
at 2014-11-26T04:21

By Sierra Rose
at 2014-11-26T19:27
at 2014-11-26T19:27

By Xanthe
at 2014-11-27T05:54
at 2014-11-27T05:54

By Megan
at 2014-12-01T17:28
at 2014-12-01T17:28

By Agatha
at 2014-12-06T04:04
at 2014-12-06T04:04
Related Posts
新生兒保單請益

By Jessica
at 2014-08-30T22:48
at 2014-08-30T22:48
[壽險] 31歲雙薪夫妻 既有保單諮詢

By Margaret
at 2014-08-30T17:10
at 2014-08-30T17:10
23新鮮人 保單請益

By Ina
at 2014-08-30T16:13
at 2014-08-30T16:13
32歲男 第一張保單 富邦

By Edwina
at 2014-08-30T10:38
at 2014-08-30T10:38
壽險保單想更改受益人

By Aaliyah
at 2014-08-29T21:43
at 2014-08-29T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