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鴻海、國巨聯手進軍「半導體」 - 股票

By Callum
at 2021-05-23T22:36
at 2021-05-23T22:36
Table of Contents
暴衝的疫情讓台股大逃殺!本月備受矚目的鴻海、國巨聯手案,並沒有讓兩位主角挺住跌
勢,近日股價雙雙下挫。究竟,疫情之下「鴻國合作案」還有多少利多?
全球電子代工龍頭鴻海,與世界第三大被動元件廠國巨,繼2020年9月宣布策略聯盟後,2
021年5月初宣布將進一步合資成立半導體公司。而雙方跨界搶攻半導體市場,背後又有甚
麼策略布局?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上任後積極結盟,除已與全球多家車廠合作外,2020年9月也與世界第
三大、台灣最大被動元件廠國巨達成策略聯盟,共同研發零組件,讓已在電子零件布局完
善的鴻海更上層樓,國巨也有機會搭上鴻海如車用的新事業的順風車。
而5月初鴻海又與國巨進一步合作,將共同成立半導體公司「國瀚電子」,宣布進軍小IC
(低價的功率、類比)市場,雙雄跨域踏入小IC的新領域。
國巨擴產品線,議價能力再上層樓
被動元件因重資本投入,景氣反轉將拖垮營運,而屬景氣循環產業。
國巨營運也曾因市場報價起起落落而波動劇烈。近年董事長陳泰銘則多次強調國巨將轉型
,跳脫景氣循環股。國巨靠的是對外併購擴張產品線,從以資通訊產品為主,轉為納入更
多高階、穩定的工業用、車用市場。
近年,國巨就靠著併購「君耀」進軍保護元件、併購基美(Kemet)進軍車用、併購普斯
(Pulse)進軍無線元件,除擴充集團規模,也減少景氣循環疑慮。
這次進軍半導體,國巨表示,一台電動車中使用的的半導體「歸類小IC的部分超過90%」
。董事長陳泰銘則點出,國巨產品線將從被動元件擴及至半導體(主動元件),提供客戶
更完整的元件,並一次購足,可為國巨帶來極大的成長空間。
這與國巨近年不斷開拓新產品線的策略吻合,業內人士則指出,國巨不斷擴張產品線將擴
大市場影響力,更重要的是能使綑綁銷售「玩得起來」,提高了議價能力與營運動能。
鴻海拚車用,集團火力支援半導體
至於鴻海,董事長劉揚偉2019年上任後加速集團進軍電動車市場,將集團機構件、電子零
組件、系統組裝等技能整合,搶攻電動車零組件及系統、組裝商機,也成立MIH聯盟,與
合作夥伴共同訂定車界標準。
鴻海則意圖利用半導體為車用零組件之一,以擴大商機與影響力。
如鴻海與美國新創電動車品牌Fisker宣布將在2023年開始生產電動車(以25萬輛為目標)
,16日法說會時劉揚偉就提到,Fisker電動車所需晶片將由鴻海供應,其中小IC、區域控
制IC,則是未來鴻海在電動車晶片努力的方向。
鴻海集團也集中火力協助半導體事業發展。集團已有IC設計、晶圓製造、封測、設備等公
司,但仍積極物色併購標的,曾競標馬來西亞Silterra晶圓廠(失利)、洽購旺宏晶圓廠
(進行中),新設的鴻海研究院,半導體也是研究項目之一
業界人士則指出,國巨與鴻海的小IC合作,由於跨入新領域,「短期內難有成效」,但集
團力量加持下,若是發展成功,不但有產能(夏普旗下晶圓廠)支援,更能與目前鴻海電
動車解決方案整合,在部分領域中打擊其他現有廠商的市占率。
當燃油車走向電動車,這些晶片值得關注
凱基投顧資深副總陳佳儀點出,車用IC認證時間較長,與台廠強調快節奏的風格不同,再
加上台灣本身汽車工業較弱,比起有國內市場支援的美、日、德半導體大廠更顯弱勢,因
此過去台廠在車用晶片投入較少。不過,台廠在邏輯IC(負責運算)仍有一定市占率。
而近年電動車崛起,汽車採用的電子系統、元件數量大幅提高,比起資通訊產品也需更多
高頻、耐高電壓的晶片,而有許多商機值得留意。
陳佳儀點出,碳化矽(SiC)、三五族半導體(氮化鎵、砷化鎵等)在電動車應用上非常
有潛力,儘管目前主要車用應用市場由國外半導體大廠瓜分,但仍可留意相關產能外包等
延伸商機。
https://technews.tw/2021/05/23/foxconn-yageo-cooperation-semiconductor-industr
y/
--
勢,近日股價雙雙下挫。究竟,疫情之下「鴻國合作案」還有多少利多?
全球電子代工龍頭鴻海,與世界第三大被動元件廠國巨,繼2020年9月宣布策略聯盟後,2
021年5月初宣布將進一步合資成立半導體公司。而雙方跨界搶攻半導體市場,背後又有甚
麼策略布局?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上任後積極結盟,除已與全球多家車廠合作外,2020年9月也與世界第
三大、台灣最大被動元件廠國巨達成策略聯盟,共同研發零組件,讓已在電子零件布局完
善的鴻海更上層樓,國巨也有機會搭上鴻海如車用的新事業的順風車。
而5月初鴻海又與國巨進一步合作,將共同成立半導體公司「國瀚電子」,宣布進軍小IC
(低價的功率、類比)市場,雙雄跨域踏入小IC的新領域。
國巨擴產品線,議價能力再上層樓
被動元件因重資本投入,景氣反轉將拖垮營運,而屬景氣循環產業。
國巨營運也曾因市場報價起起落落而波動劇烈。近年董事長陳泰銘則多次強調國巨將轉型
,跳脫景氣循環股。國巨靠的是對外併購擴張產品線,從以資通訊產品為主,轉為納入更
多高階、穩定的工業用、車用市場。
近年,國巨就靠著併購「君耀」進軍保護元件、併購基美(Kemet)進軍車用、併購普斯
(Pulse)進軍無線元件,除擴充集團規模,也減少景氣循環疑慮。
這次進軍半導體,國巨表示,一台電動車中使用的的半導體「歸類小IC的部分超過90%」
。董事長陳泰銘則點出,國巨產品線將從被動元件擴及至半導體(主動元件),提供客戶
更完整的元件,並一次購足,可為國巨帶來極大的成長空間。
這與國巨近年不斷開拓新產品線的策略吻合,業內人士則指出,國巨不斷擴張產品線將擴
大市場影響力,更重要的是能使綑綁銷售「玩得起來」,提高了議價能力與營運動能。
鴻海拚車用,集團火力支援半導體
至於鴻海,董事長劉揚偉2019年上任後加速集團進軍電動車市場,將集團機構件、電子零
組件、系統組裝等技能整合,搶攻電動車零組件及系統、組裝商機,也成立MIH聯盟,與
合作夥伴共同訂定車界標準。
鴻海則意圖利用半導體為車用零組件之一,以擴大商機與影響力。
如鴻海與美國新創電動車品牌Fisker宣布將在2023年開始生產電動車(以25萬輛為目標)
,16日法說會時劉揚偉就提到,Fisker電動車所需晶片將由鴻海供應,其中小IC、區域控
制IC,則是未來鴻海在電動車晶片努力的方向。
鴻海集團也集中火力協助半導體事業發展。集團已有IC設計、晶圓製造、封測、設備等公
司,但仍積極物色併購標的,曾競標馬來西亞Silterra晶圓廠(失利)、洽購旺宏晶圓廠
(進行中),新設的鴻海研究院,半導體也是研究項目之一
業界人士則指出,國巨與鴻海的小IC合作,由於跨入新領域,「短期內難有成效」,但集
團力量加持下,若是發展成功,不但有產能(夏普旗下晶圓廠)支援,更能與目前鴻海電
動車解決方案整合,在部分領域中打擊其他現有廠商的市占率。
當燃油車走向電動車,這些晶片值得關注
凱基投顧資深副總陳佳儀點出,車用IC認證時間較長,與台廠強調快節奏的風格不同,再
加上台灣本身汽車工業較弱,比起有國內市場支援的美、日、德半導體大廠更顯弱勢,因
此過去台廠在車用晶片投入較少。不過,台廠在邏輯IC(負責運算)仍有一定市占率。
而近年電動車崛起,汽車採用的電子系統、元件數量大幅提高,比起資通訊產品也需更多
高頻、耐高電壓的晶片,而有許多商機值得留意。
陳佳儀點出,碳化矽(SiC)、三五族半導體(氮化鎵、砷化鎵等)在電動車應用上非常
有潛力,儘管目前主要車用應用市場由國外半導體大廠瓜分,但仍可留意相關產能外包等
延伸商機。
https://technews.tw/2021/05/23/foxconn-yageo-cooperation-semiconductor-industr
y/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Agnes
at 2021-05-26T03:02
at 2021-05-26T03:02

By Sarah
at 2021-05-29T05:16
at 2021-05-29T05:16

By Leila
at 2021-05-31T17:43
at 2021-05-31T17:43

By Lily
at 2021-06-01T02:47
at 2021-06-01T02:47

By Daniel
at 2021-06-04T15:14
at 2021-06-04T15:14

By Tristan Cohan
at 2021-06-09T13:10
at 2021-06-09T13:10

By Victoria
at 2021-06-12T15:29
at 2021-06-12T15:29

By Iris
at 2021-06-14T21:02
at 2021-06-14T21:02

By Liam
at 2021-06-15T22:34
at 2021-06-15T22:34

By Margaret
at 2021-06-19T12:25
at 2021-06-19T12:25

By Wallis
at 2021-06-20T19:26
at 2021-06-20T19:26

By Edwina
at 2021-06-23T11:51
at 2021-06-23T11:51

By Charlie
at 2021-06-27T15:02
at 2021-06-27T15:02

By Vanessa
at 2021-06-28T13:21
at 2021-06-28T13:21

By Noah
at 2021-06-28T21:56
at 2021-06-28T21:56

By Isabella
at 2021-07-03T16:18
at 2021-07-03T16:18

By Hedda
at 2021-07-07T06:55
at 2021-07-07T06:55

By Oliver
at 2021-07-09T02:40
at 2021-07-09T02:40

By Oliver
at 2021-07-13T04:13
at 2021-07-13T04:13

By Heather
at 2021-07-14T15:31
at 2021-07-14T15:31

By Oliver
at 2021-07-18T00:46
at 2021-07-18T00:46

By Lily
at 2021-07-19T07:03
at 2021-07-19T07:03

By Catherine
at 2021-07-23T18:53
at 2021-07-23T18:53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21-07-27T05:54
at 2021-07-27T05:54

By Zenobia
at 2021-07-27T15:04
at 2021-07-27T15:04

By Andrew
at 2021-07-30T01:20
at 2021-07-30T01:20

By Belly
at 2021-07-30T16:06
at 2021-07-30T16:06

By Valerie
at 2021-08-03T13:04
at 2021-08-03T13:04

By Linda
at 2021-08-08T00:44
at 2021-08-08T00:44

By Rachel
at 2021-08-12T15:31
at 2021-08-12T15:31

By Sandy
at 2021-08-14T17:14
at 2021-08-14T17:14

By Freda
at 2021-08-17T13:08
at 2021-08-17T13:08

By Jacob
at 2021-08-19T23:01
at 2021-08-19T23:01

By Rachel
at 2021-08-22T17:15
at 2021-08-22T17:15

By Bennie
at 2021-08-25T04:18
at 2021-08-25T04:18

By Genevieve
at 2021-08-27T04:11
at 2021-08-27T04:11

By Sierra Rose
at 2021-08-27T10:30
at 2021-08-27T10:30

By Hazel
at 2021-08-28T17:38
at 2021-08-28T17:38

By Susan
at 2021-08-30T08:15
at 2021-08-30T08:15

By Victoria
at 2021-08-30T10:41
at 2021-08-30T10:41

By Christine
at 2021-09-03T00:56
at 2021-09-03T00:56

By Tom
at 2021-09-04T13:57
at 2021-09-04T13:57

By William
at 2021-09-05T20:51
at 2021-09-05T20:51

By Michael
at 2021-09-10T08:54
at 2021-09-10T08:54

By Wallis
at 2021-09-12T18:18
at 2021-09-12T18:18

By Regina
at 2021-09-14T10:18
at 2021-09-14T10:18
Related Posts
友達

By Belly
at 2021-05-23T22:36
at 2021-05-23T22:36
真的很多人歐印飆股財富自由嗎?

By Joe
at 2021-05-23T21:53
at 2021-05-23T21:53
台股查詢工具『股市轉轉』

By George
at 2021-05-23T21:49
at 2021-05-23T21:49
友達新竹廠區一員工確診 不影響生產營運

By Blanche
at 2021-05-23T21:25
at 2021-05-23T21:25
減輕美制裁衝擊!伊朗靠比特幣挖礦 每年

By Hamiltion
at 2021-05-23T21:12
at 2021-05-23T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