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報酬率 - 股票

By Kama
at 2017-06-30T21:23
at 2017-06-30T21:23
Table of Contents
-------------------------------------------------------------------------
1.發文前請先詳閱[心得]分類發文規範,未依規範發文將受處份。
2.若提及股號股名,且屬未來性的預測或分析有推薦意圖,
請寫到 [標的] 分類,否則將以板規4-1砍文處份。
----------------------------按ctrl+y可刪除以上內容。---------------------
在下約2015年五六月份的時候加入台股投資行列,在這之前有6年多的時間都在操作國外
期貨(主要採取model fitting 的交易方式),會轉換跑道當然是因為從國外期貨畢業了,
總計6年時間約輸了70W。剩下約180W, 想找些相對穩定的投資方式,於是轉入台股。
剛入台股的時候也是隨眾的採取殖利率的選股方式,後來經由網路的推薦去看了葛拉漢的
Intelligent Investor 以及 證券分析 二本書,一下子就著迷了,約莫二個月的時間,
把這二本書巨細靡遺的看了三遍左右,該怎麼說呢,就像很多人信教一樣,有一種很有歸
屬感的認同。在這中間,台股從我進場時的約1萬點,跌到最低時7200點,我的資產也跌
了近20%,但我其實沒啥感覺,畢竟這種波動跟國外期貨比起來,只能算小巫見大巫。
2015年九月份的時候,按照葛拉漢的原則,重新調整了一下持股,到目前為止,並沒大變
動。
目前持股主要有三支
第一金 : 在2015年9月~2016年6月 逐漸買入26張,買入均價約15.4元
此檔穩健的金融股原本是當成防守型的標的,期望年報酬是10%, 沒想到
這二年來總回報率約44%, 已超出原本預計。目前並沒有賣出的打算,該銀行仍然穩定成
長,基本面和當初買入時並無變化
巨路 :在2015年9月~2016年6月 逐漸買入19張,買入均價 44.21元
當初期望最高的股票,投入的資金也最多,目前的總回報率約40%,算是很滿意
的一筆投資。巨路是Emerson台灣、中國東北地區代理商,多年來在工廠程控領域一直穩
定發展,客戶、供應商基礎穩固。2016年6月原本要去參加股東會,但不過遲到5分鐘,股
東會一下子就結束了來不及入場,在電梯裡有遇到管理團隊,看上去就是一種很老一輩工
程師、務實的感覺。私以為可以在剛投入台股時就遇到巨路價值被低估的時期,可以用葛
拉漢的價格買到這支philips fisher的股票,真的是強運。目前也沒有賣出的打算,公司
依然穩定經營,價格也沒被炒到天價。
世禾: 在2017年4月左右陸續買進20張,均價30.9
今年新加入的朋友,半導體廠、光電廠的設備外包清洗商,這幾年營收陷
入停滯,在新投資並未開花結果下,墊高的折舊成本使其獲利每下愈況,股價也從最高80
跌到到現在的30左右。該行業最重要的是業務能力與服務品質,服務品質方面公司營運多
年已建立基本的SOP, 問題不大,目前的觀察重點是主事者能否把在台灣成功的業務模式
,轉換應用到中國客戶那邊。從這一年來慢慢回升的營收,管理階層應已漸漸摸清在中國
做生意的方式,在股價相對便宜下,決定買入,不過因為信心度並沒有十足把握,只投入
約18%資金。
賣出的持股有一支
鴻準:在2015年9月~2016年6月 逐漸買入10張,買入均價約67.9元,在2017年5月份賣
出,均賣價約89.5元
初期持股三本柱裡面唯一出脫的股票。鴻準近幾年的營收、獲利、客戶都很穩定
,雖不算高成長股(均ROE約13%),但2015年當時60幾元的價格已到甜蜜點,故買入。
最近二個季度毛利率突然陡降,這幾年表現中規中矩的前董事長林棟樑離職,相對sharp
神奇的轉虧為盈,以及鴻海的跳躍式獲利,我開始質疑鴻準是不是獨立經營的公司? 如果
鴻準、鴻海、Sharp有利益不一致情況時,誰會受照顧誰會被犧牲? 在疑惑難解下,決定
賣出。
到現在為止,二年期間的生涯年化報酬率約15.8%。我每個月會把經營小生意賺到的錢存
3W入投資帳戶,若有多的閒錢也會加碼。目前投資帳戶裡,股值約232萬,現金103萬,共
335W。年化報酬率方式採用IRR計算月報酬,再換算成年(期初180W, 期末335W,其中存入
3W 22次,3.8W 1次,13W 1次)。這樣的報酬率已超出我的預期,多頭時的績效並不能當
作長期指標,因為空頭時IRR可能跌到剩一半不到。自我期許上仍是以12-13%為生涯目標
,當然,要達到這種股市A咖的水準,我很清楚必須要不斷的地累積經驗、學習、與改進
。
以目前的投資方式(每半年更新財報資料,每週更新股價資料,每週篩選一次候選股),
除了半年一次的資料更新、每週篩選出的新候選股(若有的話)深入的研究,偶需花點時間
外,大部分時候其實是不用管這些投資組合的。省下的時間,可以拿來強化小生意的獲利
, 加強投資的本質學能,也可以發展新技能,獲得小生意跟轉投資台股外的第三種收入
。或鍛鍊身體,塑造長期投資的身體條件。總之,這是一種很適合我的投資模式,我自知
不是那種猛烈而持久的神級人物,在猛烈與持久之間,我選擇持久,以protection為主軸
的投資方式。
要投資多久才退休?基本上我很滿意現在的投資生活,希望能夠投資到最後一刻,並把生
涯報酬率刻在墓誌銘上。若要設一個時間的話,就跟Tom Gayner一樣,先以30年為目標吧
以下為對帳單以及近半年的投資帳戶狀況,除了世禾外,其他的股票都有除息除權過一次
,所以實際的回報率比對帳單高。廣明的零股是很久以前賣肝配的.
http://imgur.com/ZAqjNAx
http://imgur.com/5u2kG8t
http://imgur.com/6zxayBG
--
還有28年
--
1.發文前請先詳閱[心得]分類發文規範,未依規範發文將受處份。
2.若提及股號股名,且屬未來性的預測或分析有推薦意圖,
請寫到 [標的] 分類,否則將以板規4-1砍文處份。
----------------------------按ctrl+y可刪除以上內容。---------------------
在下約2015年五六月份的時候加入台股投資行列,在這之前有6年多的時間都在操作國外
期貨(主要採取model fitting 的交易方式),會轉換跑道當然是因為從國外期貨畢業了,
總計6年時間約輸了70W。剩下約180W, 想找些相對穩定的投資方式,於是轉入台股。
剛入台股的時候也是隨眾的採取殖利率的選股方式,後來經由網路的推薦去看了葛拉漢的
Intelligent Investor 以及 證券分析 二本書,一下子就著迷了,約莫二個月的時間,
把這二本書巨細靡遺的看了三遍左右,該怎麼說呢,就像很多人信教一樣,有一種很有歸
屬感的認同。在這中間,台股從我進場時的約1萬點,跌到最低時7200點,我的資產也跌
了近20%,但我其實沒啥感覺,畢竟這種波動跟國外期貨比起來,只能算小巫見大巫。
2015年九月份的時候,按照葛拉漢的原則,重新調整了一下持股,到目前為止,並沒大變
動。
目前持股主要有三支
第一金 : 在2015年9月~2016年6月 逐漸買入26張,買入均價約15.4元
此檔穩健的金融股原本是當成防守型的標的,期望年報酬是10%, 沒想到
這二年來總回報率約44%, 已超出原本預計。目前並沒有賣出的打算,該銀行仍然穩定成
長,基本面和當初買入時並無變化
巨路 :在2015年9月~2016年6月 逐漸買入19張,買入均價 44.21元
當初期望最高的股票,投入的資金也最多,目前的總回報率約40%,算是很滿意
的一筆投資。巨路是Emerson台灣、中國東北地區代理商,多年來在工廠程控領域一直穩
定發展,客戶、供應商基礎穩固。2016年6月原本要去參加股東會,但不過遲到5分鐘,股
東會一下子就結束了來不及入場,在電梯裡有遇到管理團隊,看上去就是一種很老一輩工
程師、務實的感覺。私以為可以在剛投入台股時就遇到巨路價值被低估的時期,可以用葛
拉漢的價格買到這支philips fisher的股票,真的是強運。目前也沒有賣出的打算,公司
依然穩定經營,價格也沒被炒到天價。
世禾: 在2017年4月左右陸續買進20張,均價30.9
今年新加入的朋友,半導體廠、光電廠的設備外包清洗商,這幾年營收陷
入停滯,在新投資並未開花結果下,墊高的折舊成本使其獲利每下愈況,股價也從最高80
跌到到現在的30左右。該行業最重要的是業務能力與服務品質,服務品質方面公司營運多
年已建立基本的SOP, 問題不大,目前的觀察重點是主事者能否把在台灣成功的業務模式
,轉換應用到中國客戶那邊。從這一年來慢慢回升的營收,管理階層應已漸漸摸清在中國
做生意的方式,在股價相對便宜下,決定買入,不過因為信心度並沒有十足把握,只投入
約18%資金。
賣出的持股有一支
鴻準:在2015年9月~2016年6月 逐漸買入10張,買入均價約67.9元,在2017年5月份賣
出,均賣價約89.5元
初期持股三本柱裡面唯一出脫的股票。鴻準近幾年的營收、獲利、客戶都很穩定
,雖不算高成長股(均ROE約13%),但2015年當時60幾元的價格已到甜蜜點,故買入。
最近二個季度毛利率突然陡降,這幾年表現中規中矩的前董事長林棟樑離職,相對sharp
神奇的轉虧為盈,以及鴻海的跳躍式獲利,我開始質疑鴻準是不是獨立經營的公司? 如果
鴻準、鴻海、Sharp有利益不一致情況時,誰會受照顧誰會被犧牲? 在疑惑難解下,決定
賣出。
到現在為止,二年期間的生涯年化報酬率約15.8%。我每個月會把經營小生意賺到的錢存
3W入投資帳戶,若有多的閒錢也會加碼。目前投資帳戶裡,股值約232萬,現金103萬,共
335W。年化報酬率方式採用IRR計算月報酬,再換算成年(期初180W, 期末335W,其中存入
3W 22次,3.8W 1次,13W 1次)。這樣的報酬率已超出我的預期,多頭時的績效並不能當
作長期指標,因為空頭時IRR可能跌到剩一半不到。自我期許上仍是以12-13%為生涯目標
,當然,要達到這種股市A咖的水準,我很清楚必須要不斷的地累積經驗、學習、與改進
。
以目前的投資方式(每半年更新財報資料,每週更新股價資料,每週篩選一次候選股),
除了半年一次的資料更新、每週篩選出的新候選股(若有的話)深入的研究,偶需花點時間
外,大部分時候其實是不用管這些投資組合的。省下的時間,可以拿來強化小生意的獲利
, 加強投資的本質學能,也可以發展新技能,獲得小生意跟轉投資台股外的第三種收入
。或鍛鍊身體,塑造長期投資的身體條件。總之,這是一種很適合我的投資模式,我自知
不是那種猛烈而持久的神級人物,在猛烈與持久之間,我選擇持久,以protection為主軸
的投資方式。
要投資多久才退休?基本上我很滿意現在的投資生活,希望能夠投資到最後一刻,並把生
涯報酬率刻在墓誌銘上。若要設一個時間的話,就跟Tom Gayner一樣,先以30年為目標吧
以下為對帳單以及近半年的投資帳戶狀況,除了世禾外,其他的股票都有除息除權過一次
,所以實際的回報率比對帳單高。廣明的零股是很久以前賣肝配的.
http://imgur.com/ZAqjNAx
http://imgur.com/5u2kG8t
http://imgur.com/6zxayBG
--
還有28年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Andy
at 2017-07-04T22:28
at 2017-07-04T22:28

By Megan
at 2017-07-07T16:48
at 2017-07-07T16:48

By Andy
at 2017-07-07T23:22
at 2017-07-07T23:22

By Agatha
at 2017-07-12T22:03
at 2017-07-12T22:03

By Yedda
at 2017-07-14T15:34
at 2017-07-14T15:34

By Bethany
at 2017-07-19T03:35
at 2017-07-19T03:35

By Olive
at 2017-07-21T04:16
at 2017-07-21T04:16

By Thomas
at 2017-07-22T14:20
at 2017-07-22T14:20

By Kyle
at 2017-07-27T12:05
at 2017-07-27T12:05

By George
at 2017-07-30T11:22
at 2017-07-30T11:22

By George
at 2017-08-03T20:48
at 2017-08-03T20:48

By Charlotte
at 2017-08-07T22:08
at 2017-08-07T22:08

By Dorothy
at 2017-08-08T12:22
at 2017-08-08T12:22

By Iris
at 2017-08-11T13:40
at 2017-08-11T13:40

By Ethan
at 2017-08-12T09:48
at 2017-08-12T09:48

By Gilbert
at 2017-08-16T22:55
at 2017-08-16T22:55

By Tracy
at 2017-08-21T11:10
at 2017-08-21T11:10

By Necoo
at 2017-08-24T07:39
at 2017-08-24T07:39

By Hamiltion
at 2017-08-26T02:05
at 2017-08-26T02:05

By Zenobia
at 2017-08-28T23:12
at 2017-08-28T23:12

By Madame
at 2017-09-01T04:37
at 2017-09-01T04:37

By Michael
at 2017-09-01T16:21
at 2017-09-01T16:21

By Eartha
at 2017-09-04T19:48
at 2017-09-04T19:48

By Kelly
at 2017-09-09T08:33
at 2017-09-09T08:33

By Olivia
at 2017-09-10T16:22
at 2017-09-10T16:22

By Genevieve
at 2017-09-15T05:15
at 2017-09-15T05:15

By Brianna
at 2017-09-18T05:34
at 2017-09-18T05:34

By Edwina
at 2017-09-20T07:13
at 2017-09-20T07:13

By Caroline
at 2017-09-24T20:32
at 2017-09-24T20:32

By Ophelia
at 2017-09-29T07:34
at 2017-09-29T07:34

By Kelly
at 2017-10-03T16:00
at 2017-10-03T16:00

By Isabella
at 2017-10-05T05:52
at 2017-10-05T05:52

By Jacky
at 2017-10-05T15:51
at 2017-10-05T15:51

By Ophelia
at 2017-10-06T15:21
at 2017-10-06T15:21

By Franklin
at 2017-10-07T03:23
at 2017-10-07T03:23

By Doris
at 2017-10-07T11:00
at 2017-10-07T11:00

By Harry
at 2017-10-10T00:22
at 2017-10-10T00:22

By Ivy
at 2017-10-10T07:25
at 2017-10-10T07:25

By Lucy
at 2017-10-13T18:07
at 2017-10-13T18:07

By Tristan Cohan
at 2017-10-14T13:20
at 2017-10-14T13:20

By Olive
at 2017-10-17T07:22
at 2017-10-17T07:22

By Frederic
at 2017-10-18T02:50
at 2017-10-18T02:50

By Leila
at 2017-10-21T16:07
at 2017-10-21T16:07

By Linda
at 2017-10-26T01:31
at 2017-10-26T01:31

By Blanche
at 2017-10-29T05:55
at 2017-10-29T05:55

By Kumar
at 2017-10-30T17:35
at 2017-10-30T17:35

By Gilbert
at 2017-11-01T01:06
at 2017-11-01T01:06

By Kumar
at 2017-11-05T21:09
at 2017-11-05T21:09

By Ula
at 2017-11-09T02:17
at 2017-11-09T02:17

By Joseph
at 2017-11-10T17:29
at 2017-11-10T17:29

By Heather
at 2017-11-11T12:27
at 2017-11-11T12:27

By George
at 2017-11-16T01:17
at 2017-11-16T01:17

By Michael
at 2017-11-19T10:01
at 2017-11-19T10:01

By Regina
at 2017-11-23T09:33
at 2017-11-23T09:33

By Zanna
at 2017-11-25T15:54
at 2017-11-25T15:54

By Todd Johnson
at 2017-11-27T00:46
at 2017-11-27T00:46

By Annie
at 2017-11-29T08:48
at 2017-11-29T08:48

By Genevieve
at 2017-11-30T18:05
at 2017-11-30T18:05

By Eartha
at 2017-12-02T00:42
at 2017-12-02T00:42

By Bethany
at 2017-12-02T15:46
at 2017-12-02T15:46

By Dora
at 2017-12-04T03:22
at 2017-12-04T03:22

By Charlotte
at 2017-12-07T07:30
at 2017-12-07T07:30

By Rosalind
at 2017-12-09T10:02
at 2017-12-09T10:02

By Christine
at 2017-12-10T16:51
at 2017-12-10T16:51

By Todd Johnson
at 2017-12-14T00:33
at 2017-12-14T00:33

By Edward Lewis
at 2017-12-18T01:30
at 2017-12-18T01:30

By Frederica
at 2017-12-21T08:32
at 2017-12-21T08:32

By Carol
at 2017-12-26T01:04
at 2017-12-26T01:04

By Hamiltion
at 2017-12-28T13:30
at 2017-12-28T13:30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7-12-29T17:40
at 2017-12-29T17:40

By Necoo
at 2017-12-31T12:26
at 2017-12-31T12:26

By Franklin
at 2018-01-03T20:36
at 2018-01-03T20:36

By Barb Cronin
at 2018-01-05T11:59
at 2018-01-05T11:59

By Olga
at 2018-01-08T17:46
at 2018-01-08T17:46

By Quanna
at 2018-01-11T21:10
at 2018-01-11T21:10

By Yuri
at 2018-01-15T16:03
at 2018-01-15T16:03

By Hardy
at 2018-01-18T11:40
at 2018-01-18T11:40

By Liam
at 2018-01-21T14:48
at 2018-01-21T14:48

By James
at 2018-01-21T20:01
at 2018-01-21T20:01

By Xanthe
at 2018-01-23T09:55
at 2018-01-23T09:55

By Caroline
at 2018-01-23T23:25
at 2018-01-23T23:25

By Agnes
at 2018-01-26T07:55
at 2018-01-26T07:55

By Kyle
at 2018-01-26T23:16
at 2018-01-26T23:16

By Jacky
at 2018-01-28T01:02
at 2018-01-28T01:02

By Candice
at 2018-01-28T20:33
at 2018-01-28T20:33
Related Posts
106年06月30日信用交易統計

By Catherine
at 2017-06-30T20:53
at 2017-06-30T20:53
趨近空手

By Agatha
at 2017-06-30T20:46
at 2017-06-30T20:46
原來台灣這麼有錢

By Una
at 2017-06-30T20:23
at 2017-06-30T20:23
大學生適合玩股票嗎?

By John
at 2017-06-30T20:02
at 2017-06-30T20:02
為什麼台灣這個社會不鼓勵投資的人

By Kama
at 2017-06-30T17:49
at 2017-06-30T17:49